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科學家使3D列印鋁的硬度提高1.5倍

2020-12-04 粉體圈網絡

近日,從外媒獲悉,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改進了金屬鋁的3D列印技術,目前已成功讓產品硬度增加1.5倍,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科學雜誌《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上。

目前,3D列印鋁製品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中,因此列印件中哪怕是最細微的缺陷的存在,也會對其應用環境的安全性造成重大影響。據國科大MISIS科學家介紹,這種缺陷的主要風險在於材料的高孔隙率,這是由原鋁粉的品質等原因造成的。為了保證列印產品的微觀結構能夠均勻、緻密,MIS Catalis實驗室的科學家提出在鋁粉中加入碳納米纖維

據悉,他們研製的這種鋁粉納米碳添加劑是從加工相關石油氣的產品中獲得的,在其催化分解過程中,碳以納米纖維的形式積聚在催化劑的分散金屬顆粒上。通過使用這種改性添加劑,可以保證材料的低孔隙率,並使其硬度提高1.5倍。

「通過在主基體中引入額外的成分來改變印刷用粉末的化學和相組成,可以改善其性能。特別碳納米纖維還具有高導熱性,在選擇性雷射熔化階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印刷層之間的溫度梯度,因此材料的微觀結構能夠更加均勻。」實驗室負責人Alexander Gromov博士說。

該項研究是與Boreskov催化研究所SB RAS的專家聯合進行的。今後,研究小組計劃確定新型複合粉末選擇性雷射熔化的最佳條件,並開發合成產品的後處理和工業使用技術。

來源:NUST MISIS

粉體圈Coco編譯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改進3D列印技術 提高產品硬度 改善性能
    【據eurekalert網站2020年11月25日報導】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改進了鋁的3D列印技術,在鋁粉末中加入碳納米纖維,使產品的硬度提高了1.5倍。他們開發的碳納米纖維添加劑從石油氣產品中獲得,可確保印刷產品的微觀結構均勻且緻密、降低孔隙率、改善3D列印航空航天複合材料的質量。來源:eurekalert網站
  • 俄羅斯改進了航空複合材料的3D列印技術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MISIS(NUST MISIS)的科學家們改進了鋁3D列印技術,使產品的硬度提高了1.5倍。他們為鋁粉研發出一種納米碳添加劑,它將改善列印的航空複合材料的質量。研究結果發表在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目前鋁3D列印的主要應用領域是為航空航天工業打造高科技零件。
  • 科學家研製出提高複合材料質量的納米碳添加劑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MISIS(NUST MISIS)的科學家們改進了鋁3D列印技術,使產品的硬度提高了1.5倍。他們為鋁粉研發出一種納米碳添加劑,它將改善列印的航空複合材料的質量。研究結果發表在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俄羅斯研發高強度鋁複合材料 可用於3D列印輕型且耐用的汽車外殼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NUST MISIS)的材料科學家展示了一項新技術,可利用新原料製造鋁基複合材料,此種原料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複合粉末,可用於3D列印飛機和汽車中使用的輕型、耐用外殼。與類似的原料相比,新方法讓3D列印製成的複合材料的性能均勻度和硬度提高了40%。
  • 納米碳添加劑可改善航空複合材料3D列印效果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在鋁粉中加入一種納米碳添加劑,改進了航空複合材料3D列印技術,使航空複合材料的硬度提高了1.5倍。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複合材料通訊》雜誌上。 目前,鋁3D列印的主要應用領域是為航空航天工業生產高科技零件。
  • 3D列印的新潛力:星際殖民和開發宇宙空間
    科學家認為,3D列印可以顯著加快開發地球外空間的速度。如何優化3D印表機的 「太空製造」 ,並提高列印構件的安全性?如何使用新技術為納米衛星創建超輕光學系統?來自俄羅斯大學("5-100"計劃成員)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他們的最新進展。 新方法的主要優點之一在於一臺3D印表機可以代替傳統工廠的大量設備。
  • 俄羅斯圖拉國立大學
    圖拉國立大學從1962年起開始接收外國留學生。迄今為止,圖拉國立大學已為20多個國家培養了900多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目前,圖拉國立大學在校學生11,000人,外國留學生200多人,其中中國留學生40多人。學校特地為中國留學生成立了一個中國留學生同鄉會,以便他們在生活中互相關照,在學習中共同提高。圖拉國立大學擁有自己的體育健身綜合設施、門診醫院和療養院。
  • 北京市專注俄羅斯師範國立大學報考條件
    比如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莫斯科國立師範大學,綜合類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也有相關專業,實力也不俗。參加藝考的同學大多有純正的音樂情結,今天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申請為例簡要介紹。裡姆斯基-科薩科夫音樂學院,建立於1862年,是世界著名的培養專業音樂人才的高等音樂院校之一,也是俄羅斯聯邦最古老的音樂學府。
  •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俄羅斯的經濟研究中心,經濟類大學排名...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位於俄聯邦首府莫斯科(Moscow),這裡是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也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城市,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 長安大學與俄羅斯遠東國立交通大學籤署合作協議
    12月14日上午,在「第四屆中俄交通大學校長論壇」開幕前夕,長安大學與俄羅斯遠東國立交通大學合作籤約協議成功舉行。長安大學黨委副書記沙愛民,俄羅斯遠東國立交通大學第一副校長甘努斯.安德烈等兩校代表出席了儀式,並就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師生交流等方面合作進行了深入討論。
  • 新技術:3D列印多材料多色彩微結構,日本橫濱國立大學
    2020年9月21日,南極熊從外媒獲悉,日本橫濱國立大學(YNU)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的3D列印方法利用他們新穎的生產工藝,科學家們創造出了許多多色多材料的物體,同時產生的浪費較少。研究人員稱,新的列印方法可用於生產一系列的光學部件,如傳感器和執行器,甚至可用於醫療行業內。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科學家3D列印軟骨和耳朵 人體器官或能批量生產
    近期,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在這一課題上各自取得了一些成果,為因器官短缺而無法進行移植手術的患者們帶來了生的希望。據俄羅斯之聲網站2月16日報導,在俄羅斯烏拉爾地區首府葉卡捷琳堡,開設了一個獨特的實驗室。在那裡,科學家們結合自身以及國外同行的經驗,利用需要更換器官者自身的人體細胞進行「人體零件」的生產,通過3D列印技術成功印製了一塊軟骨和耳朵。
  • 新型 3D列印設備增強二氧化碳排放捕獲能力
    3d列印強化裝置安裝在包裝元件之間的柱的上半部分。"當CO2與溶劑相互作用,它產生的熱量會降低溶劑與CO2反應的能力通過冷卻通道降低塔內的局部溫度峰值有助於提高CO2的效率捕獲。「在設計我們的三維列印設備之前,很難在CO中實現熱交換器概念2吸收列,因為列的填充元素的複雜幾何圖形。通過三維列印,質量交換器和熱交換器可以在一個多功能的、強化的設備中共存,」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ORNL的Xin Sun說。
  • 上海3D列印:一篇文章帶你了解陶瓷3D列印
    很多人的認識是工藝品的陶罐和陶瓶,但事實上陶瓷是一個相當寬泛的術語,包括陶器和氧化鋁之間的一切。陶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臘,在那裡他們會在高溫下烘烤黏土,使之變得堅硬。從技術上講,陶瓷是一種固體材料,由金屬、非金屬或離子和共價鍵組成的無機化合物組成。
  •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俄羅斯●聖彼得堡 院校簡介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成立於1724年,是俄羅斯第一所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是歐洲和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和教育中心。
  • 校長邱勇出席中俄科技創新年開幕式並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在線籤署...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代表、第一副校長切爾諾娃在兩國副總理見證下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籤署協議,雙方將在專業化、多樣化俄語創新人才的聯合培養方面展開合作。這是清華大學從實際需求出發、服務於兩國發展戰略的又一重大舉措。邱勇與切爾諾娃在線籤署協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中俄互為最大鄰國。
  • 高考不理想選俄羅斯留學,可申請與中南大學排名相當的沃羅涅日國立...
    俄羅斯名校眾多,可以直接申請本科。如與中南大學排名相當的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大學可以申請,俄語零基礎也有多種方式可以學習。是俄羅斯重點國立大學之一。起源於尤裡耶夫大學,於1802年建立。現在該大學有230多位教授、院士和博士以及700名副教授,該大學全球(4ICU)高校排名18位。 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大學是中國教育部認可的大學。
  • 用鋁合金材料3D列印Eurostar E3000衛星部件
    目前該系統的最新版本Eurostar E3000,可裝載100個轉發器、若干天線,並且有效載荷功率範圍從4千瓦到最高14千瓦。如今,空客防務和航天公司在英國宣稱,他們已經使用鋁生產了第一個航天質量的3D列印部件。該部件是英國國家空間技術計劃下面一個兩年期的研究和開發項目的成果。英國國家空間技術計劃是由Innovate UK和英國航天局共同發起的。
  • 陳根:俄羅斯太空人首次實現,3D列印人體組織
    文/陳根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3D器官列印產品不斷問世,從地球走向太空,3D列印開啟「太空製造」新時代的同時,也同步進行著新一輪的醫療革新。事實上,早在1987年,「再生醫學」概念就被提出,且受到全球重視,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球註冊再生醫學的公司就達93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