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仕水矴步舉世聞名。共有二百三十齒,分上下兩排,形似鋼琴黑白鍵,雅稱「琴橋」。它又像一把巨梳,尤其下雨的時候,溪水浩浩蕩蕩自上而下奔騰而過,這把梳子不知疲倦地梳理著滄桑歲月。溪兩岸至今還流傳著一個魚王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溪東和水尾之間凸起的空地上,搬來一位姓夏的財主。他出手闊綽,極好面子,花很多錢修建了一座宮殿,富麗堂皇,經常賓朋滿座,招待來客。那一帶的人幾乎都跟著夏財主姓夏。天長日久,那個地方就叫夏家港。到了明朝洪武年間,已經有三百多戶人家。
專說夏財主家,每天早上大門一開,就有上百名家丁蜂擁而出,挑著擔子到大溪邊打水,作為大宅院上上下下一天的生活用水。
夏財主本是個善人,宅內設有「積善堂」。平時但凡修路鋪橋,窮苦人需要救急,他都不會皺一皺眉頭。偏偏這樣的老善人,有一獨子,名叫啟後,娶過三妻四妾,眼看就要到了四十,還沒有一個給他夏家續上香火。
明洪武十八年六月十五,少主人最小的姨太太生下一個男嬰,胖嘟嘟的,十分可愛。全家上下甭提有多高興。夏財主已老態龍鍾,沒想到耄耋之年還能抱上孫子,竟喜極而泣,老淚縱橫。於是金口一開,吩咐管家,立即發帖給親戚朋友,採購南北食材,準備給嬰兒置辦滿月酒。
夏家上下一時人聲鼎沸,張燈結彩。準備了半個多月,從各地備齊了山珍,獨獨缺少海味。這讓夏財主感到有些美中不足。這次請的除了親戚朋友還有達官貴人,要是盛大的筵席上沒有海鮮,怎麼顯得出他夏家的闊綽和體面呢?
管家琢磨了一個下午,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跑到老主人跟前說:「老爺子好福氣!關於海味的事,有辦法啦!也算是天賜良機。這幾天天氣乾旱,我發現大溪裡的水淺了不少,要是這時候去弄些魚藥投下去,一定可以收穫不少鮮魚,就不愁下酒沒有好魚肉啦!」
夏財主聽管家這麼一說,抿嘴一笑,捋著銀白的鬍子,點了點頭。管家心領神會,趕快跑去籌備魚藥,儘量趕在辦滿月酒前搞定這一切事情。
就在辦滿月酒前一天,老善人的積德堂出現一個大肚子和尚,雙掌合十,說是來化緣。人逢喜事精神爽,老善人就命下人到廚房給他準備齋飯,還跟他攀談起來。廚子做了一碗素麵,加了香菇、木耳,很快就端上來了。
胖和尚吃麵的時候,看到桌底下放著一些籮筐,魚叉,漁網,就好奇地問:「這是要做什麼呢?」老善人說:「明天給孫子辦滿月酒,有山珍沒有海味,準備到大溪潭裡藥些魚當下酒菜。」
胖和尚一聽,頭皮發麻,又追著問:「藥投上潭還是下潭?」老善人說:「下潭水淺,準備投下潭。」胖和尚又隨便說了幾句,三兩下吃完面,念了句「阿彌陀佛」,就匆忙離開了。
第二天中午,管家帶著一幫人,扛著漁具,抬著魚藥,往大溪的方向走去。路過碇步的時候,大家坐下來歇腳。那時碇步有三百六十齒,一眼看去,整條大溪都被藥魚的家丁截住了。天氣那麼炎熱,家丁不住地流汗,問管家到哪個潭投藥。
管家見大家扛的扛,抬的抬,個個累得滿頭大汗,空氣裡都是鹹鹹的味道。心想:「這上潭的水也要流到下潭。反正準備了這麼多魚藥,乾脆把它們全部投入上潭,讓它流到下潭,不還是照樣能藥到魚嗎?說不定還有更多的收穫呢!」
於是他叫大家再忍一忍這酷熱的天氣,說:「到了上潭就把魚藥倒下去。到時候得到更多的魚,主人一定會重賞我們!」家丁們頓時個個搓著手來了勁,到了上潭就把全部的藥都倒了進去。
不到半盞茶的功夫,只見上潭下潭的水面泛起白花花的光。一大片溪魚個個肚皮朝天,奄奄一息。偶爾有幾條還在水裡掙扎的,蹦跳幾次過後也認命了。管家招呼眾家丁,帶上蝦兜、漁網、鐵叉,朝上下潭奔去。不到半個時辰,就撈了五六百斤溪魚。大夥歡歡喜喜地把魚抬到了積德堂。
夏財主見這麼多魚,雙眼放光,樂得合不攏嘴,叫人抬到廚房去請廚師剖魚烹煮。當廚師發現一條樣貌奇特又肥又大的鯉魚,剖開它的肚皮時,嚇了一跳,魚腹裡竟然有香菇、木耳和麵條。
管家發覺事情怪異,恐怕不吉利,就去找陰陽先生問個明白。陰陽先生掐指一算,大叫一聲說:「糟糕!你們把大溪裡的魚王毒死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管家想起昨天那個來化緣的胖頭和尚,吃了點心還問了在哪藥魚的事,猜想可能就是魚王的化身。眾人一時間憂心忡忡,惴惴不安,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也不敢把這件事告訴老善人。
原來昨天來的正是魚王。它見近日夏家張燈結彩非常熱鬧,聽說夏財主要到大溪裡藥魚給孫子辦滿月酒,就化身一個和尚,上門打探具體情況。後來聽說他們準備到下潭藥魚,魚王焦急萬分,趕回去召集魚族,帶領大大小小,連夜遷移到上潭。誰料,人算不如天算,他們居然把藥全部投到上潭,所有魚類無一倖免,慘遭滅頂之災。
魚王畢竟有些道行,死後陰魂不散,就到玉帝那裡告狀,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夏家財主老來糊塗,張揚揮霍,聽信讒言,為滿足私慾和虛榮心,不惜塗炭生靈,害我魚族遭殃滅頂。懇請玉帝為我做主,給予他嚴厲懲罰!」說完,魚王還亮出自己被剖開的帶血的白肚皮。
玉帝聽完魚王的哭訴,見它也真夠慘的,就傳令東海龍王,興龍風,降冰雹,發大水,下暴雨,衝刷整個夏家港。暴風雨昏天黑地下了三天三夜,整個夏家港被衝光光。大水退去後,溪北岸泥沙堆積,形成一大片平原。每年清秋時節,只有高高的蘆葦在風中搖曳,訴說著幾百年前被埋葬的夏家港魚王的傳奇故事。
洪水衝走了夏家港,那三百六十齒碇步也不見了蹤影。現在人們看到的仕水矴步是後來修建的,上下分花崗石青石兩層,構造精巧,通行方便。至於傳說中最初碇步的樣子,由於經年累月被埋藏在沙江尾,再也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