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算是營養健康的一餐?
抗疫戰場上大名鼎鼎的「火眼」實驗室究竟有哪些尖端科技?
現在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的「隨申碼」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家裡看到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果蠅怎麼就搖身一變成了治病救人的大功臣?
城市中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我們該如何避免它們成為人類傳染病的源頭?
……
小朋友!你的腦海裡是不是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問號?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許多人原本的生活安排,但是,上海自然博物館裡每年和科學家的聚會還是如約而至了!你心中的疑問,在科學集市中都能找到答案!
事實上,即使沒有新冠疫情,據統計過去15年的時間內,造成人類死亡的十大主要原因中有9項都和健康有關,健康問題成了許多人生活中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坎。
所以,此次活動以「科學與健康同行」為主題,請來了29位公共衛生、醫療健康、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專家,擺出了12個「攤位」,帶來一道道幹活滿滿的科普饕餮大餐,為大家解讀新冠疫情,傳播公共衛生知識,展示為健康生活保駕護航的最新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探討後疫情時代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同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為大家展示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利用小小的果蠅研究人類疾病、利用肺幹細胞拯救生命等,孩子們一邊在顯微鏡下觀察,一邊聽著專家的詳細講解,科學的奧秘一一解開。
一場新冠疫情的到來,讓很多人對華山醫院感染科多了一份熟悉和親切,他家「攤位」前擠滿了好奇的人群。醫生們一邊在模型上為大家演示,一邊詳細講解「一個鼻咽拭子的前世今生」:一個鼻咽拭子從採樣到實驗室,再到最後安全的垃圾回收,每一步都極其科學、嚴謹。
科研人員們的工作常常要與各種各樣的病毒打交道,他們的防護服也是滿滿的科技感。科研人員化身為「模特」,現場演示了防護服的穿著過程。眼前這個防護服和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的不太一樣,腰間挎著一個「淨化裝置」,一根軟管連接著面罩,它可以為穿著者提供6-8小時的清新空氣。
周到君發現,與往年不同,今年活動現場特別設置了一個科學家直播間,每個科學集市攤位的主講嘉賓都會被邀請到直播間裡為大家介紹展示他們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展品,小夥伴們即便沒辦法來到現場,也能在線上與科學家「面對面」交流。
來源:周到上海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