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乾燥皮膚分泌物可用於治療癌症患者

2020-11-27 生物谷


來自蟾蜍的乾燥皮膚分泌物可用於治療癌症患者,並對癌症患者有很大的益處。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與中國香港理工大學(PolyU)的同事合作,開發一種源自 Chan Su 的癌症治療方法,Chan Su 是來自蟾蜍副產品的中藥。


UQ 的藥學院藥學澳大利亞卓越中心(PACE)的 Harendra Parekh 博士說:「Chan Su 在中國被用於治療心力衰竭,喉嚨痛,皮膚病等疾病」。


Parekh 教授說:「它還含有的分子中一些是毒素和類固醇,其在中國診所用於治療各種癌症」。


我們與理大研究員陳錫寶博士的合作重點是開發一種純化的蟾毒靈類固醇的可溶性製劑,


兩個研究小組合作,希望在細胞實驗室檢測中顯示蟾蜍鹼的抗癌作用。


鑑於 Chan Susazqkl 在中國作為傳統醫藥的市場接受度,共同開發的技術將進一步推進其接受度並進入市場。


理大與 UQ 的主要商業化公司 UniQuest 合作,將領導中國的專利訴訟程序,促進治療的進一步發展。


UniQuest 執行長 Dean Moss 博士說:「合作提供了一些令人興奮的機會」。


Moss 博士說:「這筆交易是 UQ 中國參與戰略的商業成果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的合作夥伴將領導我們在中國的聯合技術的商業化,並在任何時候,我們可以尋求與合適的合作夥伴商業化到世界其他地區。


理大創新科技發展辦公室主任劉婷婷教授表示,他很高興看到這項計劃的開始。劉教授說:「這項中澳合作始於中國深圳市政府的種子基金,所以我們很高興它已經發展成為一項將新技術與中醫藥相結合的潛在產品」。(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7天然藥物研討會:發現·設計與成果轉化

會議時間:2017.5.12 -2017.5.13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meeting.bioon.com/2017naturaldrug/

相關焦點

  • 癌症晚期病人千萬別用蟾蜍以毒攻毒
    見習記者 葛丹娣    浙江省名中醫、省中醫院腫瘤科郭勇主任醫師說,他臨床上還沒有碰到過吃蟾蜍中毒死亡的病人,但因私自吃蟾蜍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輕度中毒的病人倒見過不少。他們大都身患重病,四處求醫無果,不得已最後一博,希望靠吃蟾蜍,把病治好。
  • 男子一連吃下3隻蟾蜍治癌症猝死
    而導致王先生猝死的罪魁禍首,是他在昨天中午一連吃下的三隻癩蛤蟆(蟾蜍)。偏方說吃癩蛤蟆能治癌連吃三隻引發心臟停搏王先生今年54歲,和妻子一起住在屏風街附近,女兒出嫁後,家裡就剩下了夫妻二人。前幾年,王先生查出患有癌症,一家人四處求醫,也動過手術,但效果不大。
  • 女子給患癌症丈夫吃蟾蜍以毒攻毒 男子不幸猝死
    而導致王先生猝死的罪魁禍首,是他在昨天中午一連吃下的三隻癩蛤蟆(蟾蜍)。  偏方說吃癩蛤蟆能治癌  連吃三隻引發心臟停搏  王先生今年54歲,和妻子一起住在屏風街附近,女兒出嫁後,家裡就剩下了夫妻二人。  前幾年,王先生查出患有癌症,一家人四處求醫,也動過手術,但效果不大。
  • 癩蛤蟆脫的皮可以治療肝癌?醫生提醒:擅自服用,嚴重可致命
    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首次提出了蟾蜍之名,指出蟾蜍有毒,主治陰蝕,疫病,惡瘡等。 蟾蜍在臨床應用上有麻醉、止痛等功能,以蟾蜍為原料製成的中成藥在我國已達數十種之多,按照《中藥學》教材記述,現代蟾蜍的主要藥用部位是蟾酥及蟾皮,其中蟾皮對多種消化系統腫瘤,如胃癌、腸癌、肝癌、食道癌及胸水腹水等都有著較好的治療作用 。
  • 蟾蜍功效與作用
    供蟾蜍食用。[br]蝌蚪池水深要保持在0.2-0.4m深,注意及時排水,水溫在16-28℃時為生長發育最適溫度,隨著蝌蚪的生長變大,要注意及時分池,一般經過2個月後開始變態幼蛙。幼蛙飼養要注意密度不宜過大,每1m2放養30-50隻為宜。要防止逃失和天敵侵害。在陽光強烈時,可以噴灑水以防皮膚乾燥。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他們把大蹼鈴蟾放在罐子裡,受刺激的小東西身上就出現泡沫狀分泌物,身體周圍聚集的分泌物也不斷增加。他們把這些分泌物收集起來,經過乾燥提純,然後通過尾靜脈注射到小鼠體內,結果小鼠竟很快中毒死亡了。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雲說:「實驗中,根據小鼠體重,通過尾靜脈注射每公斤20微克毒素,就可以致死。這跟蝰科蛇毒的致死毒性在同一個數量級。」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他們把大蹼鈴蟾放在罐子裡,受刺激的小東西身上就出現泡沫狀分泌物,身體周圍聚集的分泌物也不斷增加。他們把這些分泌物收集起來,經過乾燥提純,然後通過尾靜脈注射到小鼠體內,結果小鼠竟很快中毒死亡了。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雲說:「實驗中,根據小鼠體重,通過尾靜脈注射每公斤20微克毒素,就可以致死。這跟蝰科蛇毒的致死毒性在同一個數量級。」
  • 半導體雷射能治療皮膚潰瘍嗎?專家為你答疑
    半導體雷射能治療皮膚潰瘍嗎?該半導體雷射照射可深入組織內部,並使組織有良好的光能量吸收,能夠激活或誘導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細胞因子,通過淋巴細胞再循環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統,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作用。可抑制或降低炎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皮膚潰瘍多由於感染、循環障礙、皮膚腫瘤所致,如足癬繼發感染、糖尿病性皮膚潰瘍、下肢靜脈曲張所致潰瘍、褥瘡、凍瘡、基底細胞癌等。
  • 用於控制血壓的藥物可以改善癌症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
    羅斯維爾帕克綜合癌症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打破這種動態的方法,以便使癌症治療更加有效。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臨床癌症研究》雜誌上,該研究表明,一種廣泛用於控制血壓的藥物可能會改善患者對癌症免疫療法的反應。
  • 患者用蟾蜍全蠍抗癌 專家稱食用不當危害大
    蘇旭春說,以蟾蜍(即癩蛤蟆)為例,當時人們的使用方法是,把它的外皮搗爛,外敷以消除疔瘡癰節和無名腫痛,內服則能化淤解毒,治療肝炎、癌症等疾病。當時民間有各種各樣奇異小偏方,在某些人看來很有效,於是在坊間廣為流傳。  「使用蟾蜍,的確能取得一定療效。從現代醫學來看,因為這些毒物本身就是原始的未經提煉的細胞毒藥物,」蘇旭春說,「蟾蜍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
  • 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原標題: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蟾蜍是一種兩棲動物,外表皮膚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疙瘩,很難看,所以又俗稱癩蛤蟆。蟾蜍是一種藥與毒並存的動物,它雖然有一定的治病效果,但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的話,則輕者會導致中毒,重則要了人命。
  • 國際腫瘤醫療中心胡群峰教授:防止感染,癌症患者需知哪些事?
    癌症患者為什麼會感染? 癌症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接受抗癌治療時,患者自身免疫機能下降而成為感染的易感者。且由於患者長期營養攝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機體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衰竭,更易受病原菌微生物的侵襲。最常見的微生物是細菌及厭氧菌,一些患者可能還會合併有真菌感染。
  • 乾燥綜合症症狀 如何預防乾燥綜合症
    皮膚:對於乾燥綜合症的人來講,因為皮膚乾燥,所以汗腺的部分會出現萎縮,這樣,就會伴有皮膚乾燥,甚至嚴重者會出現,完全或者是部分皮膚出汗功能完全喪失。女性會出現,例如,外陰或者是陰道乾燥,愛愛的時候,會有疼痛和困難。皮膚會顯得乾巴巴的,皺兮兮的,所以,既不美觀,又讓人看著難受。乾燥綜合症的人,要去醫院進行就治。
  • 哈爾濱萬餘只蟾蜍上街 蟾蜍的藥用價值
    對此,野生動物學專家表示,蟾蜍成群結隊上街非自然災害現象,為氣候突變所致。「蟾蜍是兩棲動物,有到陸地生活的習慣。目前溼地缺水現象嚴重,蟾蜍不適應水中生存環境發生的變化,因此集體爬出水面尋找新的生存之地。」  當地地震局專家也解釋稱,蟾蜍成群結隊上街,與地震前兆並無直接聯繫,很有可能與氣溫和溼度變化有關。
  • 一種青蛙的皮膚分泌物中含治療糖尿病成分
    新華網倫敦3月3日電(記者葛秋芳)英國和阿聯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南美青蛙皮膚分泌物中含有的成分,具有治療糖尿病的功效。  據英國廣播公司3日報導,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和阿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從南美的奇異多指節蛙皮膚分泌物中提取的化合物PSEUDIN-2,可以刺激胰腺細胞釋放胰島素。
  • 預防和治療癌症的妙藥—蘆筍
    居住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茨堡市的生物化學家-卡爾·羅茲博士,最近在該市出版的一本營養雜誌上面,發表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說是蘆筍在治療癌症方面,有著極優異的效果,這裡特地翻譯出來,以供給癌症患者以及渴望預防癌症的人士來分析蘆筍的實際應用效果
  • Int J Cancer:抗血管生成藥物多巴胺或可用於癌症治療
    2015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一種當前用於治療心臟、血管及腎臟疾病的藥物—多巴胺或許可以安全用於癌症治療中,來遏制腫瘤組織血管的生長,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
  • 這種癌症全球死亡率第一,質子治療讓患者重獲新生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癌症最新數據報告》顯示,肺癌仍居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過去30年間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在癌症患者的治療進程中,復發或轉移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大多數肺癌患者都有吸菸史或患有肺部疾病或心臟病,放療毒性更大。理想的放射治療計劃是:照射到正常組織的劑量非常小,但總劑量又足夠殺滅腫瘤。肺癌放療步入質子治療時代非小細胞肺癌質子治療優於光子治療的益處已經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證實,可改善射線對腫瘤覆蓋率,減少肺、心臟、食管和脊髓的損傷。失去手術機會的早期肺癌,尤為適合質子治療。
  • 基因編輯成功治療癌症,永久有效;維生素D可降低患癌風險
    基因編輯技術從誕生以來一直都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前不久四川華西醫院的盧軸教授也牽頭開展了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癌症治療的臨床研究。【維生素D或可降低癌症殺傷力特別是作為癌症患者,更是容易被家人或是醫生要求服用這些營養素補劑。到底哪些是有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