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腫瘤醫療中心胡群峰教授:防止感染,癌症患者需知哪些事?

2021-01-14 騰訊網

免疫力下降是很多癌症患者面臨的問題。除了癌細胞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外,手術和放化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白細胞數量,導致免疫力降低。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胡群峰教授: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由於免疫系統缺乏抵抗力,當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侵入身體時,很容易在體內生存、繁殖,導致器官和組織損傷,引發各種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耳部感染、普通感冒、流感或皰疹等,不僅延誤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嚴重者還可能出現敗血症,危及生命。

  癌症患者為什麼會感染?

癌症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接受抗癌治療時,患者自身免疫機能下降而成為感染的易感者。且由於患者長期營養攝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機體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衰竭,更易受病原菌微生物的侵襲。最常見的微生物是細菌及厭氧菌,一些患者可能還會合併有真菌感染。

在治療過程中癌症患者會應用多種、大量抗生素,使得患者體內正常菌群失調,耐藥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長,住院時間延長,感染機會增多。由於患者身體虛弱,有些存在於正常人體內不致病的微生物,如大腸埃希菌、口腔中的細菌等就會趁「虛」而入,引起腫瘤患者的機會性感染。此外治療的不良反應、腫瘤壞死以及消退過程中毒性產物等導致機體代謝紊亂等因素也都直接影響腫瘤患者感染的發生率。

  為能防止感染癌症患者需知哪些事?

1、不能小覷發燒

發熱是惡性腫瘤中晚期階段常見的症狀,也是十分危險的症狀!長期發熱會造成能量和體力消耗,患者機體衰竭很快,應給予積極控制。

患者在放化療期間或者放化療後1個月內出現持續發熱,須去醫院化驗血常規,當心「白細胞降低性發燒」(粒細胞缺乏性發熱)。因為放化療後骨髓受到抑制,粒細胞數量明顯降低的時候,人體的免疫功能會遭到破壞,極易發生感染,而腫瘤患者一般情況往往較差一些,感染一旦發生會迅速發展,有時很難控制。感染髮熱時多伴有寒戰,體溫往往較高,超過39攝氏度時,必須及時就醫。

2、需知道什麼時候最易受到感染

通常化療藥物是循環的,每次化療後7~12天左右,白細胞數量最少,在此階段抵抗力和免疫力弱,難以抵抗細菌。患者應詢問醫生什麼時候白細胞數目最低,在此階段要格外注意,防止受寒。

3、需要知道感染的症狀

需了解身體受到感染的症狀,如鼻塞,呼吸變得短促,寒顫以及出汗,喉嚨疼痛,咳嗽以及排尿疼痛或有灼熱感等,另外還包括尿頻尿急,陰道分泌物,異常腹瀉和嘔吐,皮膚發生改變,精神狀態變差,身體部位紅腫酸痛等,只要出現以上任何症狀,須第一時間就醫。

4、避免細菌感染

 治療和在家休養期間,應儘可能減少探視的人數、固定陪護人員,儘量避開人群,減少空氣傳播疾病的機會,防止各方面的細菌入侵。住院期間為了患者之間請勿相互串房,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進行適宜的運動,以增強體質。 家庭成員中有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尤其是患流感者應採取相對隔離措施,儘量避免交叉感染。平時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5、合理使用藥物

癌症患者必須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用藥要做到按時按量,不能自行增加藥物劑量,也不能隨意服用他人的藥,即使劑量和類型相同也不可以,不能用過期或掉在地下的藥物。用藥期間有任何不適感,需第一時間告訴醫生。不管要哪種非處方藥之前都要先告訴醫生。

溫馨提示

化療藥物會對皮膚帶來一定的刺激作用,可能會導致皮膚乾燥或瘙癢,期間不能用手抓撓,以免使得細菌入侵而導致感染。期間須注意個人衛生,用溫水洗澡,儘量採取淋浴的方式,不能浸泡在浴缸或溫泉中。每天都要仔細清洗易出汗的部位,如雙腳、腋窩下以及腹股溝處。

相關焦點

  • 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魏志霞精準醫療 開啟腫瘤患者希望之門
    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魏志霞教授是一名「海歸」專家,曾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國際知名研究中心,參與過多項國際最新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她不僅將國際前沿的腫瘤診療技術帶回國內,她還將國際精準醫療理念應用於腫瘤診療工作中,讓海南腫瘤患者不出島即可獲得與國際同步的優質醫療服務。
  • 精準放療 直擊腫瘤 康靜波教授詳談哪些腫瘤對放療敏感
    哪些腫瘤對放療比較敏感呢?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康靜波教授表示,根據腫瘤組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將惡性腫瘤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1.高度敏感  對放射線敏感,配合較強的全身化療,其生存率較高。  惡性淋巴瘤、睪丸精原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尤文肉瘤、小細胞瘤。
  • 用高溫度殺死癌細胞 除腦瘤外,中晚期癌症可通過熱療來降期
    現代熱療技術可以讓部分腫瘤區域升溫到60°C本次會議以「交流、合作、創新、發展」為主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王俊傑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珊文教授、肖紹文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康靜波教授等我國熱療領域重量級的專家學者,圍繞「加強熱療的基礎研究、分享熱療技術的最新進展,創新臨床綜合應用方法」等課題深入展開研討,積極探索現代醫學模式下腫瘤防治事業的新進展、新方向,
  • 有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消失了 據環球時報,《英國血液學雜誌》1月2日發布的一篇文章介紹稱,一名61歲患者患有嚴重的腎病,曾在3年前接受過一次腎臟移植,但不幸失敗,此後一直長期依賴透析治療。在住院接受治療期間,他又被發現患有晚期霍奇金淋巴瘤且已轉移,CT檢查顯示他的身體各處都有活躍的癌細胞。
  • 哪些食物能夠預防癌症復發和轉移?腫瘤專家胡群峰給出了答案
    癌症是一種相當難以攻克的疾病,即便是患者動了手術切除腫瘤之後,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還是非常高。癌症患者最害怕的就是出現轉移以及復發,擊垮了心理層面同時也危及到生命,癌症患者5年內是細胞擴散和轉移的高發時期,邁過5年之後還需要警惕嗎。
  •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鼻咽腫瘤...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胡群峰教授介紹,鼻咽癌惡性程度較高,由於位置隱蔽,不易早期發現。再者癌病灶緊鄰顱底,周圍存在大量神經血管,可出現的症狀有很多,如頭痛、鼻塞等,但這些症狀早期都較易被忽視,或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
  •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然消失了!
    4個月後,該患者回醫院複查淋巴瘤,PET-CT顯示他體內的腫瘤絕大多數都消失了,而且相關的腫瘤標記物也下降了90%以上。 發生在男子身上的狀況讓研究人員感到不可思議。目前,研究人員推測認為,有可能是新冠病毒觸發了人體抗腫瘤的免疫反應,類似於溶瘤病毒治療癌症。
  • 上海探索「免疫治療+」殺滅腫瘤 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
    上海孟超腫瘤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5月6日電(陳靜 肖鑫)上海孟超腫瘤醫院6日在位於上海嘉定安亭的上海市精準醫療與健康服務集聚區試運行,將探索開展「免疫治療+」,致力實現為腫瘤患者實施個性化精準治療。據了解,所謂免疫治療,是指恢復人體對抗和殺死腫瘤的免疫能力,而不直接作用腫瘤細胞。
  • 有哪些症狀?國際腫瘤中心專家胡群峰教授一一...
    卵巢癌是哪些因素引起的呢? 卵巢癌患者會有哪些症狀表現呢? 1、月經紊亂 部分的卵巢癌患者會出現月經不正常的情況,當卵巢癌細胞逐漸增多的時候,就會大大的影響女性的卵巢功能,使患者出現月經量減少或者是不來月經的症狀表現。
  •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然消失了……
    禍不單行的是,就在確診癌症晚期後不久,他出現了呼吸困難和氣喘的症狀,隨後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院治療11天後,他出院回家休養,繼續康復治療,在此期間沒有接受過皮質類固醇和免疫化療。 然而就在四個月後,CT複查發現這名患者體內的大部分腫瘤竟然都消失了,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也下降了90%以上。
  • 抗癌領域「最強大腦」集結,賦能湖南省腫瘤醫院國家癌症區域醫療...
    在舉辦的"醫院管理"分會場、"腫瘤心理學"分會場以及"解答時代命題、共謀高職發展"學術論壇中,湖南省腫瘤醫院院長肖亞洲與參會嘉賓一起,論劍"院感防控、支援抗疫、遠程診療+網際網路醫院、醫聯體分級防控、創新門診模式、醫院科研工作及體系建設、腫瘤心理診療、臨床心靈關懷"等熱門議題,並分享了湖南省腫瘤醫院在國家癌症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經驗與心得。
  • 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十年上升近十個百分點中國腫瘤診療水平突飛...
    持續推進腫瘤質控加強診療規範管理據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介紹,近年來,國家癌症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持續推進腫瘤質控工作,加強腫瘤診療規範化管理。一是不斷完善國家、省、市腫瘤三級質控體系,28個省份成立了省級腫瘤相關質控中心。二是重點加強腫瘤單病種質量控制管理工作。單病種質量控制是長期實踐證明,能有效提升醫療質量的重要方法。
  • 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成立
    央廣網天津7月25日消息(記者陳慶濱)7月24日,由北京大學國際癌症研究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共建的「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將重點圍繞臨床腫瘤學、腫瘤流行病學、腫瘤生物學、腫瘤藥學、腫瘤免疫學、血液腫瘤學六大方向開展合作,
  • 精準放療新技術新設備為腫瘤患者提供希望 王洋教授談第六代射波刀...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王洋教授 根據 WHO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副院長、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執行主任兼放療科主任王洋指出,精準治療的手段和理念,也讓腫瘤患者在接受放療過程中極大減少副作用,精確 " 打擊 " 靶區,從而使患者得到最佳預後。
  •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然消失
    FDG-PET/CT 評估患者屬於IIIs期。左圖:剛確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時的PET/CT成像,右圖:4個月後複查的PET/CT成像,腫瘤幾乎完全消失但是禍不單行,確診後不久,他就因呼吸困難和喘息入院,PCR檢測將其確診為新冠病毒陽性。經過11天監護病房的治療,他出院在家休養。在治療過程中,未給予皮質類固醇或免疫化療。四個月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 癌症患者做手術的時候,腫瘤會不會擠破?加速腫瘤擴散
    癌症患者做手術的時候,腫瘤會不會擠破? 原創 曾哥每日科普 曾哥每日科普有患者問我,你們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會不會把腫瘤弄破,反而加速癌症的擴散。
  • 與病毒有關的癌症 哪些習慣導致癌症
    5.人類皰疹病毒4型與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霍林斯癌症研究中心腫瘤學家梅拉妮·託馬斯博士表示,目前認為本病與感染人類皰疹病毒4型(EB病毒)密切相關,器官移植手術後服用免疫抑制劑容易導致這種淋巴瘤。
  • 聚焦患者關愛助推肺癌防治 中國癌症基金會搭建腫瘤防治平臺
    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 12月2日,由中國癌症基金會主辦的「肺越未來」患者關愛項目在京啟動,該項目旨在為中國肺癌患者提供專業、科學和持續性的關愛服務,同步建立智能化的網際網路平臺,讓廣大肺癌患者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關愛服務。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肺癌已經連續十年霸佔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和發病率榜首,成為我國「第一癌」。
  • 美國十大癌症醫院排行榜,赴美治療腫瘤必讀指南
    這些上榜醫院代表了美國、乃至全世界當下前沿的醫療水平。2. 2020年3月至今,新冠疫情幾乎讓所有美國的癌症醫院瀕臨癱瘓。雖然它們大部分只開設了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醫療系統,並且幾乎全部停止了非緊急的擇期手術以及國際病人的收治,但這些癌症醫院仍在艱難地開放。3.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前兩年的魏則西事件不就是被所謂的腫瘤免疫治療所耽誤,而撒手人寰的嗎?腫瘤免疫治療到底是福還是禍呢?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特別邀請了中國細胞治療質量控制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生物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特聘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研處副處長/生物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張毅教授做客健康大河南演播室,請他給大家講一講腫瘤免疫治療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