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下降是很多癌症患者面臨的問題。除了癌細胞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外,手術和放化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白細胞數量,導致免疫力降低。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胡群峰教授: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由於免疫系統缺乏抵抗力,當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侵入身體時,很容易在體內生存、繁殖,導致器官和組織損傷,引發各種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耳部感染、普通感冒、流感或皰疹等,不僅延誤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嚴重者還可能出現敗血症,危及生命。
癌症患者為什麼會感染?
癌症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接受抗癌治療時,患者自身免疫機能下降而成為感染的易感者。且由於患者長期營養攝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機體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衰竭,更易受病原菌微生物的侵襲。最常見的微生物是細菌及厭氧菌,一些患者可能還會合併有真菌感染。
在治療過程中癌症患者會應用多種、大量抗生素,使得患者體內正常菌群失調,耐藥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長,住院時間延長,感染機會增多。由於患者身體虛弱,有些存在於正常人體內不致病的微生物,如大腸埃希菌、口腔中的細菌等就會趁「虛」而入,引起腫瘤患者的機會性感染。此外治療的不良反應、腫瘤壞死以及消退過程中毒性產物等導致機體代謝紊亂等因素也都直接影響腫瘤患者感染的發生率。
為能防止感染癌症患者需知哪些事?
1、不能小覷發燒
發熱是惡性腫瘤中晚期階段常見的症狀,也是十分危險的症狀!長期發熱會造成能量和體力消耗,患者機體衰竭很快,應給予積極控制。
患者在放化療期間或者放化療後1個月內出現持續發熱,須去醫院化驗血常規,當心「白細胞降低性發燒」(粒細胞缺乏性發熱)。因為放化療後骨髓受到抑制,粒細胞數量明顯降低的時候,人體的免疫功能會遭到破壞,極易發生感染,而腫瘤患者一般情況往往較差一些,感染一旦發生會迅速發展,有時很難控制。感染髮熱時多伴有寒戰,體溫往往較高,超過39攝氏度時,必須及時就醫。
2、需知道什麼時候最易受到感染
通常化療藥物是循環的,每次化療後7~12天左右,白細胞數量最少,在此階段抵抗力和免疫力弱,難以抵抗細菌。患者應詢問醫生什麼時候白細胞數目最低,在此階段要格外注意,防止受寒。
3、需要知道感染的症狀
需了解身體受到感染的症狀,如鼻塞,呼吸變得短促,寒顫以及出汗,喉嚨疼痛,咳嗽以及排尿疼痛或有灼熱感等,另外還包括尿頻尿急,陰道分泌物,異常腹瀉和嘔吐,皮膚發生改變,精神狀態變差,身體部位紅腫酸痛等,只要出現以上任何症狀,須第一時間就醫。
4、避免細菌感染
治療和在家休養期間,應儘可能減少探視的人數、固定陪護人員,儘量避開人群,減少空氣傳播疾病的機會,防止各方面的細菌入侵。住院期間為了患者之間請勿相互串房,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進行適宜的運動,以增強體質。 家庭成員中有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尤其是患流感者應採取相對隔離措施,儘量避免交叉感染。平時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5、合理使用藥物
癌症患者必須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用藥要做到按時按量,不能自行增加藥物劑量,也不能隨意服用他人的藥,即使劑量和類型相同也不可以,不能用過期或掉在地下的藥物。用藥期間有任何不適感,需第一時間告訴醫生。不管要哪種非處方藥之前都要先告訴醫生。
溫馨提示
化療藥物會對皮膚帶來一定的刺激作用,可能會導致皮膚乾燥或瘙癢,期間不能用手抓撓,以免使得細菌入侵而導致感染。期間須注意個人衛生,用溫水洗澡,儘量採取淋浴的方式,不能浸泡在浴缸或溫泉中。每天都要仔細清洗易出汗的部位,如雙腳、腋窩下以及腹股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