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患者關愛助推肺癌防治 中國癌症基金會搭建腫瘤防治平臺

2021-01-15 中國政協

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 12月2日,由中國癌症基金會主辦的「肺越未來」患者關愛項目在京啟動,該項目旨在為中國肺癌患者提供專業、科學和持續性的關愛服務,同步建立智能化的網際網路平臺,讓廣大肺癌患者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關愛服務。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肺癌已經連續十年霸佔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和發病率榜首,成為我國「第一癌」。

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左六)、國家衛健委宣傳司新聞處處長劉哲峰(左八)、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腫瘤第二事業部副總裁陳少峰(左一)等共同啟動「肺越未來」患者關愛項目。牛宏超攝

早診早治相差1釐米都有生存期之別

目前在我國,近70%的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是晚期,而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超過5%。據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四川華西醫院肺癌中心主任周清華介紹,我國目前肺癌患病呈現增長快,診斷晚、病死率高,肺癌診治碎片化。

「肺部是呼吸器官,與致癌物的直接接觸較多,因此發病機率更高。」國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在介紹肺癌的致病因和發病機理時提到。因此,抽菸、廚房汙染等對肺部的不友好常常成為肺癌的誘因。

「從50年代以來直至當下的多項臨床研究已經表明,菸草與肺癌的發生有明確的因果關係。根據目前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80%以上的肺癌死亡都歸因於菸草的使用,包括一手煙、二手菸和三手煙。菸草中包含近七千種化學物質、幾百種有害物質;其中,明確的致癌物質有69種。」中國控制吸菸協會副會長、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支修益教授表示,有長期吸菸史的肺癌患者對治療產生負面應答,一方面是增加了肺癌外科手術的風險,另外一方面是關於長期吸菸的肺癌患者對分子靶向藥物的應答與不吸菸肺癌患者有明顯差異。

而肺癌之所以難治癒,主要原因是先兆不明顯,發現即是中晚期,治療效果差強人意。如果能夠早期發現,經過規範化治療,1釐米以下的肺癌治癒率可達90%,2至3釐米的治癒率則為85%左右,每差別1釐米就會帶來患者生存期的差別。

治療與減負關注患者經濟與心理雙重壓力

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最新成果顯示,在近30年裡中國大陸人群中,以肺癌和肝癌為首的惡性腫瘤疾病負擔快速上升。

「肺癌在預防、早期診斷及治癒性治療方面,仍存在諸多『鴻溝』,大多數肺癌在診斷時已進入中晚期,五年治癒率仍較低,肺癌醫療費用仍居高不下等。」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呼籲,在關注肺癌患者軀體痛苦的同時,還應關注患者心理和經濟上承擔的壓力。

據一項關於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顯示,中國一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後三個月的平均醫療花費大約16955 美元,就算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醫保報銷,也已遠遠超過大多數中國家庭可以承受得起的程度。

著名演員葛優也是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在聽了十多位平均生存年齡超十年的肺癌患者現場生動告白後由衷點讚,並現場呼籲注意肺癌防範。牛宏超攝

聯動多方力量,關愛肺癌患者

對此,趙平教授呼籲利用「網際網路+醫療」動員國內優質的抗癌資源,組織國內最優秀的預防和治療的專家,給民眾提供科學、易懂的抗癌知識,幫助患者能夠儘快儘早得到治療。

「首先是地域問題,地廣人多的國情導致各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而且全國腫瘤防治力量薄弱、分散且各自為政。基於以上兩點,國內急需統籌資源組建全國腫瘤防控的網絡。但是又面臨腫瘤防控嚴重投入不足,重治輕防仍然嚴重等問題,需要高水平的專家團隊指導。」趙平表示。

日前,中國癌症基金會聯合羅氏啟動「肺癌患者關愛項目」,藉助雙方在腫瘤領域的專業優勢強強聯手,通過「網際網路+線下」的聯動幫助患者獲得更專業、科學和持續的醫療服務。

「我們將秉承『患者為先』的理念,為患者提供從預防、診斷、治療到康復的全病程疾病管理,延長患者生命,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少峰介紹,目前這個項目已獲得類眾多肺癌領域專家的參與和支持。

「癌症基金會搭建一個平臺,邀請全國最優秀的肺癌內外科治療、病理研究等領域的專家一起為我們的肺癌患者、高危人群提供幫助。」趙平表示,鼓勵專業醫生更多地參與科普內容創作,同時與主流媒體進行內容合作,摒棄過去以流量為導向的內容創作模式,保證醫學科普的權威性、科學性、精準性。

據了解,「肺越未來」患者關愛項目近期將在中國癌症基金會官網上線,屆時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周清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修益、上海肺科醫院周彩存、上海胸科醫院陸舜等國內一線肺癌治療名醫將在線對有需要的肺癌患者進行複查、解疑答惑。


推薦閱讀:

民建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農工黨十六屆二中全會在京召開 陳竺: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相關焦點

  • 中國癌症基金會「肺越未來」肺癌患者關愛項目在安陽舉行活動
    12月2日下午,中國癌症基金會「肺越未來」肺癌患者關愛項目安陽行活動在安陽市腫瘤醫院行政辦公區大會議室舉行。儀式上,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安陽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霞、安陽市抗癌協會理事長、市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周福有分别致辭。
  • 「網際網路+」腫瘤防治 為患者打造精準醫療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實習生 唐賓鴻)12月26~27日,「2020中國腫瘤防治聯盟年會暨中國精準醫學大會」在穗舉行。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家衛建委、中國醫院協會、中國癌症基金會等領導及十餘位院士參會,共同探討腫瘤防治、精準醫療、網際網路+醫療等熱點話題。
  • 「信息時報」「網際網路+」腫瘤防治,為患者打造精準醫療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實習生 唐賓鴻)12月26~27日,「2020中國腫瘤防治聯盟年會暨中國精準醫學大會」在穗舉行。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家衛建委、中國醫院協會、中國癌症基金會等領導及十餘位院士參會,共同探討腫瘤防治、精準醫療、網際網路+醫療等熱點話題。
  • 第十八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肺癌防治專題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健康科普傳播的過程,把癌症可防可治,癌症規範化治療,癌症科學康復這些科普知識通過媒體告訴給百姓和社會,這也是中國抗癌協會舉辦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的初衷。隨著18年來舉辦腫瘤防治宣傳周的經驗積累,從2010年開始,我們把每年宣傳周的主題都確定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各省市抗癌協會結合不同地區的癌症發病率和癌症譜的變化,中國抗癌協會各專業委員會結合具體癌種情況都可以確定一個副標題。
  • 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普及腫瘤防治知識 聚焦前沿學術交流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和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的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將於廣州舉行。本次大會以「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主題,匯集院士、專家、學者,共同圍繞腫瘤領域的最新觀點、進展和未來趨勢,進行深度探討。在大會舉行之際,人民健康對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徐瑞華教授進行採訪,邀請他就會議的概況和亮點進行簡要介紹。
  • 《中國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粉紅絲帶防治科普行動全國開展
    國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規範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近日在活動直播中呼籲廣大女性同胞關愛自我健康,定期自檢,並詳細介紹了乳腺癌高風險因素、適合中國女性的乳腺癌診斷方法。  每年十月是國際乳腺癌關愛月。
  • 腫瘤專家「肺腑之言」: 肺癌防治注意三大誤區
    在今年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新華網「健康大講堂」邀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一區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毛友生教授,與大家談談如何科學防治腫瘤,少走就醫「彎路」。五是免疫因素,免疫功能是肌體自我保護的功能,由於營養不均衡如營養缺乏或偏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菸飲酒和熬夜、精神壓力過高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因素都會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導致或促進癌症發生發展。  主持人:肺癌患者在治療認知上還存在哪些誤區?
  • 晚期肺癌並不可怕!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史安利教授,南方醫院腫瘤科尤長宣教授以及患者家屬等都上場傾情出演。、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和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聯合主辦,禮來中國支持,主辦方希望藉此為與病魔勇敢抗爭的癌症患者帶來一絲暖意,同時讓社會大眾看到癌症患者身上「與癌共存」的堅韌和積極樂觀向上的「正能量」。
  • ...2020年中國腫瘤防治聯盟年會暨中國精準醫學大會在廣州召開
    大會由中國醫院協會、中國癌症基金會、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主辦,中國醫院協會精準醫療分會、中國腫瘤防治聯盟、廣東標杆會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同期舉行「2020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博覽會及2020中國生命科學博覽會」由廣東標杆會展有限公司承辦。
  • 腫瘤免疫治療持續創新 肺癌慢病化可期
    11月正值「世界肺癌宣傳月」。日前,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召開之際,在廣州上演。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的官方指定節目,《愛是免疫力》為來自全國各康復會的會長代表、腫瘤領域內的專家、醫生以及來自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的癌症會員、媒體等共計350人進行了公演。
  • 中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正式成立,關注大癌種下的「罕見患者」
    2020年5月13日,中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啟動會於線上召開,標誌著中國首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正式成立。中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Rare Occurring Mutation Alliance,簡稱ROMA)在中國抗癌協會、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指導下,攜手臨床醫生、病理專家,聯合診斷檢測公司、藥企共同發起,聚焦肺癌罕見突變診療現狀,旨在通過創新的合作模式打造完整的生態閉環,提供罕見靶點學術交流平臺、促進檢測規範,加強科研合作,並通過患教、檢測援助、用藥援助等一系列關愛項目,惠及萬千罕見突變患者
  • 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成立
    央廣網天津7月25日消息(記者陳慶濱)7月24日,由北京大學國際癌症研究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共建的「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將重點圍繞臨床腫瘤學、腫瘤流行病學、腫瘤生物學、腫瘤藥學、腫瘤免疫學、血液腫瘤學六大方向開展合作,
  •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 多位院士表示:腫瘤防治 國外的月亮沒比國內圓
    「癌症患者選擇出國看病,認為國外的癌症治療水平更高,這是一個誤區。」4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在「2018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期間舉行的腫瘤防控院士高峰論壇上如是表示。近年來,不少癌症患者選擇出國看病。他們認為,在國外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 百濟神州:聚焦我國高發癌症疾病譜 攜手探研腫瘤治療新未來
    核心提示:本次論壇是百濟神州繼去年在中國舉辦首屆實體腫瘤高峰論壇後的第二屆論壇,將與百濟神州血液腫瘤高峰論壇一起,成為每年例行舉辦的學術會議,為國內外腫瘤專家搭建起深度交流的專業平臺,促進國內腫瘤治療水平與國際接軌。
  • 國際肺癌日 關注肺部腫瘤傳遞健康知識
    1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主題是「關注肺部腫瘤,傳遞健康知識」。作為全球頭號癌症殺手,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持續上升的趨勢。據統計,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位於世界第一位。海慈醫療集團國家級重點專科肺病診療中心主任王燕青主任醫師呼籲市民重視肺癌的預防,規範肺癌的診治,幫助廣大群眾關愛健康,遠離肺癌。
  • 「2020首屆中國癌症防治年度大會」將於12月26日在北京召開
    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癌症已成為嚴重威脅中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確定了癌症防治的目標任務;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癌症防治行動;2019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圍繞目標要求提出八項主要行動。
  • 癌症不等於絕症 腫瘤患者也能活二十年以上
    腫瘤科專家卻告訴我們,癌症是可以治療的,相當一部分癌症可以預防,患者應該走出認識誤區。   查出肺癌 忌諱談論病情   今年元旦,在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工作的劉先生,淋雨受涼後出現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症狀,到藥店買了點藥吃,幾天後不打噴嚏了,但咳嗽沒完全好,斷斷續續的乾咳持續了一個月。
  • BET小分子抑制劑I-BET-762有望雙重防治癌症
    乳腺癌和肺癌仍然是世界上導致女性因癌症而死亡的兩個最主要的原因。因為降低這兩種癌症高死亡率方面的進展有限,患者們迫切需要新的藥物和防治策略。這不但導致了腫瘤細胞增生的停滯,而且改變了腫瘤微環境中免疫細胞種群的分布。在乳腺癌和肺癌小鼠模型中,I-BET-762 都可以顯著推遲腫瘤的發展。
  • 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學科前沿專場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介紹了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進展,驅動基因陰性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得到顯著提高。沈琳教就過去一年消化道腫瘤(包括胃癌)的研究進展做了系統概述,晚期胃癌免疫治療一線治療已經獲得一定成功,Her2陽性胃癌患者三線治療已獲得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Her2中度表達水平的胃癌患者也有獲益,且肺損傷比較小。
  •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 百度健康邀請超100位專家直播科普腫瘤...
    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來臨之際,百度健康聯合中國抗癌協會、北京醫學會、人民名醫等開展「全民防癌保衛戰」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王瑛,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等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