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王鏡榕)「我愛普洱,我愛普洱人民!」在10月18日於人民日報社召開的首屆普洱(國際)生態文明暨第四屆普洱綠色發展論壇上,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向與會中外嘉賓深情表白。對於這份深情厚誼,普洱人民也銘記在心。據介紹,雖然年事已高,許嘉璐今年先後三次蒞臨普洱,指導這裡的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產業發展。
以國際化視野探尋普洱綠色崛起的文化基因
18日上午,由人民日報社、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雲南省人民政府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生態文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屆普洱(國際)生態文明暨第四屆普洱綠色發展論壇」在北京人民日報社召開。
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嶽,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雲南省主委、雲南省政協副主席高峰,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原中央紀委駐農業部紀檢組組長、原農業部黨組成員、原中國優農協會會長朱保成,國務院參事、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負責人謝伯陽,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美國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院創院院長、世界著名生態經濟學家小約翰·柯布,中共普洱市委書記衛星,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總編輯賈立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核心專家金德拉·山地,國際自然保護和荒野保護專家萬斯·馬丁,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國政系主任愛德華多·摩納哥,以及來自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的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全國範圍內在綠色生態發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省市代表、行業協會代表、企業家代表、媒體記者等300餘人與會。論壇由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梁豔、何巖柯主持。
論壇旨在深入學習研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總結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發展經驗,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建設。論壇分領導致辭、主旨演講、成果發布、主題演講、主題研討等環節進行。
衛星:樹立欠發達地區生態保護與綠色崛起雙贏典範
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在致辭中指出,面對世界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生態文明建設也不再是單純的一國問題。必須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中共普洱市委書記衛星認為,普洱市處於國家「一帶一路」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合作中心等重大戰略交匯點,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綠色發展是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對雲南「三個定位」在普洱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普洱市堅持「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兩座寶山一起建,初步走出一條生態與生計兼顧,增收與增綠協調,「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統一的綠色發展路子,有力印證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光芒,為邊疆民族欠發達地區實現生態保護與綠色崛起雙贏提供了範例。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圍繞生態綠色發展,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先後發表主旨演講。
許嘉璐指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洞察人類和地球的古今之變,審慎思考中國和全體人類的未來,吸取眾多先哲時賢的智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命題和響亮倡議。他分析了「生態文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兩個理念首先由中國提出來的深層原因,認為「生態文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看似兩個領域的理念,實則二者密不可分;「生態文明」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音從一個東方古國發出,並得到了理所當然的迴響,而中國自身正在一步一步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陳元強調,黨中央、國務院將綠色金融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來推進,經過近些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我國已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具有較為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國家,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領域取得明顯成效,成為綠色金融的國際先行者、全球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全球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他認為,我國當前可以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一是大力發展綠色基金;二是通過機制創新引導民間資本進行綠色投資;三是適時推進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四是建立綠色金融風險防範體系。
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總編輯賈立政在論壇上發布了智庫研究成果。賈立政表示,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普洱「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的執著探索,為各地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對生態條件、生態基礎好的地區走出高質量、高標準綠色發展道路有較強的示範意義和參考價值。
國務院參事、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負責人謝伯陽對普洱GEP量化核算成果進行了發布。謝伯陽表示,GEP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總和。它是一種有力的措施,一種科學的方法,讓綠山青山轉變為可計量、可考核的金山銀山,推動普洱市生態價值成為綠色發展動能,以生態文明引領地區發展。隨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向普洱市人民政府移交生態系統總值(GEP)核算成果。
小約翰·柯布:希望中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嶽,世界著名生態經濟學家、美國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院創院院長、美國國家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先後作主題演講。
潘嶽從社會主義和中華文化的角度對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作了深入闡述。他指出,由於生態系統不可切割、生態後果不分疆域,生態文明的共同體是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將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的主體文明之一,而這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當代中國和世界文明發展的獨特貢獻。潘嶽認為工業文明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人類社會必然走向「生態文明」共同體,生態文明必將引導全球從工業文明向新型文明轉型,增進不同制度的環境公平和社會正義,使社會主義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運動的引領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綠色實驗」。
柯布非常喜歡「生態文明」的概念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法。雖然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文明建設在世界上存在一定困難,可喜的是,中國已經做出承諾並積極展開實踐,其中很多探索符合未來發展方向。中國正在沿著綠色經濟的道路飛速發展,希望中國能夠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主題研討環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核心專家、印度地球政策中心主席金德拉·山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荒野專家組主席、美國荒野基金會總裁萬斯·馬丁,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國政系主任愛德華多·摩納哥,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務院長朱小健,中國綠色發展高層論壇執行主席桂振華等專家學者結合自身研究領域與關注熱點,就中國對全球綠色文明發展的貢獻、傳統文化傳承傳播與命運共同體構建、生態文明建設與健康生存環境、普洱生態實踐的參考價值等提問發表了深刻見解。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宜勇在下午開題演講中指出,從「心綠「到「為綠「,從「淺綠」到「深綠」存在一個過程,在生態文明建設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中,困難和挫折與挑戰在所難免,但沒有什麼可怕的。美好的未來值得期待並為之不懈努力!「
「生態危機甚至比核威脅還要危險!」美國中國後現代發展研究院中國部主任樊美筠融精湛的哲學洞察於大量中外經典論述與最新數據解讀為一爐,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艱難、迫切與重大意義。正是懷著這份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與會嘉賓在下午專題研討環節分別圍繞「綠色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與健康生活」「『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核心議題,為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提出分享真知、共享灼見。
來自雲南的各少數民族代表還在論壇結束時以生態文明情景匯報演出的形式,將對普洱青山綠水的歌唱與民族風情的演繹與現代電子化視頻呈現方式相融合,向中外嘉賓展示了普洱的人文魅力、地域風情與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錦繡未來!
編輯:王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