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掉和消化塑膠袋的毛蟲,也太棒了吧!

2021-02-15 少年科學畫報

每年,人類生產的塑料約4億噸,如果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繼續開設新的塑料廠,這個數字將在未來20年翻一番。

人們期待能有一種安全的處理塑料的方法,科學家正在微生物和昆蟲中尋找這種方法。目前已發現的食塑性生物,總共大約有50種,包括細菌、真菌、昆蟲等,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吃掉和消化塑料。

過去幾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食塑性生物能吃什麼,以及它們排洩出什麼樣的廢物等。

蠟蛾幼蟲可以咀嚼堅硬的蜂巢,這也是它們很可能擅長消化塑料的原因。

圖自:Meister Photos/Shutterstock

其中一種食塑性昆蟲是蠟蛾。蠟蛾及其幼蟲會侵入蜂箱,吃掉蜂箱內的蜂巢。據說蠟蛾也能吃塑料。2017年,一位同時也是養蜂人的科學家,西班牙坎塔布裡亞生物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的Federica Bertocchini對此進行了測試,她發現蠟蛾幼蟲在吃塑料的時候會很快把塑料消化掉。

但我們不清楚這些幼蟲是如何消化塑料的。因此,加拿大曼尼託巴布蘭登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始進一步研究蠟蛾幼蟲,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物學雜誌《皇家科學院學報B輯》上。

研究的主要作者Christophe LeMoine推測稱:「蠟蛾幼蟲的腸道細菌能分解蜂巢中含有的長鏈,而塑料的結構與蜂巢相似,蠟蛾幼蟲也可以以聚乙烯塑料作為營養來源。」

科學家們發現,60隻蠟蛾幼蟲一周可以吃掉30平方釐米的塑膠袋。聚乙烯塑膠袋是大多數食品雜貨店中使用的塑膠袋,也是常見的水道和海灘汙染物。

研究人員發現,蠟蛾幼蟲的腸道微生物群中含有分解塑料的細菌,但缺點是蠟蛾幼蟲的糞便中將含有乙二醇,這是一種有毒物質。

LeMoine稱,在使用這項技術之前,我們還有幾個難題需要解決,所以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我們最好還是能繼續減少製造塑料垃圾。

原文:STARRE VARTAN

編譯:阿米

相關焦點

  • 毛毛蟲能吃塑膠袋 或成解決塑料汙染關鍵
    不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毛蟲可以吃掉塑膠袋,這為治理塑料汙染提供了方向。科學家們表示,蠟螟能生物降解最難分解和最常使用的塑料:聚乙烯,他們正在加緊研究蠟螟自然降解塑料背後的化學原理,從而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 保鮮膜、塑膠袋如何處理才最環保?當然是吃掉啊~
    不過這個問題當然難不倒我們的科學家們了,常用的塑膠袋和保鮮膜的處理方法就是:統統吃掉。我們都知道,太空人在太空中的食物包裝採用的都是單個的真空包裝,在吃完後就會產生很多垃圾,而且需要帶回地球進行處理,比較繁瑣。
  • 廢棄的龍蝦殼可以製作成一次性塑膠袋,又有了吃小龍蝦的動力!
    春夏之際是人們吃小龍蝦的季節,小龍蝦體內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且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營養豐富的小龍蝦,再加上廚師們高超的烹飪技術,使得小龍蝦成為了現如今許多人都熱烈追求的一種美食!但是當我們在食用小龍蝦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由於小龍蝦的肉比較少,而它們的外殼不僅又大又硬,還富含大量的重金屬元素,根本無法食用。
  • 毛蟲與蒜坨
    毛蟲與蒜坨毛蟲和蒜坨之間似乎沒有關聯,但是生活卻讓它們「關聯」起來。毛蟲是最令人噁心的害蟲,我實在不願寫它。關於松毛蟲的最早的記載見於1530年廣東《龍川縣誌》:「明嘉靖九年,大旱時連年發生,毛蟲毛黑,食松葉盡而立枯,作繭松枝上,冬末乃化盡。」
  • 【VOA聽新聞】吃塑膠袋的蠟蟲!
    研究人員可能發現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減少塑料汙染的方式,那就是一口一口把它吃掉。It turns out that the common wax worm can eat plastic.事實證明,這種常見的蠟蟲可以吃掉塑料。這種蠟蟲也被稱之為大蜡螟,它可能有助於減少塑膠袋造成的廢棄物。Each year, one trillion plastic bags are used around the world.
  • 國家禁用塑膠袋的背後各國與塑膠袋大決戰,塑膠袋的危害和發展史
    不過上述物料成本較塑膠袋高,因而大部分地方仍主要使用塑膠袋。 而就環保問題論,塑料之所以難以杜絕替代是因為塑料不單可以多次循環再造,而且是眾多物料中耗用能源最少和工序技術最容易的,所以中、小型塑料再生廠特別多。
  • 科學家在維吉尼亞州發現有毒的貓毛蟲!是的,貓毛蟲
    據外媒CNET報導,本周科學家在維吉尼亞州東部發現了有毒貓毛蟲的蹤跡。這是不尋常的,因為這種毛蟲通常出現在美國南部的一些州,如德克薩斯州和密蘇裡州。貓毛蟲以其幼蟲形式而聞名,被認為是美國最毒的毛蟲之一。這種看起來有點像人類頭髮假髮的毛茸茸的生物,最初可能看起來是無害的。
  • 毛蟲神奇自衛手段:天蛾毛蟲膨脹背部偽裝成蛇
    本圖所示,偽裝成蛇的天蛾毛蟲正是這樣做的,當它受到威脅時,會將腿及頭部縮入體內,膨脹背部使其看起來像條蛇。這條蛇的頭部其實是毛蟲的尾巴。例如,燕尾毛蟲,它通過控制身上的一雙巨大的眼點,使其看起來很兇惡,導致一些投機取巧的捕食者會三思而後行。
  •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動物也可以採取措施,讓自己的食物更好吃
    但問題是生蔬菜如果不經過烹飪它的味道苦澀和吃草沒什麼區別,於是西方人通過烹飪的方式涼拌、焯水加入蔬菜沙拉,味道就很可口了。那麼通過類似烹飪的手段讓食物變得更好吃,只是人類才可以做到嗎?這裡就有一個你不知道的冷知識,實際上動物也可以採取措施,讓自己的食物更好吃。有兩個簡單的例子,有時白蟻和螞蟻會在地下種植真菌花園,這可能是最早的屯田農作。
  • 遊客故意餵大象吃塑膠袋?!網友怒了
    遊客任性投餵大象誤食塑膠袋▽大象誤食遊客投餵的塑膠袋一幕剛好被在場遊客拍了下來現場「請不要投餵動物」的提示牌就在眼前↓視頻拍攝者陳先生說「早上在動物園突然他們(遊客)丟了一個塑膠袋裡面可能裹著一個蘋果那個大象就把他吃進去了當時我以為大象會挑一下
  • 牛吃了塑膠袋,好幾天不好好吃草,應該怎麼解決?
    牛吃了塑膠袋,一般不能在體內自然消化,且塑膠袋對於牛來說還含有毒素,長期取不出來,對牛的健康是很大的威脅,且牛食欲不振,身體會越來越消瘦虛弱。所以牛誤食了塑膠袋,這種情況還是需要重視起來的。
  • 塑膠袋可以裝熱食麼?
    「限塑令」實施已經12年了,商場超市的塑膠袋確實少了,但是早餐店、菜市場和外賣行業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習慣在路邊攤買早餐的小夥伴們是不是依然還用著塑膠袋拎著熱乎乎的包子油條走街串巷呢?塑膠袋的種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的主要材質包括聚乙烯、尼龍和聚氯乙烯等。其中大多數都是PE材質的,也就是聚乙烯塑膠袋。聚乙烯是世界上公認的接觸食品最佳材料。這種材料無毒、無味、無臭,符合食品包裝衛生標準。
  • 比肥肉還難消化的食物遭曝光,吃1次等於10個塑膠袋,傷胃不淺!
    如果腸胃出現了問題,營養物質得不到有效的轉化成為身體生存的能量,身體就會變得虛弱,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養生的工作,生活中也要做到養護胃的健康,要想養好胃,首先要知道胃不喜歡哪些食物:我們都知道肥肉在人體中是比較難消化的食物,這是因為脂肪在進入消化道之後主要以經過脂肪酶和膽汁的共同作用才可以消化和吸收,經過淋巴管然後進入血液中,如果攝入的脂肪太多,脂肪會進入細胞中進行儲存,還會導致體重增加
  • 專家發現一種蟲子,半天吃掉一個塑膠袋,白色汙染能否得到解決?
    人類現在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環境問題,其中又分為兩類,分別是環境汙染和全球氣溫變暖,環境汙染的主要代表是塑料垃圾,也是白色垃圾,人們每分鐘會使用幾百萬個塑膠袋,每年製造的塑膠袋垃圾達到上萬噸,而塑料又是非常難降解的垃圾之一,一個塑膠袋的降解速度可達百年,不過,到底有沒有可以加快塑膠袋降解的方法呢?
  • 這些動物太神奇了:被吃掉也毫髮無損
    「一種有肺的脊椎動物能存活下來,實在太讓人驚奇了,」奧榭說道。該實驗第一次證實了陸地蝸牛可以在經過鳥類腸道消化後存活下來。「在沒有完全暴露在消化液的情況下,蝸牛能夠承受短時間的消化過程,」裕也一郎說道。蝸牛的忍耐力很可能來源於它們的外殼,這是天然的盔甲。但裕也一郎和同事們發現,蝸牛的大小也是生存的關鍵。
  • 成都上演人蟲大戰 天幕毛蟲到底是什麼鬼
    掃把驅蟲毛蟲依然越掃越多據過街樓街居民介紹,往年也有類似情況的發生,但今年來得更早,蟲子的數量也更多。在過街樓道路兩邊的商鋪門口,大多放著掃把。對近距離出現的這些「不速之客」,店鋪老闆時常拿出掃把向空中一揮,將其擊落。可過不了多久,另一批蟲子「空軍」又「前赴後繼」。「這些蟲子像掛麵一樣,多得很。」老闆一邊驅趕一邊說,十分無奈。
  • 壽司餡裡添塑膠袋還能吃嗎?願鯨魚胃裡「80斤塑料」事件不再重演
    ▲via: thinglink.com透明輕盈的水母和和它長得有點像的塑膠袋。是的,我們一眼就能區分出水母和塑膠袋。可是海洋中很多的動物卻分別不出塑料or食物!水母是海龜重要的食物來源,一隻成年海龜一頓可以吃掉幾十隻水母。當塑膠袋出現在水母本該出現的位置,又如水母般沉浮,海龜就很容易把它當成水母誤食。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表明,全世界超過一半的海龜都曾誤食過塑料製品。 要知道,絕大多數動物並沒有消化塑料的能力。
  • 對待蒼蠅、蚊子最解氣的方式,就是讓綠色小怪物吃掉
    * 蛇的嘴巴不但上下可以張得很開, 而且左右也不受限制。 但它的獨門絕技就是先進行體外消化。用螯肢、毒牙控制獵物的同時,將消化液也注入獵物身體,待獵物的肉、內臟消化成液狀,再不慌不忙地吸食。綠色小怪物其實是一種蜘蛛——條紋綠蟹蛛。在「蟲來精彩」公眾號的《小有所得——條紋綠蟹蛛,碧綠通透如翡翠》,有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