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8日電 白痴、殘廢,這些帶有歧視色彩的字眼,在新的智力殘疾評定標準裡將徹底被拋棄,取而代之的將是智力異常、社會活動異常等中性詞。南方都市報報導,昨日舉行的2004年粵港澳臺弱智人士康復服務研討會透露,廣東省殘聯將於明年底前創辦全國首個省級智力殘疾評定中心,以統一標準鑑定弱智並提供科學服務。
據廣東省殘聯統計,廣東目前有62萬智力殘疾人,也就是說每1000個廣東人裡有近8名弱智人士。
廣東省殘聯康復部副部長柯沫夫說,目前關於智力殘疾的評定是一項困難的工作,首先全國採用的標準仍然是舊的體系,評定標準並不統一,評定機構也分散在各醫院精神科、殘聯等部門。智力殘疾也就是一般人說的弱智,它分為重度、中度和輕度,其中重度肉眼即可分辨,真正困難的是對輕度智力殘疾的評定,目前廣東62萬弱智人士中有60%以上的屬輕度,對這近40萬輕度弱智進行評定工作的是各個醫院的精神病醫生或精神病兒童中心等機構,由於缺乏統一的評定標準,很多精神病醫生和機構都沒有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對輕度弱智群體的判定缺乏權威性。
柯沫夫透露,最遲在明年年底之前,廣東省將建立全國首個省級智力殘疾評定中心,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使用的ICF標準,他說,在智力殘疾評定領域建立一個權威機構,及時篩選出真正的弱智兒童,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同時,也可以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使社會資源得到科學利用。
此外,新的評定標準將儘量避免殘疾、白痴等帶有歧視性的詞語,取而代之以智力異常、社會活動異常等。(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