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兵真能「削鐵如泥」?這一說法孰真孰假,趣談古代製造工藝

2021-01-15 騰訊網

中國有許多上古神兵利器的傳說,武俠小說中也多有「得寶劍之利則功力平添一倍」的情節。《水滸傳》中「楊志賣刀」的故事又給這種神兵羅列了三條標準:砍銅剁鐵、吹毛得過和殺人不見血。那麼這種古代的神兵利器是否真實存在呢?最早的起源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一、夏商周時代的青銅武器

原始部落時期又分為「舊石器時期」和「新石器時期」,無論是史籍記載還是考古挖掘都會發現這一時期的生產工具和武器都是由木材和磨製過的石頭來製作的。到了夏朝時開始出現青銅。至少在商朝時已經出現使用青銅來製做的武器了。

相對比石頭來說青銅的武器自然要鋒利的多,用青銅武器裝備的軍隊也比使用石頭裝備的軍隊要有戰鬥力。當時哪個國家佔據更多的青銅資源就佔據了主動性。在商朝已經出現了用青銅打造的匕首,但受技術原因制約沒有辦法打造更長的武器。周部落卻掌握了某種科技,可以用青銅打造較長的劍,雖然這種劍相較於後世還是短一些,但已經比當時的商要長出很多。

正是這種青銅鍛造技術的差異,造成商的青銅武器只能使用匕首或者結合木桿製作矛、槍等長武器,而周則已經裝備了青銅劍。在商周的牧野之戰時被記載當時「血流漂杵」,就可以看出青銅劍的威力。用鋒利的青銅劍可以輕易刺殺手持青銅匕首的對手,也能貼身擊敗木桿類武器的軍隊。在這種情況下對手只能「臨陣倒戈」或者因死去造成「血流漂杵」的景象。

二、春秋戰國到魏晉南北朝的「削鐵如泥」

春秋戰國時主流兵器還是以青銅器為主,而隨著冶煉技術的提升刀和劍這種利於劈砍的武器開始出現並發展。在春秋時出現了大量的鑄劍師,其中著名的有歐冶子、幹將、莫邪、眉間尺等。他們鑄造了許多削鐵如泥的寶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越王勾踐劍。

1、最早的神兵

1965年在湖北發掘出土的青銅製越王勾踐劍,外形精美,鋒利無比。在發掘時曾有考古人員不小心被劍鋒割破了手指,後經測試此劍能輕易劃開十六層白紙,可見雖經上千年的埋藏其劍刃依然保持鋒芒。經科學化驗越王勾踐劍是由多種金屬合金鑄造而成,尤其是表面花紋使用了硫化銅,保障了劍身千年以來仍不會生鏽腐蝕。

跟據《拾遺記》的記載,勾踐曾要求歐冶子等的著名鑄劍師先後鑄造了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鯢、滅魄、真剛等八口寶劍。當時的著名寶劍鑑定大師薛燭在看見這些寶劍的時候都不敢相信這會是人間能夠有的神兵利器。

正是以越王勾踐劍為代表的青銅製神兵利器的出現,創造了最早的「吹毛斷刃」、「削鐵如泥」式的神話和傳說。春秋末年到戰國初年,許多國君都渴望能鑄造出舉世無雙的寶劍。他們邀請著名的鑄劍師,不惜成本地研究、創新,終於鑄造出數量可觀的神兵利器。除了越王的八口寶劍,還有棠溪、墨曜、合伯、鄧師、宛馮、龍泉、太阿、莫邪、幹將等名劍。

這些名劍普遍的特點就是在當時傳統的青銅鑄造工藝上加入其他金屬製成合金,又利用「築」等模具進行鑄造。相比於以往的刀、劍大多在劍身上加厚劍脊部分,使劍的韌性得到了加強;刃口部分又加入其他合金,增加了刃口的硬度。這種寶劍的韌性和硬度都得到了保證,在與其他兵器對戰時經常可以斬斷傳統的青銅武器。這就是最早的「削鐵如泥」的由來。

2、鋼鐵的出現

與那些青銅名劍同時出現還有鐵製的刀劍。1978年湖南省發現的春秋晚期墓葬群中出土了一口鋼鐵打造的劍,這也是我國發現的時間最早的鐵製武器。這口劍的鐵中碳含量在百分之零點五左右,明顯是經過鍛打的鋼鐵而不是生鐵。可見在當時已經有較為成熟的鋼鐵鍛造工藝了。

由於當時鋼鐵鍛打工藝水平的限制,在西漢以前的鐵製武器較少,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難以保證。但許多鑄劍師已經在鑄劍的過程中發現鐵經過反覆的鍛打可以提高其韌性和硬度,而這種韌性、硬度都是青銅所不能比擬的。一旦用鋼鐵打造出優秀的刀劍,完全可以利用其韌性高、硬度強的特點擊斷甚至斬斷絕大多數的青銅武器。可以說對於青銅來講,鋼鐵的確能做到「削鐵如泥」。

3、鐵冶煉工藝的發展

兩漢時鋼鐵的冶煉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之前的鐵都是用鐵塊反覆鍛打,不同部位、不同層次的鐵中碳含量也不盡相同,造成了鋼鐵的質量沒有保障。或者是韌性不夠,或者是硬度不高,偶爾會有特別適合的鋼鐵被打造出來,鍛造而成的就是神兵利器了。

而西漢時出現的炒鋼法和東漢時出現的灌鋼法則先後改良了工藝,可以降低和確保鐵中的碳含量,相對的就可以通過碳含量的高低來調整鋼鐵的韌性和硬度。

東漢末年大量著名刀劍的湧現就是體現了兩漢鋼鐵冶煉工藝發展的成果。曹操的倚天劍、青釭劍,孫堅的古錠刀,劉備的「蜀主八劍」,孫權的「吳六劍」等,都是這一時間階段內產生的名劍。

另外諸葛亮主政期間還邀請了著名的劍師蒲元打造了三千口寶刀用以裝備軍隊,這種刀採用了精湛的剛到淬火技術,使得刀口達到了最合理的硬度,可以一刀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被譽為「神刀」。南北朝時期灌鋼法的全國範圍內得到了推廣。

三、隋唐時期的唐刀:真正的神兵利器

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刀劍鍛造工藝的巔峰,這一時期的「唐刀」可以說是古代冷兵器中制式武器的最傑出代表。唐刀是隋、唐兩朝是四種軍隊制式武器的合稱,多指唐直刀。它是在環首刀的基礎上發展和創造而來的。唐刀一般刀身狹窄,單面開刃,刀身筆直,刀尖處有銳角。

唐刀無論是步戰還是騎馬砍殺,甚至刺擊都能發揮極大的殺傷力。又因為唐刀採用了最先進的包鋼製刃法和覆土燒刃技藝,使得韌性和硬度都發揮到了最大,而且易於保存,刀身不易變形,非常耐用。

1、包鋼製刃法和覆土燒刃法

唐刀所採用的包鋼製刃法是至今仍然在使用的一種刀具鍛造工藝。傳統的煉鋼方法只能冶煉出單一的鋼品種,或因為碳含量太高而失去韌性,或因為碳含量太低而沒有硬度。包鋼製刃法則是用熟鐵包裹百鍊鋼鍛打成刀身,使得刀身因中間的百鍊鋼而取得韌性,不易變形和斷折,外皮部分又利用熟鐵的硬度打造出鋒利的刀刃。可謂是一舉兩得。

覆土燒刃法就是在包鋼製刃法的基礎上對刀具的刃口進行局部淬火,使得刃口的角度極小,不需要高硬度的刀身部分則用泥土覆蓋包裹。待打造刃口成功後利用冷水急速冷卻定形,泥土覆蓋的刀身卻不會受到影響。使得刀身的韌性和刀刃的硬度達到最佳效果。時至今日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刀具品牌依舊在採用包鋼製刃法和覆土燒刃法。

2、唐刀的威力

在唐代有許多使用唐刀的高手和軍事將領,他們也留下眾多與唐刀的記錄。《舊唐書·丘和子行恭傳》記載:「行恭於御馬前步執長刀,巨躍大呼,斬數人,突陣而出,得入大軍」;《舊唐書·輔公祏傳》記載:「公祏簡甲士千人,皆使執長刀……每一舉,輒斃數人,前無當者」。

《新唐書· 李嗣業傳》記載:「軍中初用陌刀,而嗣業尤善,每戰必為先鋒,所向摧北……即袒持長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以及「領陌刀手於險要先登,奮力殺敵,辰時至巳時,大敗吐蕃軍,斬首五千級,俘虜將軍、校尉以下千餘人」。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丘行恭、輔公祏、李嗣業等都是軍隊中使用唐刀的高手,他們使用唐刀發揮出了最大的戰鬥力。而這些人分別活躍在唐朝各個時期,可見整個唐代都在使用唐刀,而根據「軍中初用陌刀」、「公祏簡甲士千人,皆使執長刀」等記載也可以看到唐代有專門裝備唐刀的軍隊。

而且無論是平定內患還是抵禦外虜時也都使用唐刀。由此可見唐刀的威力之大、使用時間之長、裝備數量之多、使用範圍之廣都是很罕見的。

3、唐刀的影響

唐刀及唐刀的製作工藝後來流傳到日本,被日本繼承並結合蝦夷刀劍的特點發展為日本的武士刀。日本的正倉院至今仍然收藏著唐刀,這是在日本發現的最早的唐刀,為後世日本的刀劍發展提供了雛形。

宋代時日本的刀劍在質量上已經可以超越了中國。歐陽修的《日本刀歌》就寫道:「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可見日本的刀劍當時就是質量的象徵。而明清兩朝也多有中日交戰時中國軍隊的武器被日本刀斬斷的記錄。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相關焦點

  • 【網絡闢謠】火星又「火」了,這些傳聞孰真孰假?
    【網絡闢謠】火星又「火」了,這些傳聞孰真孰假? 來源: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聯繫我們網信遷安地址:河北遷安電話:0315-7639655聯繫郵箱:qawxb001@163.com原標題:《【網絡闢謠】火星又「火」了,這些傳聞孰真孰假
  • 孰真孰假?
    孰真孰假?人們對於月球的探索一直都沒有停止。除了載人登月之外,還有一些探測車。人們放上去的玉兔2號,這輛車它總體的重量是一百三十五千克,因為月球的吸引力是非常小的,它只有地球的1/6。在月球上,它的重量只有二十一千克,就算是在這樣的體重之下,因為月球表面的土壤問題,這個探測車會在月球的表面留下一定的摺痕。
  • 越王勾踐劍、大馬士革刀……削鐵如泥的古代名刀能被複製嗎?
    大家一定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削鐵如泥,吹毛即斷,古代的刀具非常鋒利,只是製造技術已經失傳,我們再也做不出這麼厲害的刀了。」古代名刀製造技術真有這麼牛,現代技術都無法複製嗎?Part. 1古代名刀製造技術無法複製?答案並不是那麼簡單。以大馬士革刀為例,在古代,大馬士革刀是上等的刀具。
  • 孰真孰假?多年來,人們發現的9個最為奇異的骨架
    從半人馬的骨頭到吸血鬼的身體殘骸,在這篇文章裡邊,小編就要和你談談,孰真孰假?多年來,人們發現的9個最為奇異的骨架。如果科學家們能弄到一些古老的半人馬遺骸,也許事情就會清楚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陳列在諾克斯維爾田納西大學約翰·霍奇斯圖書館的半人馬骨架是一件藝術品,而不是科學發現。這具所謂的半人馬遺骸是藝術家兼生物學教授比爾·威勒斯在1980年製作的,當時他靈感迸發,想把他大學生物系的一個人體標本的骨頭和一隻設得蘭小馬駒的骨頭結合在一起。
  • 孰真孰假?「真藍黑」慘遭皇馬雙殺,「假藍黑」卻攻破安菲爾德
    在這個一代球王離世的日子,歐冠開場都為馬拉度納默哀一分鐘。悲傷似乎掩蓋了國米球迷對藍黑軍歐戰失利的不滿,就連同是意甲球隊的亞特蘭大攻破安菲爾德都顯得那麼諷刺。真假藍黑之爭,再次遭到球迷調侃。
  • 古代名將兵器有多重?82斤的關刀不算什麼,他的槍足足有100公斤
    因此,在古代經常有「神兵」這個說法,但在現代說「神槍」,更多是指代這個人槍法不錯,並不是誇槍好。那麼,在冷兵器戰爭主導的古代,成為一件神兵需要具備什麼要素呢?而在日本的關公廟裡,也會成列一把碩大無比的關刀,以此來表示對這把神兵的尊重。 雖然關羽的關刀名揚海內外,但其並不是古代最重的兵器。要說最沉的神兵,五代時期的後梁名將王彥章倒是有話說。
  • 趙孟頫作品孰真孰假?
    」從以上三家的鑑評來看,韓氏認為真而精的神品,詹氏認為雖真而非得意筆的能品,安氏則認為非趙氏筆,疑似俞和仿書。這三種不同的看法,究以何種比較正確呢?如潘伯鷹著《中國書法簡論》中評述趙氏寫字速度之快說:「他每日可以寫小楷一二萬字。故宮影印他所寫的六體千字文是兩天寫完的。」即為一例。《元史》本傳稱趙氏「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而傳世遺蹟,隸書尚未一見,篆書多見於碑誌題額,惟真行草書流傳最多。據吳升《大觀錄》載,趙氏於延佑六年曾為焦彥實書《四體千文》卷。後有張雨、唐棣二跋。
  • 孔子臨終遺言出土,孰真孰假?
    一批春秋時代竹簡出土,共168片,包裹在一做工考究的豬皮囊內,囊外塗有約一寸厚的保護層(疑為豬油與其它物質之化合物),使竹簡與空氣隔絕。豬皮囊內的竹簡又被分成21捆(每8個一捆),分別裝在絲綢袋內。包裝風格很像現在中秋節的高檔月餅盒。經考古學家仔細清理,辨認,這批竹簡完整地記錄了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孔丘先生的臨終遺言。這無疑是我國考古史,古代思想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 碳鋼與不鏽鋼,能分出來孰強孰弱嗎?
    鉻元素的一個特點就是能防止鋼材生鏽。因為鋼材中的鉻含量少,所以碳鋼刀片與不鏽鋼刀片相比更容易生鏽。碳鋼不耐腐蝕。當碳鋼刀片在潮溼的環境裡、水、鹽水中都會導致氧化。最終變色,最壞的情況就是生鏽。除了鉻含量不同造成的影響,以及其他元素添加的不同外,碳鋼的特性與其他鋼材的特性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 辨真假 | 關於人臉識別的這些傳說,真?假?
    一時間,圍繞「人臉識別」系統的法律問題、執法監管以及實踐應用等討論讓這項黑科技愈發可疑,「人臉識別系統想安就能安」「設置人臉識別會增加銀行卡盜刷風險」「人臉信息一旦洩露無法挽回」「戴口罩也能被人臉識別」……這些說法孰真孰假?「真真」為您查證事實,解惑「人臉識別」問題。
  • ​豆製品的三大謠言,孰真孰假?
    但近幾年來關於它們的傳言越來越多,如痛風患者不能吃豆製品、豆製品會導致乳腺癌……豆製品,真有那麼大的「殺傷力」嗎?痛風是因為體內的嘌呤代謝紊亂,血液中尿酸過多所致。而100克大豆中有218毫克的嘌呤,指數偏高,因此就有傳言說痛風患者不能吃大豆及其製品。
  • 獅子和老虎正面對決孰強孰弱?二者的實力從生活習性上就決定了
    那麼問題來了,假設獅子和老虎正面對決,孰強孰弱?答案顯然是老虎。其實在人們普遍的印象裡面,獅子是要更加強大的,因為從外形看上去獅子更加威猛且動畫片裡面也更多地會去描述獅子也不是老虎。但是事實上,老虎和獅子的實力差距是從二者的生活習性上就決定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刀劍真能削鐵如泥?
    古代形容刀劍的鋒利,一般都會說:削鐵如泥,吹毛斷刃。不過這種刀劍,到現在還沒有發現,也沒有製造出來。是現在的製造工藝不行嗎?還是原有的技術已經失傳了?《水滸傳》裡面,楊志賣刀的時候,牛二逼他試驗刀的鋒利,楊志在地上擺放了一摞銅錢,一刀下去劈開了。請注意,這只是銅錢,銅的質地很軟,在保證刀刃夠厚、劈下的速度夠快的情況下,常人也可以做到的。
  • 夢幻西遊:樂哥添加「夢幻元素」重新出發,老王與工作室孰強孰弱
    此次樂哥拿的也是全夢幻第一項鍊397參加的春心萌動大賽,如果能拿到金豬那就是史無前例的真第一。而現在紫禁城管家大飛也在加班為樂哥進行拉票,同為紫禁城指揮的二狗也表示會全力支持樂哥,並且老王也放話如果樂哥參加此次春心萌動大賽,絕對會為樂哥拉票,別無他想。
  • CBA僅剩的老牌頂級小前鋒——周鵬和翟曉川,到底孰強孰弱?
    今年的CBA是國產後衛數據井噴的一年,或許男籃未來已經不缺優質的後衛人選了,但唯獨在三號位位置上,男籃似乎又遭遇到了用人荒的尷尬,年輕的國產小前鋒還需要時日成長,已經成名的小前鋒們,丁彥雨航和阿不都沙拉木又不幸遭遇傷病,目前,國內頂尖的三號位球員,仍然還是那兩位國家隊老人——周鵬和翟曉川,問題來了,同為CBA頂級三號位,廣東的周鵬和北京的翟曉川,孰強孰弱
  • 「削鐵如泥,吹毛即斷」的刀真的存在嗎?
    大家一定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削鐵如泥,吹毛即斷,古代的刀具非常鋒利,只是製造技術已經失傳,我們再也做不出這麼厲害的刀了。」古代名刀製造技術真有這麼牛,現代技術都無法複製嗎?古代名刀製造技術無法複製?現代工藝完全可以製成類似的花紋,而且拜更高性能的現代冶金機械所賜,花紋的紋樣與古代比還更加多變。加上人類對鋼鐵材料學和熱處理工藝的深入理解,刀具整體的綜合力學性能也要高於過去的產品。但仍有不少現代工匠和學者固執地認為如今生產的大馬士革刀與其古代同類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 土葬與火葬,孰優孰劣呢?北大教授: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去處理
    土葬與火葬這兩種形式,孰優孰劣呢?雖然在主流價值觀看來火葬顯然是要優於土葬,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上來看,恐怕還是需要爭論一番。一、從土葬到火葬土葬就是在人死之後將人的屍體埋入地下,如果追溯到遠古時期,這樣一種行為的動機,應當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 兩黨口中的「兩個美國」孰真孰假?
    這場示威活動發生在美國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兩黨在種族問題上各執一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稱美國處於「黑暗時刻」,種族歧視是當前面臨的危機之一;川普則稱民主黨「讓美國陷入黑暗」,描繪拜登執政後將出現的可怕景象。兩黨既以美國的「黑暗」攻擊對手,又不約而同地對部分事實採取沉默態度。
  • 磚家解讀:天學真原獨特的古代中國,古人的宇宙天文認知
    《天學真原》獨特的古代中國在《天學真原》第一章「緒論」中,第一句就說:「『天文』一詞,今人常視為「天文學」的同義語,以之對譯西文astronomy一詞,即現代意義上的天文學。但在古代,『天文』並無此義。」古籍中較早出現「天文」一詞者為《易經》。
  • 六大鎧甲實力排名,帝皇第一無可爭議,雪獒、黑犀究竟孰強孰弱?
    帝皇第一無可爭議,雪獒、黑犀究竟孰強孰弱?其次,炎龍俠在《鎧甲勇士》中的表現十分高光,尤其是一打三拯救其他鎧甲,一戰成名。炎龍俠也是在帝皇俠手中過了幾招的鎧甲,論綜合實力僅次於帝皇俠。雪獒俠一直以來,存在爭議最大的兩套鎧甲就是雪獒俠和黑犀俠。雪獒和黑犀都是靠力量戰鬥的鎧甲,同時自身的防禦力很強。西釗召喚的雪獒俠在黑化時實力很強,畢竟有著「洗白弱三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