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們離去火星做農民還有多久?

2020-08-22 36氪廣東

這次極飛真的去「火星」做「農民」了。

文丨馬可晴

採訪 | 馬可晴 劉曉潼

編輯 | 江倩君 菠蘿氪

7月23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成功,邁出我國徵服外行星和深空的第一步,中國加入「火星俱樂部」。

中國古書寓意「熒熒火光、離離亂惑」的「螢惑」,古羅馬具有戰神之意的「瑪爾斯」,都指向這顆火紅的星球。它一直吸引著人類的探索,自1960年蘇聯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已經過去了60年,人類相繼向火星發射的四十多次探測器,「火星移民」也一直被視為未來會實現的事項。

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被「遺忘」在火星上的太空人轉身成為「火星農民」,在火星上開闢自己的土豆田,支撐其渡過500多個火星日。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的想像或許大膽,但地球上「火星基地」逐漸建成,一點點將「火星生活」付諸實踐。

日前,廣州極飛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極飛」)宣布與位於我國西北地區的火星1號基地達成合作,共同在火星無人農業發展方向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火星可以理解為地球未來最極端的環境」

極飛聯合創始人龔檟欽如此理解火星。

作為國家地理學會理事會會員的他,向來十分關注地球生態保護,「地球農業的未來,土地和水資源會越來越緊張,人力成本不斷上升,人們對食物和環境的要求卻不斷提高,我們的技術必須能保證人類在那個時候還可以繼續生存和發展」

在太陽系中,同其他行星相比,火星最像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相似、大小相近、地球日與火星日時長差別較小、兩個星球均有季節之分。但火星大氣稀薄,氣候條件惡劣,一直也被視為預判地球未來極端環境以及現下氣候保護的科研切入口。

但極飛的「火星計劃」,並非是真的去火星「種田」,「極飛瞄準火星,目的是要求我們研究的技術、研發的設備必須面向未來」

極飛選擇的火星1號基地,位於河西走廊中部,荒涼廣袤的戈壁地貌、裸露的紅色巖體,具備顯著的火星地貌特徵,被稱為「世界上最像火星的地方」。中國航天員中心在此地指導建設航天員地外生存模擬基地,為火星探索的技術驗證提供了很好的場景基礎。

火星1號基地(圖源火星1號基地)

此次極飛與火星1號基地的合作,首要還是專注技術。「我們計劃合作建立火星無人農業實驗室。目的是將極飛農業無人化技術在模擬火星環境中進行應用、試驗,探索我們技術的可行性,改進技術並獲得成果。」

「我們還將參與火星1號基地主辦的『2020未來火星生活節』,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展現科技的力量、尋找與創造新型未來生活方式,讓更多人加入到這次火星之旅。」

龔檟欽認為,這次對於現有的無人農業體系與現有的農業生產觀念是一次巨大的挑戰。目前極飛合作的區域是在戈壁,水資源、土壤肥力是貧瘠和匱乏的,是對現有的植物科學和農業科技的挑戰。極飛的合作過程、經驗和成果也將和大眾分享,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也希望能引發學者對資源貧瘠區域農業種植的開發與探索,讓更多的土地能夠生產糧食和蔬菜。這個過程中,極飛也會加入對溫室作物,無人智能化溫室的探索,以此來拓寬農業科技應用場景,豐富無人農業生態體系。

「火星計劃」的「酷」背後是極飛的「極」

充滿科技未來感的「火星計劃」「火星農民」,其實一直都在極飛的規劃內,與火星1號基地的合作只是其中一步。

極飛的目標向來十分明確,無論是將生態保護貫徹到極飛的產品設計,抑或是將提升全球農業生產效率的使命貫穿產品線。「我們就是為了讓人類無論探索的腳步到哪裡,都能高效地進行可持續發展,養活自己生存下去,目前的技術研發都是往這個方向去的。」

這種明確,來自於極飛對未來農場無人化的判斷。「我們做無人農業的核心,是減少農田裡面人力的重度參與。機器人協助人們去做重複、繁重的體力活;物聯網收集詳細的農田數據,建立分析模型,幫助農民專注於『決策』這件事,這是生產中最重要的環節。決定什麼時候、在何地、種植什麼作物,達到多少利潤、實現什麼目標等,這些需要由農民根據客觀數據來判斷、決定。當我們能用很少的人就可以高效地管理農業生產,這種方式也特別適合開發火星,甚至是開發其他可能殖民的星球的時候使用。」

「火星計劃」這一理念背後,除了極飛對未來預判,更深層次是極飛「極客文化」的具象載體。

「極客文化」是極飛聯合創始人們共同賦予極飛的文化標籤,而極飛作為農業科技公司,「極」又在哪裡?當無人農業進入作為極端環境代表的「火星」,考驗的其實是無人農業系統的技術邊界,「我們希望通過一個雖然遠大但是更加具體的應用場景告訴大家,為什麼我們要為此努力,而我們又可以到達怎樣的彼岸」。

龔檟欽將「火星農民」解讀為:「堅韌地面向未來的人」「能夠創造性地解決極端難題的人」。當下,極飛「解題」的腳步從未停止,「我們在技術研發的過程都會非常注重耐久度、魯棒性(即Robust,指控制系統在一定參數攝動下,維持其它某些性能的特性,常用于衡量可以面對複雜適應系統的能力)。比如農業無人車的研發,是經歷過比正常條件難一倍的極端條件測試的,並且是要能多次成功通過測試,這都是為了迎接越來越艱苦的工作條件所做準備」。


屈原以長詩《天問》,向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發問,叩問真理,取名自此的「天問一號」又是何其浪漫。

一如極飛的「火星農民」,硬核科技之下,難掩「極客」的熱愛與雄心。


36氪廣東——在廣東觀察世界,在灣區連結全球。

36氪廣東作為廣東地區領先的新商業媒體,以大灣區為核心,為各位創業者、投資人以及科技、財經、新經濟領域從業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業報導,搭建最暢通的產業對接通道,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廣東的報導,或轉載相關文章,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送至指定郵箱:guangdong@36kr.com。我們將在24小時內回復。

聯繫電話:15992485867 小編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眾號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廣東 抖音:灣區會氪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長這樣在成功著陸之後,「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進行「拍照留念」、探測物質和元素、探測環境和偵測火星淺層地質結構
  • 天問一號發射!火星,我們來了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承擔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不過,雖然天問一號才初露鋒芒,但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早就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的關注。
  • 火星,央企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我們來了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張高翔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 7 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本次負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與過去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相比,具有多個突出優勢,其一,飛行速度快達到每秒11.2千米,即第二宇宙速度,幫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順利飛往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但是上面還有四個國家logo,「天問」成功之路
    引言就在昨天中午我國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相信關心這方面的事情的人也都看到了,但是在天問一號上面除了我們國家的logo以外還有其他四個logo,這時候就有很多的人有疑惑,這不是我們國家自主研製的麼,為什麼會有其他的logo,現在我們來探尋一下「天問」曲折的成功之路。
  • 火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火星探測承載了中國無數天文工作者的夢想,一代一代的航天人為之努力奮鬥,終於在今天邁出了第一步。23日12時41分,地點是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裝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的第一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這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美國媒體卻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帶你看看我們的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今天,咱們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著中國自己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從地球飛向了火星。雖然這也只是中國人探索火星萬裡長徵的一個開始,不少國家的宇航機構還是紛紛發來祝賀,並祝願我們的火星項目一切順利。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今天,咱們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著中國自己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從地球飛向了火星。雖然這也只是中國人探索火星萬裡長徵的一個開始,不少國家的宇航機構還是紛紛發來祝賀,並祝願我們的火星項目一切順利。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此前,長徵五號遙三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天問之旅正式開啟。 這次發射任務的運載工具是我們熟悉的「胖五」,這個高約57米,起飛重量約800多噸的大力士,能載重25噸,相當於能把16輛汽車送入太空,而 「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才5噸。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
    難度巨大,而這次「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對於人類來說,意義非凡。我們不妨看一下各個國家探測火星的歷程便知道了。據統計,從1960年至今,世界上開展行星探測的五個國家均發射過火星探測器,總計進行了40餘次。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千米,預計2020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這場火星「爭奪戰」還有哪些國家參與
    北京時間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中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省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此次火箭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中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據悉「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正式踏上火星的旅程!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國正式向火星探索發起了衝擊!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承載著火星夢飛向天際!
  • 如果天問一號從火星向地球發送求救信號,我們多久能收到?
    距離天問一號發射已經過去了2個多月,截止至10月1日,天問一號累計飛行1.88億千米,距離地球2410萬千米。預計還要繼續飛行4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到達火星,隨後減速被火星引力捕捉。在火星近地軌道上飛行調整2—3個月的時間後進行火星著陸,成功著陸後才真正開啟火星表面探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