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喜獲中國工業大獎。
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現場。
紅網時刻12月28日訊(通訊員 何潔 徐亮亮 邱旭)12月27日上午,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和提名獎名單正式出爐。
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項目喜獲中國工業大獎,是中國石化唯一獲獎單位。該技術打破了70年來國外對己內醯胺生產技術的封鎖壟斷,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綠色成套技術,樹立了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的品牌形象。我國對國外技術和進口產品的依存度顯著下降,國內己內醯胺自給率從30%上升至94%。
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結合新形勢、新發展、新理念開展了評審工作,獲獎企業和項目在自主創新、高端引領、兩化融合、強基固本、產業鏈協同、高質量供給以及抗擊新冠疫情責任擔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特別是在解決重點領域「卡脖子」和瓶頸問題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創新成果,在轉型升級、質量品牌、綠色發展、環境友好、開放合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驗和做法。
己內醯胺是重要有機化工原料,作為生產尼龍-6合成纖維和尼龍-6工程塑料的單體,廣泛應用於紡織、汽車、電子等利用新材料創新的眾多領域。己內醯胺產業與國家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在國民經濟發展與持續提升中佔有重要地位。
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擁有6大核心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分別是:單釜連續淤漿床環己酮氨肟化制環己酮肟工藝技術;環己酮肟貝克曼三級重排技術;硫銨中和結晶技術;磁穩定床己內醯胺加氫精制技術;環己酮肟氣相重排制己內醯胺技術;環己烯酯化加氫制環己酮新工藝。其中,前四項技術已實現工業應用,形成國內外發明專利137件,獲省部級以上獎17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
同時,巴陵石化無副產硫酸銨的「環己酮肟氣相重排移動床新工藝」也在催化劑製備、反應工藝、產品精製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了小試和中試技術研究,即將進行5萬噸/年工業應用。此外,中國石化首創研發的「環己烯酯化加氫制環己酮新工藝」,碳原子利用率接近100%,能耗低,聯產無水乙醇,已完成中試研究及20萬噸/年工藝包開發,即將進行20萬噸/年工業應用。
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推動了己內醯胺及其下遊產業的迅速發展,截至2019年底,中國石化已在巴陵石化、石家莊煉化、浙江巴陵恆逸,建有多套己內醯胺生產裝置,生產規模達90萬噸/年,佔全球己內醯胺生產能力的12.16%,佔國內全球己內醯胺生產能力的24.39%。我國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新技術產能達400萬噸,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大國,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形成了400億元新興產業,帶動了4000億元下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