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成為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發展實踐的排頭兵

2020-12-05 中國電力報

濮宏達 彭豔嬌

陽春三月,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踏上之江大地,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圖景注入新的活力。在這片生機盎然的圖景中,華能深度融入浙江地域發展,綠色步伐遍布灘涂、山川與海洋,成為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發展實踐的排頭兵,構建起能源多元供應體系,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長江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著源源不斷的「華能力量」。

高瞻遠矚 成就綠色夢想

4月1日,在走訪了安吉縣餘村和西溪溼地後,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推進浙江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多年來,華能在浙發展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尖」的領先精神,依託華能浙江分公司,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高效環保燃煤電廠,布局風、光、水、氣等清潔能源,積極開拓供熱市場,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前行的每一步,一個個綠色示範項目在浙江大地拔地而起。

在浙江東南沿海甌江口,首臺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華能玉環電廠已走過16年綠色發展之路。面對建設之初全國電力資源嚴重匱乏、清潔能源開發整體規劃缺少、環保設施投入嚴重不足的現狀,華能勇擔國家綠色發展使命,著眼長遠,將目光聚焦於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低排放的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以「四最一優」(技術水平最高、經濟效益最好、單位千瓦用人最少,國內最好、國際優秀)為建設運營目標,以「敢為人先,敢為人所不能」的開拓精神,邁出了我國燃煤電廠節能、環保、節水綜合發展的第一步。2008年,玉環電廠獲得國家環保部兩年一度評選的全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最高獎——「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稱號。面朝大海、背靠環山,當年荒蕪的灘涂如今變為綠樹成蔭的花園電廠,它承載著緩解浙江電力供應緊張、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及提高華東電網接受西電能力等重任,穩步前行的腳步正青春。

玉環電廠。

為了推進節能減排、改善環境質量、促進浙北地區經濟發展,華能長興電廠堅持「高起點、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理念,投資建設「上大壓小」2臺66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引領清潔煤電技術革新。同時,電廠充分吸收華能優秀設計成果,遵循「後工業化」設計理念,成功打造出「綠色示範、科技引領」為主基調的現代化燃煤電廠,讓「白鷺於飛綠家園」的企業願景躍然長三角杭嘉湖平原。

伴隨傳統火電廠走向安全、高效、綠色、低碳,浙江分公司利用產業園區廠房屋頂,在寸土寸金的長三角區域建成了華能首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長興泗安10兆瓦分布式發電工程,面積達10萬平方米,於2015年3月全部實現併網發電。與同等容量的燃煤機組相比,該工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8545.36噸、二氧化硫 27.72噸、氮氧化物24.14噸,減少灰渣排放978.48噸,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華能浙江石塘水電站。

地處麗水的石塘水電站年發電量達2.13億千瓦時,不僅可為麗水蓮都區和雲和縣超2580平方公裡提供清潔能源,還兼有防洪、灌溉、航運、供水、旅遊等綜合效益,它積極參與浙江「五水共治」,如畫的風景也被譽為「浙南明珠」。

科技助力 踐行綠色使命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一直高度重視能源科技創新。2003年,他在浙江調研電力項目建設時提出:「電力行業要敢於創新,發展電力多元化。」他認為,能源是浙江科技創新的重點,科技創新要為發展新能源以及降低能源消耗創造條件和基礎。

立足華能深厚的科研積澱,華能在浙發展始終堅持以技術革新為動力,在實現綠色發展起跑領先的同時,不斷讓「四最一優」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浙江分公司先後投入6.14億元完成所有煤機超低排放改造,深挖設備潛力,全方位提升機組效率,實現超淨排放,經濟環保效益大幅提升。

作為國家「863」計劃和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推進節能減排舉措示範項目,玉環電廠在建設之初,便聯合西安熱工院等科研單位開展材料、焊接等技術攻關,第一個在發電設備中應用了P92等多種新材料、第一個在百萬千瓦級機組採用等離子點火技術、第一個在百萬千瓦級機組採用脫硫裝置單爐單塔配置……這些技術不僅反映了當時我國電力建設、發電行業最先進技術水平,也標誌著我國發電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製造業水平站在了世界前列。

與此同時,玉環電廠還在國內率先實現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脫硫系統取消旁路運行、率先實現「超淨」排放、率先完成4臺在役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全面脫硝技術改造,為2011年環保部《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制定提供了示範和樣板,能耗指標始終保持行業領先。

蒸汽參數是反映發電效率的重要指標,長興電廠通過技術創新使得主蒸汽壓力達到28兆帕,再熱蒸汽溫度達620攝氏度,進一步提高了燃煤機組的循環效率。電廠獨創的煙氣協同治理技術讓汙染物排放同時達到國家重點地區和浙江省大氣汙染物防治計劃要求的排放標準,實現了二氧化硫排放小於11.54毫克每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39.01毫克每立方米,煙塵排放2.27毫克每立方米,為國內超淨排放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電廠還首次在國內採用全球最前沿的水處理技術——正滲透強制循環結晶技術,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每年可回用清潔淡水10萬噸,2016年,該項目榮獲「全球年度最佳工業水處理項目大獎」。同時,長興電廠首創封閉集束蜂窩型群倉方案,改變了傳統火電廠的儲煤方式,採用上進下出方式,實現了儲煤的先進先出和精準配煤,從而達到經濟摻燒的目的,為綠色環保和安全經濟運營有機結合探索出創新、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

布局未來 繪就綠色藍圖

2019年,華能聚焦綠色轉型,布局「兩線」「兩化」戰略,大力發展新能源,東部多個沿海省份將發展著力點由江入海,積極打造基地型規模化的海上風電發展帶。華能浙江分公司結合實際,深刻把握能源轉型變革與習近平總書記「八八戰略」提出的「綠色浙江」目標帶來的發展新機遇,以行踐言,主動對接浙江「十四五」能源電力規劃,全面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推動浙江區域海上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研究布局垃圾發電、多聯產、分布式能源、碳交易、儲能等領域,為實現浙江能源電力綠色發展「添磚加瓦」。

長興泗安分布式光伏。

為推動海上風電基地建設,華能浙江分公司不斷加強與省能源局及各級地方政府的溝通,進一步做好地區競爭性配置工作,創新合作開發模式,推動配套產業落地,積極研究漂浮式風電等新技術,千方百計獲取資源、促進項目落地,打造核心競爭力。目前,華能在浙已開工建設嘉興海上風電項目,爭取年內實現全容量投產;蒼南、瑞安項目正在全力推進。

華能浙江雲和風電場。

在清潔高效發展煤電、大力推進新能源建設的同時,華能還在積極探索在浙LNG等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今年3月《國務院關於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若干措施的批覆》印發後,華能著手研究玉環LNG接收站及產業鏈項目,旨在醞釀新發展機遇,為浙江注入綠色新動能。

與此同時,華能堅持把供熱作為在浙支柱產業來抓,努力開拓供熱市場。在嘉興,桐鄉燃機電廠在保障電力供應的同時,還向桐鄉市西部176平方公裡區域供熱,可替代原有散煤小鍋爐240餘家,有效減少汙染物排放,助力「烏鎮藍」蜚聲國際。當前,玉環電廠供熱項目正在全力推進中,預計今年建成後將替代沿線企業自建小鍋爐,每年可為社會節約燃煤4.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665噸、減少粉塵排放2066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788噸。

「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的期許和勉勵,讓華能更加堅定了在浙綠色發展的決心與信心。當前,華能浙江分公司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全力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他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和期待,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路子走下去,以高質量發展寫好美麗中國建設的浙江篇章。

作者:濮宏達 彭豔嬌

攝影:耿濤 周贇

相關焦點

  • 2020年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會議
    「十四五」煤電行業面臨高質量發展需求,在嚴控煤電規模大背景下,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創新驅動,基於環境、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研發推廣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響應國家大力加強技術創新的戰略需求,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環保技術與裝備專業委員會計劃於11月27-28日在上海召開「2020年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會議」。
  • 2020年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會議-北極星電力會展網-電力行業品牌...
    關於召開2020年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 會議的通知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
  • 創新燃煤發電系統 推動清潔能源發展
    隨著我國電源結構的變化和燃煤發電容量及參數的提高,燃煤發電系統內部結構日趨複雜,外部資源環境條件更為多變,承載的功能日益豐富,實現高效清潔的燃煤發電面臨重大的理論和技術需求。在國家973計劃「燃煤發電系統能源高效清潔利用的基礎研究」(項目編號:2015CB251200)的支持下,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教授團隊針對我國燃煤發電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關鍵單元、過程和系統耦合的角度,發展高參數燃煤發電機組高效、清潔運行的新理論和新方法。
  • 行業觀察丨探尋燃煤發電廠循環經濟轉型之路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幾年,我國火電企業雖然不斷推廣創新技術,堅持精細管理,狠抓超低排放,想方設法提高機組效率,千方百計降低發電煤耗,但是火電廠的平均效率依然不高,目前只有34%,傳統的發電模式面臨著效率瓶頸。
  • 超超臨界技術發展方向出爐!將成為燃煤機組減排的主要技術路線
    從2006年至今,我國已投運的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已近百臺,我國已成為世界超超臨界煤粉爐機組容量最大和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我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已進入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更加智能優化控制、更加清潔低碳環保的新階段。
  • 279個火電項目列入2020年省重點 哪些燃煤、燃氣、生物質發電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導 讀清潔高效利用和低碳化已成為火電行業投資建設的主旋律。BHI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24個省份將279個火電項目列入年度重點項目計劃。國家能源局4月10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徵求意見稿)》在第三章能源開發與加工轉換、第二節化石能源、第四十二條火電開發中明確提出:火電未來的發展之路是清潔高效利用和低碳化:「能源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措施,發展清潔、安全、高效火力發電以及相關技術,提高能效,降低汙染物排放,優化火力發電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熱電聯產、熱電冷聯產和熱電煤氣多聯供等。」
  • 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2019年會
    「三超」循環流化床發電理論、技術攻關突破以及項目示範建設,將有效鞏固我國在循環流化床發電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進一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水平。雖然我國CFB技術在機組容量和蒸汽參數上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在機組可靠性、經濟性指標、環保特性等方面尚有潛力可挖。
  • 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時代來臨 重大創新蓄勢待發
    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變革時代來臨中電新聞網記者 馮義軍  「在當前高效一次再熱發電技術多處落地,二次再熱發電技術即將實現,高效二次再熱發電技術蓄勢待發的格局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亟待創新變革、科學推動。」記者注意到,《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14~2020年)》中提出「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並舉」的要求。此前,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史玉波在2014年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要把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新能源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並舉」、「同等重要」這些關鍵詞透露出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性。
  • 高效環保:「世界首創」的大唐實踐
    東營發電項目採用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六缸六排汽燃煤發電機組,以其卓越的節能、環保、高效特點成為國內燃煤發電領域的標杆項目。投產前日,我們來到位於渤海之濱的大唐東營發電公司,近距離領會「世界首創」「集成創新」的意義和內涵。
  • 循環流化床發電迎三大機遇 推進煤炭深度利用
    2014年以來,《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煤矸石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等標準制度相繼修訂,《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等政策陸續出臺,燃煤電廠達標排放、超低排放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些都是將對循環流化床發電技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 行業觀察丨超超臨界發電技術進入新階段
    更加注重自主創新 更加智能優化控制 更加清潔低碳環保  超超臨界發電技術進入新階段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 記者 馮義軍  「當前,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已經進入到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更加智能優化控制、更加清潔低碳環保的新階段。」
  • 【技術前沿】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變革時代來臨
    「在當前高效一次再熱發電技術多處落地,二次再熱發電技術即將實現,高效二次再熱發電技術蓄勢待發的格局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亟待創新變革
  • 我國研發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與國外同步
    我國研發700攝氏度發電技術與國外同步  基於能源結構及電源結構的特點,我國燃煤發電必須堅持走高效低碳之路。因此,700攝氏度發電技術必然是我國火力發電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2008年,華能集團公司所屬的西安熱工研究院對700攝氏度機組關鍵材料進行了預研。
  • 要聞丨超超臨界發電技術進入新階段
    在近日由中國動力工程學會、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技網聯合舉辦的第十屆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年會上,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朱月祥表示。2006年11月,華能玉環電廠1號百萬千瓦機組的投運,標誌著我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工程設計、製造、建設技術的重大突破。十年來,燃煤發電技術不斷創新,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生物質燃煤耦合發電技術應用現狀及未來趨勢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國務院「十三五」提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後,如何較大幅度地降低CO2排放成為燃煤電廠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按照現有的煤電技術,僅通過提高煤電效率降低煤耗和CO2排放強度是非常困難的。燃煤電廠採用生物質與煤電耦合發電技術,是當前最可行的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 我國啟動國家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創新聯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 王優玲)記者23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我國依託能源行業、材料行業和科研機構,正式組建和啟動了國家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創新聯盟,我國能源行業技術進步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 火電科技篇:先進技術促綠色發展
    高效機組技術應用國際先進   根據《2009~2011年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顯示,振興裝備製造業十大領域之首就是高效清潔發電,而百萬千瓦級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發電設備等成套設備的性能是關鍵因素之一。   在火電機組中,汽輪機發電所佔比例最大。蒸汽的初參數(即蒸汽的壓力與溫度)愈高,循環效率就愈高。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超高參數高效二氧化碳燃煤發電基礎理論與關鍵...
    2019年4月28-29日,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組織專家組在北京對華北電力大學牽頭的「超高參數高效二氧化碳燃煤發電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
  • 華能清潔能源M型煤粉鍋爐專利獲美國授權
    慧聰供熱採暖網 日前,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在700℃技術研發中形成的「適合於超高汽溫蒸汽參數的M型煤粉鍋爐」(英文名:M-typepulverizedcoalboilersuitableforultrahighsteamtemperature)專利獲得美國國家專利證書,標誌著該技術已正式得到美國專利授權
  • 清潔燃燒技術的突圍之路
    在清華大學,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數十年如一日,致力於清潔煤燃燒技術的創新與突破,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中國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的發展之旗。團隊領頭人叫呂俊復,生於上世紀60年代,在循環流化床領域兢兢業業、勤勉攻關2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