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加快推進海河流域骨幹河道應急治理工程

2020-12-05 中國水利

  中國水利網站2月14日訊 (記者 趙新 通訊員 李佔華)去年8月以來,山東省水利廳、省海河水利管理局按照郭樹清省長、孫偉常務副省長等省領導關於海河流域骨幹河道應急治理工程的部署,協調流域有關地市,提出應急治理方案,加快推進工程建設,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省水利廳下發《關於儘快完成今冬明春海河流域骨幹河道應急治理工程的通知》,對各有關方面儘快組織實施,全面啟動應急治理工作提出要求。省海河局按照省水利廳要求,成立工程推進辦公室,加強與相關市縣溝通協調,定期開展督導檢查。

  二是明確工程建設內容。馬頰河幹流聊城段應急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毛莊橋至郭官廟橋段、許屯橋至薛王劉閘段,核定工程概算投資986.76萬元。 馬頰河幹流德州段應急治理工程,包括馬頰岔河段仙人橋閘?馬才閘、馬頰河幹流馬才閘?大田橋、孟家閘?躍馬河口下,核定工程概算投資17510.44萬元。 徒駭河幹流濟南段應急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清淤治理總長31.28km,清淤土方480.52萬m3。維修改建孫王涵閘等8座涵閘、2座涵閘附橋、附屬泵站及蘆蘭險工工程,核定工程概算投資15061.85萬元。

  三是多措並舉,加快推進工程。聊城段工程於2017年1月1日正式開工,各施工單位進行了斷面複測和施工放線工作,並按施工方案上足了機械設備,共計挖掘機64臺、推土機1臺。1月2日開始進行河底清挖,將河底土方挖甩到河口臨時棄土區內,至1月21日已完成全部河底土方挖甩工作;在挖甩河底土方的同時,部分標段先後上翻鬥車47輛,完成外運土方2萬餘立方米。目前,河底土方挖甩工作已全部完成,棄土區及施工道路臨時佔地徵遷工作已基本完成,土方外運施工方案已制定,計劃於2017年2月2日開始進行清淤土方外運施工,爭取3月底前完成施工任務。

  德州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市水利局組建工程建管處,並積極與工程沿線縣政府及水務局對接協調,督促其成立遷佔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用帳戶,現遷佔資金已全額撥付到位。1月5日,市水利局與市電業部門召開協調會議,雙方就電力設施架設時間節點及施工用電價格等事宜進行了細緻商討,達成一致意見。工程建管、施工、監理人員已全部進駐施工現場,施工單位遷佔方案和架電方案、電力架設合同籤訂等前期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緊張有序開展,工程遷佔、施工架電、棄土場和施工壩建設等前期工作,計劃3月底前完成全部遷佔任務,春節後上足人員機械力量,迅速形成建設高潮,按時保質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濟南段工程施工由濟陽、商河分段負責,目前商河段正在緊張施工,已完成土方量的50%,近200萬立方米;濟陽段因商河段施工影響,營子閘無法提閘放水,待春節後提閘放水再進行施工,目前遷佔工作已經結束。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7年2月14日

相關焦點

  • 山東部署渤海區域環境治理攻堅戰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崔鳳友告訴記者:「按照『陸海統籌、系統治理』的思路,《作戰方案》在國家確定的渤海海域以及沿渤海4市基礎上,拓展了作戰範圍,將全省管轄海域以及小清河、海河、半島流域範圍11市全部納入作戰範圍,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全面推進陸、岸、海汙染綜合防治,努力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 颱風來臨96小時——海河防總防範「利奇馬」紀實
    會後,為切實壓實防汛工作職責,做好「利奇馬」防禦工作,海河防總迅速向流域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下發《海河防總關於做好第9號颱風「利奇馬」防禦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有關單位有針對性地安排部署,有效防範應對流域強降雨過程。
  • 密雲區深入推進河長制 全面治理河道生態環境
    密雲區深入推進河長制 全面治理河道生態環境 2020-12-03 11: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南通海門一二級河道"一河一檔" 治理有序推進
    河水清了,漂浮物少了,河道正在變美。這是廣大市民對近一段時間河道環境的普遍印象。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得益於「河長制」工作的全面推行。「河長制」即各級黨政領導擔任「河長」,主要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水汙染治理和水環境整治。
  • 學習時報:推進河流湖泊水生態治理
    推進河流湖泊的修復與保護,實現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當前,我國河流湖泊治理與保護還有待加強。一是水生態監測體系建設相對滯後。比如,滬蘇浙三省市近岸海域四類和劣四類海水佔比達56.7%,有數據顯示長江是近岸海域汙染物的重要來源,急需在更寬的範圍開展近岸海域汙染協同治理。有鑑於此,要持續深化美麗河湖行動,著力推進水體由水質改善為主逐步轉向水質改善和水生態健康保護並重,也就要成為「十四五」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目標,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水由「淨」到「美」。加快建設江河湖(庫)水生態監測體系。
  •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
    保護和治理草原、溼地生態系統,實施河湖連通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的洪水資源及灌溉回歸水量對規劃區內的203個溼地、湖、泡、水庫進行連通,恢復改善湖泡溼地總面積達到4939平方公裡;實施草原恢復工程,落實草原獎補面積,嚴格落實禁牧制度,推進退耕還草還溼和荒漠化治理。到2020年治理「三化」草原面積0.5萬公頃。加快建立生態地理信息和衛星遙感監測系統,實現全天候動態監控。
  • 三部門制訂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遏制物種衰退
    實施增殖放流、生態調度、灌江納苗、江湖連通等修復措施,推進水生生物洄遊通道修復工程、產卵場修復工程和水生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強化外來物種入侵防治,定期評估入侵狀況,建立外來物種入侵防控預警體系。深入研究閘壩、跨流域生態調水等對流域水生態的影響,開展流域多水庫聯合調度研究,實施生態調度、江湖連通、灌江納苗,研究建立健全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機制。(六)推進科學養殖科學布局水產養殖,加快依法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
  • 以良法之治打造城市 治理現代化骨幹工程
    法治不僅是制度文明的發展,更體現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治理智慧。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開創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的「善治六策」,其中「良法之治」可謂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骨幹工程,必須抓實抓好,讓杭州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實現「良法之治」首先要立良法。
  • 城市河道汙染治理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人們對治理和恢復嚴重受損的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本文分析了城市河道汙染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點對城市河道汙染治理的策略進行研究,為城市汙染河道汙染治理提供參考。
  • 天津推進渤海綜合治理攻堅 12條入海河流已基本消除劣Ⅴ類
    為確保12條入海河流兩年內消除劣Ⅴ類,天津市從幹流到支流逐河摸排,從下遊到上遊逐區分析,確定了「控源、治汙、擴容、嚴管」的治理思路,啟動實施4584項治理工程。強化源頭治理,調整工業、種植、養殖結構,從源頭上減少汙染排放;強化汙染治理,治理工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3類汙水,削減入河汙染總量;強化生態建設,加大生態流量、清理河道淤泥、加快溼地建設,擴大生態環境容量;強化監督管理,管控入海、入河和設施3類排汙口,全力確保達標排放。同時,對12條入海河流實施「一河一策」治理行動,對上千個入海排汙口實施「查、測、溯、治、罰」專項行動。
  • 塔裡木河流域治理顯現三大效益
    塔裡木河流域治理顯現三大效益結束下遊河道連續乾涸30年歷史,下遊來水量創48年最大值,天然植被恢復105萬畝,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記者從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獲悉:截至9月30日,塔裡木河今年通過下遊大西海子水庫下洩生態水總量達4.2億立方米
  • 2018年海河流域水資源公報發布
    本站訊 日前,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正式發布《2018年海河流域水資源公報》,從水資源量、蓄水動態、供用水統計、水質概況等方面全面反映2018年海河流域水資源狀況。公報顯示,2018年海河流域降水量541毫米,屬平水年。
  •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年4月28日,省市主要領導到先行區調研,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北起戰略,2020年8月31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先行區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2021年,先行區將聚焦落實黃河戰略,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樹起「四河五渠」治理這個標杆 ——三論協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能否走出一條富有地方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之路,反映的是格局,體現的是擔當,彰顯的是水平。著眼於確保重大國家戰略落地生根、協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取得明顯進展,市委書記李亞在全市生態保護工作推進會上強調,要扭住重點、善作善成,著力把「四河五渠」綜合治理打造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示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