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2020-05-22 心理學簡報

心理學簡報團隊 高品質原創心理學科普文

我覺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無法停留。

--顧城《火車上的邂逅》

人類眨一次眼睛需要的時間是0.2-0.4秒,那「一見鍾情」裡的那種「亮得耀眼」使得「目光無法停留」的「一見」又是多長時間呢?

「一見鍾情」的「一見」是0.02秒

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神經科學的科學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在2000年通過大腦影像發現,「一見鍾情」需要的時間是0.02秒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無法停留」。一見鍾情只需要眨眼時間的十分之一。圖源:網絡。

也就是說,「一見鍾情」裡的「一見」是眨眼時間的十分之一。

首次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愛情的神經學科學家

UCL的科學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是全球第一個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愛情的科研團隊。他們在2000年發表了首例通過fMRI技術確定「愛情」在人腦中產生反應區域的科研成果。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將工作發表在Neuroreport上。目前為止,該工作的引用次數達1319次。

  • 測試一見鍾情的理論基礎:實驗過程及原理

在這項具有開創意義的科研工作中,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招募了17名剛剛陷入熱戀的志願者(6名男性,11名女性),並事先對志願者們進行了「熱烈愛情等級」測試(Passionate Love Scale),所有志願者都顯現出了極強的愛情熱烈程度。在對志願者進行fMR掃描期間,研究人員誘導志願者在放鬆的情況下,分別為志願者展示他們熱戀對象和朋友的照片,每張照片都均展示17.36秒。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通過fMRI技術可以掃描人類的大腦,確定活化神經元的區域。作品:Davide Bonazzi.

fMRI的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時所引發的血液動力改變。因為神經元本身並沒有儲存葡萄糖和氧氣的能力,所以神經元在活化(激發)時需要快速補充消耗的能量。因此,通過測量血液動力反應的過程,可以監控血液釋出葡萄糖與氧氣的比率,由此可以確定耗能高的區域是被激發的神經元,同理,耗能低的區域是未被活化的神經元。

  • 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元負責產生愛情的感覺

在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的實驗中,他們通過fMRI測量了在外部視覺刺激下(戀人和朋友照片)志願者們的大腦中血流量和糖代謝的變化,以此來確定熱戀中產生激情的神經元區域和時間。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通過大腦掃描,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團隊確定了產生愛情「瘋狂」感覺的區域[1]。

實驗結果表明,志願者們在看到熱戀對象的照片時大腦活躍的區域明顯與看到朋友時不同。因此,有特定的神經元負責產生「瘋狂」愛情的感覺[1]。並且,當志願者見到熱戀對象照片時,這些產生激情的神經元活化十分迅速,在短短0.02秒內就會做出反應

心理學分析:什麼是「一見鍾情」

著名心理學家Robert Sternberg在1986年耶魯大學執教期間,提出了聞名遐邇的愛情理論「愛情三因論」,他指出愛情是由三個因素組成:親密關係、激情、責任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見鍾情」屬於愚蠢式愛情。圖源:網絡。

Robert Sternberg依據這三個理論的強度和配比總結出了愛情有7種類型,其中只有激情沒有親密感和責任的愛情被稱為「愚蠢式愛情」,而一見鍾情就是屬於這種「愚蠢式愛情」[2]。

  • 「一見鍾情」能否一直鍾情?

一見鍾情始於激情,但戀愛雙方並沒有日積月累的親密感,愛情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雙方對彼此的行為、情感、認知的可預測性很低,而且缺乏長久感情中最重要的因素「責任」。在Robert Sternberg的研究中發現,如果雙方一直將愛情維持在這種僅僅只有激情的感情中,愛情就會隨著激情的自然消退而走向末路[2]。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一見鍾情的浪漫激情可能會蒙蔽雙眼導致不能一直鍾情。作品:Lindsay Rapp.

「一見鍾情」並不一定是「薄命」的愛情,取決於一見鍾情的「一見」之後,情侶們會做出怎樣的行為。

如果通過「一見」之後,戀愛雙方能把這種單純的激情轉化為將彼此親密度增加、不確定性降低的過程,愛情就會朝著長久的方向發展;更重要的是,愛情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責任」需要培養,沒有責任和承諾的愛情是無法走遠的。

因此,如果愛情始於「一見鍾情」,在戀愛過程中培養親密感和責任感,這段一見鍾情的愛情故事依舊會天長地久。

寫在最後:大腦能更準確地「說出」我們的感受

  • 很難用語言和概念抽象化人類的感受

什麼是愛情?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認知和體悟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因此長久以來,心理學家們都沒有觸碰「愛情」這個領域,直到最近50年才將「愛情」作為一個研究課題並用科學的眼光嚴肅對待。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形象的感覺如味覺、嗅覺和對愛情的感覺很難被抽象化表達。圖源:網絡。

人類並不擅長將自己的感受抽象化。如果讓我們為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玫瑰的人描述玫瑰花的香味,我們可能很難用語言讓這個人感同身受;同樣,我們無法將愛情的感覺抽象化、用語言準確描述並讓一個沒有體會過愛情的人身臨其境。由於匱乏描述感受的語言能力,心理學領域一直側重於觀察人的行為,從行為中擬合出思想,探究行為背後的原因,但卻很難觸碰感受。

  • fMRI技術給了大腦「說話」的機會

雖然人類對於自己的感受「笨嘴笨舌」,但幸運的是,大腦很誠實並且對於我們的感受「能說會道」。每種感情、感受、感覺都由不同的神經元活化而產生,因此在大腦中活躍的區域並不一致。fMRI技術可以通過對大腦進行掃描發現這些活化的區域,從而繪製出腦中的「實時地圖」,讓我們準確地找到不同感受的發生地點和時間。這也為開創平移神經科學(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奠定了基礎。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給大腦一個「說話」的機會。圖源:網絡。

通過fMRI掃描大腦發現神經元活化的位置和反應時間,也為心理學更好地研究和理解人類的感受和感情提供了輔助方法。人類對於「愛」的感受是由大腦不同的神經元產生,這也意味著大腦在人類的行為中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運作。


未曾相逢先一笑,初會便已許平生。

--佚名

一見鍾情是傾蓋如故的美好愛情瞬間,在經歷過情感高峰體驗後,如果能加深彼此的親密感,堅守長期的承諾並長久執行有擔當的責任,一見鍾情同樣能白頭偕老,鑄就一段「初會便已許平生」的浪漫愛情故事。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用一生去愛一個人。圖源:網絡。

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但愛一個人需要用一生。


參考文獻:

[1] Bartels A, Zeki S. The neural basis of romantic love. Neuroreport 2000;11:3829–34.

[2]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原創作者 | 吉夕心 (心理學簡報主筆團首席編輯)

審稿 | 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主筆團審稿人)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心理學簡報主筆團 | 一批有志於為傳播科學知識做出貢獻的基礎科研工作者

期待您的關注!

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通過大腦影像發現:愛上一個人只需要0.02秒

「心理學簡報」團隊,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養成一個新習慣,只需要這個大腦區域興奮0.5秒
    當大腦開始養成一種新習慣時,只需半秒鐘,大腦中一個叫做背外側紋狀體的區域,就會產生短暫的爆發性神經活動。隨著習慣的加強,這種神經活動也會增加。最近,達特茅斯學院的一項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的研究揭露出,背外側紋狀體的活躍程度如何控制人們的習慣形成。
  • 科學家發現修復大腦新方法:中風有望通過藥物治癒
    大腦重新連線的能力被稱為大腦可塑性,研究人員認為人的一生都具備這種能力。但是兒童大腦的可塑性較高,而成年人的大腦通常可塑性降低。研究人員對嬰兒時期遭受中風的兒童和年輕人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這些人的大腦有著驚人的「重連」功能。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教授Elissa Newport詳細描述了這項最新研究,這項研究涉及了12名年齡在12到25歲之間的青少年。
  • Lancet Psychiatry|英國倫敦大學發現反社會行為或與大腦結構有關
    根據他們父母、照顧者和老師的報告,及其自我報告中7至26歲之間的行為問題,將672名參與者的行為方式分為三類:12%(80人)的行為習慣在生活中表現出持續性的反社會行為,23%(151人)僅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反社會行為,66%(441人)沒有反社會行為史。通過分析大腦掃描,研究人員測量並比較了這三組參與者平均大腦皮層厚度和平均大腦皮層表面積,以及360個不同區域皮質表面積和厚度的差異。
  • 科學家發現大腦「癢區」
    如今,通過向這些實驗室中的齧齒動物大腦中植入電極,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大腦中驅動這一特徵的區域,這一發現或許將有助於闡釋人類怕癢的起源。這項研究同時揭示了與人類不同的是,小鼠對撓痒痒的敏感性更多地受到其情緒的影響。研究人員表示,通過這項研究他們已經發現,小鼠怕癢的地方與人類類似——在它們的肚皮和後爪上,而非它們的後背或前爪。
  • 名校巡禮 | 倫敦大學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959年,海羅夫斯基,電解析化學之父,發現與使用極譜法,在電毛細現象中,用滴汞電極測量電壓增加時通過溶液的電流繪出曲線,可以測定溶液中微量的物質。1955年,文森特·迪維尼奧,發明了可應用到為婦女催生的人工合成催產素。1947年,Sir Robert Robinson,對植物生物鹼的研究。1944年,奧託·哈恩,發現核裂變現象。
  • 倫敦大學學院:可穿戴成像帽提供了一扇通向嬰兒大腦的窗戶
    由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團隊展示了一種新型的可穿戴式、適合嬰兒使用的大腦圖譜技術,該技術對理解自閉症譜系障礙和腦癱等發育狀況具有重要意義。這項技術使用無害的紅色和近紅外光,通過可穿戴的帽子來生成嬰兒大腦活動的詳細3D圖像。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Windle通訊作者:唐軍旺教授作者單位:倫敦大學學院論文DOI:10.1039/D0SC02986F研究亮點1. 分子催化劑與氮化碳通過共價鍵結合,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氫氣製備。2.研究背景氫能以其潔淨、高效、無汙染的特點越來越引起關注,氫能製備也正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光催化技術為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提供了一條完美路徑。然而要想大規模推廣應用還有幾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1. 目前大多產氫光催化劑需要擔載貴金屬,導致其成本過高,因此產氫催化劑的廉價化十分重要;2.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Windle 通訊作者:唐軍旺 教授 作者單位:倫敦大學學院 論文DOI:10.1039/D0SC02986F研究亮點目前大多產氫光催化劑需要擔載貴金屬,導致其成本過高,因此產氫催化劑的廉價化十分重要;2. 儘可能拓展光吸收範圍以有效利用太陽光;3. 長時間的穩定運行。
  • 名校大揭底: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到底怎麼樣?
    1891年,於1904年加入倫敦大學聯盟,Goldsmiths是倫敦大學聯盟的一份子,被英國學生票選為最有創意和政治性的大學之一,學校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以及出色的教學水平,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名校大揭底: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到底怎麼樣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學子。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拍攝性高潮時女性大腦活動影像
    對這個問題,科學家一直知之甚少。現在,美國科學家拍攝了性高潮時女性大腦的核磁共振影像。通過這段影像,科學家第一次了解到性高潮時有多少大腦區域受到影響。 這段影像拍攝的是54歲的性治療師娜恩-維瑟。當時,她坐進核核磁共振掃描儀,通過自慰讓自己達到性高潮。影像顯示性高潮時的大腦有超過80個區域受到影響。
  • 挪威英國3名科學家獲2014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發現大腦定位系統...
    湯森路透此次還預測有另三位華人科學家有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央視引述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頒獎詞說:這三位科學家解決了一個困擾科學家和哲學家幾個世紀的問題———大腦如何對我們生活的環境產生一個地圖並為我們導航,也就是控制方向感的細胞群。約翰·奧基夫是英國神經科學家、倫敦大學學院解剖學系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教授。
  •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將成績分為三個等級
    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該校將成績分為三個等級:  標準等級:總成績不得低於6.5分,聽說讀寫各單項不得低於6.0分。
  • 男女之間的大腦有差異嗎?科學家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探索後發現……
    直至今日,科學家依然沒有發現男女的大腦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科學家發現女性群體相比男性,擁有更大尺寸胼胝體的比例更高。當然,一部分研究者對此做了非常嚴謹的補充說明——所謂的「更大」並非整體性的,只是胼胝體內的某些部分更大。這一情況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在他們看來,胼胝體某一部分的尺寸差異很可能就是導致男女思維差異的直接原因。然而,另一些科學家持不同的觀點。
  • 棕櫚大道留學offer捷報 丨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藥劑學碩士
    棕櫚大道 2020 申請季錄取戰績祝賀棕櫚大道學員收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藥劑學碩士錄取 offer!項目介紹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位於英國倫敦,是英國規模最大、學科最廣的綜合研究型大學
  • 一見鍾情只出現在童話?專家:對望只需不足X秒時間雙方就已經決定...
    愛一個上一課,既然已經經歷過幾段失敗的戀情,就要明白「Love at First Sight」只有在童話才會出現。但一見鍾情的感覺很浪漫,讓人瞬間跌進童話書裡面,成為公主一樣。那麼是否想要談一場以結婚為前題的戀愛時,就不可以依賴一見鍾情?什麼是一見鍾情?
  • 英國G5名校介紹:倫敦大學學院
    倫敦大學學院,是英國最悠久學院,倫敦最大學校,是英國G5名校之一,2021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排到第10名。 一、學校概況: 倫敦大學學院是繼牛津、劍橋之後,在倫敦成立的第一所大學,也是第一所不受申請者性別、宗教及種族影響招生的學府
  •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簡介及錄取要求
    倫敦國王學院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惠靈頓公爵於倫敦泰晤士河畔旁所創立,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知名學院,培養出許多諾貝爾獎得主與世界政商名流。2005年《衛報》曾盛讚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經學院、帝國理工和倫敦大學學院是倫敦大學四大學院,譽其在英國學術聲望可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相比擬。以諾貝爾得獎人數計算,倫敦大學共產生84為諾貝爾得獎者(而牛津大學則有69位諾貝爾得獎者)。
  • 原來這些英國大學盛產富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大學|賈奇|利茲大學...
    近期呢糊塗魚小編就學什麼專業會才能變得富有這個問題,瀏覽了相關信息,如發現每年,《星期日泰晤士報》都會評選出英國最富有的1000人。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5月發布。富豪們的教育背景一直也備受人民的關注。而在這1000人中338人公布了自己的學位信息。不出所料,經濟與金融仍是最佳選擇。甚至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富豪數量是榜單第二名的兩倍。
  • 2020QS世界大學排名,劍橋第七名,倫敦大學學院第八名
    2019年6月19日,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英國的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分別位列第七名和第八名,這兩所頂級大學你了解多少,快來看一下。其與牛津大學並稱為牛劍,與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同屬「G5超級精英大學」。劍橋大學是英語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
  • 大腦科學領域現重大突破 三位科學家發現腦中GPS
    這種感覺需要多個信息感知模塊共同作用,運動執行力和記憶能力組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作用,可以說導航能力是大腦最複雜的功能之一。  2014年度獲獎者的探索,顯著地改變了我們對大腦神經網絡運行基本認知功能的理解。約翰·奧基夫在海馬區發現了提示定位的位置細胞,並證明了大腦的空間記憶能力;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則在內嗅皮層發現了能協同導航的網格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