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6講在廣州華師附中舉辦。講堂邀請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專家、高級工程師田震華做科普報告,講述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與展望,吸引兩百多名學子現場聽講。
講座現場
田震華從無線電導航歷史、國際衛星導航現狀、北鬥系統建設過程等三方面介紹北鬥系統建設情況。他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經歷了三步,2000年底建成北鬥一號,由3顆GEO衛星組成,實現雙星定位,覆蓋中國及周邊海域;2012年建成北鬥二號,由14顆衛星組成,提供高精度無源定位服務和短報文通信服務,覆蓋亞太地區;北鬥三號於2009年立項,2020年正式開通,目前已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提供全球範圍內10米以內精度的定位服務及短報文通信服務。
田震華還特別介紹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GEO、IGSO、MEO三種星座軌道。北鬥系統有3顆GEO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衛星軌道高度3萬多千米,靜止於赤道上空,「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看到。」
田震華工程師
田震華表示,「衛星導航的應用只受人們想像力的限制,」衛星導航可以應用於各個方面,包括農業、航空、環境、公共安全和災難救援等。在北鬥國防應用方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為車、船、機提供定位導航。在北鬥行業應用方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可用於城市管理、測量測繪、交通運輸、公安警務、海洋漁業、災害和安全監測、氣象監測、商業物流、電力能源、農林牧業、金融行業等。在北鬥大眾應用方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可用於個人位置定位、特殊群體監護導航、車載導航等。
對於北鬥未來的展望,田震華表示,「衛星導航不是導航全部。」導航方式還有慣性導航、航標導航等。未來導航將向全源導航發展,即將所有導航手段都運用起來。「以後定位手段會越來越豐富,無人車、無人飛機、人形機器人都會出現在大家面前。」他表示,未來北鬥定位精度會越來越高,通訊能力越來越強,以北鬥為基石的PNT(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系統會逐步建立,包括空中、地面、水下體統。「將來天上幾千公裡的低軌、幾千米的深海,都會有北鬥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