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星災變》(Raised by Wolves)由電影《囚徒》編劇亞倫·古茲柯沃斯基執筆,講述兩個機器人授命在一個神秘星球撫育人類後代,隨著宗教差異導致的分崩離析,機器人發現控制人類信仰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
本劇最吸引眼球的背景大概就是由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異形系列、《銀翼殺手》《角鬥士》《末路狂花》《火星救援》等)擔任製片人並親自執導前兩集。作為好萊塢電影導演中的佼佼者,他令人驚豔的手法與無可比擬的導演天賦造就了許多最值得紀念的電影。
雷德利·斯科特在電影史上的地位毋需多言,這次參與到電視劇的製作最後成品會如何從很早就開始令人期待。
目前《異星災變》共發布了三集,第一集就上述內容,主要是講了一個類似創世紀的故事,第二、三集則是隨著這個故事進行展開,通過閃回的方式來反溯兩派核戰爭的往事。
這部劇極具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個人風格,尤其是第一集,不管從場景布置,拍攝手法,敘事風格,磅礴配樂,無法不讓人想到《普羅米修斯》,據說該劇的外景地和《普羅米斯修》的外景地是同一個地方。
除此之外,這部劇包括斯科特的所有元素,歷史、宗教、人造人、異形,甚至是十字軍。
《異星災變》在視覺上就連續著斯科特的鬥膽和前鋒。劈面而來的,首先是滿目標外太空陣勢,用影戲般的拍照捕獲到黑暗又詭異的場景。
深不見底的隱秘洞窟、龐大可駭的動物白骨、極具末日感的冷靜太空基地和太空船、白晝的日偏食情況、外形似異形的怪物等等場景和物體,都跟斯科特以前的「異形系列」非常類似。
斯科特表示,「我一直在尋找科幻題材的新疆界,這部劇集將展現一個與眾不同、充滿想像力的世界,同時這部劇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了人類?是什麼構成了一個家庭?如果我們能重新來過、消除我們所在星球的混亂會怎麼樣?我們能倖存下去嗎?我們能做得更好嗎?」
外媒評估,該劇填塞締造力和超常的設想力,對人工智能和宗教崇奉的索求將乾脆刺激眼睛和心靈——若不是刺激心臟的話。
在不遙遠的未來,人類分為兩派產生了戰爭,戰爭雙方是無神論者和密特拉教,最後地球毀於核戰爭。戰爭最終以無神論者失敗收場,密特拉教制定了方舟計劃,將部分人類引入方舟,準備移民到克卜勒行星。
而於此同時,無神論派為了能夠提前密特拉教一步移民行星,改造了密特拉教的兩個機器人,帶著十二個人類胚胎提前降臨克卜勒行星,想要建設自己的伊甸園。
故事最開始,便是這兩名機器人到達「克卜勒22b」星球,在此繁衍人類。頗為硬核的是,「克卜勒22b」並非杜撰,而是人類在2011年確認的,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距離地球600光年。
克卜勒行星是一個有生物生存的行星,從殘留的建築物來看,明顯是有過人類生活過,但是不知道何種原因(從果實的種子中有核輻射判斷可能也是核戰爭),人類完全消失滅絕了,只留下地面的一個又一個大坑道和巨大的動物骸骨。
生存環境比較惡劣,氣候條件也很不好,要養育六個孩子非常困難。幾年後,因為意外和不知名的病因,原本的六個孩子,只剩下了坎皮恩一個。人類繁衍計劃便就此失敗。
由於兩個機器人自己也會磨損,也不會是永恆的,因此,父系機器人發現信仰派方舟也已經到達後,決定利用自己的飛船主動聯繫方舟,讓他們可以在自己宕機後,接管坎皮恩。不過這個計劃被母系機器人反對,在爭鬥中,母系機器人重傷了父系機器人,並且取得了他的能量核心。
就在母系機器人因為獲取能量核心進入休眠狀態中,坎皮恩無意間觸發了飛船的通訊設備,向方舟發送了自己的坐標。讓密特拉教的教徒闖入星球,從而再次挑起了雙方的爭鬥,結果引來了母系機器人的爆發。
原來她本身不是服務型機器人改造的,而是從密特拉教所創造的殺戮機器人喚靈者改造而來,本身擁有極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為了以絕後患,母系機器人進入了方舟,對航空港中的密特拉教人員進行了大屠殺。
從第一集的內容中不難看出,斯科特在劇中設定了多種派別和勢力:無神論派和信仰派星球上未知的野獸,兩個堅持科學主義至上的人造人,以及一個被各種思想影響的男孩——坎皮恩。
說起坎皮恩,這個孩子絕對很特殊,他是母親通過體外孕育的六個孩子中差點夭折的那一個,也是在經受碳果核輻射下依舊健康長大的孩子,更不用說,那個密特拉教預言中,在荒野中長大的孤兒會成為先知這樣的傳說,都讓坎皮恩這個角色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Raised by Wolves這個標題指代的這個「狼孩」,也許就是坎皮恩。他在善良的父親和性格多變的母親的調養下,從他自己的視角去逐漸認知這個社會,無論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不同思想在他這裡完成衝撞與交會,而他的成長,將會是本劇最核心的一條主線。
提到本劇的英文名「Raised by Wolves」,即「由狼養大」,也和羅馬帝國有著神秘的聯繫。據說,羅馬帝國的締造者羅慕路斯和他的兄弟雷穆斯,在嬰兒時期因為家族中的權力爭鬥,被拋到河中快要淹死時,被一匹母狼看到,母狼非但沒有傷害他們,而且用奶水哺育,將他們養大。
劇中,能看出從母系機器人身上的「母性光輝」,尤其是當她被奪走孩子時,表現出來的一系列憤怒和反擊,都充滿了濃重的「神怒」色彩。她張開雙臂飛向高空時,整個人姿勢酷似受難時耶穌的造型。
這部劇處處彰顯著一種堅硬的母性力量,母系機器人的母愛展露,這也是《異星災變》這部劇最讓人覺得特殊和觸動的地方。
還有在因為小女孩失足墜入大坑死去後,母系機器人便拿著女孩留下的布娃娃繞頭一圈,然後像狼一樣哀嚎。這段情節其實就是在隱喻「狼孩」傳說。
不管是密特拉教在羅馬宗教史上的淵源,還是母狼養孩在羅馬神話中的傳說,兩者都指向同一個文化古國——羅馬,而羅馬恰恰是整個西方文化的兩大源頭之一。
劇中荒涼的場景,簡陋的房屋和粗糙的用具,這恰恰是斯科特所追求的科幻寫實,以及人文寫實。
《異星災變》一直圍繞著「人與人造人」、「宗教與無神論」這兩個話題,進行著微妙又直白的衝突描寫,從而推進劇情。所以,《異星災變》看似是科幻劇,實則是借著科幻的框架,在重新演繹人類文明的誕生和發展。
《異星災變》像是雷德利·斯科特對自己四十餘年創作生涯的一次回顧或總結,那些熟悉的場景、意象和隱喻一一浮現,它們見證了從膠片到數字的時代躍遷,如今又從大銀幕走向流媒體。
原始與科幻,末世與創世,人與非人——雷導延續了他對這些母題的執著,並且由於電視本身的特點而獲得了講述更豐富更曲折的故事的機會,劇集顯然有著重新詮釋這些自冷戰肇始之日起便困擾世人的命題的野心。
只是這些矛盾並未隨著冷戰的結束而煙消雲散,反而日益成為人們不得不直面的危機,於是便有了克卜勒22b星球這片宏大、神秘而荒涼的人類學田野:無神論者和有神論者的戰爭把地球毀滅,人工智慧、由人工智慧撫育的「第一代拓荒者」以及有著古老而沉重的宗教信仰的地球遺民之間將會發生怎樣殘暴而歡愉的故事。
作為HBO Max首部萬眾期待的原創劇集,《異星災變》沒有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