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區別是什麼?

2020-12-06 瀟湘名醫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於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臟疾病,患者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

臨床症狀為非特異性,與肝脂肪浸潤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內過多的脂肪被移除後症狀可消失,臨床上以肝腫大為最常見的體徵,其次為肝區痛及壓痛,少數患者可因膽道系統堵塞有輕度黃疸表現,重度患者可有腹水和下肢水腫,偶見脾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維生素缺乏表現,如周圍神經炎、舌炎、口角炎、皮膚瘀斑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肝損害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病理症候群,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前者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有關,後者由某些特殊原因所致。

隨著肥胖及相關代謝症候群全球化的流行趨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現已成為歐美發達國家和我國富裕地區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依據肝細胞脂肪變性佔據所獲取肝組織標本量的範圍分為4度(0~4),F0 75%以上肝細胞脂肪變。脂肪肝的病人多無自覺症狀,部分病人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區隱痛、肝脾腫大等非特異性症狀及體徵。可有體重超重和(或)內臟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亂、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相關症狀。

超聲下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均表現為肝臟回聲增強、增密、後場回聲伴或不伴回聲衰減。它們細微的區別在於:1、酒精性脂肪肝的回聲更細密。2、酒精性脂肪肝後場回聲衰減不明顯。3、酒精性脂肪肝內血管多是清晰的,尤其是肝靜脈。4、酒精性脂肪肝肝臟後方結構仍可辨認,非酒精性脂肪肝後方多是瀰漫性磨玻璃樣改變。4、酒精性脂肪肝更早出現肝緣變鈍。

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後期預後相差較大,酒精性脂肪肝較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機率大大增加,疾病管理有比較顯著的區別,超聲若能早期確定脂肪肝的分類,將明顯益於治療、預後。

體檢中心 王曉燕 圖片來源於網絡

sjtyyxczx

【來源:北京世紀壇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耶魯團隊闡明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肝臟胰島素抵抗發生的機理
    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誘發的肝臟胰島素抵抗是當代社會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例如在中國和美國,約有1/3的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臟胰島素抵抗會導致飯後的高血糖和高胰島素水平。因此,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肝臟胰島素抵抗的機理具有極高的重要性。
  • 李於組合作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型生物標誌物與治療靶點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脂肪肝的發生發展與血液循環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密切相關。Thbs1屬於細胞外基質凝血酶敏感蛋白(Thbs)家族,最早從血小板中發現,能夠形成同源三聚體與細胞表面受體CD36、CD47及凝集素受體等相互結合,具有抗血管新生、調節細胞凋亡、TGF-β激活以及免疫調節等生物學功能。但是,Thbs1在糖脂代謝領域中的生物學功能還有待闡明。
  • 雲南大學梁斌團隊發現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致病因子
    近日,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梁斌研究員團隊的張林強博士等建立了一種新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樹鼩模型,該模型能展現從肝臟脂肪變性到肝炎、肝纖維化病程(Scientific Reports,2015;Biology Open,2016)。
  • 養生專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悄悄接近的健康危機
    除了廣為人知的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等),也有與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的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肝炎等。近年來非酒精性肝炎因為與日常飲食相關、貼近人們生活而受到矚目。究竟什麼是非酒精性肝炎?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可能提高風險?又該如何預防?本期邀請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專家分享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關知識與預防方法,希望藉此使大家對此疾病有更多認識,並有更健康的日常飲食。
  •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於腸道微生物組的個性化醫療新概念,機遇和挑戰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LFD)目前是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是肝硬化、肝細胞癌和肝相關死亡率的主要危險因素。NALFD是指一系列繼發於肝臟脂肪過度積聚的疾病,這些患者很少飲酒或不飲酒,並且沒有引起肝脂肪變性的繼發原因,如病毒性肝炎、脂肪營養不良或暴露於已知可誘發這種情況的藥物。
  • ...700+】例文:迷迭香酸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
    寫在前面】:今天推薦的是由大連醫科大學研究團隊近期發表於Phytotherapy Research(IF4.087)的一篇文章,揭示迷迭香酸通過調節YAP1 /TAZ-PPARγ/PGC-1α信號通路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產生拮抗作用
  • 胖子才得脂肪肝?得了脂肪肝吃素就行?一文來闢謠
    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臨床上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和其他特殊類型的脂肪肝。脂肪肝已經在大眾人群中悄然流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有一些人存在著對脂肪肝的誤區。
  • 脂肪肝最喜歡8種人,卻最怕7樣東西,特別第3種,脂肪肝「逆轉」
    當肝臟產生的脂肪過多或向外運輸不及時,脂肪就會積聚在肝臟中,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原因包括酗酒、高熱量飲食、II型糖尿病、過度減肥或營養不良、藥物等。 【誘發脂肪肝的病因】 1.酗酒 過量飲酒會損害肝,肝細胞脂肪代謝減弱,它是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 脂肪肝大都是吃出來的,醫生警告:3種食物,1種飲料,儘量少碰
    脂肪肝在早期發病階段是相對單純的,幾乎沒什麼症狀,但是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會通過脂肪性肝炎逐漸轉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為什麼偏偏是我得脂肪肝?在臨床上肪肝又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顧名思義,酒精性脂肪肝跟大量且長期飲酒有很大的關係。美國成年人中每年飲酒的佔比達到了67.3%,其中7.4%存在酗酒情況。我國男性的飲酒率為84.6%,女性為29.4%。而酒精對肝臟有毒性作用,重度飲酒的群體中八成以上存在脂肪肝。這其中10%到30%的群體可發展成為酒精性肝炎,10%到20%的群體可發展成為肝硬化。
  • 解鎖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研究
    5.Rodent Model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Digestion,DOI: 10.1159/0005018516.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lncRNA表達譜差異的篩選及lncRNA-uc007gqg.1的功能研究,袁靜,蘇州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9年3月7.Animal models of NAFLD
  • Science Signaling:海藻糖可能治療脂肪肝
    2016年3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與肥胖密切相關的疾病,影響大約25%的美國人。雖然減肥能夠減少脂肪在肝臟中的積累,但該病還沒有藥物療法。果糖被認為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如果用高糖飲食來飼養小鼠,它會罹患脂肪肝"該研究第一作者、兒科胃腸病學家Brian J. DeBosch博士說,"我們發現,如果在高果糖飲食餵養的同時提供含有3%海藻糖的飲用水,能夠完全阻止脂肪肝的發展。在研究結束時,這些小鼠的體重較輕,循環膽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水平較低。"
  • 為什麼一直吃素也能得脂肪肝?真相扎心了
    一提到脂肪肝我們就默認肯定和油脂相關吃得油膩、吃肉多才會導致脂肪肝但其實真相是……什麼是脂肪肝?近年來,我國脂肪肝的發病率不斷升高,並且呈現趨低齡化趨勢。目前,我國脂肪肝發病率高達25%-35%,全國約有3.5億至5億人患有脂肪肝。哪些因素可能會導致脂肪肝?脂肪肝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 查出脂肪肝,飲食上應該怎麼吃?送你一份食譜,把脂肪肝吃回去
    脂肪肝,這個問題的發生率逐年在增長,主要是現代人的生活太安逸,吃得好動得少,脂肪就會堆積體內,慢慢會形成脂肪肝,還有一些錯誤習慣,也會誘發脂肪肝。脂肪肝若不能趁早改善,隨後就會發展成肝硬化、肝炎,帶給肝臟的損傷就會變大。
  • 脂肪肝並不是胖子的專利,瘦子竟然也能得脂肪肝!
    脂肪肝按病原可以分為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快速減肥性脂肪肝、營養不良性脂肪肝、糖尿病脂肪肝、藥物性脂肪肝、妊娠脂肪肝、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肥胖型脂肪肝自然是胖人的專利,可是對於快速減肥性脂肪肝和營養不良性脂肪肝來講,往往是「瘦子」最容易「中招」。
  • 幹細胞療法發揮3個功能,有望改善全球2.6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
    2.6億龐大的脂肪肝人群脂肪肝一般由酒精、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疾病所致,主要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在各類肝臟疾病中,與B肝一起位居榜首;與其他疾病並發,容易發生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大大增大了死亡風險。
  • 關於脂肪肝的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什麼是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該注意什麼? 酒精性脂肪肝 酒是損害肝臟的殺手。因酒精進入機體後,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酒精的代謝產物直接損傷肝細胞,受損的肝臟對脂肪酸的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肝內脂肪沉積而造成脂肪肝。
  • Cell Physiol Biochem: 微生物幹預作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進展治療的新靶點
    最新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密切相關。本研究旨在探究由飲食誘導的NAFLD大鼠腸道微生物群與脂聯素(一種脂肪細胞特異性脂肪細胞因子)DNA甲基化的關係。將50隻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5組,分別給予或不給予高脂飲食(HFD)、抗生素和益生菌,以建立NAFLD大鼠腸道菌群失衡和益生菌治療模型。治療13周後,採集血液、肝臟和盲腸組織樣本。
  • 導致脂肪肝和其他代謝疾病……都是肥胖先動的手!
    近日,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和以色列Sheba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導致脂肪肝和其他代謝疾病的原因,都是「肥胖」先動的手:飲食誘導的肥胖導致了內質網應激,進而增加了一種連接蛋白的水平和活性。肥胖給肝細胞帶來的壓力,會在細胞間傳遞,從而導致健康細胞功能失調,促進肝脂肪變性,損害葡萄糖代謝。
  • 脂肪肝到肝癌只要4步,這種益生菌或可逆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IR)和遺傳易感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損傷。隨著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的流行,NAFLD已成為我國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查體肝酶異常的首要原因,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統計,中國成人NAFLD患病率超31%,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1]。
  • 脂肪肝發展成肝癌只有4步!這五大「元兇」,能避開一個是一個
    脂肪肝不重視,有可能發展成肝癌!早在2015年,《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就顯示,我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達12.5%~35.4%。若以18%的發病率保守估計,脂肪肝患者就已達到2億多人,且年輕化趨勢明顯!>④ 非酒精性脂肪肝,易導致血脂異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脂肪肝可不是「胖子的專利」,其誘發因素遠不止營養過剩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