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太陽能前進宇宙,鈣鈦礦與有機電池完成太空測試

2020-09-03 Trendforce集邦


關注集邦諮詢微信公眾號:TRENDFORCE,獲取更多科技產業資訊與研究


鈣鈦礦太陽能與有機太陽能都是備受看好的新興太陽能技術,性能良好也比現有的太陽能電池更薄更輕,應用範圍相當廣泛,而現在它們的應用領域還擴至宇宙,科學家已經完成鈣鈦礦與有機太陽能的太空測試。


過去幾十年來,矽晶太陽能一直都是太陽光電的龍頭技術,再生能源成本之所以能與傳統火力發電廠競爭,也是因為矽晶太陽能技術日益成熟、成本愈來愈低,但是科技日新月異、新人勝舊人,鈣鈦礦與有機太陽能或許可以把矽晶拉下市佔冠冕寶座。


目前鈣鈦礦產電效能與晶矽太陽能相當,轉換效率在十年間從 3% 躍升到 24% 左右,且鈣鈦礦太陽能在陽光下或是室內弱燈光照射下都可以發電;而有機太陽能的轉換效率雖然不具優勢,但是它有著輕薄、可撓且便宜的特點。


以製程技術來說,鈣鈦礦與有機太陽能也都有來源豐富、成本低廉優勢,更可沉積在薄又可撓的基板與玻璃上,科學家能藉此特性製造出彎曲太陽能板,最終裝設在曲面外牆、屋頂,甚至是汽車與衣服上。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也發現,這兩種太陽能技術可以朝太空發展,先前就團隊將鈣鈦礦與有機太陽能裝在探空火箭上,來個從瑞典北部到高度 240 公裡的次軌道太空飛行(suborbital round trip)。


團隊將一公斤的太陽能電池貼在鋁板上,200 平方公尺貼好貼滿,預計發電量可點亮 300 盞標準 100W 燈泡,實驗也指出,這些又輕又薄的太陽能電池可以承受火箭發射衝擊與太空飛行等極端條件,在 7 分鐘將陽光轉換成電力,來自 TUM 的資深作者 Peter Müller-Buschbaum 表示,在這項研究中,重點不是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而是每單位面積發電量,也就是功率重量比(specific power,也稱為比功率),而這些太陽能電池的功率重量比為每平方公分 7-14 毫瓦。


團隊還發現,這些太陽能電池也可以吸收地表反射的漫射光,因此就算離太陽愈來愈遠,還是可以發電,Müller 指出,這驗證該電池能應用在深空飛行任務,這是現在的矽晶太陽能無法做到的。


Source:科技新報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有機分子添加劑,可提高鈣鈦礦電池的光電效率和穩定性
    最近,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有機間隔分子添加劑,可以同時提高鈣鈦礦的光電效率和穩定性。由化學工程系Kilwon Cho教授和博士生Sungwon Song領導的POSTECH研究小組通過在鈣鈦礦晶體中引入一種新的有機間隔分子添加劑,大幅降低晶體中的內部缺陷濃度以及提高鈣鈦礦的防潮性,成功地製造了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研究作為封面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 富勒烯衍生物助力高開路電壓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該課題組前期採用低維錫基鈣鈦礦結構和納米梯度結構製備了高效太陽能電池,在近期的研究中將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開路電壓提高到0.94 V,12.4%的光電轉化效率,是目前已知的穩態輸出效率較高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太空首測成功 比矽更輕薄且成本...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焦耳》(Joule)報導,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已經被證明是廣泛使用的矽基器件的很有前途的替代品,而且現在它們已經首次在太空中進行了測試。慕尼黑技術大學(TUM)的測試結果顯示,這些太陽能電池不僅性能良好,而且比目前使用的電池更薄、更輕,甚至可以吸收從地球反射回來的漫反射光。
  • 北理在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該工作與北理工材料學院陳棋教授課題組共同完成。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因其具有優異的光電轉換性能、組分多樣、帶隙可調且成本低廉等特性而受到廣泛研究和關注。目前,單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3.8%已經提高到25.5%,用於綠色清潔能源的商業前景巨大。
  • 新研究或大幅提高鈣鈦礦電池壽命
    智創新   作者:王迎霞  在保證轉換效率的基礎上極大地提高電池壽命,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者的目標。日前,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周歡萍課題組和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嚴純華院士課題組的合作成果「利用Eu3+/Eu2+氧化還原離子對提高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工作壽命」,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科學》主刊。  器件壽命(即穩定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是決定太陽能電池最終發電成本的兩個關鍵因素。全球普遍使用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效率已接近理論上限,成本難再下降。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最具潛力光伏技術 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創紀錄(附股)
    原標題:最具潛力光伏技術 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創紀錄(附股) 摘要 【最具潛力光伏技術 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創紀錄(附股)】據報導,德國海姆霍茲柏林材料所(HZB
  • 香港研發有機框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效率高達22.02%
    香港科學家開發出新的電池,據了解在加速測試條件下電池可以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以上。該設備基於二維金屬有機框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框架在鈣鈦礦和陰極之間的界面起著電子提取層的作用。城市大學小組說,金屬有機骨架(MOF)材料以前已經在鈣鈦礦的研究中使用,但重點是使用它們鈍化鈣鈦礦本身的缺陷。香港集團用一個以硫醇基團為主要功能的二維結構取代了易受低電荷載體遷移率影響的三維金屬有機框架。這些基團由一個硫原子和兩個孤對組成,與氫結合,這種結構被用作界面修飾劑,以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和穩定性。
  • 香港研發有機框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效率高達22.02%
    導讀:香港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電池,他們說,在加速測試條件下,這種電池可以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以上。該設備基於二維金屬有機框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框架在鈣鈦礦和陰極之間的界面起著電子提取層的作用。
  • 太陽能電池
    但這畢竟是學術上的研究,在進行商轉前我們必須先解決以上鈣鈦礦電池的難題: 1)。 有毒 → 鈣鈦礦電池材料含有鉛,不過鉛跟其他類型電池含有的砷、鎵、碲、鎘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而美國西北大學也已研發出一種用錫代替鉛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不過這種電池的轉換效率還只有 6%,目前處於研發初級階段,效率還有提升空間; 2)。
  • 太陽能電池如何柔為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要進一步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的晶矽太陽能電池相比,柔性太陽能電池,特別是柔性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及新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以運用成熟的高速報紙印刷卷對卷技術,將半導體材料通過印刷的方式覆蓋在捲筒表面的導電塑料或不鏽鋼箔片上。結合納米技術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明顯的材料和器件組裝優勢,是當前國際上較主流的柔性太陽能電池。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暴增32%(圖)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2020-10-20 近日,騰暉光伏宣布,公司PERC電池最高效率突破23.50%(達到23.56%),該結果由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國家光伏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獨立測試並頒發證書
  • 溶劑-蒸汽退火法製備高取向性2D鈣鈦礦電池
    然而,這些太陽能電池在暴露於光、熱和溼氣時存在固有的不穩定性。最近,層狀二維(2D)鈣鈦礦被開發作為PSCs的光收集層。這些2D鈣鈦礦相對於它們的3D對應物表現出顯著改善的環境和結構穩定性,然而在2D鈣鈦礦薄膜中,交替的有機和無機層在這些薄膜從溶液加工時優先平行於襯底取向,阻礙了面外電荷傳輸,使得效率相比三維鈣鈦礦電池低了許多。
  • 研究人員利用咪唑基離子液體提高鈣鈦礦電池效率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與陝西師範大學研究員楊棟團隊合作,利用咪唑基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的表面、改善鈣鈦礦薄膜的電荷傳輸,從而製備出高效率的鈣鈦礦>電池。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表明,[DMIM]+與鈣鈦礦表面的Pb2+結合,可以有效鈍化Pb-I反位點缺陷,從而顯著抑制非輻射複合,使鈣鈦礦電池效率從21.09%提高到23.25%。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深空探索有了電力來源,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飛速進入太空
    德魯莫拉巴德國的研究人員首次將火箭上的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送入太空。太陽能電池經受住了太空中的極端條件,從陽光直射和地球表面的反射光中產生能量。這項研究發表在 8 月 12 日的焦耳雜誌上,為未來的近地應用以及潛在的深空任務奠定了基礎。
  •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基於鈣鈦礦的單節和疊層電池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高效低成本太陽能電池。但是目前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多基於重金屬鉛的材料體系,可溶性的重金屬鉛帶來的環境問題將阻礙其商業化進程,因此環境友好型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錫基鈣鈦礦具有和鉛鈣鈦礦相似的電子結構和相媲美的半導體性質,包括高吸光係數、高載流子遷移率和理想的帶隙,是環境友好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理想材料。
  • 德國首次將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送入太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德國研究人員首次將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通過火箭送入太空。該太陽能電池經受住了太空中極端條件的考驗,通過陽光直射和地球表面的反射光產生能量。這項研究日前發表在《焦耳》上,為未來的近地應用和潛在的深空任務奠定了基礎。 太空任務的目標之一就是將火箭攜帶的設備重量減到最小。雖然目前用於太空任務和衛星的無機矽太陽能電池板效率很高,但它們非常笨重和剛性。作為新興技術的混合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難以置信的輕便和靈活性,成為未來應用的理想候選者。
  • 德國首次將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送入太空
    作為新興技術的混合鈣鈦礦和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難以置信的輕便和靈活性,成為未來應用的理想候選者。 「在這個行業中,重要的不是效率,而是每個重量單位產生的電能,也就是所謂的功率係數。」慕尼黑工業大學資深作者Peter Müller-Buschbaum說,「在火箭飛行過程中,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功率達7~14mW/cm2。」
  •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測試與表徵方法
    在製作出太陽能電池後要對其進行測試和表徵,以反映所得電池的性能,主要有以下幾種測量和表徵方式:1、I-V測試系統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表徵與測試技術中,I-V測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測試方式。I-V測試系統,能夠得到器件以下參數:能量轉化效率、填充因子、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而這四個參數正是衡量電池性能好壞的最直接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