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經濟基本盤的概念看似宏大,實際上可以從「小趨勢」入手去觀察。
「2020年初,一場疫情突如其來,這正是考驗中國經濟基本盤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是投向2020年變量池的一顆石子,它將給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何種衝擊和波瀾?如何理解中國經濟基本盤的變與不變?3月15日,在「安泰視界」直播現場,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分享了他的獨家觀點。
在何帆看來,中國經濟基本盤的概念看似宏大,實際上可以從「小趨勢」入手去觀察。「小趨勢的背後隱含著大環境的演化。」何帆從生物學中得到啟發,提出了「演化算法」的概念。演化算法包括五種核心招式:試錯、突變、適應、協作和混搭。
其中,何帆對突變、適應和混搭作了詳細解讀。「突變」指的是當今年輕一代的變化。對90後、00後而言,生存不再是最迫切的需求,支撐他們的動力從「貧窮動力」轉變為「嗨動力」。因此,要給年輕人更多自我表達、自主行動的機會。「適應」,指的是適應市場和時代的變化。何帆指出,國貨的時代已經到來,要想抓住時代紅利,必須堅持「有信仰的認真」,要相信消費者、相信自己、相信未來最大的商機是在中國市場。「混搭」討論的則是技術創新,中國的技術創新動力來自四面八方,包括體制內力量、國外技術引進、市場力量倒逼和大學科研院所的技術發明四個方向。
基於此,何帆認為:「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會成長起來,我們龐大的生產能力和龐大的消費能力很可能會產生化學反應,最後引爆一場商業革命。我們會看到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網絡中協作程度越來越高,中國來自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技術創新速度會越來越快。這就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是當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逐漸褪去後,我們仍然擁有的東西。」
疫情之下,又有哪些「小趨勢」值得關注呢?何帆認為,從長遠來看,有三個趨勢將在疫情影響下到達一個新高度。
第一,本土時代會到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將同樣體現在經濟領域。因此,只有更好地了解中國市場、中國生產,才能夠抓住這一波紅利。
第二,宅家的生活方式會更加流行。疫情期間,我們發現「家」不再僅僅是一個睡覺、吃飯的地方,學生可以在家裡上課,上班族可以在家裡辦公。它可能給中小學教育、用工制度帶來很多新變化。
第三,社區會出現一個重建的趨勢。疫情讓我們意識到社區的重要性,社區的治理水平是抵禦疫情的重要防線。過去的社區建設其實是做得不夠的,智慧社區、網格化管理還有很大的完善和進步空間。「只有照顧好我們自己的花園,才能夠在危急時刻渡過風險,才能過得更有意義。」
來源: 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