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頂尖「經濟頭腦」如何看待疫情?
因此,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聚焦於疫情背景下,全球經濟的復甦與未來走向,透視經濟發展。11月1日,論壇的最後一天,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重磅登場。皮薩裡德斯則聚焦於新冠造成的就業與失業問題:在疫情侵襲之前,即使已經出現的自動化、智能化趨勢迫使許多工人轉行,許多行業在這一趨勢影響下改變了經濟結構,但總體而言,就業形勢穩定。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閉幕 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疫情不會扭轉經濟全球化大趨勢
在11月1日的會議中,經濟峰會、氣候峰會等多場備受關注的分論壇,以雲端線上和現場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陸續展開,同步進行的多場科學家青年論壇也吸引了眾多觀眾目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在經濟峰會上,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馬斯·薩金特、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芬恩·基德蘭德等經濟學家認為,疫情放大了經濟生產過程中的數位化特徵,加速了全球數位化趨勢,但疫情本身並不會扭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
-
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疫情加速了數位化等變遷趨勢
原標題:鈦媒體烏鎮咖薈 |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疫情加速了數位化等變遷趨勢 在今年剛結束的世界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裡德斯教授:後疫情時代將更加依賴資本勞動...
原標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裡德斯教授:後疫情時代將更加依賴資本勞動力,更加重視數位技術 皮薩裡德斯教授在講座中指出,疫情不會影響全球技術崛起和亞洲崛起的潛在趨勢
-
釘釘康彥榮:疫情加速中國數位化進程
來源:中國經營報釘釘康彥榮:疫情加速中國數位化進程本報記者/曲忠芳/李正豪/北京報導「今年大家都在談數位化,普遍的共識是,數字基建就是新基建。疫情之下, 中國的數位化進程往前推了3~5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釘釘特渠合作部總經理康彥榮如是說。2020年11月23日~27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在北京舉行。
-
WEF日前發布《2020年未來工作報告》稱 全球自動化和數位化趨勢正...
全球自動化和數位化趨勢正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張朋輝 本報駐美國記者 吳樂珺> 核心閱讀 疫情防控期間,全球工業自動化與數位化趨勢加速推進。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的《2020年未來工作報告》稱,全球自動化和數位化趨勢正加速發展。目前,全球超過80%的企業正在加速布局,推進工作流程數位化,而50%的企業則希望加快實現部分崗位的自動化。
-
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分析與未來預測
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空前巨大並將長期持續;2.16個國家的證券市場熔斷,實際上是資金避難,逃離市場。下一步要拉動產業鏈與出口;10.此次新冠疫情是逆全球化的一次跨年度跨季節演練。疫情蔓延使得2020年全球經濟實現強勁增長的期望落空,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將被拉低至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16. 考慮到疫情對特定行業的衝擊尤其嚴重,政策制定者需要實施大量有針對性的財政、貨幣和金融市場措施,以幫助受影響的行業和企業;17.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裡德斯教授:後疫情時代將更加依賴資本勞動力,更加重視數位技術
Pissarides)在南方財經國際論壇發表演講新冠疫情影響就業市場和經濟結構皮薩裡德斯教授指出,二十一世紀初以來,全球發展格局由兩個大趨勢所主導和影響,一是中國這一經濟和貿易大國正在崛起,二是以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為特色的生產自動化興起。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世界變局加速推進報告指出,2020年是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
醫藥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和發展趨勢在哪?
現階段,我國面臨國內外嚴峻的發展形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貿易保護、企業競爭加劇等問題嚴重製約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數字經濟成為穩定市場,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醫療健康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數位化技術將會帶來顛覆式創新,重塑整個醫療健康產業生態。
-
數位化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與交通、醫療、教育、科研等領域深度融合,助推了全社會信息化轉型升級。特別是在這次抗疫工作中,信息通信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支撐,在疫情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學分析等方面顯示出巨大能量。
-
頂尖「經濟大腦」這樣看待新冠疫情
因此,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聚焦於疫情背景下,全球經濟的復甦與未來走向,匯聚科學家的眼光,透視經濟發展。11月1日,論壇的最後一天,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重磅登場。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馬斯·薩金特、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芬恩·基德蘭德和華夏幸福研究院院長顧強,就當下最受關注的疫情與經濟問題,展開精彩的個人演講與圓桌討論。
-
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的挑戰、趨勢與對策
[摘要] 新冠疫情的暴發極大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短期社會行為並對全球治理提出挑戰。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格局的趨勢分析,不能僅圍繞疫情本身進行,而要結合人類當前全球治理演化的歷史性趨勢和短期疫情危機反應共同考慮。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講座教授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在會上發表視頻演講,深度解析人工智慧新科技下的全球新發展格局與後疫情時代全球資本的配置。皮薩裡德斯教授1948年出生於賽普勒斯,1973年在倫敦經濟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
陳根:後疫情時代,面臨數字經濟新範式
短期來看,這對脆弱的全球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全球供應鏈、就業民生、企業存活、政策應對乃至社會意識形態均面臨大考。而從更長期的歷史視角觀察,新冠疫情造成了供需雙弱的獨特蕭條場景,卻也加速了全球經濟的艱難蛻變。今年以來,數字經濟不斷出圈,一度成為兩會熱詞。事實上,人類社會正從物理世界全面邁入數字世界。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下月相聚上海 共話疫情下的全球經濟
第一場主題為「疫情下,全球經濟的迷途與變局」的峰會將迎來諾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oseph Heckman)、安格斯·迪頓(Angus Stewart Deaton)和埃裡克·馬斯金(Eric Maskin)。
-
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加速產業數位化升級
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各類「在線」需求呈現井噴,諸多「在線」產業蓬勃發展。為此,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漢民擬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一份提案《關於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加速產業數位化升級的建議》。
-
中行研究院報告: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或呈現「三低、三新」特徵
據新華社電 中國銀行研究院30日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能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即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綠色復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