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唐偉 徐紹武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內科唐偉主任醫師教你區別。
在解剖與影像中我們常見到透明隔腔、透明隔腔增寬、透明隔囊腫、五腦室、六腦室描述,不少臨床醫生很懵,那該如何區別呢?
1
透明隔腔
透明隔是兩側側腦室中間的間隔,由兩層垂直分割的薄板組成。在胎兒四個月時原始透明隔內形成一個中縫,然後發展為分離的兩個小葉,兩小葉之間的間隙即透明隔腔(cavum septum pellucidum,CSP)。
腔的前上方為胼胝體,後下方為穹隆。側壁即透明隔小葉。透明隔腔≤3mm,描述可見透明隔腔,診斷甚至可不寫。
圖1 1.胼胝體膝部;2.透明隔腔;3.穹隆柱;4.穹隆體;5.穹隆腳;6. Vergae腔;7.胼胝體壓部
2
透明隔腔增寬
透明隔腔≥3mm,直徑<10mm,描述可見透明隔腔增寬,透明隔的兩壁呈前後平行排列,邊界清晰,或內凹,對周圍組織無壓迫,為正常生理變異,臨床無症狀。透明隔腔≥10mm,描述可見透明隔腔明顯增寬。
圖2 兩壁呈前後內凹
圖3 兩壁呈前後平行
3
透明隔囊腫
若兩側側腦室間的含液結構的兩側壁向兩側彎曲膨隆,且兩側壁向外凸,橢圓形或球形,有張力感,向周圍組織膨出,可有組織壓迫,前後不是正常的平行狀態,且側壁間的距離≥10mm,則可成立透明隔囊腫診斷。
年齡≤3~6月,尤其是新生兒,描述可見透明隔腔,慎報透明隔囊腫。
透明隔囊腫可能引起室間孔狹窄導致腦積水,或因壓迫周圍神經結構引起而出現臨床症狀。透明隔囊腫最常見的症狀是間歇性頭痛或伴有嘔吐,暈厥,推測是由於鬆弛的透明隔囊腫的囊壁隨體位變動,突然阻塞短暫的室間孔引起。
圖4 透明隔囊腫
4
第五、六腦室
國內將透明隔腔亦稱第五腦室;Vergae腔或稱穹隆腔,亦稱第六腦室;透明隔腔不屬於腦室系統,因為它不具備腦室的組織結構特徵,內壁並未襯有室管膜細胞,內含有的液體也與通常的腦室系統不同,腔內的腦脊液通過透明隔膜過濾和隔膜靜脈及毛細血管重吸收。
圖5 第五、六腦室
我們臨床醫生閱片要注意:透明隔腔多為生理性的,多無臨床症狀,而透明隔囊腫多為病理性的,過一段時間可能出現臨床症狀,甚至要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 燕聲美,李家傳.透明隔囊腫致精神障礙一例.1998,4:251.
2.王銳,劉偉,曾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2005,31(6): 408 .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本文作者: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 唐偉 徐紹武
責任編輯:章麗
原標題:《透明隔腔、透明隔腔增寬、透明隔囊腫、五腦室、六腦室如何區別?》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神經影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