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體輻射原理的發現

2020-12-04 暖暖白色被單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21世紀的人類文明將會開出更加燦爛多彩的思想之花,結出更加豐富的文化科學碩果。明天的世界將是嶄新的,未來的歷史將更加輝煌。當代青年,正處在一個渴望求知、極具探索和勇敢追求的偉大時代。我們應當沿著歷史凝結的歷程,沿著前人留下的輝煌軌跡,從歷史的精彩篇章中汲取知識,感悟人生,獲得真理,走向成功的聖殿;以從歷史中所啟迪的智慧,創造卓越的人生,創造人類歷史的嶄新未來。

黑體輻射原理的發現

「普朗克是一位保守的物理學家」,人們常常這樣評價。

這樣一個保守的物理學家,是20世紀傑出的自然學者之一,如果以重要性而論的話,繼伽利略與牛頓、愛因斯坦之後,開啟物理學新時代的正是普朗克。

在18世紀末,很多科學家沒有意識到原子的存在。到了19世紀中期,人們得到了原子的重量,但是無法對原子觀測。

還有一個實際困難,即如果原子組成物體,那麼無限細分物體的觀念就要受到限制,而原子的自由度也要受限制,不然就會出現即使是尋常的溫度升高也需要無限大的能量。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很多理論在經典力學與電磁理論下謹慎地說明了一些現象,沒有脫離人們的傳統認識。

然而,有一個問題卻久久地困擾著人們。

這不是一個原子問題,而是一個古典的熱力學難題——黑體輻射。

1893年,威廉·維恩提出一個數學公式。這種公式在光譜的短波部分使測定值與計算值完全相一致,然而用在中波和長波部分卻無效。

1900年,英國物理學家為長波找到了一個規律。瑞利根據經典統計力學和電磁理論,推導出黑體輻射的能量分布公式,這個數學式子適用於長波,在短波部分卻是無窮值,可相反的是,實驗結果是零。

這個反差強烈的嚴重問題,被稱為「紫外災難」,因為紫外線是長波、中波與短波的分界波。

黑體輻射原理的發現

所謂黑體輻射,就是熱學中一種對加熱物的輻射研究。這種輻射具有較長的紅外線到可見光在內的很寬的波長範圍,是許多物理學家感興趣的地方。

人們提出一系列問題:輻射的能與溫度相關嗎?輻射是平均分布在整個波譜範圍內的嗎?波譜的某些部分能量是否有多少的區別呢?

經過精密的測量,科學家發現,在波譜的一條窄帶上輻射能量達到了最高值。人們用曲線描述輻射與波長的關係,精確的圖形得出之後,就是為圖形找到合適的教學描述了。上面兩個數學公式就是想表達曲線的走向,然而全部能量分布的表達方式卻始終找不到。

於是,普朗克開始著手研究這個問題。

1900年,馬克斯·普朗克用拼湊的方法,得出一個適用於長波和短波的公式。但是他仍沒有弄清這樣做的理論原理。他說:「它開始時只有一個意義,即可能是被猜對了的一個定律,我後面的工作就是找出真正的物理意義。」

普朗克假定物體的輻射不是連續變化,而是整數倍跳躍變化。要是這個前提滿足了,則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他先引入一個不變數,就是普朗克常數。能量是一份一份以能量包的形式傳遞的,普朗克常數是能量和時間的乘積。加熱體的輻射始終只能以這一常數的整數倍進行。

能量的傳輸是一份一份的,不是平穩和連續的,這一份,普朗克命名為guanta,出自拉丁詞guantum,意為「量」。

量子理論的基本思想就是這麼簡潔。能量是以各含「多少」能量的粒子或粒子束的形式來傳導。用一個通俗生動的比喻即能量不是水管裡流出來的持續水流,而是從機關槍裡射出的子彈,每一個子彈裡包含若干小粒。

黑體輻射原理的發現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向柏林物理學會闡明了輻射公式。量子論正式誕生。仍然如原來提出的原子學說一樣,普朗克將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塊稱為「量子」,也就是「能量子」。多少年來,在經典物理學的觀念裡「自然界是不會跳躍」的,自然現象是連續的。這是力學、熱學和電磁場等都證實了的基本規律,微積分正是基於這種連續性思想的數學方法。

1918年,普朗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領獎大會上談到:「如果作用量子僅僅是個虛構的量,那麼輻射定律的全部推論在原則上也就是幻覺,僅僅是毫無內容的公式遊戲。與此相反,假若輻射定律的推導是建立在真實的物理思想基礎上的,那麼作用量子必然要在物理學中起重大作用。作用量子的出現宣告了前所未聞的嶄新事物,自從萊布尼茨和牛頓創立微積分以來,我們的物理思考便建立在一切因果關係都是連續的假設上,看來新事物要徹底改造我們的物理思考了。」

儘管實驗證明了普朗克理論的很多預言,但是這個奇特的思想仍然得不到公認。因為普朗克對於給定顏色的光波,是用每秒鐘的振動次數(頻率)乘以普朗克常數來計算能量的,人們認為他「用一個不可理解的假設——光波由振動產生,『解釋』了一個無法理解的現象。」

量子假說與人們幾百年來的觀念不符,連普朗克本人也在一片反對聲中沒敢向前走,甚至放棄了繼續深入運用量子理論。

他曾經致力於將量子(作用量子)納入古典物理學範圍,但是毫無成效。

普朗克後來回憶說:「我想以某種方式把作用量子納入古典理論的徒勞工作佔去了好幾年時間,耗費了我許多勞動。某些專業同行把它當作一種悲劇。我對此持不同意見,因為我認為通過這類澈底澄清而得到的收穫是更為寶貴的。現在我了解到作用量子在物理學中所起的作用比我原先所設想的要大得多,從而充分理解到在處理原子問題時採用全新的觀察和計算方法的必要性。」

黑體輻射原理的發現

愛因斯坦在1905年的論文中就有一篇是以普朗克的理論為基礎的,後來沿著他們的思路和角度,出現的是量子力學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名字:波爾、德布羅意、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

儘管作為先驅者的普朗克由於動搖而沒能用充足時間深入研究,而愛因斯坦堅持自己的理念最終遠離了熱鬧的量子力學,甚至成為量子力學的反對者,但是從相對論到量子力學一個又一個的觀念被打破,一個又一個的迷惑隨解隨生,量子論也日益呈現了巨大的理論價值和迷趣。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的起源1:黑體輻射公式的發現
    第一節:黑體輻射公式的發現我們將從黑體輻射開始,所謂黑體是這樣一種物質,它能夠完全吸收照射在上面的電磁輻射,並不會發生透射或者反射。在外部輻射的照射下,黑體的溫度開始升高,到達熱平衡狀態時黑體所發出的電磁波的能量將與入射的能量在相同的時間裡保持一致。
  • 黑體輻射
    而黑體輻射同樣適用於人體,假設體溫是37度的話人體的能量就會以紅外線的形式散射出體表。紅外線不在可見光的範疇,所以人們看到不到,但是人體熱像儀,測溫儀就可以檢測到。回到黑體的問題上,上文說了太陽可以近似看作是一個黑體,只是讓大家對黑體有個印象。在熱力學中,黑體是一個理想化的物體。
  • 普朗克黑體輻射理論
    理想黑體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電磁輻射,並將這些輻射轉化為熱輻射,其光譜特徵僅與該黑體的溫度有關,與黑體的材質無關。
  • 黑體輻射研究歷史
    理想黑體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電磁輻射,並將這些輻射轉化為熱輻射,其光譜特徵僅與該黑體的溫度有關,與黑體的材質無關。
  • 黑體輻射、對應原理與零點能——普朗克老師的一箭三雕
    在1900年以後的十多年裡,普朗克除了操心相對論動力學以外,思考熵、黑體輻射和能量量子化之間的內在不協調構成了他的「絕望行動」。1912年,普朗克再次發表了一篇關於黑體輻射的論文 (全文翻譯將發表在《物理》雜誌上) ,在一個新的振子輻射機制假設的基礎上,不僅又得到了一種黑體輻射譜分布公式的推導方式,還捎帶著第一次引入了對應原理以及零點能的概念。
  • 色溫與黑體輻射
    色溫的定義是,當光源發射的光的顏色與某一溫度下的黑體所輻射的光的顏色一致時,把此時黑體的溫度表示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即色溫。色溫的單位用開爾文溫度K表示。通常,我們會說某個燈、電腦或手機屏幕的顏色偏暖或偏冷,其實就是在說色溫。色溫較低時(<5000K),光源的顏色偏暖;色溫較高(>6000K)時,光源的顏色偏冷。中性光(~5500K)就是說顏色接近自然光。
  • 從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到真正的黑
    摘要:介紹了用以解釋熱輻射的幾個重要公式及其缺陷,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與量子物理的發現歷程,並補充介紹了一些色彩學知識,最終討論了一個問題
  • 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
    打開APP 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 發表於 2017-11-02 09:48:11   黑體輻射現象是指當黑體(空腔)與內部輻射處於平衡時
  • 【知識點】黑體和黑體輻射
    ①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會輻射能量。②物體既會輻射能量,也會吸收能量。物體在某個頻率範圍內發射電磁波能力越大,則它吸收該頻率範圍內電磁波能力越大。輻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時稱為熱平衡。此時溫度恆定不變。實驗表明:物理輻射能多少決定於物體的溫度(T)、輻射的波長、時間的長短和發射的面積。2、黑體物體具有向四周輻射能量的本領,又有吸收外界輻射來的能量的本領。黑體是指在任何溫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長的輻射的物體。
  • 「黑體輻射」說圖解字
    眾所周知,量子力學始於普朗克對黑體輻射規律的研究,那麼,什麼是黑體輻射,怎樣理解黑體輻射的規律?讓我們一起閱讀課本,了解前人的研究歷程,感受科學方法的魅力!      細心閱讀這段課文,我們收穫3個方面的信息:       1.熱輻射:一切物體都在輻射電磁波,這種輻射與物體的溫度有關,所以叫做熱輻射。
  • 物理學家發現超越黑體輻射極限的材料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Shawn-Yu Lin在《自然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稱,科學家現在發現一種材料,它受熱的發光強度似乎超越了黑體輻射極限。19世紀初,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曾使用數學方法描述輻射定律,並假設能量只能以離散值存在,進而進入量子時代,馬克斯也被冠為量子力學創始人。
  • 黑體輻射、對應原理與零點能——普朗克老師的一箭三雕|賢說八道
    當然了,普朗克本人是一直在思考量子與黑體輻射問題的,他稱自己那些年裡的所作所為是絕望行動 (Akt der Verzweiflung)。譯文全文「黑體輻射定律的依據」將發表在《物理》雜誌2020年第6期上] ,在一個新的振子發射機理的基礎上,普朗克再次得到了黑體輻射公式,這是普朗克自己的第三種黑體輻射公式推導方式,也是繼愛因斯坦在1906年, 1907年和1910年,洛倫茲在1908年,德拜在1910年,艾倫菲斯特在1911年各種花式推導黑體輻射公式後的新嘗試。這篇文章絕對是物理學史上裡程碑式的存在。
  • 什麼是黑體輻射?
    ② 黑體輻射的能量密度與頻率有關。如圖1.11 所示。能量密度許多科學家的辛苦努力成果表明,以連續波為基礎的經典物理理論不能解釋圖1.11 所給出的實驗曲線。為了解釋這個實驗曲線,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M. K. E. L.
  • 高中物理 | 黑體和黑體輻射 能量量子化
    一、黑體和黑體輻射1、熱輻射定義: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會發射電磁波,溫度不同,所發射的電磁波的頻率、強度也不同,物理學中把這種現象叫做熱輻射
  • 黑體輻射、對應原理與零點能——普朗克老師的一箭三雕 |賢說八道
    1912年,普朗克再次發表了一篇關於黑體輻射的論文 (全文翻譯將發表在《物理》雜誌上) ,在一個新的振子輻射機制假設的基礎上,不僅又得到了一種黑體輻射譜分布公式的推導方式,還捎帶著第一次引入了對應原理以及零點能的概念。黑體輻射、對應原理和零點能,普朗克老師在這個層面上的一箭三雕,真正詮釋了什麼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黑體輻射和能量量子化
    黑體是一種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種波長輻射的物體。帶有一微孔的空心金屬球,非常接近於黑體,進入金屬球小孔的輻射,經過多次吸收、反射、使射入的輻射實際上全部被吸收。當空腔受熱時,空腔壁會發出輻射,極小部分通過小孔逸出。
  • 黑體輻射的經典理論
    在1900年量子化了黑體輻射的能量與波長的函數關係——提出黑體輻射定律。1900年10月19日和12月14日普朗克發表能量量子化假說,從而帶來了全新的量子力學。所以要明白普朗克的工作,我們就要從熱輻射研究談起,這是熱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研究內容。熱學的發展有兩條主線:熱力學和分子動理論。熱力學是宏觀描述,主要著重變化過程刻畫;分子動理論是粒子描述,重點在狀態刻畫。
  • 紅外測溫和黑體輻射定律
    結果發現,位於紅光外側的溫度計升溫最快。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沉默幾億年,紅外線終於閃亮登場。19世紀末,人們認識到熱輻射和光輻射都是電磁波。並且已知,自然界中一切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在不停向外輻射能量。那麼輻射能量在不同頻率範圍中如何分布?
  • 微波背景輻射、黑體和各向異性
    微波背景輻射被認為是大爆炸的「餘燼」,均勻地分布於整個宇宙空間。  大爆炸之後的宇宙溫度高得驚人,大爆炸之後30多萬年,宇宙溫度降到足夠低,使得電子和光子等可以結合而形成原子等物質。宇宙也由此走出晦暗的迷霧狀態而變得透明,使光可以穿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正是在此期間產生的。
  • 黑體,只吸收外來輻射提高溫度並放出輻射,不反射外來輻射!
    什麼是「黑體輻射」?我們首先弄清楚這裡的「輻射」。這說的是,任何有溫度的物體,都會輻射出一定頻率的電磁波;而根據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0度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可以說任何物體都會有電磁輻射,這種由物體溫度決定的電磁輻射就叫熱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