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 大氣圈垂直分層

2021-01-14 少年地理

大氣圈的垂直分層和各層的特點:

分層

高度分布

主要特點

原  因

高層

大氣

平流層頂到2000~3000千米

大氣密度極小

距離地面遠,受到引力小

不同高度氣溫變化不同

物質組成不同

存在若干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作用。

平流

對流層頂到50~55km

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上升(起初氣溫變化小,30千米以上氣溫迅速上升)

臭氧吸收紫外線;

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上熱下冷;

大氣平穩,天氣晴朗,有利高空飛行

水汽雜質少、水平運動。

對流

低緯17~18km

①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②對流動動顯著;

③溫度、溼度沿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在寒帶大陸上的大氣,因缺乏水源和受熱少,大氣幹而冷,在熱帶海洋上的大氣,因水汽充足受熱多,大氣暖而溼。天氣現象複雜多變。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密切

熱量絕大部分來自地面,上冷下熱,差異大水汽雜質多、對流運動顯著。

中緯10~12 km

高緯8~9km

【能力提升】結合大氣主要成分的熱力作用分析各層大氣的特點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觀察大氣分層示意圖(全部、局部),分析不同高度(大氣層的、對流層、近地面的)的氣溫垂直變化的一般規律及原因、影響。

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對流層與人類關係最密切。

對流層近地面的空氣因暖而輕會膨脹上升,周圍冷而重的空氣便下降來補充,上下層空氣互相混合,熱量也就隨之得到交換。空氣有規則的升降運動,稱為對流。對流運動愈強,向上輸送的熱量就愈多,達到的高度也就愈高,甚至能使熱量傳遞到對流層頂。

對流層高度隨緯度、季節變化,在地球上,由於太陽能量在各緯度分布不均,溫度存在差異,低緯地區受熱多,溫度高,上冷下暖差異特別大,對流運動特別顯著,對流運動所達高度就最高,對流層的高度就最大,高緯地區相反。同樣道理,同一地區由於季節的不同,溫度狀況也存在差異——夏高冬低,因此對流運動的程度也不相同,因而對流層的高度也有差異,其高度在中緯度地區冬夏差異明顯。

空氣上升和下沉運動導致的氣流的溫度變化和天氣現象不同,下沉氣流溫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結,形成晴朗天氣;上升氣流氣溫降低,易形成陰雨天氣。

氣溫的垂直變化影響大氣的運動狀況,對流層與平流層的氣溫的垂直變化不同,大氣的運動狀況亦不同,對流層大氣運動的特點是以上升和下沉的對流運動為主,平流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

平流層是人類生存的天然屏障,利於高空飛行。

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層,臭氧吸收紫外線,因此平流層隨高度的增加而溫度上升,即上熱下冷,大氣平穩,以水平運動為主,天氣晴朗,有利高空飛行;同時因臭氧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使生物免遭傷害,少量紫外線有殺菌作用,對地球上的生物起著保護作用。

高層大氣中的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電離層位於高層大氣(海拔大約85-500千米處),當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其發射的電磁波進入地球大氣層,會擾亂電離層,使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

 拓展視野】主要氣象要素  

氣象要素是表明大氣物理狀態、物理現象的各項要素。主要有氣溫、氣壓、風、溼度、雲、降水以及其它各種天氣現象。

由於大氣處於地球周圍的一個開放空間,在運用物理學的原理分析問題時要考慮這一條件,如密封容器裡的空氣受到加熱而增溫時,氣體分子的運動速度變大,對容器壁的衝擊變大,氣壓會變大,而近地面大氣受熱會因膨脹上升而導致空氣密度減小,氣壓變低。

氣壓:即大氣的壓強,它是在任何表面的單位面積上,空氣分子運動所產生的壓力,因此在同一地點,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氣壓的大小不僅同高度有關,還與溫度、密度等有關,國際單位制通用單位為帕,常用單位有毫巴(mb)氣象學中常用單位是百帕(hPa), 一個標準大氣壓是1013百帕,約760毫米水銀柱高度(mm·Hg)。我們平常說「水的沸點是100℃」,那是指在一個大氣壓下(標準大氣壓)水沸騰時的溫度。水的沸點是隨大氣壓強的變化而變化的,氣壓增大了,沸點就升高。因為水面上的大氣壓力,總是要阻止水分子蒸發出來,所以氣壓升高的時候,水要化成水蒸氣必須有更高的溫度。一般在海拔不高的地面上,大氣壓強基本上是一個大氣壓。低於海平面的地方(如很深的礦井),氣壓高於一個大氣壓,在那裡燒水,水的沸點要升高,據測定,深度增加一公裡,水的沸點就提高3度。相反,氣壓減小,沸點也就降低。如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氣壓也越低,這個地方水的沸點就降低了。在世界之巔的珠穆朗瑪峰上燒水,只要燒到73.5℃,水就被燒「開」了。這樣的「開水」,不能把飯菜煮熟,也不能殺死某些細菌。因此,地質工作者和登山隊員在高山上工作時,都要使用高壓炊具——高壓鍋。它是利用高壓下沸點升高的原理製成的。密封的鍋蓋使鍋內的蒸氣無法逸出,因此氣壓增大,沸點提高,飯菜就熟得快了。家用高壓鍋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鍋內氣壓是1.3個大氣壓,溫度一般在125℃左右。當鍋內的氣壓過高時,鍋上的安全閥就自動打開,放掉一部分蒸氣,使氣壓降低。

氣壓的垂直變化規律:一般隨高度增高按指數律遞減。表示方法有垂直變化曲線圖,等壓面圖(等壓面是空間氣壓值相等的各點所組成的面)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是不均勻的:在海平面至3千米高度之間,每升高1千米,大氣壓值約減小110百帕(每升高12米,大氣壓約降低133帕(1mm水銀柱),3千米以上,每升高1千米,大氣壓值減小量逐漸變小。

氣壓的水平分布,通常用海平面等壓線圖(判讀方法、判斷近地面或高空)及沿某水平方向的氣壓變化曲線圖表示。近地面的氣壓存在緯度變化規律及海陸間的季節變化規律,聯繫氣壓帶的分布規律可以沿某經線繪製氣壓的緯度變化曲線(如沿東經20°);聯繫海陸間氣壓海陸間的季節變化規律,可以沿緯線(如沿60°N或30°N)繪製冬夏不同季節季節的氣壓變化曲線等。

 等壓面圖與等壓線圖區別與聯繫(如圖)

通常所說的高氣壓、低氣壓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氣壓高低狀況。比較氣壓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進行比較,垂直方向氣壓下面高於上面。氣壓變化曲線圖有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氣溫:即大氣的溫度,表示大氣冷熱程度的量。通常以攝氏溫度(t℃)表示。地面大氣溫度一般指地面以上1.25~2米之間的大氣溫度。測量氣溫的儀器有溫度表和溫度計。表示、分析方法借鑑氣壓部分。

大氣溼度:表示大氣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稱大氣溼度。大氣溼度狀況與雲、霧、降水等關係密切。

降水:指從雲中降落的液態水和固態水,如雨、雪、冰雹等。降水觀測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強度,前者指降到地面尚未蒸發、滲透或流失的降水物在地平面上所積聚的水層深度,以毫米( mm)為單位;後者指單位時間內的降水量,測量降水的儀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計等。中國氣象部門規定:24小時內雨量不到10毫米的雨為小雨;10.0~24.9毫米為中雨;25.0~49.9毫米為大雨;達50毫米或50毫米以上為暴雨。

在高緯度地區冬季降雪多,還需測量雪深和雪壓。雪深是從積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釐米( cm)為單位。當雪深超過 5cm 時,則需觀測雪壓。雪壓是單位面積上的積雪重量,以 g/cm2 為單位。

降水量是表示某地氣候乾濕狀態的重要要素,雪深和雪壓還反映當地的寒冷程度。 

風:空氣相對於地面的水平運動稱為風,它是一個矢量,用風向和風速表示。

風向是指風的來向,最多風向是指在規定時間段內出現頻數最多的風向。

風速是指單位時間內空氣在水平方向運動的距離,單位用m/s或km/h表示。通常人們認為的風速是某一時刻的 風速最大值,這與氣象觀測中最大風速的含義又有不同。最大風速是指某個時段內出現的最大10 min 平均風速值。極大風速值才是某個時段內的最大瞬時風速。 

雲量:雲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物的可見聚合群體,底部不接觸地面(如接觸地面則為霧),且具有一定的厚度。雲量是指雲遮蔽天空視野的成數。將地平以上全部天空劃分為10份,為雲所遮蔽的份數即為雲量①。例如,碧空無雲,雲量為0,天空一半為雲所覆蓋,則雲量為5。

蒸發:液體表面的氣化現象。氣象上指水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在一定時段內,水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量稱為蒸發量,常用蒸發掉的水層深度表示,以毫米為單位。一般情況下,溫度越高、空氣溼度越小、風速越大或氣壓越低,蒸發越強。

日照:表示太陽照射時間的量。以小時為單位。可照時數是一天內可能的太陽光照時數。也即一天內太陽中心從東方地平線升起,直到進入西方地平線之下的全部時間(即晝長),其完全由該地的緯度和日期決定。實照時數(即日照時數)是太陽直射光線不受地物障礙及雲、霧、煙、塵遮蔽時實際照射地面的時數(由緯度、日期、天氣、地形等所決定)。

能見度:能見度,是反映大氣透明度的一個指標,大氣能見度和當時的天氣情況密切相關。當出現降雨、霧、霾、沙塵暴等天氣過程時,大氣透明度較低,因此能見度較差。

氣象要素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對整個人類活動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各種氣象要素的多年觀測記錄按不同方式進行統計所得的結果,是分析和描述氣候特徵及其變化規律的基本資料。

 


相關焦點

  • 天天學普地||大氣圈和大氣環流
    大氣圈大氣圈從下向上依次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等。對流層對地球表面影響大;平流層上部有一臭氧層,大氣的循環影響不到平流層。‍‍‍‍        從上到下,大氣圈進一步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對流層是緊貼地面的一層,厚度10-16km。
  •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這麼簡單,還學不好?
    朱根平淺淺說之98: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這麼簡單,還學不好?一、序言面對一些不爭氣的學生,有時候老師的無奈也是無法言表的:就說高一地理第二單元第二節的大氣圈與地理環境,而作為這一節的起始點內容「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
  • 知識點: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第一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氣象社團拍攝照片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照片中霧霾垂直分布,並結合學生乘坐飛機的親身經歷,以及觀看飛機降落的視頻,引導學生通過「活動一」,總結對流層的特徵,開展大氣垂直分層的學習。
  • 常識考點預測:大氣的垂直分層
    大家好,這裡是番茄公考許陽老師本期是常識考點預測的第三十九期:大氣的垂直分層考點
  • 04-1 大氣圈的結構
    氣候系統中其它圈層變化產生的最後影響結果都會反映在大氣圈中,因而是氣候系統的中心。要看出地球大氣圈的重要性,最好是比較一個沒有大氣圈但又與地球位置非常接近的星體。那大家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月球。地球大氣的總質量主要集中在大氣圈的底部,其中一半集中在0~5km高度範圍內。大氣圈頂部逐步過渡為星際空間分布密度極小的星際氣體。大氣圈最外面的界限距離地面有2000~3000km。這真可謂是不知天高地厚呀!除此之外,大氣圈在水平方向上也存在著非均一現象,這是因為太陽直射和斜射所造成的。我們下面主要介紹與我們人類社會活動最密切相關的對流層,還有平流層之上的一個電離層。
  • 教學設計: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下)(新教材)
    四、鞏固練習讀大氣垂直分層高度、溫度和氣壓的變化圖,回答1~3題。第2題,大氣垂直分層的主要依據是溫度、密度、大氣運動狀況,氣壓的變化不是劃分依據,A錯;在對流層,隨高度的增加,氣溫和氣壓均越來越低,平流層隨著高度增加,氣溫升高,B錯;氣壓是單位面積上空氣柱產生的壓強,結合圖示縱軸數值,距地面20km處空氣稀薄,氣壓不到地面的十分之一,C錯;對流層垂直方向上溫度變化範圍大致是-60~20℃,D對。
  • 高一地理課件: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9-26 09:34:38   點擊下載: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 2019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預防醫學:大氣的結構分層與層次特點
    2019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預防醫學:大氣的結構分層與層次特點 今天山東中公衛生人才網的老師為大家整理了大氣的結構分層與層次特點的具體內容,大家跟著我一起來學習一下。按氣溫的垂直變化特點,將大氣層自下而上分層,它們的層次特點又是什麼呢?
  • 大氣圈,主角光環
    就好像給地自己穿了件夾克,也被叫做大氣圈。大氣圈的體積是地球的5%,和橘子皮的體量差不多。大氣圈為地球隔絕了冷酷的太空,但和太空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我們從地球向太空觀察時 ,大氣越來越稀薄,直到檢測不到大氣分子。
  • 廣東省粵東西北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預防醫學:大氣的結構分層與層次特點
    粵東西北事業單位醫療網同步粵東西北醫療招聘網醫療衛生信息:廣東省粵東西北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預防醫學:大氣的結構分層與層次特點,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廣東省粵東西北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大氣的結構分層與層次特點,廣東醫療衛生考試,廣東人事考試的內容,請關注粵東西北事業單位醫療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1.對流層   對流層是大氣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約12km。該層集中了佔大氣總質量75%的空氣和幾乎全部的水蒸氣量,是天氣變化最複雜的層次。該層的特點有:①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②空氣具有強烈的對流運動。
  • 大氣層的分層
    按熱力學垂直分布對大氣分層(熱分層),可以分為以下幾層:      一,對流層(Troposphere):對流層是大氣的最低層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大氣的垂直分層地球的體積和質量,促成了地球目前擁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厚度的大氣層,我們人類就是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大氣層之於人類,就相當於水之於魚類一樣的重要,不僅僅人類的呼吸需要依賴大氣層,可以說大氣層的存在影響到了人類的方方面面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大氣的垂直分層地球的體積和質量,促成了地球目前擁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厚度的大氣層,我們人類就是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大氣層之於人類,就相當於水之於魚類一樣的重要,不僅僅人類的呼吸需要依賴大氣層,可以說大氣層的存在影響到了人類的方方面面,關係重大。
  • 分層介質中的彈性波基礎理解
    2.為什麼地震波總是假定為垂直入射地震動的震源深度不等,比如前幾日北川的幾次地震,都是20km左右,而地表附近的土的波速一般都是小於巖石的(比如地鐵常見場地:弱風化,中風化,強風化,粉質黏土,砂質黏土,中粗砂之類的,地表就都是素填土),這種情況下根據折射定律,透射波會不斷的偏向垂直方向,所以一般對地上結構抗震時都認為地震動是垂直入射的。
  • 中科院:亞熱帶分層水庫浮遊細菌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亞熱帶分層水庫浮遊細菌研究獲進展   7月30日,記者從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獲悉,該所水生態健康研究組在亞熱帶分層水庫浮遊細菌研究中獲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雜誌。   我國是水庫大國,多數水庫位於亞熱帶地區,具有向城鎮居民供水的重要功能。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季風
    大氣圈是指圍繞地球的氣體層。其全部或部分往往也稱為「大氣」或「大氣層」。由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塵埃等)三部分組成。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二者約佔空氣總體積的99%,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氫氣、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臭氧等其他氣體。
  • 大氣分層蘇州辦公室除甲醛為你科普
    蘇州辦公室除甲醛分析,由於下層氣溫比上層高,形成空氣強烈的垂直對流運動,故又稱之為高空對流或上對流層。中間層頂部尚有水汽存在,可出現很薄且發光的「夜光雲」,在夏季的夜晚,高緯度地區偶爾能見到這種銀白色的夜光雲。暖層從中間層頂部到高出海面800km的稱為暖層。該層的下部基本上是由分子氮所組成,而上部是由原子氧所組成。
  • 高考核心知識思維導圖:大氣圈與天氣、氣候
    高考核心知識思維導圖:大氣圈與天氣、氣候 2018-10-24 10:09:57 來源:學科網
  • 城市環境所在亞熱帶分層水庫浮遊細菌研究中獲進展
    在有一定水深的水庫中,水體的季節性熱垂直分層每年都經歷發生、發展和消亡的周期性演化過程,必然對水庫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具有驅動和控制作用。不同水層的微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水質密切相關,相關的微型生物群落對分層的響應規律與機制逐步成為近年來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之一。因此,對飲用水水源地水庫的微生物季節性分層研究可為深水水庫分層取水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