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從凝血機制說起,在凝血的最後階段,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被切除A肽和B肽後轉變為纖維蛋白單體,隨著纖維蛋白單體濃度的增加,這些單體之間相互聚合形成多聚體。可溶性纖維蛋白多聚體作為輔因子,與凝血酶共同作用,激活凝血因子XIII。活化後的XIII因子促使相鄰的纖維蛋白分子的r鏈之間形成交聯,從而形成穩定的纖維蛋白聚合體。有凝血就有纖溶機制,在血栓形成的同時,機體也會產生一些抗纖溶的物質,將纖維蛋白聚合體降解,形成包括E片段和D片段的終產物。D二聚體其實是纖維蛋白聚合體有纖溶酶酶解作用下形成的交聯在一起的纖維蛋白分子D-D片斷的聚合體。
因此它是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特異性檢查,能較為可靠地反映凝血酶的生成及纖溶活性。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纖溶系統的激活。在臨床上疑診為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中,當血漿D-D濃度低於某一臨界值時,其陰性預測值大於90%,由此可以作為排除VTE的篩選試驗。
近年來,隨著方法學的不斷進步,最近,D-D檢測的應用已深入到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療、惡性腫瘤以及抗凝治療領域。
定性:陰性;
定量:小於 0.5 mg/l(不同設備、不同試劑,正常值會不同)。
升高常見疾病
DIC時,由於廣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繼發性纖溶亢進,導致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異性顯著高於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定量、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等篩選檢測試驗。
白血病時,白血病細胞中含有強烈的促凝物質,這種促凝物質的作用類似於組織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統。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細胞之嗜天青顆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當細胞破壞時,它們被釋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導致高凝狀態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中也含有強烈的促凝物質。這些患者的血漿D-二聚體水平可以達到5000μg/L。強烈的化學或放射治療,殺滅大量白血病細胞,使含於白血病細胞內的促凝物質釋放入血,導致高凝狀態及血栓形成。這些患者的血漿D-二聚體水平可以達到20000μg/L或更高。大多數患者隨著治療和白血病細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體水平也降至較低水平。當外周血中白血病細胞數量降低後,D-二聚體水平逐步降低。絕大多數的白血病患者是形成DIC,極少數為靜脈血栓。白血病患者發病早期D-二聚體水平即升高,化療後下降,動態觀察患者血漿中D-二聚體水平變化,有助於病情判斷和療效觀察。
急性心肌梗死及腦血栓形成,患者急性發病時血漿D-二聚體水平明顯增高,D-二聚體檢測不僅可作為觀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項指標,而且也是觀察溶栓治療的一種理想檢測方法。
惡性實體腫瘤,據統計惡性腫瘤患者中血栓發生率約10-30%,其中以腺癌並發血栓的發生率最高,其中包括胰腺癌、支氣管與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結腸癌、腎癌、膀胱癌、惡性組織細胞瘤。癌症患者術後血栓(特別是下肢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發生率可高達50%,其中90%患者D-二聚體水平升高。腫瘤細胞內容物中有一種高糖物質,結構類似組織因子,在代謝過程中可以顯著激活凝血系統,導致血栓形成,使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高,一般情況下,惡性腫瘤時D-二聚體的水平顯著高於良性腫瘤,而形成的血栓多為靜脈血栓,少數為DIC。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血漿D-二聚體檢測,對病人是否伴有DIC和血栓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外科手術後,組織損傷後對凝血系統的激活可使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高,另外,除組織損傷可以導致出現血栓形成趨勢外,如果患者自身存在遺傳性抗凝缺陷,或者存在風險因素的情況下,易發生靜脈血栓,導致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高。
正常妊娠後期的生理性高凝狀態下,D-二聚體水平增高,孕婦血漿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於非孕婦女(p<0.05),但低於妊高徵孕婦(p<0.05),測定血漿D-二聚體含量對妊高徵患者高凝狀態的診斷、療效檢測和預後判定有重要意義。
肺栓塞時,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高,且栓塞的面積以及栓子的大小與D-二聚體水平顯著相關。
肝臟疾病,研究發現肝臟疾病患者血漿中D-二聚體含量明顯增高,並與肝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繼發性纖溶亢進時,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高,原發性纖溶症時,D-二聚體不增高。陳舊性血栓形成時,D-二聚體不增高。
組織損傷時,D-二聚體水平增高,D-二聚體水平增高的幅度與損傷的時間與程度相關。
急性失血與慢性失血時,都會導致D-二聚體水平增高。
長期臥床、口服避孕藥、遺傳性抗凝系統缺陷等,會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高。
糖尿病時,存在廣泛的血栓病變時,D-二聚體水平顯著增高。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幾乎所有的DVT患者D-二聚體呈陽性,血漿D-二聚體陰性可以基本排除DVT可能。D-二聚體可反映血栓大小的變化,因此可作為溶栓治療和肝素抗凝的用藥指導及療效觀察:治療期間持續較高,說明治療無效;含量再升高,預示血栓再發生。
腎病症候群以及腎功能衰竭時,D-二聚體水平可顯著增高。
目前D-二聚體檢測的特異性較低(即針對某一疾病的診斷特異性),故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作為輔助診斷或篩查項目。甚至有時候我們要檢測D二聚體,目的並不是為了明確這個診斷,而是為了排除這個疾病。因此,當你看到自己凝血檢查中D二聚體升高也不必驚慌,還是需要進一步結合臨床才能明確代表什麼意義。
來源: 南陽二院輸血科
➤《檢驗醫學那些事兒》長期徵文,稿費最高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