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媒:中美歐俄探測火星競爭趨向白熱化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 臺媒稱,大陸國家航天局27日宣布,2020年將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大陸專家指出,2020年左右的火星表面,將至少同時聚集中、美、歐、俄的4個火星探測器,火星探測競爭可能達到白熱化。
-
歐洲火星探測任務第三次推遲
圖註:ExoMars探測任務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藝術想像圖 圖源:ESA / ATG MediaLab 「 3月12日,歐洲航天局(ESA)第三次宣布推遲他們與俄羅斯航天局共同研發的火星探測計劃任務,原本計劃於今年夏天進行的發射的ExoMars
-
天問·探路火星|歐洲火星探測:可圈可點,但國際合作波折多
超長發揮的「火星快車」「火星快車」包含兩個部分:「火星快車」號軌道探測器和「小獵犬2」號登陸器。一波三折的ExoMars雖然「火星快車」號取得了不少探測成果,但並不會讓歐空局感到滿足,更何況此前的「小獵犬2」登陸火星的任務也難言成功。在此背景下,脫胎於2001年「曙光女神」項目的「火星生物學(ExoMars)」任務開始浮出水面。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所以此次火星探測器需要飛行6000萬公裡左右才能飛到火星,大概需要7-8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飛到火星去。天問一號去幹啥?本次火星探測器名叫天問一號,主要是繞、落、巡三項任務。火星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後,將會環繞火星飛行,最後在火星著陸並開展巡視作業。
-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簡述人類與火星的那點事
7月23日12時40分,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預計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將一次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火星探測迎來了「三國演義」
其中,約有一半的任務由於部件故障、火箭發動機故障、軟體故障等原因宣告失敗,這就包括英國的「獵兔犬」火星登陸器和歐洲的「斯基亞帕雷利」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的墜毀。2021年,人類的火星探測迎來了「三國演義」。2月份,有來自三個國家的三個探測器飛臨火星。它們分別是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
-
外媒盤點人類探測火星超50年:共發送40多個探測器
1964年,剛剛成立的美國航天局發射了「水手-3」號火星探測器,但也以失敗告終,當時該火星探測器已經進入了太空正在朝著紅色星球前進。但美國人接下來的一次卻成為其首個成功的火星探測任務。1964年10月,「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向地球傳回了500多萬個比特的科學信息,以及人類史上第一張有關火星表面的最近距離的圖像。
-
火星探測簡史1(46顆火星探測器全家福,史上最全!)
水手6號及7號均設計用來飛越火星赤道及南半球執行探測任務,在1969年8月5日水手6號及水手7號會合後共同傳回了143張火星近距離所拍攝的照片,更攝得55張之火星特寫影像,還提供有關火星的大氣相關數據。(2)美國所發射的「水手6號」和「水手7號」探測器是人類首次同時派兩艘飛船去探測火星。
-
登陸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哪個難度最高?中美日這三項探測告訴你
,探測器掉到月球上都摔壞了,而我國的嫦娥4號是首次在月球的背面進行探測,登陸器降落到了月球的背面並且進行了月球行走,至今玉兔2號仍然可以正常的運行並進行探測,也取得了一些關於在月球背面的前所未有的探索成果。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邁出深空探測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領域專家介紹,國際上對於火星的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截至今年6月底國際上共發射了44個火星探測器,但任務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今,國際火星探測以發展新技術和獲得科學發現為主要驅動力,催生了又一個火星探測的新高潮,並在技術發展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科學家首次探測到火星地震,那麼火星地震的發現,有什麼重大意義
近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他們發射到火星的洞察號火星登陸器,對於火星有了一次新的發現,這次發現將會給意義十分重要,因為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首次探測到火星內部的微弱震動信號,這個信號很可能就是火星地震的信號。
-
一次完成三大任務,中國火星探測器驚豔亮相,美國都沒有這麼幹過
就在中國「玉兔」還在月球超出設計壽命指標繼續工作之際,中國航天人的目光早已經看向了火星。航天科技集團在10月11日公開了中國首顆火探測器實物照片,為顆被命名為「火星一號」的火星探測器將成為繼「嫦娥」月球探測器之後的徵服太空的又一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