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專家:美國液化氣與俄天然氣在中國競爭將加劇
據俄羅斯衛星網5月29日報導,俄羅斯聯邦總統國民經濟與國家行政學院和蓋達爾研究所專家關於俄羅斯經濟形勢的分析報告指出,中美貿易協議對俄中兩國天然氣項目前景有影響,並加劇美國液化天然氣與俄天然氣在中國的競爭。
-
新一輪太空競賽開始,中美俄或同臺競技?俄:美國將在此之前瓦解
今年將共有三個國家計劃在夏天發射火星探測器,率先發射的是阿聯的「希望號」,然後是中國的「天問一號」,就在前幾天美國的「毅力號」也發射升空了。不久的未來我們將看到火星上同時出現三個國家的探測器,這是前所未見的。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啟動第四次火星探測器任務,該探測任務包括一架微型直升機,而它的任務就是嘗試在這一紅色星球上進行首次飛行。
-
中國行星探測中美合作的契機
美國提出了大國競爭美國第一的國家戰略,導致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即中美關係遇冷,全球合作遇到前所未有的阻礙,但是中美關係轉折點來了那就是中國的行星探測,希望美方拋棄競爭重歸合作加強與中國在行星探測方面的科技合作。
-
兩個火星探測器先後升空,兩架X37B同時在軌,中美展開太空競爭?
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毅力」號探測器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前往火星。這樣一來,今年窗口期發射的三個火星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毅力」號均已在飛往目的地途中。特別是中美兩國的探測器,將會在火星表面降落和巡視,開展許多科學探測活動。
-
中美探測器明年抵達火星,俄87歲航天專家潑冷水:去火星沒意義
中美兩國都在開展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測計劃個人擁有80多項發明專利,在蘇聯解體後最困難的時期,他設法保留了多個設計局的設備、技術和人才團隊,這不僅使俄航天和飛彈院所繼續履行國防建設工作成為可能,而且還設計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打入國際武器市場,為俄羅斯帶來大量經濟效益;印俄聯合組建的布拉莫斯公司也由他帶頭創辦。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其中,「中美歐大三角關係」如何發展,對未來的國際形勢至關重要。在過去一段時間,中美歐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趨向複雜。面對即將到來的後疫情時代,中美歐關係何去何從值得關注。與此同時,美國即將迎來新的總統,拜登政府對於中美歐三邊關係將產生何種連鎖反應,也令人關注。
-
日本航天獲重大突破,有一技術已領先中美俄,應該提高警惕嗎?
大國競爭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發展的主旋律。進入21世紀後,世界各國的競爭,演變為了經濟、軍事、科技、人才等綜合實力的較量。如今,隨著人類不再滿足於只在地球上活動,於是航空航天也成為了大國競爭的其中一個方面。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火星探測任務或成中美競爭新賽道?
,為兩國的激烈競爭找到新的發力點。兩個探測計劃都有望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恆心漫遊者計劃旨在探索火星有關生命潛力的問題,包括尋找地球歷史中適宜居住的跡象,並尋找微生物存活的證據。漫遊者有一個鑽頭,可用來從巖石中收集巖心樣品,並將其放在一旁以備將來的任務進行收集和檢查。如果成功,恆心漫遊者計劃將是NASA 登陸火星的第七次探測,也是第四次對火星的探測。
-
俄歐聯合火星探測項目緣何被再次推遲?
3 月 12 日,歐洲空間局(ESA)和俄羅斯航天集團 (Roscosmos) 宣布原本計劃在 2020 年 7 月發射的火星探測車將推遲進行。ESA 和俄羅斯航天集團在聲明中表示,聯合項目小組評估了發射前要進行的所有準備工作,分析其中的風險和時間表,最終得出結論:為了確保火星任務不出差錯,團隊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相關測試,因此決定將探測任務的發射時間推遲至 2022 年(根據天體力學,從地球出發前往火星的太空飛行器每隔26個月才有幾個星期的發射窗口,錯過今年下次最早也是2022年)。
-
說好一起去火星,歐洲卻放了俄羅斯鴿子,疫情影響歐洲火星探測
▲美國人的"火星"2020火星探測車計劃在今年升空(圖片來源於:網絡)那眾所周知,火星探測是人類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最重要的宇宙深空探測任務之一,畢竟,火星可謂是太陽系中與地球相似度最高的一顆地外行星,故而,探測火星對於人類未來可能的地外移民等方面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對於人類火星探測來說,2020年無疑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年份,因為,按照火星和地球的運行軌推算,其每隔
-
美國公布航天強國排行,日本躍入前三甲,中美俄3國誰被擠掉?
然而,讓日本能夠從中美俄這樣,日本的技術確確實實是處於世界前列,甚至是遠超於中美俄三國的。畢竟美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成功完成了登月任務,此外,美國也是目前為止,在全球中唯一一個對太陽系中各大天體都進行過完整探測的國家。
-
「天問一號」上天 俄專家:中國有機會加入火星大國之列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俄羅斯專家對中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給予高度的評價,並十分關注中國將採取哪種技術在火星著陸。「環繞、著陸一步到位,『探火』計劃野心勃勃」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表示,中國向火星發射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這項任務最大的難點是登陸。
-
登陸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哪個難度最高?中美日這三項探測告訴你
在這兩年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對地外天體的探測事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日本隼鳥二號登陸小行星,我國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以及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了。通過這三者的探測行動比較,我們也能大致明白探測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到底哪個更困難一些?所需要的技術能力也更高一些?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其中我國的火星探測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對局部地區開展巡視探測,這在世界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相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其中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普查;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2020 再掀火星探測熱潮
為了節約太空飛行器寶貴的燃料,前往火星的探測器通常採用霍曼轉移軌道,而使用該軌道的時機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本次火星探測的發射窗口大約在2020年7月底到8月中旬期間,如果錯過,就只能等到2022年秋季。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在2021年2月切入環火星軌道,並且在此後兩年時間內觀測火星大氣的溫度和溼度,研究火星的氣候。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歐盟以及印度成功進行過火星探測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俄專家感嘆,若登陸火星將是全人類之福
放眼全球,能夠向月球和火星單獨進軍的國家屈指可數。和美俄相比,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晚,發展快,贏得了全世界的刮目相看。據衛星通訊社近日消息稱,俄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表示,中國向火星發射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是一個很有雄心的計劃。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的月球基地計劃
既然英雄所見略同,未來「月球村」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國際合作已現雛形。美國計劃重點打造的「深空門戶」月球軌道中轉站已經吸引了歐、俄、日、加等國,而中國已與歐洲和俄羅斯航天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聯合論證國際月球科研站。從遠景來看,中國目前透露的計劃較為務實和保守,著眼於機器人長期駐守、太空人短暫停留的基地,主要目的是科學研究。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俄專家感嘆,若登陸火星將是全人類之福
放眼全球,能夠向月球和火星單獨進軍的國家屈指可數。和美俄相比,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晚,發展快,贏得了全世界的刮目相看。據衛星通訊社近日消息稱,俄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表示,中國向火星發射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是一個很有雄心的計劃。
-
2020群雄逐鹿 探測火星再掀高潮
今年夏天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中,美國、中國、阿聯分別派出了自己的探測器。由於公轉軌道的原因,一旦錯過了本次發射窗口,火星探測任務就得再等26個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在2021年2月切入環火星軌道,並且在此後兩年時間內觀測火星大氣的溫度和溼度,研究火星的氣候。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歐盟以及印度成功進行過火星探測任務。
-
中美俄雷達最遠探測距離:美5000公裡,俄6000公裡,中國是多少?
因此各個國家在雷達方面的研發都是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的,其中軍事實力排名世界前三的中美俄自然也是其中之一,美國的雷達最遠探測距離可以達到5000公裡,俄羅斯則是6000公裡,那麼中國能達到多少呢?美國目前最為先進的雷達是海基X波段雷達,其雷達是基於海底石油鑽探井架建造的,其可以自行移動雷達位置,並且在很多海上的惡劣天氣情況下仍然可以保持其雷達信息的精度,雖然只有5000公裡的探測範圍,但是其技術和優勢也是其他雷達所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