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殊昱 張明】離岸中資美元債:特徵事實、發展動力與潛在風險

2021-01-08 騰訊網

近年來中資美元債市場的發行規模和企業數量迅速增長,這一方面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發債企業和債券市場的潛在風險。本文研究發現,不同類型企業債務增長的驅動因素差異較大。一般企業發債主要受市場因素驅動,包括匯率走勢和中美利率差異。房地產企業發債的主要目的是規避境內監管,企業在境內融資受限的情況下主動尋求境外融資來源。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發債緊跟監管步伐,境內外發債趨勢在大部分時間內保持一致。從風險層面來看,匯率風險是所有美元債發行主體共同面臨的風險,政策轉向和集中違約風險則主要集中於房地產部門。

一、離岸中資美元債市場的特徵事實:發行周期與發行主體

中資企業已經歷兩輪的美元債起落周期,目前處於第三個周期的起始階段。2010至2016年,中資美元債經歷第一個起落周期。2010至2014年為美元債的快速增長期,海外市場的低利率環境、充足流動性和人民幣匯率的單邊持續升值共同支撐了中資企業海外發債的爆發式增長。2017至2018年,中資美元債經歷第二個起落周期。2017年,企業海外發債激增,全年發行非金融企業債1300億美元,是非金融機構發債金額的歷史峰值。境內的「去槓桿」的政策使國內融資環境整體偏緊,企業尋求海外融資的動力增強。另外人民幣匯率也結束了單邊的貶值預期,呈雙向波動走勢,為企業海外融資提供了更好的匯率環境。2018年,境外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美聯儲三次加息抬升了債券市場的發行成本,中美貿易衝突增加了美元債市場的不確定性。中國企業海外發債規模因此回落,全年發債1120億美元,比2017年下降了13.8%。2019年,在境內防範系統性風險的政策基調下,監管對於境內外融資的要求有所放鬆,中資美元債進入第三個增長周期。

從發債主體特徵看,境外發債企業的所有制分布和行業分布與境內債券市場的差異明顯,體現了境內外市場一定程度的互補性。按發債企業的股權性質劃分,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美元債市場上的發債規模和發債公司數目基本相當,境內債市場國企則有明顯的資源優勢。按照發債主體的行業劃分的債券資源向基建類行業集中,且以國有企業為主。建築、房地產、能源、公共事業、交通行業四類行業的發債額佔全部發債額的56.4%左右。美元債市場上,除傳統行業外,民營房地產企業和新興科技企業也比較活躍。其中,民營房地產行業對境外發債的依賴程度最高,境外發債佔該行業全部信用債融資穩定在65%以上。油氣行業境外融資佔比的提升速度最快,由2010年的2%,提高到2018年的37%。計算機與電子行業的境外發債規模也超過了境內,由2010年的49%,提高到2018年的67%。

美元債市場上的投資級和高收益債券產品也體現出明顯的行業差異。投資級債券為高評級公司提供穩定、持續的低成本融資。截至2019年上半年,共有264家中資企業發行投資級美元公司債,總計728筆,累計融資3800.6億美元。油氣、計算機與電子、能源與公共事業及房地產國企是投資級公司債的發行主力。平均而言,投資級公司債的發行利率低於同期境內公司債1.34-2.63個百分點。這降低了境內優質企業的財務成本,優化了企業的財務報表和資本結構。高收益公司債券拓展了低評級公司的融資渠道,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些公司境內融資來源的不足。金融危機後至2019年上半年,共有201家中資企業發行投機級美元公司債,總計893筆,累計融資2681.5億美元。發行成本上,2017年、2018年兩年高收益債券的平均發行成本為6.71%、7.91%,10%以上的發行利率也佔一定比例。發行利率雖然顯著高於投資級債券,但仍低於境內小額貸款、非標產品的融資成本。

二、離岸中資美元債市場興起的原因

中資美元債市場在危機後經歷了快速增長,如今規模已壯大數倍。探究其背後驅動因素,我們發現:利率匯率等市場因素、發債企業的股權性質和行業特點、監管的覆蓋範圍和鬆緊周期共同影響和決定了企業境外發債的特點和規律。由於這些因素對不同發債主體的影響作用程度不同,所以中國企業的境外融資行為因主體類型不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

本文將發債企業分為傳統行業、房地產行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三個類型,從三大主體發債的周期特點和驅動因素分析和解釋美元債市場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

一般行業企業市場化程度高、監管部門針對行業的專門融資政策較少。因此,中美利差越大,境外相對境內的流動性充裕程度越高,這類企業的發債意願越高。

房地產企業一直是政策調控的重點,境內房地產行業融資政策和調控政策變化頻繁地改變了房企的融資條件。當監管政策趨嚴,信貸收縮時,房地產會通過海外發債補充融資來源。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與政府的關係相對密切,通常會嚴格按照監管政策安排自身的投融資行為,境外發債步調也跟隨境內的調控步伐。

三、中資美元債市場的潛在風險

美元債作為企業重要的加槓桿渠道,可能引發的企業融資不當和過度融資風險。

第一,作為外幣計價債務,匯率風險是美元債市場的最普遍風險。當本幣貶值時,外幣敞口可能通過交易結算和資產負債表等渠道增加企業的債務風險。

第二,前期過度舉債激進投資的企業在償債高峰期也面臨較大的違約風險,相比個體違約,行業層面甚至跨行業、跨市場的集體違約會衝擊金融市場的穩定,值得關注。

第三,政策轉向風險是美元債市場普遍面臨的第三大風險,監管政策的鬆緊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流動性和融資成本,也影響企業是否能從海外發債融資,是債務風險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四,債券市場開放進程下美元債市場與境內債券市場的聯動將更加頻繁、緊密,更頻繁、更大規模的跨境資本流動對境內金融市場的穩定造成一定的衝擊和挑戰。

第五,國際金融動蕩可能會減少國際債券市場的美元供給,引起中資美元債市場的流動性風險。

四、應對風險的政策建議

第一、打破剛性兌付、規範信息披露、處罰違規行為。首先,應尊重市場的退出機制,打破市場的剛性兌付觀念,允許市場信用風險的正常釋放。其次,為避免個體違約向集體、行業甚至跨境跨市場傳染,監管機構需做好槓桿及相關信息的追蹤和統計工作。最後,針對債券發行人、評級機構、審計機構和承銷機構在債券發行、募集資金使用、審計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違規行為,要依法進行處理。

第二、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引導企業對衝外幣債務的匯率風險。首先,引導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可以通過自然對衝和現匯結算時點管理兩種方式對衝匯率風險。其次,發展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發揮衍生品在企業對衝外幣債務匯率風險的重要作用。

第三、進一步完善美元公司債市場的監管構架。首先,完善監管構架,避免監管重疊和監管真空。當前,國家發改委、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和證監會從不同側面對發行人的行為進行監管。多頭監管易造成監管政策的方向差異及執行的度差異,從而影響政策的執行效果。為避免多頭監管帶來的監管重疊和監管真空問題,海外債監管也可以借鑑境內債券市場監管中的「一致行動人」 思路。其次,尊重市場規律,降低行政幹預對市場的影響,加強政策法規的連慣性、一致性和持續性,避免政策執行中的鬆緊不一給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再次,完善中國企業部門全口徑外債的統計數據。通過監管機構的相互合作,獲得準確的企業部門的外幣公司債和外幣貸款數據,包括債務的規模、幣種、期限、行業和匯率風險對衝情況,從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調控政策。

相關焦點

  • 債券兌付衝擊波:海外機構收緊投資級中資美元債認購
    記者發現,在收緊中資美元債認購門檻的同時,不少海外對衝基金並未徹底離場。一家正在運作海外發債的地方國企財務總監也透露,投行已多次建議他們推遲美元債發行——即便將美元債發行利率抬高約30-50個基點,也未必會贏得海外投資機構足額認購。記者獲悉,從永煤被曝債券兌付違約起,中資美元債發行艱難驟然加劇。11月20日當周,中資美元債發行規模僅為8.62億美元,較前一周驟降約90%。
  • 高騰國際侯明偉:債市違約風險趨升,看好中資房企美元債
    亞洲美元債去年的違約率已經達到2.5%,預計今年可能增長至3%,到明年可能會達到4%-6%,因此投資需要格外謹慎,不建議投資高風險資產。看好中資房企美元債對於當前的投資機會,侯明偉表示看好中資美元債中的房地產板塊。
  • 方正集團拒絕確認17億美元債 維好協議風險再受關注
    所謂「維好協議結構」,自2012年開始被中資發債企業所採用,是中國企業支持離岸子公司發債的一種增信方式,當子公司發生償付問題時母公司予以支持,以此向國際投資者保證發行主體會保持適當的權益及流動資金,不會出現破產等情況。這意味著,若作為發行人的子公司違約,債權人可要求母公司遵守維好協議,促使子公司還款。但債權人無法直接對母公司索賠,母公司也不具有向持有人直接支付的義務。
  • 信用債風險引發利率債拋壓!險資配債窗口來臨,3個月新增債券投資超...
    ,債券仍然是「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在險資投資的各類資產中佔比最高。不過,這讓險資在低利率趨勢下,有不小配置壓力。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利率環境持續低迷,國內形勢雖然還不像國外發達市場的零利率、負利率那麼嚴峻,但利率走低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保險公司重視,險資都需要考慮如何應對這個新常態。而在這個過程中,保險機構也意識到,利率下行趨勢雖然難以避免,但這不意味著利率在走低的過程中沒有波動。
  • 張春:中國央行進行離岸流動性操作是統籌在岸和離岸人民幣發展的...
    摘 要近年來中國與境外金融市場的直接聯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也顯著改變著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動力和規模。圍繞此話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匯付天下講席教授張春與其合作者共同撰文,分享最新研究觀點。
  • 排名倒數、風格激進:華泰資管債基遭遇「黑天鵝」
    那些違約債持有人,以及因違約事件而「殃及池魚」的持有人,更是損失慘重。Wind數據顯示,從10月23日至11月17日,表現最差的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A錄得了-13.38%的收益率。「踩雷」信用債定期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上述五隻基金中,有三隻重倉「13平煤債」(122249.SH),即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007821.OF)、華泰紫金豐益中短債(007819.OF)及華泰紫金智鑫3個月定開(008982.OF)。
  • [發行]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財通資管鴻益中短債債券:更新...
    投資人在投資本基金前,需全面認識本基金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理性判斷市場,對投資本基金的意願、時機、數量等投資行為作出獨立決策。投資人根據所持有份額享受基金的收益,但同時也需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
  • 香港離岸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首次跌入負值 原因到底是啥?
    據彭博消息,國信證券香港分支機構的這次技術性違約,令一筆本該在4月24日支付的3800萬元人民幣的利息面臨風險。該債券是國信證券旗下全資香港子公司國信(香港)擔保發行的一筆規模12億元的三年期點心債。而《21世紀經濟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看法稱,"技術性違約並非事實違約",其內地母公司國信證券可以通過注資滿足發行文件中要求的財務條件而避免違約。
  • 時隔16個月,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次升破6.79;專家認為有...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今日以6.7945開盤,盤中最高升破6.78漲至6.7780,截至14點25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價6.7782;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今日以6.8089開盤,盤中一度升破6.78漲至6.7747,截至14點25分,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價6.7747。
  • 險資「淡定」排查信用債持倉 還在撿漏「錯殺」品種
    同時,也有險資機構發揮長線資金優勢,對被「錯殺」的信用債,擇優買入。此外,在此次風險事件後,險資對信用類新增投資也提高了資質要求。有保險資管的債券資深人士表示,險資等以持有型為特徵的投資機構,重視、提升信用風險管理能力,乃至重新思考信用債的配置定位,仍任重道遠。
  • 美債提振美元 英國封鎖令英鎊雙重受壓
    最近的英鎊運行,可以說是受到美元的影響很大,之所以英鎊能從1.36上方回落下來,確實也是要感謝美元,因為美國國債收益率提振了美元,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進一步升破1.0%,為2020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債收益率的大漲,提振美元反彈。從而打壓了非美貨幣的漲勢。
  • 遇上「吃」人的離岸流如何自救
    據美國國家大氣與海洋管理局(NOAA)統計,離岸流溺水事故率最高的人群為10—29歲的青年,男性居多。「離岸流產生的位置往往隨波高、波浪周期、海底地形以及海岸線形狀而發生變化,最常出現在近岸海底不連續沙壩之間的凹槽或缺口上方水面,或突出的結構物、礁石兩側。」張堯說,從水文地質角度,靠近熱帶地區巖石海岸的海灘更容易產生離岸流,落潮時離岸流風險較其他時刻更大,夏季離岸流相對更加嚴重。
  • ...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 直指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信息量太大了
    我國儲蓄率長期處於高位,新發展格局下,增強國內循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釋放實體經濟潛能,重要一環就是要增加自身資本積累。隨著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跨越1萬美元關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資本市場在居民財富積累和再分配中的潛力十分巨大。要讓廣大投資者能夠分享到經濟轉型升級、企業成長發展中釋放的紅利,增加財產性收入。
  •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鴿派聯儲與強勢美元
    以此為起點,兩大因子將階段性地主導美元指數的振蕩走勢。因子一:降息預期修正,注入上行推力。正如我們此前報告所指出,在「10年-2年」美債收益率倒掛之後,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過度悲觀,但是真實的衰退風險並未失控,因此市場對降息空間的預期存在普遍超調。近期,內外部因素共同觸發了超調預期的急遽修正。內部來看,美國經濟韌性猶在。8月份美國零售銷售環比增速超預期,9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亦有所回升。
  • 中資美元債輿情預警早餐 | 2020年11月11日
    3.5億美元 【公司重要信息】 永煤控股:回應10億超短融違約,資金流出現暫時性危機;「20永煤SCP003」因流動資金緊張未能按期足額償付10.32億元本息11月10日,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告稱,因流動資金緊張,截至2020年11月10日終
  • 以案說法|「明股實債」的界定及風險防控
    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統籌論證項目合作周期、收費定價機制、投資收益水平、風險分配框架和政府補貼等因素,科學設計PPP項目實施方案,確保充分體現「風險分擔、收益共享、激勵相容」的內涵特徵,防止政府以固定回報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承擔過度支出責任,避免將當期政府購買服務支出代替PPP項目中長期的支出責任,規避PPP相關評價論證程序,加劇地方政府財政債務風險隱患。
  • 高騰國際侯明偉:為何中資美元債中房地產板塊具有較高投資價值
    亞洲美元債去年的違約率已經達到2.5%,預計今年可能增長至3%,到明年可能會達到4%-6%,因此投資需要格外謹慎。 話雖如此,目前全球約有28%的國債利率都是負的,包括歐洲、日本等國家。
  • 中加瑞享純債債券A : 中加瑞享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
    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本基金進行風險評價,不同的銷售機構採用的評價方法也不同,因此銷售機構的風險等級評價與基金法律文件中風險收益特徵的表述可能存在不同,投資人在購買本基金時需按照銷售機構的要求完成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之間的匹配檢驗。
  • 十大券商解讀資管新規:開啟監管「新時代」!
    ,進而導致並非監管層本意的「擠兌」、「債災」、「銀行股災」。  在市場的波動中,監管還是預期差所造成的影響更大?顯然是後者。一個政策經歷了大半年才出臺,而且人行和監管通過一次次的吹風不斷釋放政策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將市場的波動歸咎於人行和監管。所以,真正可怕的不是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而是預期差。當市場開始普遍認為「監管低於預期、貨幣政策轉向」時,債券市場的潛在風險反而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