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勢,參悟生命的「波粒二象性」

2021-01-13 大陰陽論

量子力學中有個有名的「波粒二象性」,是說一切物質到了量子這種微觀級別,便同時具備「波」和「粒子」兩種屬性,同時是兩種狀態的混合,而不是經典物理裡的要麼是波要麼是粒子。這種混合態,稱為「量子場」,就像一鍋濃湯。這很讓人費解,很多人都搞不明白,因為人腦習慣於確定性,對這種不確定性是本能排斥與隔閡的。說白了,人所謂的確定性,不過只是看到了量子場顯現出來的表面——波或者粒子,只是因觀測者對量子場的作用幹擾才確定下來與呈現出來的——因我們的確定而確定,而非物質的本來狀態。


這本來狀態,就是「如是」和「如如」,如個什麼?幻,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可不是幻嗎?故《金剛經》最後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幹擾而現,就是因我見而成的自我幻象,卻自以為真實,造作由此而起。這就是為什麼凡夫之一切皆出自於道、不離於道,但卻不是道——在幻而不知幻。波即「虛」,粒子即「實」,波粒二象性就是虛實一體,佛家叫做色空不二。這種虛實相融的量子場狀態,老子稱為「恍惚」,他所以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乃是對實相的真實描述,簡直可以說是對量子場態的最佳哲學表達。由此你才能體會到古德究竟是高明在哪裡,乃是實證化入了天地萬法實相的量子場態,復歸「自然」。凡夫所解,依舊只是表面之幻罷了。


但這只是一半。以相對論、量子力學及其他前沿科學理論解釋佛法道機,似乎在成為潮流。然就算真摸到了交融處,也通通只看到了一半。


如果覺得波粒二象性難解,那就回到自己的精神——人的精神,其實就是波粒二象性的絕佳典範——我們的那些起心動念作意,通通是以「念頭」以及念頭的鋪展和連續來呈現的,念頭是什麼?正是「粒子」,一顆顆不正像粒子一樣麼?那麼什麼是「波」?便是我們那些覺受——它們的狀態,不正是像波一樣嗎?我們的覺受便是像波一樣綿綿虛存的,我們的覺受就是「波動性」的。妙處來了,你的一切起心動念作意,都是起自某種覺受情緒,這就是波轉化為粒子;你的一切念頭你回頭感受下,其實也都可以還復為一種覺受,一念起就像隱隱有個東西從水底浮起,「想」的連續行為就像一股能量在水中划動,就是這樣的感受,自己體會下就知道。波可以轉化為粒子、粒子可以還復為波,這是精神之波粒二象性的關係體現,卻不是二象性。二象性乃是它們是「同時」的,同時是這兩種狀態,波即粒子、粒子即波,這才是玄妙處,如此才叫量子場。此處腦袋已經失靈,只能拋棄腦袋讓它們在自心上自己呈現出來才可以。粒子性即「意識」,波性即「情識」,意與情本無咎,全因這個「識」而改變了性質,所以識即是「王粒子」和「王波」,只是是篡位奪權的假王、暴君。它的另一個名字,便是「我」。


轉識成智、離相無我是系統事、久長事,初下手應當如何呢?在上面這個模型中可以看到,「實」之粒子性只是最淺層的顯現,「虛」之波性則是更深層的顯現。波性本應在明——作用之基,粒子性本應在暗——應緣才現,如此二象性才能呈現;世人顛倒,波在暗而粒子在明,故為錯亂。大多數人的迷執,正是源於痴纏於粒子性,即所謂實在性,自己的精神自覺只能到粒子性這一表層;尋常人對波粒二象性的難以理會,就是因為自己的精神是粒子性的。而波性又是在暗處,被粒子性鼓蕩而翻湧不止,成一業識痴團;所以人要擺脫粒子性的陷阱和困縛,首先就要將粒子性還復為波性,把實還復為虛——注意是「還復」,而不是取捨,道理上面已經說過了,它們本是一個東西。先從實入虛——除去後天比量外相而回復先天現量內覺,再從虛起實——不廢不昧應緣而起之用,直至虛實一如,皆在全然的自覺中,轉粒子性的明處為暗、轉波性的暗處為明,如此慢慢還原自己精神的二象性、歸復自己精神的量子場態。二象性即是無性——不定性、無住性,無性即是空性,所以量子力學稱量子場之場為「零點能量」、「真空能量」和「基態」,雖空無卻有能量。佛者覺也,覺受亦是覺,只是表淺和雛形而已,還不是大覺、徹覺、本覺、圓覺。這個道理明白了,亦是粒子性的,亦要還復,注意注意。這就是為什麼禪宗把起心動念視為第一和唯一障道因緣,就是為脫卻粒子性。洞山良價禪師雲「學者恆沙無一悟,過在尋他舌頭路」,黃檗希運禪師雲「例皆廣求知見,所以求知見者如毛,悟道者如角」,禪宗類似的言說比比皆是,我也翻來覆去說了太多,從這裡看,你才能真正明白講得乃是天道——化粒子性。


這個大玄妙,莊子在親筆內七篇最後一篇《應帝王》的最後一個寓言裡——有如蓋棺定論,講得最清楚透徹:「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渾沌」即是量子場,所以稱為「中央之帝」。「南海之帝」與「北海之帝」所以是渾沌的左膀右臂、所以叫倏、忽——所謂「倏忽」,正是量子微觀世界大精微、大無常的實相。倏與忽所以經常在渾沌之地相遇,而渾沌待之甚善,就如量子場與波粒二象性,不一不異,父母對兒女如何不善?兒女如何會不經常回家?為渾沌開竅的所以也正是倏、忽,因為他們不識父母、不知自家,還以為自己是做客的,還以為自己是報德做好事,看渾沌沒有七竅以享受,於是為其開竅,結果渾沌死了。這就是一念之間,迷死在了粒子性中,而昧卻了量子場。迷悟生死,所以也就在一念之間。


那麼量子場態就是「道」嗎?不是的。因為量子場態只是「道態」,是道之先天現量的「量」,道是在道態之態裡的,是在現量中所現的。此處最緊要,以態與量為道,迷倒了古今多少悟道豪傑,而在這上面殘存了粒子性,不能大徹究竟。故老子論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量子場態即是「混」,道卻是混而「成」者,所以是獨立不改的,遍在於萬物運化的,這個東西才是「天下母」。它究竟是什麼?還是回到我們的精神——如上所說,我們的念想都是粒子,我們的覺受都是波,不是比喻而是實際,生命也是一種存在、也是要遵循物理法則的,所以這都是「物理」,如腦科學所示,精神都是些腦電波之類的,你以為的精神是錯認物理為「心理」。那麼真正的心理和精神是什麼?就是精神量子場態中那個無形無相卻靈明不昧——佛家說自性、佛性屢屢如此描述,我們的精神中明明有這麼一份靈明。自性佛性,即是那純一無染的靈明,把精神中的物理因素剝離乾淨後剩下的唯一的東西。


《楞嚴經》所以說「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是「能生諸緣,緣所遺者」,脫落一切緣後剩下的那個東西。再看禪宗古德們的那些親證描述,百丈懷海禪師雲「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汙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永嘉玄覺禪師雲「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心鏡明,鑑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丹霞天然禪師雲「切須保護,一靈之物,不是你造作名邈得」……究竟是何真意,此時才能真實體會到一些。但要注意,如此你體會到了這個靈,這一體會亦是這靈所現,若以為有得便是喧賓奪主、君臣失位,恰落在粒子性中,故古德講此事「諸佛諸祖亦不敢正面覷著」。所以要如《楞嚴經》所言「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一個「銷」字才是關鍵,對這個字很多人都沒真正注意和明白。然後如黃檗禪師所言「默契而已」,暗暗契合於它,它即你、你即他,才算有所相應。


最後的大禪機是:老子言恍惚窈冥的量子場態是「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真精」是什麼?這禪宗稱為「消息」的「信」又為何?亦即量子場態是波性和粒子性的混一,那麼這個態中之「態」究竟是什麼?若去想即是落在粒子性,若去體會即是落在波性,這就是「言語道斷」,卻畢竟是什麼?參!那個「靈」,只有此處見得,才是真見。上面我指給你的,只是驚鴻一瞥的影子而已。


道家崇物論道,佛家貴心說性,看似不同,其實只如人的理性和感性,都是這一靈。物理的量子場態即是我說的前一半,脫離物理的純然靈明即是我說的後一半,只看到物理的人摸不到的另一半。這只是方便說,實相仍是:這一靈的本質不是只是心理,而實是物理與心理的二象性與量子場態所在,心物一元的一元處。


有意思的是,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最初是從光學實驗中被發現的,而自古證道者也皆不約而同地以「光明」來描述道境。如《楞嚴經》的「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莊子的「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王陽明的「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以及上面說到的「靈光」、「一顆圓光」與其他古德所說的「一道神光」、「圓坨坨,光燦燦」之類,道教也說「性光」等等。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光」不只是物理中的一個類型,或者實證中的一種狀態,而就是實相之境,是真實不虛的萬物本質層次的形態,萬物即是從這道光幻化而來,都可以還原為光。人要證道只能從自身,這光明的發生即是其中的標誌性指標。但不要以為這是有另外一個境界可得,人時時處處乃至每個念頭的當下,都是靈光在閃耀,我說的這個光明境界只是禪宗所謂工夫成片的情形,是念念見其光而不落一絲一毫無明的情形。明道可靠腦袋,證道卻只能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在念念落實地事修上來。


總而言之:要把一切粒子還原為波、一切起心動念作意還原為覺受,包括自己欲如此之一念及行於此道的那一「我意」,以漸漸擺脫自己的粒子性痴纏粘縛,而有照有用、照用同時,然後慢慢氤氳歸復到自己的量子場態,待深入穩定之後再迴光返照,契合化入那純然一靈。這是一場艱苦的練習和轉化,如世間一切工作,要得些成就哪個不是從艱辛訓練中來?何況這段超脫大事。


「心」有波粒二象性,「身」也同樣如是——我們的肉身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不就是粒子嗎?波又是什麼?便是道家一個極關鍵的概念,「氣」。很多人摸不著氣到底是什麼,便可以互參「能量」和「場」,能量即是氣,場即是真氣、元氣,這個層次即是肉身的量子場。所以古人說「散而為氣,聚則成形」,人死了燒掉,不就是變成能量了嗎?道家講精、氣、神,王陽明言「只是一件,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說精是氣凝聚之精華合乎道家意,只是以妙用為神則是儒家的方式,是偏功用去說,道家之「神」的本意,則就是上面說的「靈」,其實也是一回事,體用不二。道家主性命雙修,常人重養生和健康也在意這個「命」,從肉身的波粒二象性便能知道,根本上也要從哪裡著力,正是氣。你可以回到自身體驗一下,你身體的一些不舒適,你感受到它們,你的氣隨之就起變化和調整,通過調氣便可調身體不適,說明一切肉體上的不舒服都可以歸根於氣之不通和浮淺,中醫即是秉承這樣的思路。只是常人氣太浮太淺,功用有限,鍊氣的思路則一定沒問題。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真人的呼吸可以到達腳後跟,這是何等的深沉和通達,尋常人則可不就到喉嚨嘛。這就是肉身之波粒二象的相互轉化性,道教修到最後能「羽化」(肉身氣化),密宗大成就者臨終能「虹化」(肉身化光),道理大概就在這裡。欲修大命,也要將肉身的粒子性還原為波性、將形還原為氣,慢慢深入通達這種二象性,直至量子場的呈現——真氣生起、元氣氤氳。如此小則祛病延壽,大則在這個狀態下再去參悟與之一如的神、靈,便會容易得多,張三丰真人云「氣脈靜而內蘊元神,則曰真性」。很多精神的問題,很多修道的障礙,其實都是源自物理因素和身體問題,所以密宗說欲證菩提,必通氣脈。


身心有波粒二象性,「事」與「世」還是如此——粒子,就是一件件的事;波,則是背後的「勢」。這裡的二象性和相互轉化關係,已經用不著多說了,量子場態則就是天道運化之大勢。多數人只是「做事」,能「用勢」者卻是鳳毛麟角。不少人別說用勢,對勢是什麼都完全get不到。這裡互參一下便明白,「勢」便是萬事萬物本身的「靈」和「氣」。勢自然離不開世事,卻不是只從世事上就能見的,因為你用腦用材料,大比重只是困在粒子性上,背離著波粒二象性,遮蔽了量子場態,勢自然就埋沒了。怎麼辦呢?對世事材料的觀察和掌握自然是不可少的,但這只是工具,只屬表面。根本是在於:你要發顯和呈現自己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場態,養好自己的靈氣,然後去與世事同頻共振——要害就是在這裡,人對勢,乃是同頻共振來的,而不是找來的、思考來的。人自己這裡頻率不對、信號弱,自然就接收不到天地世間那高頻率的信息;就像儀器,自己精度不夠,自然只能看到表面和模糊。人們只看到少數佼佼者能看到勢,那首先是人家天資高,就像禪宗悟道的慧根和根器,這沒辦法。縱然如此,他們也依舊需要長期的訓練和積累,成功者不只天資高,亦皆是專家。就像禪宗的悟也少不了幾十年的工夫,圓悟克勤禪師說參禪至少要以十年為期,香林澄遠禪師說「老僧四十年才打成一片」,湧泉景欣禪師說「我四十九年在這裡,尚自有時走作(有漏)」……對天資不夠的人,就更要勤以補拙,去訓練自己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場態。


綜上,只一個波粒二象性,便已貫通了天地人。蓋天蓋地是個大生命體,含靈眾生亦是個個生命體。波粒二象性即是陰陽,量子場態即是太極態,佛家叫做「如來藏」。天地一太極而「物物一太極」,太極則只是個太極,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切,都在生命的展開和呈現裡。故「生命」二字,最具真意。說佛說道,說修說悟,盡歸對生命的體悟中來。自己的生命對於自己,真正是源頭和根本。生命之「命」,即本命,即天命。


而有幾人與自己的生命同在?都是被粒子性綁架和裹挾的行屍走肉而已。


— 完 —


相關文章:

高維時空下的佛道終極真相,所有人的生命意義都要重估

大禪機:生命最深的心理局

奇典《化書》:智慧的極致,是逆行天道

黃帝陰符經:最高級的叢林法則


深度學習:

【個人社群「大陰陽社」,社員正在招募中,後臺回復「社員」了解詳情。】

【《4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課程,學員正在招募中,後臺回復「悟道」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自然數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4泛存
    二、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一)、非生命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物理上很長時間一直對光的存在狀態,是粒子還是波的形態,發生著爭論。持粒子態證據是光的反射,符合彈性小球碰撞規律;持波的形態證據是,光能夠發生幹涉。
  • 用陰陽的概念來理解波粒二象性
    太極初開,陰陽合抱,陰中含陽,陽中含陰,陰陽和諧,相輔相成,這就是世界的本原,也是波粒二象性的本質。原來,世界的本原與波粒二象性的本質是相通的。光,能量,生命的產生,都是息息相關,光合作用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是非常關鍵,極其重要的。
  • 《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5精神
    文字可以看成,從語言中直接繼承了波粒二象性,文字在以後發展中,又豐富了語言的發展。中國文學中唐詩,具有詩歌頂峰的標誌,學習漢語言是無法繞開的,談中國文學是必談的,生活中不僅引用廣泛,歷來擁有眾多學習和研習者,都為唐詩魅力所折服。唐詩正是它具有極致的波粒二象性,才成為歷來被推崇的文學典範。
  • 波粒二象性
    本號一直專注做高中物理知識的相關知識,歡迎大家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分享您的知識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 《黃帝內經》中關于波粒二象性的描述
    首先,我們要大概知道物理學上關于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是什麼樣子的,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術語來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術語來描述。
  • 生命的波粒二象性——生與死
    1924年,法國理論物理學家,波動力學的創始人,物質波理論的創立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假說,認為和光一樣,一切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人是物質構成的,那麼人是否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呢?
  •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本次內容來自系列視頻課程「一說萬物:現代物理學百年漫談」第二講:現代物理學之光2.4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定程度上是波,一定程度上是粒子。你可能對這個答案非常不滿意,但其實這就是答案!波粒二象性不是波粒「雙標」,可不是我想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就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有一套確定的物理規則,告訴我們在什麼時候光看起來像經典的波,什麼時候看起來像經典的粒子。
  • 凝聚態物質中準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此外,還有一些更為奇特的準粒子,比如說,在具有高遷移率的二維電子氣中存在具有分數電荷的準粒子。 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電子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隨著測量條件的改變,它可能表現出粒子或者波的行為。那麼,用於描述凝聚態物質的準粒子是否也同樣具有波粒二象性?這絕不是一個自明的問題,需要理論探討和實驗驗證。
  • 當代量子力學:最好少提「波粒二象性」
    在上篇文章裡,我們討論到,量子就是量子,不是所想像的是「波」是「粒」那樣簡單,波粒二象性並不代表量子的全部。這個觀點,確實對於經典量子力學來講,是一個難以接受的觀點。所以,上篇文章得到一些反對的意見。為此,寫這篇文章,算是對於是上篇文章意見與評論的統一答覆,作為上一篇文章的續篇。
  • 波粒二象性——物質其實是矛盾體
    雙縫幹涉實驗表明,光具有粒子和波兩種形態,也可以叫做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指所有的微觀粒子或量子系統,不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術語來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術語來描述。大家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在微觀世界,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波也具有粒子的特性」。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在非觀察的情況下,微觀量子系統處於粒子態和波態的疊加態。
  • 光的波粒二象性
    這種被稱為「波粒二像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理論的基礎,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量子力學中一個真正的奧秘」。高中物理選修3-5:光的波粒二象性知識點一、黑體輻射規律
  • 遲到的科普: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之前講光速的測量的時候冷言曾經講到過光的波動性與光的粒子性,也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這個概念。那個時候主要講的是光速的測量關於光的波粒二象性沒有具體講,所以今天具體講一下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怎麼一回事?光的波粒二象性簡單的講就是:光具有波的特性又有粒子的特性。光的波特性主要是從光的幹涉和衍射上反映的。
  • 《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
    一、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一)自然數波粒二象性人們認為自然數中主要問題是質數,它無規律,沒有統一表達。偶數列可以表達為2n(n=1,2,3,……),奇數列可表達為2n+1,即簡單又明了,人們已充分了解了奇偶數列;奇數列表達式可以看成偶數列為基礎改造形成,託身於偶數列表達式的正確。
  • 從波粒二象性說起
    在量子力學中,關於量子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也可以說是虛實二象性,再進一步也可以說是色空二象性
  • 光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是電磁輻射的載體,而在量子場論中光子被認為是電子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它的靜止質量為零,卻具有能量、動量、質量,並且光子在真空中以光速運動,另外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子具有一粒一粒的粒子特性,又有像聲波一樣的波動性。當時間為瞬時值時光子以粒子的形式傳播,當時間為平均時值時,光子以波的形式傳播。
  • 波粒二象性:無法像理解宏觀規律的那樣直觀的「理解」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並不是比較本質的描述,所以被即有粒子的性質又有波的性質這種迷惑是很正常的的事。倒不如說波粒二不像性,這樣至少能明白即不是經典意義上的波也不是經典意義上的粒子。比如你有一個電子,在你不做任何觀測的時候它是一個波函數,按照薛丁格方程快樂地演化。當你測量它的位置的時候,這個過程差不多是這樣的:你:「波函數啊波函數,請告訴我你的位置吧!」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光的波粒二象性:幹涉、衍射和偏振表明光是一種波;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又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表明光是一種粒子;因此現代物理學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清華大學在實驗中證明了宏觀物體的波粒二象性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首次觀察到了液態金屬流體宏觀體系中的波粒二象性,為藉助金屬流體行為認識量子世界乃至更多物理體系開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2005年法國科學家伊夫·庫代(Yves Couder)的團隊用矽油實現了波粒二象性的實體化,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導航波理論以及量子世界本質的重新思考。
  • 改「波粒二象性」為「波粒一象性」
    當然,也有人就簡單放過了這個問題,說,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你看,有的時候像粒子(展示光電效應的時候),有的時候像波(幹涉效應的時候)。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光既是粒子,也是波,任何時候都是!光子就是那個可以用波的數學來描述的粒子。其任何行為都可以「用波的數學來描述這個光的粒子」這個數學模型來計算出來。
  • 顛覆認知:靈魂具有波粒二象性嗎
    波粒二象性理論這樣說:微觀物質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這兩種象性是同一物質的特性,而不是兩種物質的各自特性,比如,有水才有水波。水好比粒子,水波就是它的波動形態,水波要依賴於水而存在,所以水與水波是同一物質的特性,不能將水看作是一種物質,而將水波看作是另一種物質。同理,有傳導聲音的物質,才有聲波,有電子,才有電波,有磁性物質才有磁波,有光子才有光波,不能將後者與前者割裂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