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中子星到底有多恐怖

2020-09-05 探秘地球了解宇宙

中子星,又名波霎,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一顆典型的中子星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1.35到2.1倍,半徑則在10至20公裡之間,也即是說桌球大小的中子星相當於地球上一座山的重量。中子星是20世紀激動人心的重大發現,為人類探索自然開闢了新的領域,而且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上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

宇宙中的中子星到底有多恐怖 中子星是恆星到末期,由於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形成的少數重終點之一。中子星是除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星體,它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一百億倍。如果把地球壓縮成只有22米,就是中子星的密度。如果我們從中子星上取下1立方釐米的物質,稱一下,它重達1億噸以上、甚至10億噸。一勺子的中子星大概有100多噸重。

宇宙中的中子星到底有多恐怖 由於中子星把如此多的物質打包壓縮到如此小的體積裡,它產生的引力足以彎曲它自己發射出的光線,從而以某種方式扭曲它們的形狀,使星球的質量與大小均不可測量。所以使用光線相關只是來測量星球的基本性質的方法,由於這個原因都不能使用。科學家們也不能在地球上重現中子星內部與周圍的極端情況。

中子星的溫度極高,表面溫度能達到1000萬度,而太陽的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不到。 由於中子星把如此多的物質打包壓縮到如此小的體積裡,它產生的引力足以彎曲它自己發射出的光線,從而以某種方式扭曲它們的形狀,使星球的質量與大小均不可測量。所以使用光線相關只是來測量星球的基本性質的方法,由於這個原因都不能使用。科學家們也不能在地球上重現中子星內部與周圍的極端情況。

宇宙中的中子星到底有多恐怖 我們生活的這片宇宙,充滿了奇怪的東西,有很多未知的奇特的東西我們還沒有解開,甚至還沒有發現,無窮無盡的宇宙直到人類的終結估計也無法探究其全部的奧秘。我們都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太陽是我們知道的而且能觀測到的很大的恆星了,但有一種奇特的星體,它比太陽的質量大出數倍卻卻比地球還小上數倍,那就是中子星。

相關焦點

  • 宇宙最強磁場天體磁星,變種的中子星,宇宙間恐怖存在
    磁星宇宙間具有最強磁場天體,它的危險程度不亞於黑洞,它的強大磁場使得你還沒接近時就已化為無有,知道萬磁王吧,他的操控磁場已是神般存在,而磁星可說是宇宙中的萬磁王,它的恐怖地球也曾感受過。那麼磁星到底是什麼東西,上章我們說過宇宙間特殊天體中子星,它本身就是恐怖的存在
  • 宇宙中的磁星多恐怖?
    說磁星之前先說一些中子星,中子星是中質量恆星坍塌後的結果,中子星又有一小部分會變成磁星,也就是磁場異常強大的星體。
  • 中子星到底有什麼用?如果沒有中子星,宇宙將缺少很多元素
    中子星到底有什麼用?如果沒有中子星,宇宙將缺少很多元素對於我們人類來說, 宇宙始終都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也越來越多,但是反而加劇了宇宙的神秘感,更加體現出來了人類的無知,我們現在對於宇宙的認知,僅僅處於皮毛階段,對於宇宙當中的很多事情,我們都無法知道更加深層次的秘密。
  • 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
    第一:中子星中子星是巨大質量恆星爆炸以後坍塌成的變異天體,它的形成和黑洞雖然並無差別,但是由於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在進化成為黑洞之前的一個「異類」階段,因此中子星和黑洞在某些屬性上有巨大的差別。首先是在角動量轉速上,中子星擁有母恆星大部分的角動量,而且由於沒有黑洞的質量大,沒有深陷時空凹洞中,所以中子星可以保持著極高的自轉速度在宇宙空間橫衝直撞,黑洞的可怕在於它驚人的引力吞噬萬物,而中子星則是在具備了黑洞絕大部分質量的情況下還能進行快速的移動,這就導致中子星本身的破壞力遠遠超過黑洞,黑洞再恐怖也是關進時空囚籠的猛虎,中子星雖然是狼,卻是一頭可以隨意獵殺的頭狼。
  • 宇宙中,有哪些令人感覺很恐怖的天體?
    【每日科技網】  宇宙中,有哪些感覺到很恐怖的天體?  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中到處都充滿了危險,即使看起來每天東升西落、人畜無害的太陽,但是如果太陽來一次氦閃,地球文明估計就完蛋了。
  • 宇宙中有哪些最為恐怖的天體?
    宇宙中那些極端的天體需要細思嗎?對於地球文明而言,兼職就是地獄一般的存在,唯一的區別只是處在地獄的第幾層而已!如果天體夠大,比如超過10倍質量的太陽,那麼其最終將生成中子星,相對於白矮星,中子星則是更為恐怖,一顆數十千米直徑的天體,卻擁有太陽2-3倍的質量,其超強的輻射與極高的溫度,其周圍就是地獄。如果天體更大,那麼最後生成的將是一個黑洞,這個就不同多說了,這名字聽起來就非常可怕!
  • 中子星到底有多恐怖?人在上面如何?科學家稱它為「黑洞兒子」
    文/猿飛日月中子星到底有多恐怖?人在上面如何?科學家稱它為「黑洞兒子」我們有很多熱愛科學的小夥伴,你們肯定對宇宙間的秘密有所了解,知道多維空間的各種可能,也知道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黑洞的種種傳說,知道它特別恐怖,連光都無法從它嘴邊逃出,相信這些科學常識已然融入進你的血肉中,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你了解「黑洞兒子」嗎?我們大家了解中子星嗎?
  • 宇宙中最緊密的天體,科學家:中子星讓人無法想像
    你眼前所看到的所有人造的物體或者是宇宙之內的物體都是有著一定的界線的。那有界線,那就必然有著密度這一說法,那宇宙之中密度最大的物體是什麼呢?有一些物體,在我們人眼看起來是緊密無縫的,但要是把這個物體放大一百倍,那你就會發現了其實這物體是有著巨大的縫隙。
  • 中子星極為緻密,若把地球壓成一顆中子星,它的體積有多大?
    那麼這顆緻密的白矮星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白矮星的密度並不一致,這是因為質量越大的白矮星,它的引力作用就越大,密度自然也就越大,不過最小的白矮星,它的密度也能夠達到每立方釐米100公斤,而最大的白矮星的密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0噸,如此緻密的物質,在地球上是無法找到的。
  • 中子星極為緻密,若把地球壓成一顆中子星,它的體積有多大?
    那麼這顆緻密的白矮星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白矮星的密度並不一致,這是因為質量越大的白矮星,它的引力作用就越大,密度自然也就越大,不過最小的白矮星,它的密度也能夠達到每立方釐米100公斤,而最大的白矮星的密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立方釐米10噸,如此緻密的物質,在地球上是無法找到的。
  • 孕育太陽系的那次中子星碰撞到底發生在多久以前
    「我們的」中子星合併 「 宇宙中的重元素,如金、鉑和鈽,是在中子碰撞原子時形成的。在這樣的碰撞中,中性的中子可以發射出帶負電荷的電子,然後變成帶正電荷的質子,從而改變原子的特性。
  • 科學家首次在中子星碰撞中發現重元素,這是一個重大的好消息
    而這種極端環境的形成,有可能是來源於中子星碰撞合併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大質量的恆星在生命走到盡頭之後,發生超新星爆炸後會演化為一顆中子星。在這個爆炸過程中,有可能也會形成一些重元素,而中子星是宇宙中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一種超高密度天體。中子星的密度大到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
  •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無法想像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科學家介紹道,在宇宙中最為常見的天體就是恆星,行星以及衛星,但是在宇宙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天體,比如說彗星,黑洞還有中子星,科學家解釋道,在宇宙當中質量和密度最大的天體其實就是黑洞,科學家介紹到黑洞一般來說被認為是死後的恆星,因為黑洞的質量和密度都可以說是無窮大的,甚至於黑洞衍生出了引力,都可以將一切給吞噬掉,光也無法逃脫黑洞的魔爪。
  • 吃一口中子星VS黑洞,會怎麼樣?
    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結果,那吃一口中子星有多恐怖呢?可以這麼說,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之外宇宙間密度最大的星體,密度高達每立方釐米一千億克以上,舉個慄子,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中子星,質量可能相當於喜馬拉雅山的重量。別看它體量小,但架不住它質量大呀。如果你吞下一勺子中子星,首先中子星會在你的身體裡保持原樣,但不保證你的身體還是原樣,你將中子星吞下之後,會在一瞬間被巨大的引力撕碎。
  • 一個人落到中子星上會怎樣?
    在恆星的生命末期,根據其自身的質量,經過重力崩潰後會形成三種形態:白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這是宇宙常見的三種極端天體,拋開黑洞這個「掛壁」不談,中子星才是基於人類當下認知的物理法則極限的天體。當一顆質量介於8-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時,恆星內部的各種元素在核聚變反應中消耗殆盡,失去熱輻射壓力支撐的外圍物質在恆星恐怖的重力牽引下向內坍塌
  • 中子星並非一個大中子,這種星體才是,宇宙中可見的密度最高天體
    就宇宙中的實體天體來說,密度最高的是黑洞(奇點密度),比黑洞次之的就是中子星了嗎?不是的!理論認為黑洞和中子星之間還有一種密度很高的天體,它就是夸克星。天文學家們常常把中子星形容為一個(巨型原子核)是因為中子星是由大量的中子組成的,它的引力強到可以把電子壓縮到質子裡面,從而形成中子,所以中子星就是極多的中子大集合,因此它的密度高到和原子中的原子核一樣,每立方釐米中子星物質質量高達8000萬到20億噸,但是相對而言,夸克星的密度則更高,可達中子星密度的數倍,但是它發出的光仍然是可以看到的,而黑洞是連光都吸,是不可見的
  • 罕見的宇宙事件:紅巨星復活了死亡的中子星!
    在最近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這種閃光很可能是由中子星所釋放出來的,而這顆中子星剛剛開始從它的伴星——紅巨星那裡吸收物質。對於質量為太陽的8至20倍的大質量恆星,它們在耗盡核心的核聚變燃料之後,將會猛烈爆炸為超新星,而殘餘的核心則會坍縮為中子星。這種天體具有極高的密度,能把一個太陽質量的物質壓縮成直徑僅20公裡的球體。
  • 中子有了中子星,夸克卻還發現夸克星
    中子有了中子星,夸克卻還發現夸克星,這是怎麼回事呢?雙中子星合併中子星目前已經在宇宙中觀測到,而至今也沒有在宇宙中找到夸克星的蹤跡,夸克星只是一種理論上存在的天體。理論上,中子星和夸克星都是大質量恆星的演化終點,造成它們組成上存在區別的本質原因是質量的不同,夸克星要比中子星的質量更大。首先,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內部結構恆星通過內部核聚變反應能夠產生很強的輻射壓,這種向外的壓力與自身重力相平衡。
  • 天文學家將利用中子星作為「宇宙燈塔」
    「一個工程師團隊藉助中子星穩定頻閃研發了一項太空定位系統,有望在2024年登月計劃中使用。這個新型導航系統還可能為未來的太空旅行者引路到月球與火星。」由於數百萬天體的幹擾和一條「星系之路」的缺乏,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方向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 什麼是中子星、脈衝星?為何被稱作「燈塔」,也是「宇宙瘟疫」?
    文/三飯時間追溯至1967年,一名24歲的劍橋大學研究生喬絲琳·貝爾檢測射電望遠鏡收到的信號中無意發現了一些有規律的脈衝信號,周期很穩定且很短,只有1.337s,起初,她以為是外星人「小綠人(LGM)」發來的信號,但是後來經過進一步觀測後發現,這是一類新的天體,並把它命名為脈衝星,也叫波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