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探險家乘熱氣球去北極,墜落後極地求生3個月,33年後被發現

2020-08-10 百科故事書

1897年,離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還有72年,那時候的人類甚至還不確定能否踏上北極,並努力用雙腳和船隻探索著地球的最北端。但是也有一些人醞釀著那些瘋狂的想法,比如利用熱氣球飛向北極。

19世紀末期,人們強烈的求知慾支配著一次次偉大的北極冒險,但是多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連北極是陸地、海洋還是冰上都沒能搞清楚。瑞典探險家薩洛蒙·奧古斯特·安德烈(Salomon August Andrée)很清楚這一點,他轉向當時已誕生百年的熱氣球,設想乘著這種設備飛躍北極天空,然後帶著一路的所見所聞載譽而歸。於是,他在1893年購買了屬於自己的熱氣球。

但是那時,還沒有任何一個熱氣球在高空停留超過15天,作為氣象學和機械工程學的研究者,安德烈改進了部分裝置,並在哥德堡及斯德哥爾摩進行了9次短途飛行。兩年後,他對北極探索之旅充滿了信心,並表示他將充分利用風向完成從斯瓦爾巴群島到阿拉斯加的旅程,並在途中經過北極上空。同年,安德烈在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一次演講中,闡釋了自己的想法,並表示他已做好準備。

計劃引來了許多批評和質疑,但是卻獲得了最為重要的支持,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和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諾貝爾獎創始人)對安德烈的探險表示贊同並進行了資助。多方幫助下,安德烈獲得了高達13萬瑞典克朗的預算金,並在眾多備選助手中選擇了兩人共同出發,他們是經驗豐富的北極氣象研究員尼爾斯·古斯塔夫·埃克霍爾姆(Nils Gustaf Ekholm)和他的學生尼爾斯·斯特林堡(Nils Strindberg)。

安德烈先是定製了用於飛行的「北極號熱氣球」(後改為「老鷹號」),它的球體部分由3層絲質材料包裹,直徑達到20.5 米,然後做足了起飛的準備。這一壯舉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還做出了各種推測,比如「有去無回說」「凱旋而歸說」等等。

第一次飛行於1896年開始,還沒等升空,這次嘗試就宣告失敗了。儘管探險三人組在技術和科學方面經驗豐富,但是突如其來的北風讓他們措手不及。實事求是地說,安德烈的想法是理想化的,比如穩定的風向、氣球浮力30天保持充足,然而天氣因素是最不可控的。他們不得不在丹斯克島的倉庫中放出了氣球中的氫氣。

這次失敗讓安德烈的助手埃克霍爾姆認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對氣球浮力的檢測表明,氫氣的洩漏速度遠比想像中快,多達800萬個細小的縫合孔,即使覆蓋上了塗漆也無法保證氣球的氣密性。

據他推測,氣球每天會減少68公斤的升力,因此他們在空中只能維持大約17天的時間,可能連北極上空還沒到,浮力就難以維繫了,更別說安全到達阿拉斯加了。埃克霍爾姆警告安德烈,如果不對熱氣球進行改進或者更換,他將不會參加下一次升空嘗試。

安德烈並非不知道這一點,但是來自媒體、群眾、贊助方等多方面的壓力,使他不得不通過多次秘密的補充氫氣掩蓋氣球的缺陷。

埃克霍爾姆退出後,安德烈找到了27歲的工程師庫特·弗蘭克爾(Knut Fraenkel),他同時也是一位冒險家。1897年7月11日,熱氣球正式升空,安德烈的飛躍北極探險活動和災難一起開始。

安德烈利用信鴿與地面保持聯繫,起飛幾分鐘後,安德烈表示旅行順利,高度250米;一個小時後,高度600米。但是平穩地飛行大概只持續了10小時,緊接著的是41個小時的顛簸。從安德烈的日記中可以知曉,問題正是出在快速逸出的氫氣,當上升到700米的高空時,氣球開始緩慢下落。最終於7月13日著陸,落地時並不激烈,沒有人受傷,設備也完好,但他們不得不開始艱難的跋涉。

「老鷹號」裡沒有求生裝備,帳篷、小船、雪橇、雪鞋、食物成為他們僅有的物品。大約一個星期後,三人離開了墜落現場,儘可能地帶走了足夠多的食物。又過了一周,他們不得不拋棄了其中一些食物和非必需品,從而使得雪橇的重量降至130公斤,並開始通過捕獵獲取食物。

9月,天氣越來越冷,迷失方向的他們只能選擇在冰上過冬,但是北極颶風讓冰面小屋遭到重創,在隨後的遷徙中三人全部喪生。

在瑞典國內,三人的命運一直是個謎,多年的搜索始終沒有發現他們的蹤跡,流言四起。直到1930年,挪威的布拉特瓦格號(Bratvaag)前往斯瓦爾巴群島時,才在一個小島上發現了安德烈一行人的遺物。

這個小島常年冰原覆蓋,有「不可接近的島嶼」之稱,那年的天氣異常溫暖,布拉特瓦格號才得以發現了它。船員們找到了一隻被冰包裹著的小船,船頭掛鈎上寫著「1896年,安德烈極地探險」。隨後,日記本和兩具遺體被發現,從衣服上的名字可以確定他們是安德烈和斯特林堡。不遠處,船員們又找到了弗蘭克爾的遺體,以及照片、日誌、地圖等遺物。

至此,失蹤之謎才得以解開。從三人的日記中看,墜落到死亡的3個月時間裡,斯特林堡拍攝了大約200張照片,記錄了他們三人最後的生活,他們的日記裡留下許多氣象學、地理學方面的資料,安德烈的隨筆中還有很多對於此次冒險的反思。

返回瑞典後,三人的遺骸即刻被火化,並未經過進一步檢查。至於死因,只能依靠猜測。人們認為,安德烈三人死於旋毛蟲病,他們可能由於吃了未煮熟的北極熊肉而受到了感染。另外,嚴寒導致的低體溫症、脫水、疲勞、精神崩潰等共同作用,可能最終導致了三人命喪北極。

今天看來,安德烈的北極冒險有種不計後果的魯莽和衝動,但是對於未知的探索可能是所有冒險家選擇踏出第一步的驅動力。瑞典國內,對安德烈一行三人的行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他們是為科學獻身的英雄。當然,也有批評家提出相反的觀點,認為安德烈是輿論和大眾營造的英雄主義的犧牲品。

如何評價安德烈的北極探險?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讚、評論,每天一點泛閱讀!

相關焦點

  • "穿著內褲去北極" 瑞典北極狐極地穿越裝備概覽
    這次的Fjallraven Polar瑞典北極狐極地穿越,裝備武裝到牙齒。行前瑞典北極狐公司的同事曾有一句玩笑話:"穿條內褲去極地",意思是說你自己什麼都不用準備,只要穿著內褲來就行啦,我們會給你準備好一切。等真正到了斯德哥爾摩的瑞典北極狐總部領裝備的時候,大家發現其實連內褲都不用穿,連內褲都包含在裝備裡面了。
  • 極地探險家(下)冰島北極卡車案例實拍
    [愛卡汽車 文化頻道 原創]往期內容回顧:極地探險家(上)冰島北極卡車改裝介紹在上期內容中,我們了解到Arctic Trucks是來自冰島的一家專業極地遠徵車改裝廠商,它還有著其他改裝廠商不可比擬的強大極地探險後勤保障團隊,通過空投極地燃料等方法已經在過去的十餘年成功穿越南極洲數十次
  • 極地探險家(上)冰島北極卡車改裝介紹
    下集連載內容:極地探險家(下)冰島北極卡車案例實拍  來自冰島的Arctic Trucks(以下簡稱北極卡車)則是眾多北歐改裝廠商中最具規模、最為完善的一家改裝廠商Gear推出的極地特輯正是在冰島北極卡車團隊保障下重走1996年探險隊狗拉雪橇的方式抵達地磁北極的路線。
  • 那些知名探險家極地探險時戴了什麼表,你知道嗎?
    高山、海洋、天空都是他們的目標,珠穆朗瑪峰、南極、北極...今天,我們就聊聊那些知名探險家們極地探險時都戴了什麼表?1903~1906年乘單桅帆船第一次通過西北航道(從大西洋西北經北冰洋到太平洋),並發現北磁極。1911年,阿蒙森歷盡艱辛,闖過難關,成為人類第一個登上南極點的人,轟動了整個世界。而在這次探險中,他攜帶了許多在格拉蘇蒂製作的觀測表(航海表),其中有一枚精準而堅固的懷表就來自格拉蘇蒂朱麗亞斯•阿斯曼制表工坊。
  • 《北極,北極!》紀錄片總導演餘敬中手記:去北極點的兩條安全路線
    北極一般是指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即北緯66.33度以北的地區。北極地區涵蓋8個國家: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這三個大國,加北歐五個國家,即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和冰島。北極地區涵蓋8個國家: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這三個大國,加北歐五個國家,即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和冰島。美國因為有阿拉斯加,格陵蘭是丹麥的自治領地,所以丹麥也是北極國家。北極理事會正是這個國家組成的。到了北極圈內,一般就可以說到了北極。但是,到了北極點,跟到北極圈,那又是兩回事。
  • 相遇在世界盡頭——《南極·北極》新書發布,探險家Andrew分享極地故事!
    世界盡頭的相遇》新書問世數十個南北極親歷者的極地故事南極·北極——我們的人生兩極相遇在世界盡頭世界盡頭的相遇——新書發布&極地故事分享4月23日,北京(798圖生活館)4月24日,成都(高新區言幾又)4月27日,上海(樂嘉FPA性格色彩研究中心)活動內容:*探索南北極超過20年的探險家、自然學家、攝影家Andrew,分享他心中的極地;
  • 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1872年7月16日,阿蒙森出生於挪威。父親是個船主,阿蒙森從小積累了一些航海知識。1888年(16歲),挪威探險家南森跨越格陵蘭島的新聞,深深激勵了阿蒙森,他決心也要航海探險。
  • 12個歷史上最無用的探險家和可怕的探險
    由於忽視了在盛夏時不要旅行的建議,該黨花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沿著既定的400英裡的小路走到了梅寧德。在那裡,他們在一家旅館過夜,休息馬匹,出發穿越1200英裡的荒野。他們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接下來的400英裡的路上,在歐洲最偏遠的庫珀溪紮營。伯克和威爾斯意識到他們的旅行速度一直很慢,於是帶著三個人出發去海邊,剩下四個人留在營地,並指示他們等待三個月後返回。
  • 猛人探險家極地求生,冒險經歷拍成電影,還獲得奧斯卡獎
    這位丹麥探險家的生活充滿了驚心動魄的冒險經歷,好萊塢動作電影根本無法比擬。順便說一句,他身高200公分,這讓這個孔武有力的男人看起來像是個真正的英雄,而他的確是個英雄。20世紀初,當時的探險家們對北極這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非常感興趣,於是他也加入了北極探險隊,開啟了他的冒險生活,在1906年時,他和其他丹麥探險隊的成員儘可能地向北航行,然後離船上岸。
  • 電影《極地密碼》開機 張遠劉雅瑟上演北極大冒險
    電影《極地密碼》開機 張遠劉雅瑟上演北極大冒險        由總製片人王大廣,製片人張家赫,聯合製片人龍龍,陳子弢執導,張遠、劉雅瑟、唐以諾、裘恩典等主演的冒險科幻動作電影《極地密碼》於近日開機
  • 20部極地、雪地求生電影:這個冬天我們需要這種力量
    今天通心粉電影推薦20部極地、雪地求生電影。個人喜歡這一類型的原因是:電影中的主人公在面對惡劣的自然,亦或內心的恐懼時,無不是滿懷信念,堅持到底,最終走向勝利。這信念來自愛、來自生存的渴望,以及適應自然的智慧。而對於自然,應心存敬畏!
  • 科技史上的3月20日 首次熱氣球環球飛行
    1954年3月20日,我國自製巨型客輪下水。「民眾號」下水的典禮 1954年3月20日,我國自製的當時最大的川江客輪——民眾號正式下水。該船共有4層船艙,可載客947人,同時載貨300噸。船上設有餐室、淋浴室、圖書室、保健室等設施,船上還可以舉行舞會。
  • 《北極》曝光預告 麥斯·米科爾森極地孤單求生
    《北極》曝光預告 麥斯·米科爾森極地孤單求生 時間:2019.01.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在北極荒野求生有多難?探險隊被困孤島兩年,只有一女子奇蹟生還
    1921年艾達·布萊克傑克這個因紐特女子才僅僅23歲,這年她參加了一次危險的極地探險,被困在西伯利亞北部的一個偏遠島嶼上。在同伴或失蹤或去世之後,在北冰洋寒冷的孤島上,憑藉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頑強堅持了近兩年。這場堪稱史詩級的荒野求生,並不遜色於貝爺。
  • 古樓蘭發現者的中國曆險記——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
    在中國的四次探險考察中,他先後發現了丹丹烏裡克遺址、樓蘭古城遺址和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中國最長的地名來自瑞典人那然色布斯臺音布拉格,甘肅省內一個中蒙邊境上荒涼的小口岸,這是中國最長的地名。起名字的是個瑞典人,他叫斯文·赫定(1865—1952年),是20世紀初馳名世界的探險家、地理學家。起這個名字的時候,他正在第四次中國考察的路上。
  • 大學生競賽知識點:極地大洋
    1909年4於6日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爾裡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探險家。皮爾裡在北極探險花費了23年的時間,他為了實現自己攀登北極點的志願,很早就開始了精心的準備並多次進入北冰洋。 皮爾裡的北極探險以無可辯駁的實事證明:從格陵蘭到北極不存在任何陸地,整個北極都是一片堅冰覆蓋的大洋。713.第四個國際極地年是指哪年?
  • 在北極,人類有著怎樣的探險史?丨文化客廳
    5月16日,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甲骨文推出的譯想沙龍No.5,邀請到了《冰雪王國:美國軍艦珍妮特號的極地遠徵》的譯者馬睿,與大家聊了聊北極探險史。《利維坦:美國捕鯨史》,[美] 埃裡克·傑·多林著,馮璇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2019年3月版美國的捕鯨船首次穿越白令海峽是在1848年。那年,他們收穫頗豐。1850年,夏威夷一家報紙居然聲稱,去北冰洋捕鯨,已經成為了一種夏日休閒活動,因為那裡鯨魚很多,在那捕鯨又安全。當然,這個美夢很快就破碎了。
  • 摩納哥親王徵服北極 成國家元首極地探險第一人
    成為國家元首極地探險第一人 摩納哥親王徵服北極  在乘坐雪橇艱苦跋涉4天後,隨探險隊遠徵北極的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4月16日成功抵達北極點。這一趟北極之旅,讓他領略了極地的風光,也看到了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 大學生競賽知識點:極地大洋|第二屆海洋知識競賽_網易新聞
    1909年4於6日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爾裡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探險家。皮爾裡在北極探險花費了23年的時間,他為了實現自己攀登北極點的志願,很早就開始了精心的準備並多次進入北冰洋。 皮爾裡的北極探險以無可辯駁的實事證明:從格陵蘭到北極不存在任何陸地,整個北極都是一片堅冰覆蓋的大洋。713.第四個國際極地年是指哪年?
  • 【團隊小遊戲】極地求生
    模擬背景:1943年初春的一天,由於一場暴風雪,你和你的團隊乘坐的飛機不幸墜落在北極圈內的一處林地 ,唯一可以慶幸的是團隊成員都沒有受傷,而且感謝上帝,你的一個隊員居然隨身帶著一本由美國國防部編撰的關於這一地區的信息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