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探索;月之暗面、月亮未來將撞擊地球,月亮疑似外星人製造等

2020-09-05 黑瞳宇宙探秘

月球陪伴了地球約45億年,史前時代人類就發現了月亮,但直到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才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

儘管人類登上了月球表面,但依然對月球所知甚少。

一,月亮650億年後將撞擊地球。

月亮約於45億年前形成,由於地球潮汐力的作用,月球便一直在逐漸遠離地球。

月球引力拖曳著海洋引起海潮,如同在給地球不斷「剎車」,而海潮產生的引力則牽引著月球向前奔跑,月亮逐漸加速,逐漸掙脫當前的軌道,一點點遠離地球,目前月球正以大約每年3.8釐米的速度遠離。

(月亮引起的潮汐。)

科學家研究結果表明,在月球剛形成時,它離地球的距離僅有2.253萬千米,而今天這個數字已幾乎翻了20倍,達到了38萬千米,它正離我們遠去。同時由於地球的自轉能量被月亮一點點地「偷走」了,導致地球自轉每10萬年就要減慢1.5秒。

但在100億年後將發生逆轉。

紅巨星持續膨脹至地月系統邊緣)

100億年後太陽死亡,變成紅巨星,由於太陽(紅巨星)外層物質的阻礙,月球將逐漸減速,由於地球引力,月球向地球靠近,最後會在650億年後與地球相撞。

不過人類也不用擔心;650億後若人類文明還在,將擁有上帝般的能力;若不在,也無法操心。

二,月之暗面。

由於潮汐鎖定,月球繞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周期相同,從史前時代人類仰望月球開始,我們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大約50年前,美國阿波羅8號的3位太空人在環月飛行時,成為最先親眼看見月球背面的人類。

(嫦娥四號著陸器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

但月球實際上並非完全以一面對準地球,從地球望月,月球也在輕微的擺動。

(月球輕微的擺動。)

月球天平動使得人類在地球上能觀測到59%的月球表面,而非僅僅是月球正面。

地球的潮汐引力鎖定效應的存在,會不斷的修正月球的偏移方向,才讓月球始終有一面背對著地球。

月球本身是橢圓形球體,它的長軸面引力最大,才會始終保持與月球引力的方向一致。

三,月球已經死亡了15億年。

月球表面為超高真空,白天最高160℃,夜間最低-180℃,無法生存生命。

月球自45億年前誕生到前31億年一直是非常活躍,那時候月球內部有很大的能量需要逐步的釋放,月震、火山頻發。

但15億年前,其內部的能量已近衰竭,表面熱流幾乎為零;月震釋放的能量微乎其微,年釋放量僅為地球的1/108;從31億年前至現在,月球沒有出現過顯著的火山活動和構造運動。

(地出。)

因此月球是一個古老僵死的天體。

月亮出生時間:45億年前、死亡日期:31億年前、享年:15億歲。

月亮是一具保存完好,飄浮於太陽系中的「木乃伊」天體。

四,月亮、太陽與地球距離的巧合。

著名科幻作家艾西莫夫曾說過:「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那裡。」

月球存在著許多神奇的巧合,使得有人認為它就像一個外星文明設計出來的衛星,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天體。

(日全食。)

比如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地球與月球的395倍,而太陽的直徑也「正好」是月球的395倍,這就導致了「日全食」時,從地球視角來看,太陽和月亮的大小基本一致,出現了月亮將太陽完全遮擋的神奇現象。

迄今為止月球是人類唯一登陸的地外天體,但對於月球人類還是所知甚少。

宇宙實在是太大了、人類太渺小了,但人類不會因此絕望,停止探索的腳步。

相關焦點

  • 月球五大未解之謎:月亮空心說、外星人,磁場、玻璃狀物質及水汽
    地球並不孤獨,因為有月球。約45億年前,在地球形成後不久,月亮便陪伴著地球在太空中遨遊。二,月球外星人之謎。月球有可能是外星人製造的飛行器,也是基於「月球空心假說」前蘇聯天理物理學家謝爾巴科夫曾提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產物。15億年以來,月球一直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內部存在一個極為先進的文明世界。」
  • 月球五大未解之謎:月亮空心說、外星人,磁場、玻璃狀物質及水汽
    地球並不孤獨,因為有月球。約45億年前,在地球形成後不久,月亮便陪伴著地球在太空中遨遊。(地月同框照,由水手10號探測器攝。)月亮是距離人類最近的天體,是人類最感興趣的天體,也是最了解的天體。雖然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
  • 「每個人都是月亮,都有不曾展露的暗面」
    僅僅兩三年後,人們對太空探索的熱情銳減,蘇聯和美國分別於1971年、1972年取消了登月計劃。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時,太空人留下的腳印。圖/NASA好消息則是,進入2019年,探月徵程有了新進展,而這一步是由中國率先邁出的: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月歷史上的首次月背軟著陸;1月15日,嫦娥四號攜帶的棉花種子發芽,為月球這片荒蕪之地帶來第一抹綠。
  • 一半光明一半陰暗,月亮的暗面藏著什麼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自古以來,我們就對月亮充滿著好奇,仰望夜空,這個地球同伴是否隱藏著大秘密。一半光明一半陰暗,已經讓我們覺得神秘和有趣了不是嗎?月亮的陰面是否有外星人的基地?零下幾百度是否有智慧生物的存在?跟著流年一起走進月球暗面,看看月亮的暗面,到底隱藏著什麼?
  • 月亮為什麼發光?
    毫無疑問,沒有陽光,地球將是一片枯燥無味的地方,但是您是否知道,沒有太陽,每個人在夜空中看到的明亮月亮只會是一片黑暗的「石頭」?月亮之所以發光,是因為其表面反射了來自太陽的光。儘管有時月亮看上去非常明亮,但它僅反射落在其上的陽光的3%至12%。
  • 嫦娥五號落月,一起品嘗月亮的味道
    嫦娥五號成功在月面著陸了!從古至今月亮一直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裡兩相思」。多少人曾經對月相思,想念那夢中的人兒。就像空中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如今人們終於摸到了月亮,並要帶著一塊月亮回來了。
  • 月亮在遠離地球,如果月亮消失,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月亮都有著很多遐想,古時候便想像月亮上有廣寒宮,有嫦娥玉兔。隨著科技的進步,其實我們知道月亮是地球的一顆衛星,一直都圍繞著地球進行轉動,但你是否想過未來我們的後代可能看不到月亮了。地球上的潮起潮落就是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但是這個是滯後的,所以慢慢地就對地球自轉速度進行了一個減慢作用,但是呢,地月系的整體角動量是守恆的,所以這部分地球自轉的角動量就轉變成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角動量了,這樣的結果就是月球在逃離地球。雖然看起來月球逃離的速度並不快,但其實隨著地月距離越來越遠的話,月球逃離的速度會不斷加快的,這對地球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 月亮,月亮,哪裡來?(組圖)
    所以,地球與月球似乎更像是伴侶,而非主僕。從這個角度來說,月球算得上是太陽系衛星中的「大哥大」了。  因為個頭大,所以月球對地球的力學特徵的影響也相當大。實際上,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我們不應說「月亮繞地球轉」,而應當說「地月系統繞它們的共同質心旋轉」。地月系的質心離地心約4671千米(請注意,地球的赤道半徑約為6350千米)。
  •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是「迷你月亮」?
    由於「迷你月亮」所處軌道的特性,這些攝動力可能會對它的軌道產生較大的影響,使其不能穩定地繞地球運動,而會離開地月系統,回到圍繞太陽運轉的軌道上。當然,也有一類因自然原因後天形成的衛星,比如月球,就被認為是地球受到撞擊之後濺射出的物質所形成的。
  • 月亮為什麼會變臉?
    《十萬個為什麼之遨遊宇宙》系列內容由「科學維他命」獨家原創,用語言、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帶你認識地球,了解星星,探索宇宙,每天幾分鐘有趣有料的知識,幫你成為科學小達人。月亮為什麼會變臉?關鍵詞1:月亮圓缺變化關鍵詞2:來自月亮的祝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中國古詩詞中,人們常用「嬋娟」「玉盤」「銀盤」來形容月亮,且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尤其是中秋節,漂泊他鄉的遊子,便將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在月亮之上。
  • 中秋論月:古人對月亮的認知裡存在著多少科學奧秘?
    在古老悠久的傳說中,月亮上住著嫦娥、玉兔,還有一棵美麗的桂樹,古人在月亮之上寄託著真摯的祝福,而真正的月球究竟是什麼樣的?月球上到底存在些什麼?人們常說的「山」和「海」原本的面貌究竟如何?未來,月球上是否會存在土豆工場?讓我們借著中秋佳節來了解一下月球的小知識吧!
  • 月亮——地球的天然衛星
    2.永恆的陪伴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地距離大約是23.9萬英裡(即38.5萬千裡)。3.潮汐鎖定原理地月是一對潮汐鎖定的伴侶。它們的旋轉是很同步的,我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直到1959年,蘇聯的宇宙飛船飛過,人們才看到月球的遠端。
  • 月亮的形成,真的和35億年前的「火星」撞地球有關嗎?
    2020年3月,超級月亮出現在初春的夜空中。明亮的月光,衝開新冠病毒籠罩在數億中國人心中的陰霾,讓人們看到春天的影子,看到了華夏大地復甦的希望。每當明月當空,我們不禁發問,是誰將這輪明月送予地球,讓李白得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讓遊子得以在中秋之夜望月思鄉,讓阿姆斯特朗得以用月海中的一小步,邁出人類的一大步。
  • 未來,月亮逃離地球,人類文明還有繼續的可能嗎?
    " 明晃晃的月亮是照亮人們夜晚前行的指路燈,也是思念故鄉的一種美好寄託!如今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也已經畫上完美的句號,接下來的任務便是加緊步伐研究載人登月的計劃,雖然比較長久,但卻是中國科技的一種突破!但是還有一種聲音在告知人類:未來,月球會逃離地球!那人類文明還有繼續的可能嗎?
  • 《我要月亮》:關於月亮的百科全書,為你講述你科普內外的月亮
    浩瀚的宇宙中,月亮是人類肉眼可見的最亮的天體,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就是從月亮開始的。其實月亮不只是科學家關注的對象,也是眾多文學家、音樂家的靈感來源。古今中外有很多傳說、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都與月亮有關。
  • 為什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轉,我們看到的卻是月亮東升西落?
    大約44.5億年前,地球才剛形成不久,一顆火星大小的流星以一定的角度撞擊地球。這次撞擊粉碎了地球部分的地幔,並和撞擊物一起飛向太空,然後聚集形成我們今天的月球。這次撞擊還使地球傾斜了23.5度。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所以被撞出去的物質(月球)也是自西向東繞地球轉。
  • 第2顆"迷你月亮"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護衛"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天聞頻道  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
  • 小說 | 人造月亮
    建立天文臺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外星人。他也是一位手辦愛好者,雖說已年老事高,他用權力,強迫那些有創造力又心靈手巧的年輕人,為他製作一件件他設計的外星人模型。每年也組織外星人探索交流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與會者,交上不等數額的會費,獲得不同時間長短的發言,以及座次安排。
  • 如果月亮消失,地球將面臨的10大改變
    傾斜得如此之大,以至於兩極都暴露在太陽下,融化了它們的冰蓋並引發了極端的氣候變化,這足以引起地球的第二次冰河時代。目前,地球每24小時完成一次旋轉,具體而言是23小時56分鐘。這使行星具有宜人的氣候,因為其整個表面都有足夠的時間根據時刻進行加熱和冷卻。起初地球和月球在45億年前形成時,因為地球旋轉得如此之快,以至於一天只持續四個小時。而現在的一天24小時的現象最大的原因就是月亮。碰巧的是,月球的引力會在地球自身上施加摩擦力,並每100年使行星的旋轉速度降低兩毫秒。
  • 表面下的本質:3個實際證據表明,月亮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每個晴朗無雲的夜晚,月亮都會明亮壯觀的出現在天空之上。如果沒有這個發光的星體,我們的夜晚將會是個暗淡無光的世界。它與地球上海洋的潮汐,季節,溫度等等諸多現象有著密切的關係。撞擊產生的鐘聲,月球中空的實證在人類進行宇宙冒險探索歷史上,承載著第四次載人飛行任務的阿波羅10號,第一次帶著登月艙駛向月球,在航行至月球的陰暗面時,阿波羅10號與地球的聯繫中斷了大約60分鐘,在NASA曾經公布的錄音文件中,原本應該處於靜默狀態的無線電通訊系統卻傳來了太空人們當時在錄音中談論的「怪異的外太空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