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承辦、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協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 「健康世界,共築未來」 專題論壇在京舉辦。
本次專題論壇主題為「健康世界,共築未來」,探尋如何平衡人與自然的關係、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之路,探討後疫情時代新技術對健康領域的重要作用,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圖為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致辭 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在致辭中表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體現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一道共同維繫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堅定信心和巨大成效。在後疫情時代,我們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作貢獻。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趙中華在致辭中提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健康」。全人類健康相互依存,人類健康和自然界、動物健康密切相關。善待自然、善待動物,就有美好的環境和健康,就是善待人類自己。
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在報告中提出,現代醫學已經進入分子醫學時代,需要從分子水平去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並在分子水平上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他還分享了分子醫學在新冠病毒感染和生物醫藥研發中應用的案例。
圖為Terry Townshend作報告 保爾森基金會生態保護項目高級顧問Terry Townshend在現場做了主題為「生物多樣性的流失產生的公共健康問題和經濟社會的風險」的演講,以及由此應採取的相應措施。他介紹了北京雨燕保護的成功案例,說明個人、政府和企業均可積極貢獻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圖為 「健康世界,共築未來」專題論壇現場 隨後,與會嘉賓還圍繞「疫情之下人類健康的新變革」和「科學技術推進健康世界發展」進行了高端對話,探討了新冠疫情中科學防疫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醫療工作如何保障、人工智慧等未來科學如何對人類健康做出貢獻等問題。
圖為 高端對話環節一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王維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翁浩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放射科醫師趙承琳,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曾毅,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研究員趙明國等嘉賓受邀參與本次高端對話。
圖為 高端對話環節二 據悉,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並主辦,致力於搭建科學傳播領域全球性、綜合性、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更好應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全球共性問題。11月18日至12月7日,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的5個專題論壇陸續開展,持續聚焦不同領域中的公眾科學素質建設。12月8日,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將在北京舉辦。 掃碼觀看專題《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健康世界,共築未來」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