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青少年做公益 | 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

2020-12-24 中國綠髮會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綠髮會承辦的2020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於11月18日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並主辦的國際大會。大會致力於搭建科學傳播領域全球性、綜合性、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更好應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全球共性問題。

為了做好科學傳播,降低碳足跡並提升論壇參與度和影響力,中國綠髮會特在專題論壇召開前後組織數場分論壇,並全程線上直播。現將與會青年代表的精彩發言整理髮布,以饗讀者。

11月18日下午,中南屋受邀來到中國綠髮會承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專題論壇」青年分享專場,與各位前輩老師和青年學者一起探討如何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如何思考生物多樣性,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議題。

以「帶領青少年在全世界做公益,培養世界公民」為使命的中南屋,長期以來一直關注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弱勢群體賦權、全球野生動物保護與環境保護議題,所以也很開心可以在會上並且同線上7萬多名線上參會者一起聊聊「中國青少年如何參與國際動物保護工作」。

創始人黃泓翔在非洲做象牙非法走私臥底時,他發現當地象牙走私犯對中國人極為友好,因為當時中國是他們最大的象牙出口國之一。此類非法交易根本不用藏著掖著,而當地人對中國人的看法則是「你們殺了我們的大象,我們要殺你們的熊貓」,當時中國人的形象受到極大損害。當黃老師這段臥底經歷被拍成入圍奧斯卡紀錄片《象牙遊戲》後,他意識到世界上需要有更多的中國人去做野生動物保護,中國青年也將是一股新的力量。於是2014年,他在肯亞成立了中南屋,帶領中國青年到世界各地做公益項目,參與到全球動物保護工作中來。成立至今,中南屋與肯亞奧佩傑塔保護區合作,開展了改良和捐贈防獸燈、投資蜂箱、捐贈監測儀、紀錄片拍攝、跨境商業營銷、公眾意識倡導等公益項目,助力其野生動物保護;在印尼合作成立的紅毛猩猩保護基地是東南亞第一個由中國組織資助建立的紅毛猩猩保護基地;在非洲多個國家開展了歷時三年的華人社區野保宣傳項目,影響人數約16萬人等等的項目。


全球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有許多不同的方面,例如棲息地保護、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等,我們很開心能看到傳媒、社科,甚至計算機、商科等不同專業的同學都在中南屋專業的調研方法下,儘自己的能力去參與、去解決、去傳播。未來,我們也會不忘初心,幫助世界變得更好,也讓更多青年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




供稿人:

牟曉桐,中南屋市場部官員。曾在NGO孵化過從0-1的公益項目,在旅行公司擔任產品經理策劃公益旅行,也有在電商公司落實企業CSR,探尋公益與商業的最優解。同時基於鏟屎官的身份,積極參與動物保護志願者工作,長期關注動保、環保、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公益是學生時期參加各類支教、海外義工旅行時種在心裡的種子,希望能帶領更多中國青少年專業有效地,有趣地做公益。

#人類命運共同體 8 #公眾科學素質 18#生態文明建設 24 #野生動物保護 7

整理/Cyan 審/SY 編/Angel


相關焦點

  • 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分享集錦|非洲青年與環保組織...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綠髮會承辦的2020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於11月18日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並主辦的國際大會。大會致力於搭建科學傳播領域全球性、綜合性、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更好應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全球共性問題。
  •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 「面向2035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專題論壇...
    11月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共同承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面向2035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專題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並全程直播。
  • 全球共建生態文明-地球生命共同體與人類的未來:公眾科學素質與...
    全球共建生態文明-地球生命共同體與人類的未來: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分論壇第六場!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承辦的2020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
  • 聚焦全球科學抗疫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一文了解→
    聚焦全球科學抗疫國內外科學家、專家匯聚一堂開展和討論關於公共衛生、青少年教育、生態文明等話題這場重要會議還有什麼你不了解的?一文閱讀↓什麼是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的專門為促進公眾科學素質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
  • 2020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聚焦促進全球科學抗疫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張泉)記者從日前舉辦的中國科協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致力於提高全球科技界共同應對重大疫情等危機與挑戰的能力,推動後疫情時代全球共同提升科學素質。
  •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聚焦全球科學抗疫
    大會主題為「提升公眾科學素質 促進全球科學抗疫」,將邀請相關領域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頂尖科學家,分享科學抗疫的思想、經驗和成果,探討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對策與方案,提高全球科技界共同應對重大疫情等危機與挑戰的能力。
  •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京開幕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0日消息,12月8日,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23個國際、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組織代表與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參加會議,共話公眾科學素質提升與科學抗疫。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
  • 塑林區生態文明形象 做林業生態建設脊梁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森工集團)局長、總經理安國通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森工集團)黨委書記張學勤  塑林區生態文明形象 做林業生態建設脊梁  將明確思路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核心  2007年1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內蒙古時,做出了「保護好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為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做出貢獻」的重要指示精神,將建設北方、沿海兩個生態屏障已經上升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
  •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系統思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融入經濟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層論壇專題演講及閉幕式
    全國人大資源保護委員會、水利部,國家農業部等八大部委發起,公眾參與生態環境建設,依託人民的母親河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建設了5540個工程,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友好交流,在海內外有了很好的影響。
  • 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內涵
    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科學課程: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推進科學課程改革。   基礎設施: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資源和基礎條件建設,保障科學教育改革的基本條件,引導社會資源支持科學教育和培訓。   隊伍建設:加強中小學科學教師能力培訓。
  • 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逐年提升 10年翻了3倍多
    ,不僅是完善人格、培育人才、創新創造、造福人民的基礎手段,更是實現社會文明、和諧穩定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誌。內蒙古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從2010年的3.04%到2016年的5.14%,再到2018年的7.63%,2020年末預計將達到10%。這一組鮮活的數據反映出了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的逐年提升。為展現我區公民科學素質的變化,11月9~13日,內蒙古科協組織開展了「展現公民科學素質推動新時代文明建設」媒體走基層採訪活動。
  • 大咖帶你看農業遺傳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的食物體系 | 公眾科學素質與...
    大咖帶你看農業遺傳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的食物體系 | 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第三場分論壇 2020-11-26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強化環境審判職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人民法院要確保審判權充分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繼續發揮好審判權的職能作用,在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設美麗中國中勇於擔當,不辜負人民的重託,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十三五」規劃期間,人民法院在審理環境刑事、環境民事、環境行政、環境公益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中,堅持系統保護思維和恢復性司法理念,創新審判執行方式,通過允許企業以部分賠償款用於完成環境治理、節能減排生態環保項目的新建和升級改造,鼓勵企業主動承擔起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擴大公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公眾有序參與環境治理;建立長江
  • 10年翻了3倍多 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逐年提升
    公民科學素質的提升,不僅是完善人格、培育人才、創新創造、造福人民的基礎手段,更是實現社會文明、和諧穩定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誌。內蒙古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從2010年的3.04%到2016年的5.14%,再到2018年的7.63%。
  • 「保護海洋,讓貝殼回家」大型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送貝殼回家活動 楊同玉 攝  此次「保護海洋,讓貝殼回家」大型公益活動的發起旨在向社會公眾傳播貝殼回歸海洋的科學知識與此同時,「保護海洋,讓貝殼回家」活動向公眾發起「蔚藍行動」志願者號召,得到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基金會、中海油渤海石油管理局天津環保公司、《海洋世界》雜誌社、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的積極響應,現場有200名志願者把貝殼分發給現場遊客和中小學生,帶領他們走向海灘,將手中的貝殼回歸大海。
  • 2020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健康世界,共築未來」 專題論壇在...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承辦、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協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 「健康世界,共築未來」 專題論壇在京舉辦。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趙中華發表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亞太地區代表Lesa Thompson、保爾森基金會生態保護項目高級顧問Terry Townshend出席活動並作主旨報告。
  • "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資助行動"公眾投票啟動
    該項目將高校智力資源與生態旅遊區急需的科普宣教體系建設相結合,通過建立大學生參與式的科普宣教解說體系,以「寓教於遊」的方式開展環保教育,契合了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素質這一核心主題;同時,建立大學生參與性長效機制,將科普資源轉化為生態旅遊產品,提升景區的生態旅遊吸引力,具備良好的示範推廣意義。  7.
  •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
    中國園林網8月26日消息: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要求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
  •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健康世界,共築未來」 專題論壇在...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承辦、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協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 「健康世界,共築未來」 專題論壇在京舉辦。本次專題論壇主題為「健康世界,共築未來」,探尋如何平衡人與自然的關係、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之路,探討後疫情時代新技術對健康領域的重要作用,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