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進入社會前的二十二三年,圈子簡單,背後無需背著幾座大山負重前行,每一天都是嶄新而熱血,那時候更覺時間漫長,長到需要通過藉助許多的外物來打發消磨,卻無釐頭地堅信著自己都是天選之子。
我大概是在二十六七歲,在經歷了一些人和事情,開始有意識地直面上一代的老去和下一代的嗷嗷待哺時,才迅速的把自己從過去的消磨時光的處世方式中剝離出來,然後學著入世,俯下身來把雙腳堅實的踩在土地上,去體驗生活的多面性。
2
此後是一段相當擰巴的時光,在想做和能做之間、在想要和能要之間、在短期和長期之間無時不刻都在做著梳理、判斷和選擇,這是此前少有靜心考慮過的,也是一段格外煎熬的時光。
因為信奉一切都是有跡可循,也就在這個階段,我發現人這一生其實是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艱難和難以應對的。
我嘗試以拆解框架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試圖在解構後搭建出一套條理清晰的認知哲學和行為方式,一切開始明朗起來。
3
直面真實生活的時間不過短短五六十年,這五六十年裡需要去處理的不過是工作、生活和自己內心這三大版塊,這三塊既是獨立存在,又是以點狀的形式相互融合在我們每一天的時間裡,不分彼此的共生在每天紛至沓來的場景裡。
人和人之間差別的拉開大概也就藏在處理這些點狀事情和場景的方式裡。
多數人會把每天甚至畢生迷失於收集每一個零碎的看法和觀點裡,而不去篩選和保留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然後日復一日照單全收的做著機械重複,費心費力地去應付。
事實上,如果靜下心來去回顧一天,你會發現其實一天裡的無數個點中,真正會影響你人生目標進程的點就那麼寥寥幾個,剩下的都是無關緊要甚至是來幹擾你目標達成的障礙;如果你把生活中所需要面對的場景進行歸類,你會發現其實每個人所需要應對的場景也就那麼幾種,而你日常所遇到的困難或者難以應對的問題,也都藏在這些場景裡。
高效而優秀的少數人,就在於善於在紛繁的點狀事物和場景中,分離出哪些是重要的是利於自身目標達成的,然後在這些點和場景上精進雕琢,找到更優的應對方案。
經過對常見點狀事物和場景的應對方案的思考,長此以往即形成自己的處事原則、規律和模式,當再次碰到類似問題時,即會下意識地跳出基於原則下的處理方案。
時間長了,讓你困惑和不知所措的問題就少了!
4
也就是在這個有意識的篩選和復盤過程中,你會慢慢去看懂很多事情底層邏輯和本質,並且逐漸會形成一些自己的思考邏輯和行為習慣。
比如不再是個只顧眼前得失的短期主義,而是相信時間的玫瑰,成為踐行長期主義的高手;比如不再患得患失於許多無關緊要的人和事,而把精力和時間聚焦在你的核心關注圈;比如有意識地壓制人性弱點的潛意識,時刻關注自身的起心動念,開始主導自己的人生方向。
從混沌到開始解構的這個過程,我花了許多的時間,走了許多的彎路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甚至此刻,或許仍在彎路上,好在,每隔一段時間回頭去看,都能欣慰地發現許多肉眼可見的變化,這就足夠。
畢竟,我這一生全部的活法和樂趣,就在於在精進的過程中,兜兜轉轉的去體驗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