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有的棕熊,冬眠前經常將洞口足跡抹去,熊媽媽冬眠洞中產仔

2021-01-15 雪靈谷動物地理

大多棕熊的體色都比較單一,從頭到腳,都一個顏色,但西藏生活著一種金黃色面孔的棕熊,脖子上還環繞著一圈乳白色斑紋,那就是西藏棕熊。

西藏棕熊是青藏高原上的「獨行俠」,總是獨自行走在廣袤的高原上,但偶爾也會出現在西藏牧民的草場上,晃晃悠悠地散步。

西藏棕熊是哺乳綱、熊科、棕熊的亞種之一,也被稱為藏棕熊、馬熊、藍熊。生活在靠近林線的高海拔地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從高山針葉林到山地荒漠草原、高原灌叢草甸都能生存。

分布於青藏高原、甘肅和新疆等地,在可可西裡分布較廣,崑崙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分布數量也較多。國外尼泊爾、不丹也有分布。

01金色的面孔,脖子上戴「圍巾」,胸毛長達10釐米

西藏棕熊是世界上最稀少的棕熊之一,最重約400千克,在棕熊家族中,體型不算大,但性情兇猛,力氣也特別大。

腦袋寬大,頂著兩隻毛茸茸的耳朵,吻尖長而突出。圓厚的面孔上,覆蓋著金黃色的毛髮,野性中增添了幾分貴氣,所以說西藏棕熊天生具有金色面孔。

西藏棕熊的脖子上,從喉部至肩部,環繞著一圈乳白色的斑紋,仿佛是圍了「圍巾」一樣,延伸到胸前,形成月牙形斑紋,看上去很美觀很舒適。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棕熊身上的毛髮,不盡相同,耳朵與四肢是黑褐色的,背部的毛色由深褐色與黃褐色混雜。毛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老年熊的主要體色呈銀灰色,幼年為棕褐色。

色彩搭配得當,增添了顏值魅力,曾有一名國外的動物學家,見到西藏棕熊,不由得讚嘆:「好漂亮的棕熊啊!」

棕熊的毛髮很長很厚,可以抵禦冰天雪地的嚴寒。據人民網報導,西藏棕熊的胸毛長達10釐米,體側的毛髮更長,它們具有非常強的耐寒力。

棕熊可以像人一樣直立起來,肩部隆起。它的腳掌裸露,具有厚實的足墊,奇特的是它的後腳掌,與人的腳掌形狀相似。

別看西藏棕熊走路時,總是笨拙的樣子,實際上是因為它側對步行走,後腳朝內撇,所以走路時也在搖擺。在雪地裡走過後,留下的掌印,很容易被誤認為人的腳印。

02常掘洞抓鼠兔吃,還會涉水捕小鳥

西藏棕熊都是單獨活動,習慣了獨來獨往。由於棲息地的環境植被稀少,西藏棕熊的食性很雜,吃肉也吃素,食物多種多樣。以肉食為主,也吃一些植物嫩芽與果實、漿果、松籽,以及植物根莖。

動物專家在研究西藏棕熊的食性中,從其從糞便樣中識別出高原鼠兔、旱獺、野犛牛、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高原兔等7種脊椎動物,以及熊蜂的幾丁質殘片、3個鳥類羽毛片段,還有一些不能識別的物質。

別看西藏棕熊一副笨拙的樣子,聽覺、視覺也遲鈍,但是它的嗅覺很靈敏。經常通過嗅覺來發現活躍在地下的鼠兔、旱獺。

如果等鼠兔出地面活動,才上去捕獵,也太費勁了,西藏棕熊的方式更直接,那就是掘洞抓鼠兔。

西藏棕熊的肩背部的肌肉高高隆起,這使得它的前肢更有力,在掘洞時,不應費勁。將高原鼠兔的地洞挖開,它就無所遁形了。這招真是絕妙呀!

不過也並不是每次掘洞,都能抓到鼠兔。狡兔有三窟,高原鼠兔的洞窟就更多了,有時候它會通過地道溜走。

光吃鼠兔是不夠的,西藏棕熊也會吃沒腐爛的動物屍體,例如死去的藏羚羊、野犛牛。偶爾,西藏棕熊還會涉水去偷吃水禽的鳥卵,或捕食雛鳥。

雖然胖乎乎的樣子,但是跑起來速度很快,如果捕食時遇到跑得快的獵物,能夠很快追上,根據科研人員觀測,速度最快可以達到56千米每小時。

不管是掘洞抓鼠兔等捕食行為,還是搜尋死去動物的腐食行為,都是西藏棕熊對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的生態適應。

03冬眠前大吃特吃,會將洞口的痕跡抹去,冬眠時心跳基本上停止

每年的秋天,是西藏棕熊的「備戰」時刻,它們為了冬眠,需要早早開始準備。西藏棕熊開啟了瘋狂吃東西的模式,從早吃到晚。

西藏棕熊秋天要吃許多植物漿果或肉食,就是為了讓自己變胖,積累冬眠所需的50千克脂肪。

進入11月,寒風凜冽,西藏棕熊已經把自己養得胖胖的,就去尋找一處僻靜的山坡挖掘地穴,或找向陽的山崖巖石縫準備冬眠。

它們會在洞裡鋪墊一些乾草,讓洞穴變得舒適一些。一般都是一個棕熊一個洞,平時單獨活動,冬眠也各睡各的。不過,未成年的小棕熊就要跟熊媽媽住在一起。

西藏棕熊很聰明,在進洞之前,會後退著進去,便往洞裡走,邊將洞口外自己留下的足跡抹去,更好地隱蔽自己。

冬眠的過程中,西藏棕熊的心跳基本上停止,排毒系統基本上也會停止運作,就是為了減少熱量及鈣質的流失,也防止失溫及骨質疏鬆。

儘管如此,西藏棕熊冬眠還是處於一種半睡眠狀態,如果有危險,受到驚擾,就會醒來。被驚醒後,就不會再睡。

從11月初開始,一直到翌年3-4月,每個個體入睡與醒來的時間變動,也比較大。

04熊媽媽在冬眠洞中產仔,小熊30天才能睜開眼

春天萬物勃發,西藏棕熊從冬眠中醒來,紛紛走出洞去覓食,四處遊蕩去找吃的。

每年的5-6月夏季,西藏的溫度逐漸轉暖,棕熊們進入交配季,經常興奮地發出叫聲,雄性追逐雌性。

有時候,兩三隻雄性追逐一隻雌性。交配之後,雌雄便馬上分離,各過各的日子。雌棕熊的懷孕期長達7-8個月。

第二年的初春1-2月份,很多西藏棕熊還未冬眠結束,熊媽媽就在冬眠的洞中產仔,一胎1-2仔,偶爾會出現3仔。

初生的小熊全身無毛,還很比較虛弱,要長到30天,甚至長達40天才能睜開眼睛,長大到半年後,開始吃小動物與植物。

熊寶寶不會參與照顧熊寶寶的工作,但是熊媽媽會細心照料小熊,直到小熊長到一歲大後,能夠獨立生活。

正在照顧熊寶寶的母熊,到了夏季也不會發情,直到第二年的夏季,才會進入發情期。但是,如果熊寶寶意外死亡,母熊仍會發情,繼續交配、懷孕、生仔。

所以有時候,雄性棕熊為了讓母熊發情,甚至會攻擊熊寶寶。但熊媽媽會衝上去阻止雄獸,甚至與雄獸拼命,保護熊寶寶。

當熊寶寶一歲大之後,熊媽媽會將它趕走,讓它獨自生活。小熊慢慢長大,3歲之後性成熟。在自然環境中自由生長的西藏棕熊壽命約30年。

結語

西藏棕熊憑著粗壯的身軀,以及快速的奔跑,處於食物鏈頂層,起到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但是,人類的過度開發,導致西藏棕熊的棲息地縮小,且過多人為幹擾還會對棕熊捕食、冬眠造成困難。

相關焦點

  • 棕熊為了冬眠,都把洞口封了,連腳印都擦乾淨了,還是被獵狗發現
    近日,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到處都是雪茫茫一片,迎面吹來的風也是冰冷的,這時的黑熊都在洞裡冬眠了。就在冬眠前,棕熊都把洞口封了,就連洞口前的腳印都擦乾淨了,眼想著睡一個安安穩穩的好覺。哪知即使做得如此隱秘,還是被偷獵者的獵狗發現,很多棕熊就這樣倒在了偷獵者的槍口下。
  • 冬眠的熊提前一個月醒了
    今年的3月,走進樹林裡的動物學家們會大吃一驚,因為全球各地的熊都不合時宜地提早醒來,原因是冬天變暖了,最近的一次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冬天之一。俄羅斯、芬蘭和英國的圈養熊和野生熊都很早就脫離了冬眠,有些種群根本就沒有開始冬眠。冬眠是熊一年一度的固定節目。冬季幾個月的長時間睡眠使他們可以在食物匱乏的時候等待最惡劣的天氣結束。
  • 冬眠的動物都有哪些?這文章必看
    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其生活環境多樣,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很大部分的蜥蜴生活在熱帶和次熱帶,如果環境溫度低於20度,基本上就死亡了,不存在冬眠。少部分溫帶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可以多鋪點沙石和乾草枯葉,放在室內溫度較穩定(不能放在經常開空調或暖氣的溫度劇烈變化的地方),環境較安靜的地方即可。
  • 北極熊與棕熊的戰爭:北極熊身強體壯,卻輸給了棕熊
    2004年在梅爾維爾島南部發現的棕熊足跡;該足跡較狹長,爪痕顯著,表現出明顯棕熊特徵;足跡寬達15釐米,顯示為成年公熊梅爾維爾島遠在棕熊的傳統分布範圍之外,該島早期探險記錄中從未有過棕熊報導,也沒有發現過棕熊化石,因此這裡「自古以來」就不是棕熊領地,棕熊到這裡就是來搞「侵略」的。
  • 大棕熊有多可怕?東北虎都命喪其口!
    例如,1913年一隻大棕熊殺死並吃掉了一隻虎。而1960年在錫霍特阿林保護區,一隻年輕虎淪為棕熊的獵物。在有些例子中,棕熊長距離追蹤並成功殺死了老虎。科斯特哥爾德(1981)描述了一起大棕熊追捕雄虎的事件(該虎的前墊寬是10.5釐米,可能是年輕雄虎),熊連續跟蹤虎超過14公裡。最後虎穿過了上面有很多人類腳印的冰封河道,熊才停止了追捕。
  • 熊是怎樣冬眠的?正在冬眠的熊可能被東北虎拖出去吃掉嗎?
    「冬眠」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生理現象,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動物都會選擇在冬天進入沉睡,減少能量的消耗躲過危險的冬天。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冬眠只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出現,並且可以分為「主動冬眠」和「被動冬眠」兩種,也就是說一些動物可以主動性的選擇是否進入冬眠狀態,而一些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會在溫度降低的時候被動進入冬眠。無需對熊擔心在可以冬眠的眾多動物中,「熊類」可以說十分的特殊。
  • 俄羅斯冬天變暖致棕熊無法冬眠,專家稱「失眠熊」更有攻擊性
    據《莫斯科時報》12月10日報導,由於俄羅斯今年冬天溫度異常升高,致使俄羅斯地區的部分棕熊無法順利進入冬眠。據悉,今年12月初,西伯利亞多處地區溫度比往年高出14攝氏度左右,比往年冬天來得要暖和。位於莫斯科以東2000公裡的鄂木斯克地區博列琴斯基動物園的發言人娜塔莉亞·波洛託娃向媒體表示,園內的棕熊都已經從冬眠狀態中醒來了,其中兩隻喜馬拉雅熊甚至都沒有開始進入冬眠。娜塔莉亞在採訪中說道:「12月的這個周末溫度異常溫暖,園裡的棕熊Masha和Foma都已經從冬眠中醒來並開始活動。它們吃飽肚子後,發現春天還沒到,又回到洞穴中休息。
  • 科學解析:中國熊與俄羅斯熊邊境激戰,結局將如何?
    這次拍到兩隻熊激戰的地方,也是俄羅斯野放的雌虎拉佐經常出沒之地。兩隻熊肩膀寬闊,肩峰隆起,發達的頭部肌肉導致額頭形成了一塊凹陷,顯然都是成年公棕熊。拉佐正在養育一隻幼仔,附近有兩隻公棕熊出沒,對這隻虎媽媽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棕熊偶爾也會襲擊並殺死老虎。
  • 咬合力前十名的食肉目動物你知道幾個?熊貓有上榜
    第10名美洲黑熊,犬齒咬合力744.3N 裂齒咬力1003.6N廣泛分布於北美洲,是現存數量最多的熊。在熊科中體形排行第三,小於北極熊和棕熊。在現存所有陸地食肉動物中體型排行第五,僅次於北極熊、棕熊、老虎、獅子,屬當代第五大食肉動物。
  • Bear|棕熊冬眠的時候真的不會醒來嗎?
    一年裡最冷的季節到了,在這寒風刺骨的日子,居住在森林的許多動物都已經冬眠了,棕熊brown bear [bran ber](美)是其中最具代表的,棕熊在冬眠期間依靠儲備的脂肪生活,為保存能量,它們的體溫降低大約4攝氏度,心跳和呼吸的頻率也都降低了。
  • 熊冬眠嗎 熊在冬季會不會冬眠
    導語:我們知道,很多動物在冬天到來之際都會進行冬眠,常見的有青蛙、烏龜、蛇、蝸牛等等。那麼,那麼熊冬眠嗎?到底熊在冬季會不會冬眠呢?動物之所以冬眠,是因為食物匱乏,體能沒法支撐正常活動。由此,我們來看看熊需不需要冬眠。
  • 因為一個缺陷,無法從冬眠中醒來
    洞熊是一種因為遺骨而為人所知的動物,它們曾經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的洞穴中,但是在2.4萬年前,卻不知為何突然滅絕了。從上世紀開始,科學家就在許多個歐洲洞穴中發現了數以萬計的洞熊骨骼,其中一些好像還經過了精心地堆砌。
  • 野外遇到熊,裝死真的可以逃過一劫嗎?
    曾經不僅分布在中國東北、西北及西南地區的高山密林中,而且在華北及南方廣大丘陵山地也有分布的棕熊,現在由於人類活動造成森林急劇減少,導致它們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絕跡,只在少數區域內還有分布(東北、西北、西南地區)。目前野外存活數量也不多,而且由於棲息地減少和盜獵導致野外存活數量急劇下降。
  • 熊貓為什麼不冬眠?正在冬眠的熊戰鬥力究竟怎麼樣?
    我們知道,地球上的熊類動物大部分都會冬眠,但有一種比較特殊,那就是熊貓,熊貓到了冬天是不冬眠的。冬眠對於熊來說,意味著什麼?為什麼熊貓不冬眠呢?首先,熊貓和北極熊簡直是兩個極端,熊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萬年前,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熊類動物,所以也被叫做活化石,野生熊貓主要生活在四川,以竹子為食,而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翠綠的,所以就算在寒冷的冬天,熊貓也能夠找到食物,所以熊貓不會冬眠。不冬眠的熊貓,似乎還沒有其他熊類動物快樂。對於其他熊類來說,一到冬天熊就會鑽到溫暖的窩裡,美美地睡上一覺,睜開眼睛就是春暖花開。
  • 【不冬眠的熊】
    野生冬眠的熊                                                                    雖然熊是雜食動物, 只要餓了,什麼都吃; 但是在冬天、在野生環境之下, 可以提供給熊食用的物質還是較為貧乏。
  • 熊為什麼可以冬眠,遇到意外怎麼辦?人類可以和熊一樣嗎?
    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設計師,在數億年的進化中,只有最優秀的生物才可以倖存。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動物界中一個神奇的現象「冬眠」, 很多生物在面對極端寒冷的冬季時,都會選擇冬眠,等待天氣溫暖萬物復甦的時候再次恢復正常,有趣的是冬眠的本領並不是一種生物的特長,哺乳動物和一些變溫動物都具備冬眠的能力,這說明「冬眠」是生物進化過程中一個十分優秀的選項。
  • 熊可以冬眠,人為什麼不行?-虎嗅網
    這也是人類為什麼不能冬眠的原因之一,因為代謝速率過慢,導致體內的有害物質積累過多。熊:我胖我健康,你行嗎?並且,熊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前文提到說,熊在冬眠開始前,會大吃特吃,變成一個大胖子。胰島素抵抗引起的血漿中高胰島素和高糖含量,則經常會導致代謝症候群、痛風和2型糖尿病。
  • 雲南野生動物園新引進6隻棕熊
    據云南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透露,這6隻棕熊是17日晚上抵達雲南野生動物園的。18日一早就和遊客來見面了。除了這六頭棕熊,雲南野生動物園還引進了一頭雄性紅毛猩猩。據了解,這6隻小棕熊會在動物幼兒園和遊客見面,等它們長大後才給它們搬家。此次是雲南野生動物園首次引進棕熊,這6隻小棕熊承擔著種族繁衍的重任。
  • 冬眠動物小百科
    其種類分為三種,第一種為蛇及蛙等兩棲爬蟲類的冬眠,其體溫與周圍環境配合,如環境溫度下降則體溫跟著下降而進入冬眠狀態,己無法進行調節;第二種為松鼠等動物其體溫於平時保持恆溫性,在進行冬眠時,可將自己體溫下降到接近環境周圍之溫度,但為了避免體液在0℃以下結凍,其體溫維持在5℃之間;第三種為熊類,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在嚴謹的分類下應該是近於睡眠和冬眠之間。
  • ◆為什麼熊要冬眠?
    直到來年春天,它們才會從冬眠中甦醒,搖搖晃晃地走出洞穴。熊為什麼要冬眠呢?那是因為冬天到來後,小動物們的活動量逐漸減少,這也就意味著,它們能夠找到的食物減少了。冬天天氣乾燥寒冷,即使它們能找到食物,從食物中獲取的能量也不足以彌補生物體因外出活動所消耗的能量。所以,除了長途跋涉去南方過冬的候鳥,大多數動物都很難熬過冬天。有些動物就會死去,還有一些便會選擇和熊同樣的方式,利用寒冷的冬天好好地睡一覺,借冬眠將身體的能量消耗降至最低。冬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睡覺,而是動物用來降低體溫、減緩心跳的一種特殊方法。只有這樣,動物才能在寒冷又沒有食物的冬天保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