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商丘多地發現世界極危物種

2020-11-26 澎湃新聞

驚喜!商丘多地發現世界極危物種

2020-03-04 0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3月2日,虞城攝影愛好者在虞城縣孟諸澤溼地公園發現3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據動物研究人員介紹,該物種目前全球數量僅有1200隻左右,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比「國寶」大熊貓還珍稀。

據悉,此前,在民權國家溼地公園也發現過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世界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這種水禽對棲息環境的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見,近年來,虞城縣積極實施「豐綠增水"生態建設工程,在環境保護、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不,美麗的生態溼地公園把青頭潛鴨都吸引來了。

3月1日,在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拍攝到全球瀕危鳥類震旦鴉雀,現場觀察記錄到10餘只。震旦鴉雀屬中國特有的鳥種,由於數量稀少,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水面寬闊且水位長年穩定,水質清澈透明無汙染,引得大量候鳥在這裡棲息過冬,已經發現大天鵝、斑嘴鴨、東方白鸛、黑臉琵鷺、青頭潛鴨等100多種鳥類在此棲息繁殖。成為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來源/商丘日報 大河報

原標題:《驚喜!商丘多地發現世界極危物種》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世界「極危」物種禾花雀來洛陽了
    80餘只「極危」物種禾花雀》點擊收聽節目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溼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鳥類的天堂檢測部門日前在保護區發現了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之多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馬朝紅 郭準)8月19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在稻田裡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
  • 黃河溼地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在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在稻田裡發現了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郭 準攝(中經視覺)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進行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為小型鳴禽。黃胸鵐的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為黑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
  • 孟津溼地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鳥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通訊員 郭準日前,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在黃河溼地意外發現80餘只黃胸鵐(wú)。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是國家珍稀野生鳥類,目前世界上存活量很少。2017年12月5日,黃胸鵐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列入「極危」物種。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據了解,在2004年以前,黃胸鵐還被列為「無危」物種,種群數量巨大,主要由於人類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該物種瀕危等級經歷了「近危」、「易危」、「瀕危」,直到2017年上升到「極危」物種。
  • 「很意外、很興奮、很驚喜」,武漢溼地發現世界極危植物
    ▎ 專家團隊發現的野生粗梗水蕨今天,小綠聽說了個好消息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在武漢溼地發現了一種世界極危植物這種植物到底什麼來頭?竟讓專家團直呼「很意外、很興奮、很驚喜!」12日,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在本土開展溼地生態恢復和植物多樣性調查時,在一處溼地發現成片生長的世界極危植物粗梗水蕨。
  • 河南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洛陽孟津黃河邊發現「極危」物種,你見過嗎?
    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意外發現了大約八十餘只的黃胸鵐,這種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不過,隨著人們的捕殺和生態環境的改變,黃胸鵐的數量逐年減少,2004年,黃胸鵐由「無危」改為「近危」,2013年改為「瀕危」,直到2017年12月5日又升級為「極危」物種。
  • 世界上五種超級罕見的極危物種,第一極其匱乏
    世界上五種超級罕見的極危物種,第一極其匱乏,見過一種算你牛五:有很多人認為白獅是得了白血病的獅子,但是經過調查發現白獅其實是遠古的品種,由於生存地比較寒冷,所以白色就是它們的保護色!它們在96年的時候還是普通的瀕臨滅絕物種,但是現今已經成為了極危物種,由於捕鯊產業的大量發展,所以導致它們的數量逐漸減少,希望它不要慢慢的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再也看不見海中這一獨特的生物!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前幾天,我在稻田裡發現了這群黃胸鵐,大概有80多隻。」說起發現經歷,該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還很激動。「我經常進行野外監測,遇到黃胸鵐不是稀罕事,但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多。」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w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據了解,在2004年以前,黃胸鵐還被列為「無危」物種,種群數量巨大,主要由於人類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該物種瀕危等級經歷了「近危」、「易危」、「瀕危」,直到2017年上升到「極危」物種。
  • 世界極危物種-奇蹄目與偶蹄目
    偶蹄目Perissodactyla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多為大型、中型的草食性陸生有蹄類哺乳動物。由於第3和第4趾特別發達,長短相等;第1趾完全退化,第2和第5趾不發達或缺如,因趾為雙數,趾端又有鞘狀蹄,故稱為偶蹄目。除澳大利亞外,野生的偶蹄類遍布世界各地。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
    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前幾天,我在稻田裡發現了這群黃胸鵐,大概有80多隻。」說起發現經歷,該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還很激動。「我經常進行野外監測,遇到黃胸鵐不是稀罕事,但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多。」
  • 身邊總是出現「極危」物種是什麼體驗?雲南前來謝邀作答
    據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棲息地喪失、過度捕獵、人為幹擾等因素影響,青頭潛鴨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因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物種。極危物種——白腹鷺去年11月10日,昌寧縣一位村民周正富發現了一隻虛弱的大鳥,正被幾個孩子追著玩。救助後鑑定發現,此次發現的鳥類為白腹鷺。
  • 極危物種黃胸鵐現身連雲港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蘇小環 記者 曹盧傑)近日,受連雲港市灌雲生態環境局委託的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灌雲縣下車鎮四五河附近調查期間,記錄到2隻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經查證,該鳥種於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級為「極危(CR)」物種。 黃胸鵐(音wú)為中等體型(15釐米)而色彩鮮亮的鵐。
  • 武漢溼地發現大片世界極危粗梗水蕨,專家:表明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較好
    長江網8月13日訊(記者明眺生 通訊員邱自楨)12日,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在本土開展溼地生態恢復和植物多樣性調查時,在黃陂區一處溼地發現成片生長的世界極危植物粗梗水蕨。這一重要發現,讓專家們感到「很意外、很興奮、很驚喜」。
  • 東莞三地發現世界級「極危」鳥類禾花雀!數量為近年之最
    近日,東莞這三地發現了黃胸鵐[wú],這種鳥就是東莞人十分熟悉的「禾花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可喜的是,在這三處稻田中都發現了禾花雀,中堂四鄉發現1隻雌性和1隻雄性,望牛墩水稻基地發現4隻雌性,而橋頭荷花基地,發現有超過10隻禾花雀,這可以說是東莞近幾年發現禾花雀數據最多的一次。01.
  • 全球不到1000隻,世界極危物種!
    (天太冷了,鴨鴨不想抬頭鴨)經過反覆觀察比對,觀測人員確定這是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目前數量不足1000隻隨後,第二隻青頭潛鴨也出現在了觀測鏡頭內。這讓觀測人員十分激動!▼蘇州溼地學校自2018年在常熟進行觀測以來,首次發現青頭潛鴨,此前常熟也沒有觀測記錄。
  • 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首現內江 全球僅存500隻
    它被列為極危物種全球現存僅500隻左右「快看!那是不是青頭潛鴨?」1月8日下午,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古宇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內,傳來一陣議論聲。「看起來有點像,走近點去瞧瞧。」一位觀鳥愛好者提議。於是,觀鳥者們來到距離湖心灘涂僅200米的岸邊,通過望遠鏡終於看清了那隻站在水鳥群中「不起眼」的小傢伙——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雖然是陰天,但還是能看到它青色的腦袋瓜泛著金屬光澤,這不同於其他水鳥,肯定是青頭潛鴨。」西南山地工作室執行長、鳥類專家巫嘉偉難掩興奮,舉起相機拍下多張照片。
  • 韓媒:日本人油炸這個極危物種來吃
    圖源:百度百科 它雖然在全球作為寵物被飼養(特別是北美等地),但其原棲地已被大量開發,可生活面積不多於10平方公裡。 美西螈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名錄內被評為極危物種。 圖源Tabelog「先是打著科學研究的名號血腥捕鯨,現在又公然食用極危物種。日本怕是很難躲過毫無動物保護意識這樣的譴責了」韓媒如此評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