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熟~崑承湖驚現寶貝鴨!全球不到1000隻,世界極危物種!

2021-01-20 常熟身邊事

今天上午8點多,

蘇州溼地自然學校的調研人員

在崑承湖例行鳥類觀測。

突然,在」熙熙攘攘「的鴨群中

有那麼一隻明顯

「異於常鴨」。

這讓觀測人員興奮了起來,

他們趕緊拍攝照片進行比對。

(你能從中找到不一樣的那隻鴨鴨嗎?)

這隻野鴨體圓、頭大,

頭部和頸部羽毛呈黑色並具綠色光澤,

上體黑褐色,下背和兩肩雜以褐色蟲蠹狀斑,

腹部白色,與胸部慄色截然分開,

並向上擴展到兩脅前面,下腹雜有褐斑,

兩肋羽毛淡慄褐色,具白色端斑。

(天太冷了,鴨鴨不想抬頭鴨)

經過反覆觀察比對,

觀測人員確定這是全球極危物種

——青頭潛鴨

目前數量不足1000隻

隨後,第二隻青頭潛鴨也出現在了觀測鏡頭內。

這讓觀測人員十分激動!

蘇州溼地學校自2018年在常熟進行觀測以來,首次發現青頭潛鴨,此前常熟也沒有觀測記錄。

蘇州溼地自然學校調查員周敏軍:

青頭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為遷徙性鳥類。青頭潛鴨每年3月中旬即從南方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秋季於10月中旬開始遷往南方,少數遲至11月初。遷徙時集成10餘只或數十隻的小群飛行,隊形常呈楔形。

飛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飛行。它們有時也與鳳頭潛鴨或其他潛鴨混群棲息。這種極危動物性情膽怯、翅強而有力,飛行甚快、也能很快地在地上行走。善潛水和遊泳,在水面起飛也甚靈活,受驚時能立刻從水面衝起。

青頭潛鴨與其他鴨類的區別:

青頭潛鴨(左)與綠頭鴨(右)

青頭潛鴨(左)與白眼潛鴨(右)

青頭潛鴨(左)與鳳頭潛鴨(右)

青頭潛鴨的分布:

這不是崑承湖第一次發現珍稀鳥類了~

如今的崑承湖溼地公園

棲息超過18種6000隻雁鴨。

絕大部分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

近危物種的羅紋鴨,

還有易危物種

鴻雁和紅頭潛鴨。

開頭青頭潛鴨混跡的鴨群

正是羅紋鴨群。

寶貝鴨鴨們為何青睞崑承湖?

崑承湖是常熟境內最大的湖泊,又名「東湖」「隱湖」。歷史上的崑承湖已有浩然大氣之勢,元末明初鄭東的歌行體長詩《崑承湖歌》:「入湖放歌,引湖中龍女起舞,驚濤如雪,滄海似裂」。

千百年來

崑承湖無私地養育著湖邊的人們。

然而,她也曾有過不堪回首的往事。

上世紀80年代開始,

城市工業迅速崛起,

崑承湖周邊被無序開發,

水質逐漸惡化,到21世紀初,

部分區域水質惡化為劣五類。

回想起20年前崑承湖的「慘狀」,

世居湖邊的人至今心有餘悸。

「湖水散發著臭氣,船開過就能翻出死魚來。」

崑承湖生態環境的惡化

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

一場生態「救贖」就此展開。

● 2006年10月,崑承湖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啟動。

● 2012年,崑承湖水質由原來的局部劣五類提升為整體三類。

崑承湖恢復效果

近年來,

崑承湖又用上了「生物療法」。

通過放養魚類避免水體富營養化,

並適當捕撈,將湖中魚類密度

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崑承湖是常熟溼地保護的一個側影

常熟河網密布,湖蕩眾多,溼地多樣。

多年來常熟以溼地保護、修復

引領生態建設,

在全市範圍內積極構建

特色明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

溼地資源保護管理體系。

常熟溼地棲息著中華鱘、胭脂魚、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昆蟲調查發現9個江蘇省新紀錄種屬,更有中國大陸的新記錄潮隱翅蟲屬。

全市溼地植物778種,鳥類達296種。

其中包括: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頭鶴和東方白鸛;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鳳頭鷹、黑臉琵鷺等25種;

省級保護鳥類:達110種。

▲東方白鸛

▲黑臉琵鷺 白琵鷺

相信未來有更多「世界寶貝」棲息常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常熟水好鴨先知!

相關焦點

  • 世界極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在烏倫古湖溼地添新家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世界極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在新疆烏倫古湖溼地添了新家。目前,新疆觀鳥會已聯合烏倫古湖溼地公園管理局對白頭硬尾鴨棲息地展開監測調查。2019年夏天,烏倫古湖拍攝到的白頭硬尾鴨家族。
  • 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首現內江 全球僅存500隻
    它被列為極危物種全球現存僅500隻左右「快看!那是不是青頭潛鴨?」1月8日下午,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古宇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內,傳來一陣議論聲。「看起來有點像,走近點去瞧瞧。」一位觀鳥愛好者提議。於是,觀鳥者們來到距離湖心灘涂僅200米的岸邊,通過望遠鏡終於看清了那隻站在水鳥群中「不起眼」的小傢伙——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雖然是陰天,但還是能看到它青色的腦袋瓜泛著金屬光澤,這不同於其他水鳥,肯定是青頭潛鴨。」西南山地工作室執行長、鳥類專家巫嘉偉難掩興奮,舉起相機拍下多張照片。
  • 商丘多地發現世界極危物種
    商丘多地發現世界極危物種 2020-03-04 0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極危」物種禾花雀來洛陽了
    8月20日央廣《新聞進行時》欄目播發新聞《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極危」物種禾花雀》點擊收聽節目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溼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鳥類的天堂檢測部門日前在保護區發現了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前幾天,我在稻田裡發現了這群黃胸鵐,大概有80多隻。」說起發現經歷,該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還很激動。「我經常進行野外監測,遇到黃胸鵐不是稀罕事,但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多。」
  • 極危物種黃胸鵐現身連雲港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蘇小環 記者 曹盧傑)近日,受連雲港市灌雲生態環境局委託的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灌雲縣下車鎮四五河附近調查期間,記錄到2隻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經查證,該鳥種於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級為「極危(CR)」物種。 黃胸鵐(音wú)為中等體型(15釐米)而色彩鮮亮的鵐。
  • 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4年後再現西安 全球數量不足500隻
    1月11日上午,西安市兩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渭河西安段,無意間發現了4對世界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這是陝西有記錄以來的第七次,也是西安自2016年灞渭橋車遊溼地記錄後的第三次記錄。據發現者於學和、郭陸和介紹,1月11日他們在溼地裡看到幾大群白眼潛鴨,數量有上百隻,躲藏在蘆葦中,待仔細觀察後發現有幾隻疑似青頭潛鴨,最終通過照片放大對比,確定了青頭潛鴨的真身,應該有4對。據了解,100多年前,青頭潛鴨曾廣泛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印度、緬甸、泰國等地。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前幾天,我在稻田裡發現了這群黃胸鵐,大概有80多隻。」說起發現經歷,該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還很激動。「我經常進行野外監測,遇到黃胸鵐不是稀罕事,但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多。」
  • 世界上五種超級罕見的極危物種,第一極其匱乏
    世界上五種超級罕見的極危物種,第一極其匱乏,見過一種算你牛五:狐狸經常出沒在森林中,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狐狸,它們的名字叫做達爾文狐,身形非常的嬌小,經常被一些小偷偷走當成寵物販賣,所以導致它們的數量超級匱乏!
  • 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現身湘陰橫嶺湖
    1月10日,從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傳來喜訊,16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在保護區青山島內湖現身。這是湘陰縣首次監測到成群出現的青頭潛鴨。本次青頭潛鴨的發現者是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新化溝保護站站長陳振華。「此次一次性發現16隻,實屬不易。」
  •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煎餅龜進入「極危」狀態
    它們是國際組織IUCN,在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評估物種瀕危程度而嚴格制定的級別 近日,IUCN發布了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任何物種都必須走完從「野外實地調查」到「專家組科學評估」的整套流程,才能得到最終評級。 何為瀕危級別? 除了數據缺乏(DD)之外,全世界所有物種的瀕危程度,都可以被歸為無危(LC)、近危(NT)、易危(VU)、瀕危(EN)、極危(CR)、野外滅絕(EW)直到滅絕(EX),嚴重程度依次遞增。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據了解,在2004年以前,黃胸鵐還被列為「無危」物種,種群數量巨大,主要由於人類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該物種瀕危等級經歷了「近危」、「易危」、「瀕危」,直到2017年上升到「極危」物種。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馬朝紅 郭準)8月19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在稻田裡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
  • 河南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身邊總是出現「極危」物種是什麼體驗?雲南前來謝邀作答
    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全世界種群數量為1000-2499隻,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經餵食後,細嘴兀鷲狀態逐漸恢復(7月5日攝)。新華社發(普洱市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供圖)目前,大鳥狀態逐漸好轉,健康狀況良好,暫時寄養在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
  • 世界極危物種-奇蹄目與偶蹄目
    除澳大利亞外,野生的偶蹄類遍布世界各地。大黑馬羚 (Hippotragus niger varani),或稱安哥拉大貂羚,分布在安哥拉中部,極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將該物種評為「極危」,但它可能已經滅絕了。
  • 孟津溼地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鳥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通訊員 郭準日前,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在黃河溼地意外發現80餘只黃胸鵐(wú)。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是國家珍稀野生鳥類,目前世界上存活量很少。2017年12月5日,黃胸鵐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列入「極危」物種。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w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據了解,在2004年以前,黃胸鵐還被列為「無危」物種,種群數量巨大,主要由於人類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該物種瀕危等級經歷了「近危」、「易危」、「瀕危」,直到2017年上升到「極危」物種。
  • 黃河溼地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在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在稻田裡發現了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郭 準攝(中經視覺)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進行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為小型鳴禽。黃胸鵐的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為黑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
  • ​山水人城 和諧相融 | 「全球極危」動物白鶴現身梁子湖
    來梁子湖做客的是全球瀕危動物——白鶴,這也是鄂州梁子湖幾十年來首次發現白鶴。鄂州市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副站長張和平:「24隻白鶴,當時旁邊還有三百多隻鸕鷀,有的人說白鸛、有的人說白鶴,最後專家確認說白鶴,確實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