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危物種黃胸鵐現身連雲港

2020-11-26 騰訊網

黃胸鵐現身連雲港。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蘇小環 記者 曹盧傑)近日,受連雲港市灌雲生態環境局委託的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灌雲縣下車鎮四五河附近調查期間,記錄到2隻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經查證,該鳥種於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級為「極危(CR)」物種。

黃胸鵐(音wú)為中等體型(15釐米)而色彩鮮亮的鵐。繁殖於西伯利亞至中國東北,越冬至中國南方及東南亞。棲於大面積的稻田、蘆葦地或高草叢及溼潤的荊棘叢。此次記錄到的黃胸鵐棲息於麥田和蘆葦蕩之間。調查隊員經過時,2隻黃胸鵐驚飛並停歇於附近的電線上。經查中國觀鳥記錄中心等網站,黃胸鵐在江蘇的記錄並不多,此次在灌雲記錄較為罕見。

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初,黃胸鵐在遷徙季節像麻雀一樣隨處可見,世界範圍內有數十萬隻,2004年僅在歐洲就有60000-300000隻個體,而2015年歐洲成年黃胸鵐數量僅剩120-600隻,十年間種群數量減少了99%,為此,其瀕危等級也由2004年前的「無危」4次升級至現今的「極危」物種。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黃胸鵐保衛戰 | 極危物種黃胸鵐在遼寧錦州慘遭捕殺
    候鳥遷徙季,為保護極危物種黃胸鵐(禾花雀),讓候鳥飛東北野戰軍拯救黃胸鵐先鋒隊一行5人,於2018年9月3日凌晨2:00出徵。9月3日,護鳥志願者在北鎮周邊村落拆除非法捕獵點6處,9張捕鳥網,放飛普通朱雀6隻、白眉鵐5隻、麻雀5隻、崖沙燕1隻、燕雀1隻、白腰朱頂雀1隻。
  • 黃河溼地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在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在稻田裡發現了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郭 準攝(中經視覺)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進行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為小型鳴禽。黃胸鵐的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為黑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
  • 五龍山動物大百科之極危物種-黃胸鵐
    黃胸鵐在2004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在2008年被列入易危,在2013年11月1日被列入瀕危物種,2017年列入極危,十四年內連升四級,消失速度之快不容樂觀。但是隨著人們對自然現象的進一步認識,認為原有的以有益有害區分野生動物的二分法有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現在已經不再強調黃胸鵐所謂害鳥的身份了,另外據野外剖檢的結果,黃胸鵐在繁殖季節會大量取食各種昆蟲,這一習性與其他食谷鳥一致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馬朝紅 郭準)8月19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在稻田裡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
  • 河南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w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寧夏六盤山地區發現極危鳥類黃胸鵐
    黃胸鵐(何志遠 攝)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祁瀛濤)5月20日,寧夏觀鳥協會副會長、成都觀鳥會理事齊麟驚喜地告訴記者:寧夏鳥友何志遠在六盤山地區拍到黃胸鵐,該鳥在2017年12月5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黃胸鵐的評級被從「瀕危」升級為「極危」,距離下一級「野外滅絕」只剩一步之遙。據齊麟介紹,該鳥是寧夏鳥友何志遠5月17在寧夏六盤山地區拍攝到的。
  • 美麗的黃胸鵐(禾花雀)要被吃滅絕了?
    黃胸鵐(拉丁學名:Emberiza aureola)是鵐科,鵐屬的一種鳥類,也叫禾花雀。《保護生物學》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上論文指出,黃胸鵐數量自1980年以來減少超過90%,在東歐、日本及俄羅斯的多數地區逐漸消失。
  • 世界「極危」物種禾花雀來洛陽了
    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鳥類的天堂檢測部門日前在保護區發現了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之多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據了解,在2004年以前黃胸鵐還被列為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前幾天,我在稻田裡發現了這群黃胸鵐,大概有80多隻。」說起發現經歷,該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還很激動。「我經常進行野外監測,遇到黃胸鵐不是稀罕事,但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多。」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
    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她說:「黃胸鵐屬於雀形目鵐科鳥類,因其胸部羽毛為黃色而得名,民間稱之為禾花雀。」造成黃胸鵐變成「極危」物種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是人們大量捕食!」馬朝紅說,黃胸鵐被一些地方的人認為有滋補作用,之後便遭到大量捕殺,黃胸鵐的數量在逐年減少。
  • 黃胸鵐(wú)
    這被吃到快滅絕的小小鳴鳥,叫黃胸鵐,又名禾花雀。圖片來自IUCN官網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黃胸鵐的評級從瀕危升級成極危,意味著黃胸鵐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極危」鳥類現身孟津黃河溼地
    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孟津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進行野外監測時意外發現了大約八十餘只的黃胸鵐,這種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黃胸鵐俗稱「禾花雀」, 鵐科鵐屬小型鳴禽,體長14~15釐米,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
  • 洛陽孟津黃河邊發現「極危」物種,你見過嗎?
    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意外發現了大約八十餘只的黃胸鵐,這種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據了解,早在20世紀90年代,黃胸鵐和麻雀一樣種群規模較大,世界範圍內有數十萬隻。
  • 孟津溼地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鳥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通訊員 郭準日前,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在黃河溼地意外發現80餘只黃胸鵐(wú)。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是國家珍稀野生鳥類,目前世界上存活量很少。2017年12月5日,黃胸鵐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列入「極危」物種。
  • 消逝的黃胸鵐:熬過了「除四害」,卻終難敵貪慾
    而早期的文獻記載中,每每提到黃胸鵐時,基本都是這樣的畫風。IUCN對於黃胸鵐受脅狀況的評估歷史結果,注意在1988-2000年間,該種都被評估為低危(lower risk/least concern),比如20世紀80年代,環志黃胸鵐的狀況如下圖所示。
  • 東莞三地發現世界級「極危」鳥類禾花雀!數量為近年之最
    近日,東莞這三地發現了黃胸鵐[wú],這種鳥就是東莞人十分熟悉的「禾花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黃胸鵐 攝影:李銳洪黃胸鵐——禾花雀,一種曾經被人類的舌尖推向瀕危的鳥類,不但成為了全世界鳥類保護者關心愛護的物種,它也成為了東莞鳥人們追求記錄的目標,這種與稻田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鳥兒,現如今已成為東莞生態環境向善的重要指標之一。
  • 青島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
    記者從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獲悉,截至目前,在膠州灣溼地觀測到的野生鳥類極危物種已經達到5種,包括青頭潛鴨、黃胸鵐、中華鳳頭燕鷗、白鶴、勺嘴鷸等。據了解,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鳥類紅色名錄上被列為極危物種,是極端接近絕種危險的最嚴重等級。而在同一區域同時觀測到5種鳥類極危物種,極為罕見。青島市觀鳥協會會長薛琳表示,這說明膠州灣的生態保護非常好,適合各種鳥類棲息生活。
  • 中國有分布的31種鵐,多數被拔毛以冒充禾花雀
    黃胸鵐,俗名禾花雀,本來有著龐大的種群,卻在10多年期間生生被吃成世界極危。其他鵐鳥,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有的叫聲婉轉,或者外形可愛,被捉去做籠養鳥,而有的則被捉去拔毛,充當禾花雀賣給野味館。鵐,主要分布於歐美亞洲,少數見於非洲和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