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幾天很多人都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痛心 | 短短13年,這種鳥竟然快被人類吃滅絕了…】
很多人或許和我一樣,在最近的新聞裡才第一次知曉這種鳥的存在。這被吃到快滅絕的小小鳴鳥,叫黃胸鵐,又名禾花雀。
圖片來自IUCN官網
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黃胸鵐的評級從瀕危升級成極危,意味著黃胸鵐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如果保護行為不介入,等待他們的將是野外滅絕。而2004年前,他們還是無危。同樣已經野外滅絕的,還有我們熟知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根據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4年在歐洲的調查,黃胸鵐的數量還有6萬-30萬隻,歐洲的黃胸鵐數量佔據全球黃胸鵐數量的25-49%。而發展到2015年,黃胸鵐成鳥在歐洲僅存120-600只。
黃胸鵐數量驟減的主要原因,是在遷徙的路上大量被捕殺。
秋季,鳥類在長江流域停留換毛,然後繼續向著他們的冬季棲息地遷徙,他們的遷徙行程可以達到4000公裡以上,而殊不知這卻是一條通向死亡之路。
這些遷徙的候鳥躲得過獵食者,逃得過冬雪,卻避不開鳥網,避開一張前方還有無數張在等著他們,一層一層的死亡陷阱,無數次的捕殺。比大自然的物競天擇,弱肉強食更讓他們無法反抗,更加不公,更具毀滅性。而這一切的背後,是人類,是食客。被困在鳥網中的鳥兒會死亡,而那些僥倖沒死的,被偷獵者帶走,催肥,悶死然後運往南方,2000年到2013年廣州和韶關查獲被捕殺黃胸鵐數量最多時候可達十萬多隻。餐桌上的黃胸鵐,100%為野生鳥。這些鳥兒無力自救,能拯救他們的,也只有人類。
最令人擔憂的是,黃胸鵐並不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之內。雖然國家已經開始調整和重新評估名錄,但是這項工作要花上5年的時間,黃胸鵐可等得那一天?
黃胸鵐在鳥類大家庭裡,並不是長相最出彩的那一個。或許能拍出胖乎乎軟軟萌萌的照片的動物,才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但是這隻小鳥現在急需大家的關注和保護。
小型鳥的繁殖速度其實並不慢,如果人們能停止吃黃胸鵐,這個種群就有很大的生存下去的機會。不要讓他們消失在我們這一代,現在開始重視保育,為時不晚。
雞是吸不完的,我們只能盡力而為。
——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每日推送鸚鵡美圖,歡迎廣大群眾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