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美麗的黃胸鵐(禾花雀)要被吃滅絕了?

2021-02-26 中國綠髮會

黃胸鵐(拉丁學名:Emberiza aureola)是鵐科,鵐屬的一種鳥類,也叫禾花雀。


《保護生物學》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上論文指出,黃胸鵐數量自1980年以來減少超過90%,在東歐、日本及俄羅斯的多數地區逐漸消失。

禾花雀分布區域和數量下降情況如圖所示,淺色區域為繁殖區域,深色區域為越冬區域,箭頭表示觀測到數量下降的地點。三種箭頭自上而下分別代表數量下降的程度為中度、嚴重和極其嚴重,橙色圓圈表示禾花雀遭獵捕的區域。


近期,黃胸鵐這一物種突然闖入大眾視野,究其原因是人類過渡捕殺食用而使其成為「極危」物種。在中國北方,黃胸鵐因其雄性外形優美、叫聲悅耳而受到愛鳥人士歡迎。在南方,由於中醫理論認為黃胸鵐有滋補強壯功效,以禾花雀為主要原料煲制的湯、紅燒煎炸食品等受到廣大食客青睞,被稱為「天上人參」。


黃胸鵐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3-6枚,通常4-5枚,其繁殖能力相較於除冬季外幾乎都處在繁殖期的麻雀差很多。而且,黃胸鵐一直未實現人工繁殖,為滿足市場需求謀取利益,不良商販在野外大量捕殺黃胸鵐。不科學的飲食文化給黃胸鵐帶來滅頂之災,造成野生黃胸鵐種群數量急劇下降。13年起該物種保護級別五連跳,如今已被IUCN列為「極危」級別,面臨野外滅絕危機。

鳥類是自然的精靈,人類的好朋友,生物多樣性更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請您放棄食用黃胸鵐,保護生態環境,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文/Essen  審/飛  責編/Angel

相關焦點

  • 黃胸鵐保衛戰 | 極危物種黃胸鵐在遼寧錦州慘遭捕殺
    候鳥遷徙季,為保護極危物種黃胸鵐(禾花雀),讓候鳥飛東北野戰軍拯救黃胸鵐先鋒隊一行5人,於2018年9月3日凌晨2:00出徵。9月3日,護鳥志願者在北鎮周邊村落拆除非法捕獵點6處,9張捕鳥網,放飛普通朱雀6隻、白眉鵐5隻、麻雀5隻、崖沙燕1隻、燕雀1隻、白腰朱頂雀1隻。
  • 黃胸鵐(wú)
    這被吃到快滅絕的小小鳴鳥,叫黃胸鵐,又名禾花雀。>從瀕危升級成極危,意味著黃胸鵐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如果保護行為不介入,等待他們的將是野外滅絕。根據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4年在歐洲的調查,黃胸鵐的數量還有6萬-30萬隻,歐洲的黃胸鵐數量佔據全球黃胸鵐數量的
  • 消逝的黃胸鵐:熬過了「除四害」,卻終難敵貪慾
    有意思的是,就連《香港及華南鳥類》(1994)這樣一本指導人們在野外辨識鳥類的工具書,也專門指出了黃胸鵐就是廣東菜單裡的美食「禾花雀」。也足見它對於某些地區的普羅大眾而言,曾是多麼的「深入人心」。正應了「人怕出名鳥怕多」,就在同一篇文章中,鄭老還專門點了黃胸鵐的名,寫道「鵐類在我國境內最形繁多的,莫過乎黃胸鵐Emberiza aureola Pallas(圖5),即一般所謂禾花雀(常誤作黃花雀),實以它在禾稻結穗時才飛集田野間,故名。... ...
  • 極危物種黃胸鵐現身連雲港
    黃胸鵐現身連雲港。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蘇小環 記者 曹盧傑)近日,受連雲港市灌雲生態環境局委託的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在灌雲縣下車鎮四五河附近調查期間,記錄到2隻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經查證,該鳥種於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級為「極危(CR)」物種。 黃胸鵐(音wú)為中等體型(15釐米)而色彩鮮亮的鵐。
  • 黃河溼地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在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在稻田裡發現了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郭 準攝(中經視覺)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進行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為小型鳴禽。黃胸鵐的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為黑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
  • 五龍山動物大百科之極危物種-黃胸鵐
    黃胸鵐 俗稱黃膽、禾花雀、黃肚囊、黃豆瓣、麥黃雀、老鐵背。是候鳥,分布於亞洲東部和歐洲東北部。但是隨著人們對自然現象的進一步認識,認為原有的以有益有害區分野生動物的二分法有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現在已經不再強調黃胸鵐所謂害鳥的身份了,另外據野外剖檢的結果,黃胸鵐在繁殖季節會大量取食各種昆蟲,這一習性與其他食谷鳥一致
  • 中國有分布的31種鵐,多數被拔毛以冒充禾花雀
    黃胸鵐,俗名禾花雀,本來有著龐大的種群,卻在10多年期間生生被吃成世界極危。其他鵐鳥,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有的叫聲婉轉,或者外形可愛,被捉去做籠養鳥,而有的則被捉去拔毛,充當禾花雀賣給野味館。鵐,主要分布於歐美亞洲,少數見於非洲和大洋洲。
  • 「禾花雀」 這種鳥被謠傳成「補腎壯陽」,然後吃到絕種
    大約在十幾年前,作者還在念幼兒園的時候,黃胸鵐曾是一種漫山遍野到處都是的普通小鳥,人們觀測到的數據顯示它們的種群數量起碼有幾十萬隻。而且由於這種小鳥繁殖力很強,出了名的「早生多生」,每一窩就能生產4/5隻,人們似乎從未想過這樣一種鳥會出現什麼意外。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馬朝紅 郭準)8月19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在稻田裡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
  • 河南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東莞三地發現世界級「極危」鳥類禾花雀!數量為近年之最
    近日,東莞這三地發現了黃胸鵐[wú],這種鳥就是東莞人十分熟悉的「禾花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黃胸鵐 攝影:李銳洪黃胸鵐——禾花雀,一種曾經被人類的舌尖推向瀕危的鳥類,不但成為了全世界鳥類保護者關心愛護的物種,它也成為了東莞鳥人們追求記錄的目標,這種與稻田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鳥兒,現如今已成為東莞生態環境向善的重要指標之一。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w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短短13年,這種鳥竟然快被人類吃滅絕了…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 從「瀕危」升為「極危」。 而13年前,黃胸鵐還屬於「無危」狀態。「極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黃胸鵐物種數量大幅減少的主因是 人類為了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
  • 寧夏六盤山地區發現極危鳥類黃胸鵐
    黃胸鵐(何志遠 攝)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祁瀛濤)5月20日,寧夏觀鳥協會副會長、成都觀鳥會理事齊麟驚喜地告訴記者:寧夏鳥友何志遠在六盤山地區拍到黃胸鵐,該鳥在2017年12月5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黃胸鵐的評級被從「瀕危」升級為「極危」,距離下一級「野外滅絕」只剩一步之遙。據齊麟介紹,該鳥是寧夏鳥友何志遠5月17在寧夏六盤山地區拍攝到的。
  • 短短10餘年,這種鳥即將走向滅絕!近日居然在黃河溼地出現
    核心提示: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局工作人員進行野外監測時,發現國家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據了解,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黃胸鵐是一種小型鳥類,和麻雀大小差不多,其胸腹部為鮮黃色,故得名黃胸鵐。 黃胸鵐是候鳥,分布於芬蘭、俄羅斯、中國、蒙古、日本等地。每年8月,它們從西伯利亞起飛,一路南下遷徙到我國的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越冬。2004年之前,有數據表明,僅歐洲就存在6萬~30萬隻黃胸鵐。到了2015年,歐洲成年黃胸鵐的數量急劇減少到120~600隻。除了棲息地受到破壞等因素之外,黃胸鵐數量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為了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
  • 這鳥因太好吃,從跟麻雀一個數量級,被國人吃成極度瀕危動物
    這鳥因太好吃,從跟麻雀一個數量級,被國人吃成極度瀕危動物。黃胸鵐,也叫禾花雀,曾經這種鳥類的數量其實多到所有人都沒把它當一回事;而且在歐洲,很多人都認為黃胸鵐的種群一般最少也有六七萬隻,多的則達到三十幾萬支。
  • 農村常見的鳥類,數量曾經多達上億隻,現被人吃至瀕臨滅絕
    其中,就不得不提及到一種鳥類,它們曾經野外種群數量高達上億隻,僅因為被人譽為「天上人參」而被吃至極度瀕危。它就是——禾花雀。禾花雀,學名稱作黃胸鵐 ,是一種身形嬌小的候鳥,分布範圍十分廣泛。而且繁殖能力也都算不錯,一窩可以生產4隻雛鳥左右,野外種群數量曾經高達上億隻,是鳥類家族中相當龐大的種群,人們從未設想過這種鳥類會有什麼大災難。
  • 世界「極危」物種禾花雀來洛陽了
    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鳥類的天堂檢測部門日前在保護區發現了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之多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據了解,在2004年以前黃胸鵐還被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