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 從「瀕危」升為「極危」。 而13年前,黃胸鵐還屬於「無危」狀態。「極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面臨即將滅絕的機率非常高。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黃胸鵐物種數量大幅減少的主因是 人類為了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
13年從「無危」到「極危」
一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制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物種受威脅程度依次分為6個等級:無危、近危、易危、瀕危、極危、野外滅絕。
13年前,黃胸鵐的評級還是「無危」。 2004年,黃胸鵐由「無危」改為「近危」,2008年「易危」,2013年「瀕危」,本月5日變為「極危」。 「極危」,距離下一級「野外滅絕」只剩一步之遙。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此次黃胸鵐的升級是因為「觀測顯示,黃胸鵐的全球物種減少速度大大高於此前的預期,這一點在過去11年間尤甚。」除農業活動和棲息地受影響等因素外,黃胸鵐物種數量大幅減少的 主因是人類為了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大量黃胸鵐被用鳥網捕捉後,煮熟並以「麻雀」或「稻鳥」的形式出售。
非法販賣最多可達十餘萬隻
一
黃胸鵐屬小型鳴禽。每年8月開始,它會從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的漫長地帶起飛,一路南下遷徙到我國的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行程可達4000公裡以上。
漫長遷徙並不順利。很多追逐暴利的人會在山裡田間架設鳥網,部分鳥網長達數公裡,一旦黃胸鵐被鳥網掛住就難以逃脫。鳥販將其催肥悶死後,裝箱運往南方,在那裡,它們會出現在餐桌上,成為人們口中的大補的「天上人參」。
一位曾參與捕獵黃胸鵐的人士稱, 黃胸鵐從10年前一天能抓50多隻,下降到如今兩三天只能抓到一兩隻, 捕鳥成風的背後是暴利作祟,為了出售的品相,販鳥者會 將捕獲的黃胸鵐活活悶死。
據公開資料顯示,2000到2013年,僅媒體報導的查獲捕殺黃胸鵐的案例就有28宗,最多時,廣州和韶關查獲的被捕殺黃胸鵐數量達到10萬多隻。
一隻黃胸鵐 可賣到60多元
一
據悉,黃胸鵐最貴的時候,收鳥的人要花21元才能收到一隻,「一張鳥網的價格也就是15元錢,捕到一隻黃胸鵐幾乎就回本了。從收購到賣去南方,一隻黃胸鵐的價格要翻3倍。」
一位廣州護鳥志願者表示,黃胸鵐在廣州市場上的價格近幾年不斷攀升,此前一些餐廳甚至會公然叫賣黃胸鵐,後來經過幾次打擊行動,很少有餐廳會把黃胸鵐寫在菜單上公開賣了,而是改頭換面。
一些餐廳就在菜單上用『荷葉』指代禾花雀,一般一隻禾花雀可賣到60多元,一盤子上12隻。所以有的餐廳一道以『荷葉』為主題的菜要價700多元錢,就可以判斷賣的是黃胸鵐了。
專家:「天上人參」 無任何依據
一
民間流傳著黃胸鵐是「天上人參」,能壯筋骨、通經絡,壯陽補腎,冬季進食有大補功能,這也使它面臨著滅種的危險。
多名熟悉黃胸鵐的鳥類專家表示,「從清代開始,廣東的文獻中就有將禾花雀作為食物的記錄。但以前人們捕食的數量不大,直到上世紀90年代,食用禾花雀一度成風,很快廣東本地的禾花雀就供不應求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說, 所謂的「天上人參」,只是傳說而已,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黃胸鵐的營養價值與鵪鶉、鴿子差不多。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黃胸鵐屬於候鳥,可能和不同地域的鳥類接觸,捕捉、宰殺、食用這類飛鳥, 增加了感染不明病毒的風險。
此外,黃胸鵐體內的 一些寄生蟲在烹煮不徹底的情況下可能進入人類體內。 而且這類野鳥都是通過非法手段捕獲的,其捕獲手段不排除使用毒餌,此前曾有人類食用用毒餌捕獲的野鳥後中毒的案例。 「食用來歷不明的野鳥,徒增食品安全風險,不可取。」
被人們迫害到「瀕臨滅絕」的動物
一
穿山甲 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由於穿山甲鱗片具有藥用價值,一直以來遭到大肆捕殺,現已瀕臨滅絕。
海南長臂猿 僅生存在海南霸王嶺原始熱帶雨林中,由於捕殺和生態破壞等因素,一度瀕臨滅絕。
普氏野馬 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目前全世界僅存一千多匹。由於過度獵捕、畜牧業迅速發展等人類經濟活動對棲息地的破壞,普氏野馬種群數量逐漸減少並瀕臨滅絕。
蘇眉魚 中文學名為「波紋唇魚」,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南海諸島及臺灣附近海域。由於其肉質鮮美,遭到過度捕撈,短短幾年時間,野生蘇眉魚已成瀕臨絕種,世界自然基金會將其列為10種瀕臨滅絕的生物。
而這些,還僅僅是冰山一角……
據2016年出爐的世界第一份野生動物評估報告,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大約300種野生哺乳動物,因為人類對「野味」的喜愛,正逐漸瀕臨滅絕。 保護野生動物,已成為全人類的使命和責任,這不僅僅需要法律的支持,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拒絕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讓它們回歸於自然,便是我們對它們最好的保護。
正如下面這所公益廣告所說: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只是從圖片中看到犀牛;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有機會與鯊魚遊泳,而不是食用魚翅羹;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機會在野外看到大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央視新聞
歡迎提供各類線索
歡迎把您遇到的突發事、現場事、感人事(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您認為有意義的事兒)都可以反饋給我們,可以微信留言也可以直接撥打熱線電話。
微信後臺: 0471——3369140
新聞熱線: 0471——3339111
內蒙古頭條APP 歡迎下載
立足內蒙古,聚焦最新聞。
歡迎下載安裝 內蒙古頭條 客戶端,閱讀掌握更多內蒙古本土新鮮資訊。
下載內蒙古頭條android版
下載內蒙古頭條iphone版
(蘋果版可在蘋果商店直接搜索內蒙古頭條下載安裝)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
【A】 擴散!昨晚,呼市玉泉區二道河大橋上一中年男子被撞身亡 肇事車輛逃逸 【B】 重磅!呼和浩特玉泉區將改造10個棚戶區、推進12條市政道路建設… 【C】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大常委會任職名單 【D】 曝光!包頭市公布第一批騙提住房公積金人員名單,21人利用假結婚騙公積金,看看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