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盤點那些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2020-11-22 合肥網

  低齡蟹遇「滅種」危機

  解放眉足蟹與普通的對蝦、梭子蟹不同,成熟期至少要兩年,被端上餐桌的解放眉足蟹都是在3歲以上,因此解放眉足蟹資源一旦被破壞,很難修復!

  「像低齡的1到2齡的解放眉足蟹也遭到了很大的傷害,使得整個種群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且它對生態環境是有修復作用的,所以儘管美味,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去採挖。」周麗青說。

  人類,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爬上食物鏈的頂端,機智的大腦、強大的武器估計能殺死現在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地球的霸主非人類莫屬。當然,人類也是最頂級的吃貨,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哪一樣能吃的不被人類所幹掉,在歷史的長河裡,有多少物種是被人類吃滅絕的呢...

  【渡渡鳥】

  英文名字:Dodo,因為這種鳥不會飛,所以不知道是哪個人類把它抓起來給吃了,從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這種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被認定的國鳥,在被人類發現後的短短70年時間裡,已經徹底絕跡,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

  渡渡鳥的樣子比較肥胖,看上去傻傻的,不會飛,只能跳著走,所以也被叫做「笨鳥」。這種鳥的性格很溫順,棲息於林地中,一次只生一個蛋,叫起來的聲音:渡渡,渡渡.....因為肉質鮮嫩鮮美,被相繼闖入它們家園的歐洲殖民者大肆捕殺...但目前為止,科學家對該物種的滅絕還有爭議,但人類捕殺肯定是最大的因素。

  【候鴿】

  沒錯,是一種鴿類,鴿子肉好吃原來是有歷史依據的啊!這種鳥在1914年被完全滅絕,原因同樣是遭遇人類捕殺,失去棲息地。候鴿喜歡在低空飛行,所以它們的鳥巢很容易被找到。因為肉質鮮美,所以慘遭滅亡。

  候鴿的別名也叫北美旅鴿,北美大陸獨有的鳥,它們生活在落基山脈東部的森林地帶,到了冬季會飛到南方的溫暖地帶過冬。在遷徙的時候,組成的鳥群,其覆蓋範圍可以達到1.6千米寬,500千米長,在鳥群最大的時候,大約有60億隻候鴿。

  【斯特拉大海牛】

  這是一種巨大的海牛,能長到7.9米,3噸重,是海洋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它們原先無憂無慮在浩瀚的海洋裡生活,直到有一天人類發現了它們的蹤跡,遭遇人類的捕殺來充飢,竟然吃到了這種海牛的肉後讚不絕口。而且人類還對其皮毛產生了興趣,導致這樣的一種物種面臨大規模捕殺。

  【愛爾蘭大鹿】

  這是一種曾經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鹿,體型非常強大,又稱巨鹿,尤其是一對鹿角,鹿角與鹿角之間最大的距離可達到3.65米長!可是滅絕的原因是被這樣碩大的鹿角連累的嗎?

  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捕殺這種大鹿是導致滅絕的一個影響因素,但也有人假設,是巨鹿的巨大鹿角限制了雄性鹿穿過森林地帶去尋找配偶(畫面可以想像),或是被冰川時代氣候突變引起的滅絕。

  【歐洲野牛】

  歐洲大陸上曾經最著名、也是體型最重的動物,200萬年前到達印度,後到達中東、亞洲,25萬年前到達歐洲。公元13世紀時,只有貴族才可以獵殺陸地上大型動物,後來這一特權僅限於王室成員,再後來隨著歐洲野牛的數量銳減,皇家法院禁止了對它的捕獵行為。

  【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長得很有特色,其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藥材,在中國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所以人類過度開發,它們從遠古時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中國犀牛能長到2.8米,高1.5米,重1噸。它們身體龐大,相貌醜陋,卻是膽小不傷人的動物。儘管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又從海外引進了一些犀牛,今天人們仍然可以從動物園內目睹到犀牛,但是,原本土生土長在中國野外環境裡的犀牛,卻永遠一去不復返了。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再吃又要滅絕了
    原標題: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再吃又要滅絕了  東方網12月6日消息:昨天我們《今日》報導了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的事。在昨天節目中,我們採訪的水產工程師介紹,這種「海知了」市民可以放心吃。  可是節目播出後,不少觀眾提出了疑問:  雖然說可以吃,但這樣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適嗎?如此「挖掘」是否會破壞海灘的風貌?又會不會讓「海知了」越來越少,甚至破壞生態環境?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再吃又要滅絕了
    昨天我們《今日》報導了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的事。在昨天節目中,我們採訪的水產工程師介紹,這種「海知了」市民可以放心吃。可是節目播出後,不少觀眾提出了疑問:雖然說可以吃,但這樣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適嗎?如此「挖掘」是否會破壞海灘的風貌?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青島海灘「海知了」是什麼
    「像低齡的1到2齡的解放眉足蟹也遭到了很大的傷害,使得整個種群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且它對生態環境是有修復作用的,所以儘管美味,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去採挖。」周麗青說。《今日》有話說:讓「海知了」長住島城,善莫大焉!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一種介於蝦和蟹之間的海洋生物
    來源:青島電視臺  昨天我們《今日》報導了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的事。在昨天節目中,我們採訪的水產工程師介紹,這種「海知了」市民可以放心吃。  可是節目播出後,不少觀眾提出了疑問:  雖然說可以吃,但這樣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適嗎?如此「挖掘」是否會破壞海灘的風貌?又會不會讓「海知了」越來越少,甚至破壞生態環境?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別把它吃滅絕了
    近期,退潮之後,青島海水浴場一幫大爺、大媽們拿著鐵鍁在海邊不停地挖,記者打探得知,原來大爺大媽們找的這種東西叫「海知了」。
  • 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被端上餐桌的都在3歲以上 呼籲市民"手下留情"
    不少市民在石老人海水浴場挖海知了。小圖:海知了是介於蝦、蟹之間的一種甲殼動物。相關人士呼籲市民「手下留情」,留住海知了。  稀罕,80歲老漢頭回見  6日上午10點鐘,半島記者來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這時沙灘上人不算多。「現在還不到時候,十一二點鐘退潮時,挖『海知了』的人就來了。」一名市民說。幾分鐘後,就有人帶著工具來到沙灘上,他們帶著大鐵鍁,在剛退下潮水的地方開始挖起來。很快,就有人挖出了一隻海知了,只見模樣像蝦虎的頭部,只要放在沙灘上就往沙裡鑽。
  • 這種「知了」生活在海裡,再吃有可能滅絕? | 少年科學粉
    曾經有這樣一則不太起眼的地方新聞——《青島人組團挖「海知了」》,新聞報導了一些青島市民爭相前往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的海灘上挖捕「海知了」這種生物,同時也指出如果不加約束地濫挖濫捕,「海知了」很可能會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 青島新網紅"海知了"出鏡接受專訪!吐了一肚子苦水,都別挖了!
    不少青島市民為了嘗鮮兒組團跑到海邊挖回家連日來,退潮之後的石老人海水浴場很是熱鬧,不少大爺、大媽們帶著鐵鍁和水桶,在沙灘上不停地挖啊挖!「海知了」學名解放眉足蟹,又叫海蟬蟹、海節令,形似陸上幼蟬,是出現在黃海中北部的物種,喜好偏冷水,主要生於海灘和沙丘。在山東半島,最早發現於煙臺,後來在日照、青島也曾出現。
  • 對不起,放過「海知了」吧!
    昨天我們《今日》報導了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 本周網紅:「海知了」
    ▽沒錯,我就是最近在石老人附近出現的「海知了」啦!聽說我在青島成了網紅?有、有點害羞呢…甚至有市民對我們產生了誤解如果你們實在是喜歡我們海知了不如等我們再長大一點、再長多一些!因為我們和對蝦、梭子蟹不太一樣我們要長大「成人」至少要兩三年……現在,我們還是小寶寶呢
  • 沙好水也好引來"海知了" 呼籲市民"手下留情"
      不少市民在石老人海水浴場挖海知了。小圖:海知了是介於蝦、蟹之間的一種甲殼動物。相關人士呼籲市民「手下留情」,留住海知了。  稀罕,80歲老漢頭回見  6日上午10點鐘,半島記者來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這時沙灘上人不算多。「現在還不到時候,十一二點鐘退潮時,挖『海知了』的人就來了。」一名市民說。幾分鐘後,就有人帶著工具來到沙灘上,他們帶著大鐵鍁,在剛退下潮水的地方開始挖起來。
  • 盤點一下那些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真可謂是無所不吃。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有多少動物是被人類吃到絕跡的呢?並且他們帶來的一些動物將渡渡鳥作為了食物,破壞了渡渡鳥的生存環境,讓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後來人類的砍伐讓渡渡鳥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導致滅絕。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別把它吃滅絕了
    近期,退潮之後,青島海水浴場一幫大爺、大媽們拿著鐵鍁在海邊不停地挖,記者打探得知,原來大爺大媽們找的這種東西叫「海知了」。專家表示,「海知了」屬於蟬蝦的一種,是青島、日照近海的特產,這幾年隨著海洋保護力度的加大,在海水浴場也能零星發現。  別看長得醜,海知了經鍋煎炒後,入口香脆無比,鮮美異常,富含鈣磷鉀等礦物質,在一般的飯店吃不到這種美食。由於產量極少,肉質又比較鮮美,所以極為珍貴。
  • 石老人浴場 大家在挖啥呢?"海知了"你見過嗎
    一幫大爺、大媽們拿著鐵鍁在海邊不停的挖,他們到底在尋找什麼寶貝?很多市民和遊客都在旁邊看熱鬧。原來大爺大媽們找的這種東西叫「海知了」,這種海貨小編平時還真沒見過,看上去就像是蝦虎的頭部。據了解,「海知了」屬於蟬蝦的一種,是青島、日照近海的特產,這幾年隨著海洋保護力度的加大,在海水浴場也能零星發現。
  • 別讓「海知了」消失!專家:再挖真就危險了!
    前兩天,《今日》連續報導了一些市民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挖掘「海知了」的新聞。
  • 快白再挖了!這種海洋生物再折騰,就又要在青島滅絕了!
    原來他們在挖一種俗名「海知了」的東西。「海知了」學名解放眉足蟹,又叫海蟬蟹、海節令,形似陸上幼蟬,是出現在黃海中北部的物種,喜好偏冷水,主要生於海灘和沙丘。青島出現「海知了」的事情經媒體報導之後,尤其是有的專家還說「海知了」可以放心吃,這一下子炸鍋了……來看新鮮景的、來挖新食材的,老朋友新夥伴啥的,都拿著鏟子小桶湧向海邊……
  • 嘴下留情 別讓海知了消失!專家:再挖真就危險了
    導讀前兩天,《今日》連續報導了一些市民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挖掘「海知了」的新聞。之前的畫面裡,可以看到有的市民一次挖了六、七十隻,甚至用桶來裝走。不少,網友給我們留言說,這種行為很可能會破壞海灘環境,希望趕海的市民能手下留情。對不起,放過「海知了」吧!
  • 吃「海知了」的後果居然這麼可怕,看了這個你還想再吃嗎?
    近來,咱們島城人的餐桌上又多添了一道美味,那就是——「海知了」。
  • 「知了猴」還能吃嗎?明確了!但是……
    自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出臺後,網上就對「野生動物」出現了各種解讀,不少人懷疑,是不是連「知了猴」都不能吃了?
  • 日照海灘挖出特產「海知了」 驚煞遊客
    聽說萬平口附近海灘能挖出『海知了』,專程從兩城坐車來萬平口挖……」近日,日照萬平口附近海灘上出現了6位拿著鐵鍬挖「海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