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再吃又要滅絕了

2020-12-04 環球網

昨天我們《今日》報導了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的事。在昨天節目中,我們採訪的水產工程師介紹,這種「海知了」市民可以放心吃。

可是節目播出後,不少觀眾提出了疑問:

雖然說可以吃,但這樣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適嗎?如此「挖掘」是否會破壞海灘的風貌?又會不會讓「海知了」越來越少,甚至破壞生態環境?

看到了大家的留言,我們也十分重視!今天也再次對此事進行了核實!

昨天的節目播出後,不少網友在我們的微信平臺上留言,希望不要再擴散有關「海知了」的消息,也不要鼓勵大家都去挖。也有網友稱這種「海知了」並非蟬蝦,而是一種叫做「解放眉足蟹」的生物。

「解放眉足蟹,不是蟬蝦。是剛恢復的物種,七幾年在青島地域性滅絕,現在剛恢復四年,四年前開始出現,它們對於沙灘有很好的維護作用,這樣報導之後,它們又要面臨地域性滅絕了。」——網友

網友們說的到底是否真實情況?今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石老人海灘,發現三五成群的市民比昨天更多了,他們正在海灘上尋找「海知了」的蹤跡,大部分都拿著大鐵鍁和水桶,一大早的收穫還不少。

大多數市民都表示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生物,但是對於是否需要保護?大家確實沒有很明確的概念……

這種生物到底是否像網友所說,四年前重新出現在青島海域、需要大家的保護?

帶著問題,記者諮詢了黃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周麗青。

專家:解放眉足蟹 是珍貴的海洋生物

經專家鑑定,「海知了」的學名確實是「解放眉足蟹」,在山東,最先發現它的地方是煙臺,後來是日照,最近才在青島的海域上發現。

「我在日照看到的是整個鰲是黑色的,這邊的旁邊發白,這是雌性的,像是生殖器還有遊泳足,都是雌性所特有的。」周麗青說。

連續挖掘 導致資源下降

專家介紹,這種解放眉足蟹實際上存活的範圍較窄,並對其棲息的沙灘有重要的生態意義,是一種介於蝦和蟹之間的珍貴海洋生物。

「一般都是位於低潮區的細沙這樣的地方,生存比較好一些,它對低潮區的細沙起到了疏鬆清潔的作用,由於它的營養價值比較好,村民對它就有大量的採挖,連續多年這種地毯式挖掘,使得解放眉足蟹的資源量就下降了很多,像在日照下降了70%多。」

低齡蟹遇「滅種」危機

解放眉足蟹與普通的對蝦、梭子蟹不同,成熟期至少要兩年,被端上餐桌的解放眉足蟹都是在3歲以上,因此解放眉足蟹資源一旦被破壞,很難修復!

「像低齡的1到2齡的解放眉足蟹也遭到了很大的傷害,使得整個種群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且它對生態環境是有修復作用的,所以儘管美味,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去採挖。」周麗青說。

《今日》有話說:

讓「海知了」長住島城,善莫大焉!

一件小事引起了這麼大的關注,是我們在播出這條新聞之前始料不及的,這說明市民們的生態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大家不願意看到我們身邊的環境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害。從前幾年銷聲匿跡,到這幾年「重現江湖」,「海知了」的回歸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對島城海洋資源修復工作的充分肯定。

專家說,「海知了」就像泥土中的蚯蚓,對疏鬆和清潔沙灘發揮著不小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善待這個小生命,讓它在青島安家落戶、繁衍生息,並成為島城海灘一道新的風景線。

任何資源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我們不加約束地濫挖濫捕,「海知了」很可能就會再次從青島人的視線中消失。青島人都有趕海的傳統,但是經過了生態破壞的教訓,我們在趕海的時候更要尊重大海的規則,對自然保有一顆敬畏之心。

因此,出於生態環境和物種保護的需要,我們還是不建議大家去採挖「海知了」,而是讓它留在沙灘,與我們共享這片藍天和大海!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再吃又要滅絕了
    原標題: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再吃又要滅絕了  東方網12月6日消息:昨天我們《今日》報導了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的事。在昨天節目中,我們採訪的水產工程師介紹,這種「海知了」市民可以放心吃。  可是節目播出後,不少觀眾提出了疑問:  雖然說可以吃,但這樣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適嗎?如此「挖掘」是否會破壞海灘的風貌?又會不會讓「海知了」越來越少,甚至破壞生態環境?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青島海灘「海知了」是什麼
    「像低齡的1到2齡的解放眉足蟹也遭到了很大的傷害,使得整個種群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且它對生態環境是有修復作用的,所以儘管美味,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去採挖。」周麗青說。《今日》有話說:讓「海知了」長住島城,善莫大焉!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別把它吃滅絕了
    近期,退潮之後,青島海水浴場一幫大爺、大媽們拿著鐵鍁在海邊不停地挖,記者打探得知,原來大爺大媽們找的這種東西叫「海知了」。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一種介於蝦和蟹之間的海洋生物
    來源:青島電視臺  昨天我們《今日》報導了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的事。在昨天節目中,我們採訪的水產工程師介紹,這種「海知了」市民可以放心吃。  可是節目播出後,不少觀眾提出了疑問:  雖然說可以吃,但這樣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適嗎?如此「挖掘」是否會破壞海灘的風貌?又會不會讓「海知了」越來越少,甚至破壞生態環境?
  • 本周網紅:「海知了」
    ▽沒錯,我就是最近在石老人附近出現的「海知了」啦!聽說我在青島成了網紅?有、有點害羞呢…要問我為何最近出現在青島?嘿嘿嘿當然是你們青島的環境和水質變好啦!告訴你們吧其實我只在黃海中北部海灘和沙丘出沒就喜歡偏冷水!之前我去過煙臺,後來又去了日照!
  • 青島新網紅"海知了"出鏡接受專訪!吐了一肚子苦水,都別挖了!
    不少青島市民為了嘗鮮兒組團跑到海邊挖回家連日來,退潮之後的石老人海水浴場很是熱鬧,不少大爺「海知了」學名解放眉足蟹,又叫海蟬蟹、海節令,形似陸上幼蟬,是出現在黃海中北部的物種,喜好偏冷水,主要生於海灘和沙丘。在山東半島,最早發現於煙臺,後來在日照、青島也曾出現。
  • 快白再挖了!這種海洋生物再折騰,就又要在青島滅絕了!
    原來他們在挖一種俗名「海知了」的東西。「海知了」學名解放眉足蟹,又叫海蟬蟹、海節令,形似陸上幼蟬,是出現在黃海中北部的物種,喜好偏冷水,主要生於海灘和沙丘。青島出現「海知了」的事情經媒體報導之後,尤其是有的專家還說「海知了」可以放心吃,這一下子炸鍋了……來看新鮮景的、來挖新食材的,老朋友新夥伴啥的,都拿著鏟子小桶湧向海邊……
  • 對不起,放過「海知了」吧!
    昨天我們《今日》報導了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 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被端上餐桌的都在3歲以上 呼籲市民"手下留情"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實習生 任展輝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璟  連日來,退潮之後的石老人海水浴場很是熱鬧,不少大爺、大媽們帶著鐵鍁和水桶,在沙灘上不停地挖啊挖,他們到底在尋找什麼寶貝?原來他們在挖一種俗名「海知了」的東西。12月6日,半島記者來到石老人海水浴場一探究竟。經水產專家鑑定,海知了學名解放眉足蟹,它的出現說明水質、沙質好。
  • 這種「知了」生活在海裡,再吃有可能滅絕? | 少年科學粉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知了,是生活在陸地樹林的一種飛蟲,是自然界賜給人間夏天裡的寵物。但你聽說過大海裡還有知了嗎?曾經有這樣一則不太起眼的地方新聞——《青島人組團挖「海知了」》,新聞報導了一些青島市民爭相前往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的海灘上挖捕「海知了」這種生物,同時也指出如果不加約束地濫挖濫捕,「海知了」很可能會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 別讓「海知了」消失!專家:再挖真就危險了!
    前兩天,《今日》連續報導了一些市民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挖掘「海知了」的新聞。
  • 嘴下留情 別讓海知了消失!專家:再挖真就危險了
    導讀前兩天,《今日》連續報導了一些市民到石老人海水浴場附近挖掘「海知了」的新聞。之前的畫面裡,可以看到有的市民一次挖了六、七十隻,甚至用桶來裝走。不少,網友給我們留言說,這種行為很可能會破壞海灘環境,希望趕海的市民能手下留情。對不起,放過「海知了」吧!
  • 吃「海知了」的後果居然這麼可怕,看了這個你還想再吃嗎?
    近來,咱們島城人的餐桌上又多添了一道美味,那就是——「海知了」。
  • 沙好水也好引來"海知了" 呼籲市民"手下留情"
      不少市民在石老人海水浴場挖海知了。小圖:海知了是介於蝦、蟹之間的一種甲殼動物。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實習生 任展輝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璟  連日來,退潮之後的石老人海水浴場很是熱鬧,不少大爺、大媽們帶著鐵鍁和水桶,在沙灘上不停地挖啊挖,他們到底在尋找什麼寶貝?原來他們在挖一種俗名「海知了」的東西。12月6日,半島記者來到石老人海水浴場一探究竟。經水產專家鑑定,海知了學名解放眉足蟹,它的出現說明水質、沙質好。
  • 石老人浴場 大家在挖啥呢?"海知了"你見過嗎
    一幫大爺、大媽們拿著鐵鍁在海邊不停的挖,他們到底在尋找什麼寶貝?很多市民和遊客都在旁邊看熱鬧。原來大爺大媽們找的這種東西叫「海知了」,這種海貨小編平時還真沒見過,看上去就像是蝦虎的頭部。據了解,「海知了」屬於蟬蝦的一種,是青島、日照近海的特產,這幾年隨著海洋保護力度的加大,在海水浴場也能零星發現。
  • 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盤點那些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低齡蟹遇「滅種」危機  解放眉足蟹與普通的對蝦、梭子蟹不同,成熟期至少要兩年,被端上餐桌的解放眉足蟹都是在3歲以上,因此解放眉足蟹資源一旦被破壞,很難修復!當然,人類也是最頂級的吃貨,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哪一樣能吃的不被人類所幹掉,在歷史的長河裡,有多少物種是被人類吃滅絕的呢...
  • 青島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專家:別把它吃滅絕了
    近期,退潮之後,青島海水浴場一幫大爺、大媽們拿著鐵鍁在海邊不停地挖,記者打探得知,原來大爺大媽們找的這種東西叫「海知了」。專家表示,「海知了」屬於蟬蝦的一種,是青島、日照近海的特產,這幾年隨著海洋保護力度的加大,在海水浴場也能零星發現。  別看長得醜,海知了經鍋煎炒後,入口香脆無比,鮮美異常,富含鈣磷鉀等礦物質,在一般的飯店吃不到這種美食。由於產量極少,肉質又比較鮮美,所以極為珍貴。
  • 青島知了猴48元一斤貴比魚肉 市民直呼吃不起
    「知了猴48元一斤!」往年滿地皆是的「知了猴」(金蟬),今年數量驟減,高昂的售價讓很多青島市民直呼吃不起。記者調查發現,人為捕捉導致野生知了猴數量減少,並且原料等受限,人工飼養大量生產的可能性也不大,各種因素致使知了猴價格居高不下。
  • 邢臺一些市民扎堆捕捉知了猴 專家:營養雖高須慎吃
    邢臺本地稱蟬蛹為「知了猴」「老蛄蛹」等。    夜色降臨,捉知了猴的人也越來越多,樹林裡很快就人頭攢動了。7月11日夜,記者在邢臺七裡河畔看到,三五成群的市民中,有老人也有孩子,他們乘著涼風,拿著傢伙什,摸得不亦樂乎。他們說,捉回去後用油炸著吃,「一般都放在鹽水裡泡一下,因為破土時,它們身上帶著一些泥土,泡過之後就乾淨了。」
  • 來日照趕海,遇到這種像螃蟹又像蝦的海知了一定要珍惜
    說到知了大家都能認識,不過今天我們的主角不是陸地上的知了,而是沙灘上的海知了。它的樣子介於蝦和蟹中間的一種海洋生物,是遠看像蝦,近看像蟹。生活在細膩的沙灘中!海知了的學名叫解放眉足蟹,是一種介於蝦和蟹之間的珍貴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