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鳥中蝗蟲」,曾多達50億隻,可惜卻在100年內悉數滅絕

2020-12-04 子曰奇趣

生物滅絕雖然是這個地球上一定會存在的一個環節,但是有些生物原本是不會走向滅絕的道路或者是不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走向滅絕的,只因人類影響了它們的生活,它們才不得已走向滅絕,可以說在近代滅絕的生物中,大部分生物的徹底消失都是跟人類有著很大的關係的,比如旅鴿。

旅鴿是一種非常擅長飛行的鳥類,它曾經廣泛分布在北美地區,並且它是一種群居動物,常常會上億隻生活在一起,當它們遷徙的時候,天空真的是可以用「遮天蔽日」來形容,就有人稱旅鴿是「鳥中蝗蟲」,在十九世紀的時候,北美地區還能夠看到非常多的旅鴿,人們粗略估計當時的旅鴿害多達50億隻,可是到了二十世紀的時候,50億隻旅鴿竟然悉數滅絕,這100年的時光中旅鴿究竟經歷了什麼?

起初,歐洲人剛剛踏足北美洲的時候,旅鴿的數量真的是非常多的,可是隨著人類的到來,旅鴿開始慢慢減少,因為人類發現旅鴿不僅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食物,而且還可以被當成肥料,並且除了人類捕殺旅鴿之外,人類帶來的牲畜也大量捕殺著旅鴿,於是在沒有節制的捕殺之下,旅鴿逐漸走向了瀕臨滅絕的道路,直到人類意識到旅鴿這一物種即將消失,人類開始保護它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1900年,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殺死,1914年,人工圈養狀態下的最後一隻旅鴿也死亡了,從此之後,地球上再也沒有出現過旅鴿的身影,旅鴿在100年內從50億隻走向了悉數滅絕。

不得不說,旅鴿的滅絕真的是人類造成的,如果人類沒有對旅鴿進行大規模捕殺的話,可能它不會滅絕,或者不會那麼快走向滅絕,畢竟它的種群數量真的是非常多的,可惜這些已經是後話了。

從旅鴿這種生物的滅絕中,人類應該意識到人類活動對於生物的影響,應該以此為戒,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此鳥曾是美國特有鳥類,數量多達50億隻,卻僅200年就被吃到滅絕
    而可以說值得慶幸的是,美洲野牛並未遭到滅絕,但是有一種居住在北美洲,當時在美國屬於特有鳥類的北美旅鴿,一種藍灰色羽毛,外形像鴿子的鳥,卻遭到了滅頂之災,在1914年就宣告滅絕,而這種鳥類的數量一度多達50億隻。那麼,為什麼這種鳥類會被滅絕呢?這個原因,其實就兩個字:好吃。
  • 近代最著名的滅絕鳥類,數量曾多達50億隻,因人類捕食而滅絕
    在北美曾生活過這樣一種鳥類,它們喜歡結伴旅行,每個秋季,這些數量多達50億隻的鳥類會成群結隊地從北美洲的東北部向南部遷徙,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有三個:美國的佛羅裡達、路易斯安那以及墨西哥的東南部。北美旅鴿是一種典型的群居生活物種,不論在棲息還是遷徙時,這些鳥兒都會成群結隊,一般數量都會在一億隻以上,多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二十億隻。這大概是為了生存而留下的習慣,龐大的鳥群可以讓捕獵者輕而易舉的吃飽,這樣剩下的旅鴿就可以活下來,延續族群。曾有見過旅鴿遷徙的鳥類學家斷言:「旅鴿,是絕不會被人類消滅的!」
  • 一隻蝗蟲20斤,這種鳥一天能吃180隻蝗蟲,它也搞不定
    蝗蟲問題,比你想像中嚴重上個世紀30年代,一隻重達20斤的蝗蟲在美國「橫空出世」。當時,美國面臨蕭條局面,與此同時,數以億計的蝗蟲進入美國,對農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赫爾西走紅後,一張令人驚嘆的明信片問世了:巨型蝗蟲明信片明信片中有一隻巨大的蝗蟲,提著這隻蝗蟲的獵手,似乎是用獵槍去射殺蝗蟲的。如果這張明信片出現在當代,人們顯然會發覺它是電腦製作的假照片,但在當時,這隻蝗蟲騙過了大眾的雙眼。
  • 48年時間,北美減少了30億隻鳥,很多鳥類都面臨滅絕
    1914年9月1日下午1點,世界上最後一隻旅鴿在辛辛那提動物園去世,但被人們作為「肇事者」看待的,是俄亥俄州的那個小男孩,他在1900年3月24日這一天,向天空中最後一隻野生旅鴿開了槍。時間往前推100年,美洲大陸的旅鴿多達50億隻,這種典型的群居鳥類遷徙的時候,億隻旅鴿組成的鴿群可以接連遮天蔽日整整3天。不到一百年,由於棲息地消失和人類捕食兩個原因,旅鴿從地球上滅絕。
  • 世界上「人為導致」滅絕的七大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
    50億隻。1、渡渡鳥渡渡鳥也叫多多鳥,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
  • 4000億蝗蟲逼近?曾有3萬隻鴨坐飛機去新疆吃蟲救災
    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說,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鄰邦蔓延之勢;在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印度官員說,抵達印度的蝗蟲,一部分從巴基斯坦過來,一部分是伊朗來的。來自東非的沙漠蝗蟲是最主要的群體。
  • 一群10億隻,綿延500公裡,噪音震耳欲聾,地面鳥糞厚達30釐米,這個物種為何幾十年就滅絕了?
    如果我告訴你,這種鳥類數量曾達到50億隻,然後在幾十年裡突然滅絕,銷聲匿跡,你一定以為這是天方夜譚,連科幻小說都不敢這麼寫。這種鳥叫旅鴿(學名:Ectopistes migratorius),曾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鳥類,飛行速度最快達100公裡/小時,主要以果實和昆蟲為食;在旅鴿的棲息地,它們甚至不得不停在彼此的背上休息,大量樹枝因而被壓斷,
  • 100年前旅鴿滅絕,曾有10億隻,地球很多物種命運不容樂觀
    據估計,在殖民時期,旅鴿為10億隻。作家伊莉莎白·科爾伯特在《美麗而簡短的物種史》一書中寫道,「在1610年的記錄中,斯特雷奇是維吉尼亞州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他把這些鴿子描述成「成千上萬的人」,像許多粗壯的小丑一樣控制著天空。移民們現在承認這些鳥是極好的食物來源,自那之後每天有那麼多旅鴿被殺,真是令人震驚。
  • 科學家: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2000多種或在人類口中滅絕
    根據《生物保護》雜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發出了最新的警告稱,地球上面臨滅絕的1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有一半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來自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佩德羅·卡多佐表示「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感憂慮」,所以說生物的保護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得採取措施了,人類也將是在受影響的群體之中,生物群體之中有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 紐西蘭動物園放生300隻大蝗蟲 是一般蝗蟲50倍
    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網援引英文媒體消息,今晚,奧克蘭動物園要放生300隻巨沙螽,將被放生的地點其實是在奧克蘭東北部Hauraki Gulf的Noises群島,是該物種的第二個放生地。  這種像大蝗蟲一樣的昆蟲叫做巨沙螽,它被看做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昆蟲,在紐西蘭除了Little Barrier以外的其他地區幾近滅絕。  奧克蘭動物園冷血動物團隊領導Don McFarlane稱,為了保證基因多樣性,人們會幫助昆蟲交配。  他介紹,巨沙螽生產世界上最大的昆蟲糞便,而這是對植物發芽生長等至關重要的。他認為Noises的環境非常適合巨沙螽生存。
  • 4000億隻蝗蟲在印度被殲滅?恐怕是低估了蝗蟲而高估了「三哥」
    據稱從肆虐東非之後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蟲群,已經達到了恐怖的4000億隻,和中國已經是近在咫尺。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見識過蝗災,但是都從網絡上看過。那是真正的「所過之地,寸草不留」。下面的圖片就是蝗災恐怖的照片。嗅覺靈敏的證券分析師們早早從中察覺到了市場機會,各種分析報告連夜做出,對相關概念股票比如農藥類提前布局,就等著爆賺一波了。
  • 世界上再難見到的動物,從50億隻到滅絕,只因好吃又肉多
    世界上再難見到的動物北美旅鴿,從50億隻到滅絕,只因為好吃又肉多。北美旅鴿的歷史有多長時間,從最初有記錄的時候,據說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但是到了現在,你可能再也找不到一隻北美旅鴿了,因為最後一隻有記錄的北美旅鴿,在1990年被一個美國小男孩用氣槍擊落,從此再也沒有了關於北美旅鴿的消息。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儘管「4000億」與「10萬隻」都屬於假新聞,不過蝗災作為世界性的災變,在人類歷史中,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筆苦難的記憶。大約公元前1422年至1411年,古埃及一個墓室的狩獵壁畫中,就出現了關於蝗蟲的細節繪畫。宗教典籍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也曾記載了公元前1446年埃及地區的大瘟疫,《古蘭經》中也有蝗災的記錄。而在古代中國,西周時期(公元前9世紀)就有專門處理蝗災的官員。
  • 逼近中國邊境的4000億隻蝗蟲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
    因此我們可以確定,這就是推送中所指的報導。但閱讀這篇報導就會發現,它既沒有提及3600億隻蝗蟲,也沒有撤軍的消息。這篇報告給出的信息來源是一個推特帳號。在印度4000億蝗蟲之外,「3600億」這個數字,以另一種形式頻繁地出現在中文媒體上。在《財新》2月17日的一則報導中,先後有東非三國蝗蟲數量達3600億隻,與沙漠蝗蟲數量達3600億隻兩種說法,且後一種說法據稱源自聯合國糧農組織沙漠蝗蟲信息處。
  • 盤點世界上已經滅絕的4種生物,最後一個有50億隻卻還滅絕了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新的生物出現,也有數不清的生物滅絕。今天就看看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四個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第一,斯特拉大海牛(自1768年滅絕)。他們紛紛來到科曼多爾群島,開始了無情的捕殺。首先遭難的是那些成年的斯特拉大海牛,到後來連那些幼仔也沒能逃脫。斯特拉大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短短的26年時間,在人們沒有更多的了解它們的時候,那些貪婪的皮毛商人就使斯特拉大海牛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第二,開普獅。
  • 4000億隻蝗蟲來襲?!2020開年到底怎麼了!
    很多人說2020的開年,屬於地獄級難度,無數人發自內心的想要重啟。想要這場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從未爆發,想讓澳洲的大火未曾燃燒。想讓非洲的蝗災,不復存在......最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4000億隻蝗蟲抵達中國邊境」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但其實這爆料裡的「4000億」,實屬胡扯。
  • 「4000億隻蝗蟲」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大象公會
    因此我們可以確定,這就是推送中所指的報導。但閱讀這篇報導就會發現,它既沒有提及3600億隻蝗蟲,也沒有撤軍的消息。這篇報告給出的信息來源是一個推特帳號。在這個帳號所提供的信息中,我們只能找到財政部長向總理寫的求援信。3600億隻蝗蟲與70萬印度軍隊似乎無從談起,4000億蝗蟲的線索到這裡好像就斷了。但我們不妨將目光放的長遠些。
  • 數千億隻蝗蟲,不斷的侵蝕農作物,人類會因此而滅絕嗎?
    蝗蟲一年能進行多次的交配,而且它的產卵方式並不是一次性的,這就說明了一隻蝗蟲能夠在一年內誕生好幾批後代,萬一這些後代都成活的話,那麼蝗蟲的數量就會以幾何的形式迅速增長。所以杜絕蝗蟲的增長必須從它的生活習性和環境開始抓起。
  • 好心放生60隻鳥,100年後每年給美國損失8億美元:歷史蝴蝶效應
    100多年,一位歐洲人在美國放飛了60隻鳥,本意只是想豐富美國的自然界,卻未曾想到如今每年卻給美國造成8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如此安逸的生存,讓椋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衍,已由最初的60隻發展成如今的2億隻,每每成群低空飛過,仿佛蝗蟲入境,抬頭望天空,只能看到黑壓壓的一片,讓人不寒而慄。
  • 一組趣知識;最大的蝸牛、魚群風暴及旅鴿數量曾高達50億隻
    非洲大蝸牛是極其恐怖的入侵物種;1966年,因一個孩子從夏威夷攜帶了2-3隻非洲大蝸牛到邁阿密,3年內便傳遍了整個邁阿密州,花園內的花卉植物枝葉幾乎被吃光。二,魚群風暴。魚群風暴是魚的一種生存法則;魚類大面積的聚集在一起是一種本能,是為了當遭到掠食者捕食時,保護種群不至滅絕。魚群龍捲風,畫面震撼,美不勝收!虎鯊穿梭於魚群中霸氣十足。三,旅鴿——一種極喜歡旅行的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