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旅鴿滅絕,曾有10億隻,地球很多物種命運不容樂觀

2020-11-25 劉同學的科學戰記

在18世紀和19世紀,旅鴿是北美最常見的鴿類。據估計,在殖民時期,旅鴿為10億隻。

作家伊莉莎白·科爾伯特在《美麗而簡短的物種史》一書中寫道,「在1610年的記錄中,斯特雷奇是維吉尼亞州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他把這些鴿子描述成「成千上萬的人」,像許多粗壯的小丑一樣控制著天空。移民們現在承認這些鳥是極好的食物來源,自那之後每天有那麼多旅鴿被殺,真是令人震驚。

旅鴿在1914年就滅絕了,就在不久之前,地球已經有計劃開始保護旅鴿了,但是旅鴿仍然沒能倖免於滅絕的命運。曾經,旅鴿大量遷移並在數十億的鳥類中倖存下來。它們用大量的食物作為安全的手段來壓制食物來源,它們的群體規模可能也與繁殖有關。但最後的鴿群之一,已經不再大量存在了。

幾百年前獵鴿業就興起了,很快就消滅了旅鴿,人們甚至對那些用來使天空變暗的成群的旅鴿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當不再有瘋狂的鳥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失敗的感覺,」喬爾·格林伯格說,他是《穿越天空的羽流:這隻翼鴿飛向滅絕》一書的作者,人們對北美鳥類的墜落感到沮喪。

「那些還在孩提時代用旅鴿追憶往事的人,那些年輕時曾被勁風吹動過的樹,如今依然挺立在那裡。但幾十年後,只有最老的橡樹才會提醒我們,最終也只有丘陵會提醒我們。」這首詩就寫出了旅鴿消失的傷感。

旅鴿是進化的天才,雄鴿以迅疾的、巨大的船身穿越東部和威斯康辛州、美國和加拿大,雄鴿的腹部是銅色的,看起來憂鬱而血紅,雌鴿則是更加沉默,旅鴿會尋找橡子和山毛櫸兩種作物。它們會吃掉這些動物,用它們龐大的數量來抵禦敵人,這種策略被稱為「捕食者飽食」。

旅鴿也更有競爭力,不僅是對野生動物,還有被農民放生的家豬。在《森林》和《大都會》中,外來的鳥群是一種奇觀,用環保主義者奧爾多·利奧波德的話來說就是「裝飾華麗的暴風雨」。1855年,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一篇敘事性文章敘述了一種「個體發生的黑幕」,這種黑幕遮住了向城市行進時的陽光。「孩子們尖叫著跑回家,」普雷特說。女人們撩起她們的長裙子,趕忙向後退向商店走去。

幾個人在靠近千年老人的地方低聲說著嚇人的話,幾個人跪下來祈禱。兩小時後,當達格號駛過時,「伯格號在明亮的陽光下幽靈般地出現,照亮了荷馬噴出物組成的地球圖。」芝加哥佩吉·諾特巴特自然博物館和菲爾德博物館的審查員喬爾·格林伯格說,即使鴿子的數量驟減,「實際上也沒人去做別的事」。「人們更專注地屠殺它們。他們暗殺旅鴿,直到把它們消滅。」

不過其它專家則不這麼認為。他們指出,如果沒有19世紀那種龐大的鳥群,這些旅鴿可能活不了多久。即森林可以安全地吸收重新引入的物種,生態系統已經向前發展了。如果你把有機體放回去,它可能會破壞一個新的動態平衡。目前還不完全清楚的是,將這些滅絕很久的物種之一重新放入一個今天的生態系統,是否會比引進一種外來物種要重要得多。這將產生我們可能無法完全預測的影響。

從那以後,「旅鴿計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多媒體的跑馬場。格林伯格宣布了一條長有羽毛的河流橫貫天空,這是對鴿子光輝歲月和死亡的長度計算。電影製作人大衛·穆雷查克將推出一部名為《從數十億到一無所有》的紀錄片。至少有四場會議將討論鴿子滅絕的問題,還有幾場展覽。

把高窗置於觀眾面前,這些觀眾可能不是不可避免的觀鳥者,甚至可能不是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紀念超越尊嚴,是對旅鴿的紀念。

當然,旅鴿的命運不是鳥類最後的命運。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估計,目前約有13%的鳥類受到威脅。25%的哺乳動物和41%的兩棲動物也是如此,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人類活動有關。

例如,水電和道路建設威脅著中國的大熊貓。曾經在中東地區數量眾多的北方朱鷺,由於捕獵、棲息地喪失,已經幾乎滅絕。狩獵和荒蕪的溼地使北美最高的鳥,美洲最大的鳥的數量銳減到十幾隻,而在鳥類遷徙路線和越冬地的嚴格保護下,野生達格鳥的數量又恢復到了幾百隻。

在北美大約300種淡水貽貝中,有將近70%已經滅絕,或者瀕臨滅絕,這都是由於伐木和海岸線暴露造成的水汙染造成的。不斷上升的海水溫度破壞了珊瑚和類植物蟲黃藻之間的互惠關係,導致致命的珊瑚白化現象。全球三分之一的造礁珊瑚物種正受到威脅。

種種現象與19世紀對野生動物的態度是相伴而生的,這是一種不祥的預兆。當然,如果你去看那個時期的一些作品,比如《試探性的布洛克斯坦》,就會發現很少有人相人類會對旅鴿產生任何影響。

目前,仍然有人認為世界是如此之大,大氣是如此龐大,我們怎麼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呢?即便是那些自認為不缺乏積極應對氣候多樣化的公眾人物,也帶有19世紀的味道。

相關焦點

  • 是誰殺死了30億旅鴿 基因研究揭開旅鴿滅絕世紀之謎
    旅鴿曾是北美數量最多的鳥類,據推測鼎盛時期達到30億隻。這些數據和至少有30億隻旅鴿的預測產生了矛盾,表明旅鴿或許是一個為生態學家所熟悉的「爆發」性物種,正如蝗蟲一樣,繁盛和衰落隨外界條件改變,而非像人類一樣在過去200年間經歷了單一的數量劇增。這個遺傳學答案正好符合對過去幾千年間旅鴿食物豐度的生態建模。計算機模擬顯示,大約2.1萬年前旅鴿數量急劇下降,因為當時冰河淹沒了為旅鴿提供食物的樹木。隨後,大約6000年前,種群數量出現反彈,增至16億隻。
  • 旅鴿,曾多達五十億隻卻被吃到滅絕
    如今隨著各國動物保護法的出臺,許多瀕危動物在各國政府的努力下數量已經大大增加,可以說暫時的躲過了滅絕的危險。但在兩百多年前的地球上有一種鳥類卻沒有這麼幸運,它們死於人類無休止的欲望。旅鴿旅鴿喜歡成群結隊的棲息在一起,一些大的種群甚至能達到幾億隻,僅在一棵樹上就能有幾十個旅鴿窩。
  • 一群10億隻,綿延500公裡,噪音震耳欲聾,地面鳥糞厚達30釐米,這個物種為何幾十年就滅絕了?
    如果我告訴你,一種鳥類一群可達10億隻,形成寬1.6公裡,綿延500公裡的遮天陰翳,發出的噪音震耳欲聾,幾公裡外都能聽見,需數天時間才能飛過同一個地區。如果我告訴你,這種鳥類數量曾達到50億隻,然後在幾十年裡突然滅絕,銷聲匿跡,你一定以為這是天方夜譚,連科幻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 一組趣知識;最大的蝸牛、魚群風暴及旅鴿數量曾高達50億隻
    非洲大蝸牛是極其恐怖的入侵物種;1966年,因一個孩子從夏威夷攜帶了2-3隻非洲大蝸牛到邁阿密,3年內便傳遍了整個邁阿密州,花園內的花卉植物枝葉幾乎被吃光。二,魚群風暴。是典型的群居社會性物種,每群可達1億隻以上。當一群旅鴿飛過時,有6公裡長,1.6公裡多寬,遮天蔽日。(旅鴿的歷史分布。深紅色為繁殖區,橙色為越冬區。)北美大陸的旅鴿數量曾高達50億隻,但如此龐大的種群卻在19149月1日下午最後一隻旅鴿死後滅絕。
  • 它是「鳥中蝗蟲」,曾多達50億隻,可惜卻在100年內悉數滅絕
    生物滅絕雖然是這個地球上一定會存在的一個環節,但是有些生物原本是不會走向滅絕的道路或者是不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走向滅絕的,只因人類影響了它們的生活,它們才不得已走向滅絕,可以說在近代滅絕的生物中,大部分生物的徹底消失都是跟人類有著很大的關係的,比如旅鴿。
  • 世界上「人為導致」滅絕的七大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新的生物出現,也有數不清的生物滅絕,其中更有許多是因為人類導致其滅絕的,今天就看看世界上「人為導致」滅絕的七大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
  • 【果殼網專訪】斯圖爾特·布蘭德:讓滅絕的旅鴿重回藍天
    待到日落前奧杜邦到達目的地時,頭頂上還有旅鴿掠過。這場遷徙整整持續了4天。奧杜邦可能想像不到,再過幾十年,到19世紀末,這種多到足以令日月無光的鳥會瀕臨滅絕。棲息地的減少和人類的獵殺使旅鴿的數量在短短數十年間從大約50億跌倒了零點。1900年,已知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BB槍打死。
  • 旅鴿的悲慘命運,你知道的有多少?
    鳥類從侏羅紀晚期出現至今已經有1億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段漫長的進化歷程中,新的物種不斷產生,古老的物種相繼滅絕。據古生物學家根據化石記錄估計,在從古至今曾經出現過的全部鳥類中,大約有90%的物種都已經滅絕了,絕大多數我們只有通過化石才能了解它們。但也有些鳥類是由於人類的捕殺等原因在近代才滅絕的,旅鶴就是一個著名的代表。旅鶴是一種體形較大的候鳥,體長一般為3541釐米,重250340克。
  •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地球46億年的歷史當中,誕生過無數的物種,一些物種因為無法適應環境的變遷而滅絕,而另一些則因為天敵的影響從地球上消失了,但除了環境和天敵兩大因素以外,還有一些生物是因為「太好吃」而被人類吃到滅絕的。
  •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旅鴿,曾有60億隻如今一隻不剩
    筆者-小文人類花費了數百萬年的時間爬上了食物鏈頂端的位置,無論是智力還是武器,人類組織以秒殺地球上任意一種生物,稱為地球的主人也當之無愧。然而,人類是地球霸主的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吃貨,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水裡遊的,只要被商家加以宣傳
  • 48年時間,北美減少了30億隻鳥,很多鳥類都面臨滅絕
    1914年9月1日下午1點,世界上最後一隻旅鴿在辛辛那提動物園去世,但被人們作為「肇事者」看待的,是俄亥俄州的那個小男孩,他在1900年3月24日這一天,向天空中最後一隻野生旅鴿開了槍。時間往前推100年,美洲大陸的旅鴿多達50億隻,這種典型的群居鳥類遷徙的時候,億隻旅鴿組成的鴿群可以接連遮天蔽日整整3天。不到一百年,由於棲息地消失和人類捕食兩個原因,旅鴿從地球上滅絕。
  • 1900年3月22日,一個美國男孩打下了一隻鳥,宣告一個物種的滅絕
    1900年3月22日,一個美國男孩打下了一隻鳥,宣告一個物種的滅絕 關於瀕危物種的保護是現今一個非常熱點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地球上每天都有1000多種生物滅絕,這就意味著基本上每1秒鐘都有1~2種動物徹底地從地球上消失,這是一個令人驚心的數字。
  • 旅鴿
    旅鴿是一種喜歡旅行的候鳥,夏季生活在美洲東部地區,冬季則遷徙至美國南部。每年遷徙季節,上億隻旅鴿飛過天空時會遮住陽光,大地一片黑暗,鴿群寬達幾公裡,長數百公裡,需要花上幾天時間才能穿越一個地區。1813年的一天,一位著名鳥類學家抬頭望著旅鴿從頭頂飛過的壯觀景象時,曾極為樂觀地預言:「旅鴿,是絕不會被人類消滅的!」
  • 數量驚人的旅鴿滅絕:人類捕殺、低遺傳多樣性
    插畫作者史密斯·本尼特(Smith Bennett)物種為什麼會滅絕?這是許多前沿研究者都還無法解答的問題。對一個物種滅絕的過程了解越多,能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旅鴿是最著名的滅絕物種之一,許多科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旅鴿一度在北美洲擁有龐大的數量,曾有人觀察到一連好幾天都遮天蔽日的旅鴿群。
  • 近代最著名的滅絕鳥類,數量曾多達50億隻,因人類捕食而滅絕
    在北美曾生活過這樣一種鳥類,它們喜歡結伴旅行,每個秋季,這些數量多達50億隻的鳥類會成群結隊地從北美洲的東北部向南部遷徙,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有三個:美國的佛羅裡達、路易斯安那以及墨西哥的東南部。它們飛過農場,飛過森林,飛過大山湖泊,飛向南方的溫暖之地,它們就是北美旅鴿。北美旅鴿是一種典型的群居生活物種,不論在棲息還是遷徙時,這些鳥兒都會成群結隊,一般數量都會在一億隻以上,多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二十億隻。這大概是為了生存而留下的習慣,龐大的鳥群可以讓捕獵者輕而易舉的吃飽,這樣剩下的旅鴿就可以活下來,延續族群。
  • 旅鴿丨只有沙丘認識它們
    瑪莎是地球上最後一隻旅鴿。當旅鴿滅絕之後,人們常常會懷著怨恨之情提起俄亥俄州派克鎮的那個小男孩,是他在1900年3月24日這一天,射下了天空中最後那隻野生的旅鴿。終於醒悟的人們,試圖將倖存在動物園裡的旅鴿進行培育。可是,失去了藍天的旅鴿,已經失去了一切。1909年,剩下最後3隻,1914年,剩下最後1隻——人們守在鳥籠外,絕望地看著它們一一死去。
  • 數量驚人的旅鴿為何滅絕:人類捕殺與低遺傳多樣性
    插畫作者史密斯·本尼特(Smith Bennett)  物種為什麼會滅絕?這是許多前沿研究者都還無法解答的問題。對一個物種滅絕的過程了解越多,能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旅鴿是最著名的滅絕物種之一,許多科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旅鴿一度在北美洲擁有龐大的數量,曾有人觀察到一連好幾天都遮天蔽日的旅鴿群。
  • 那些滅絕動物的25個有趣事實:無畏龍是地球上最大陸地動物-動物...
    據不完全統計,地球上99%物種已滅絕消失,無畏龍是生活在0.77億年前的一種恐龍,是迄今地球體型最大的陸地生物;旅鴿在過度捕殺之前曾是北美洲數量最多的鳥類;雖然當前動物滅絕危機並不明顯,但是多種跡象表明地球正處於另一場動物大滅絕。
  • 14歲少年的1聲槍響,只是當年的情景重現,卻導致一個物種的滅絕
    人類活動使得地球氣候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更是導致了很多物種的滅絕。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它就是旅鴿。  正如其名,旅鴿非常喜愛飛行,時常遷徙。它體長35-41釐米,體重約250-340克,形似斑鳩,頭部和上體主要為藍灰色,下體為肉桂紅色,翅膀為灰褐色,尾羽較長。它是典型的群居社會性物種,每群可達1億隻以上。
  • 強烈推薦——50億北美旅鴿被人類吃到徹底滅絕
    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這些歐洲冒險者終於歡樂過來,他們發現了這個新世界原來不那麼絕情,有許多東西可以填飽他們的肚子,其中就有一種後來叫做旅鴿的鳥類。火雞雖然容易捉,但它的口味實在太糟糕,這些冒險者們把目光定格在了旅鴿的身上。旅鴿是一種北美大陸獨有的鴿子,它們生活在落基山脈東部的森林地帶,到了冬季會飛到南方的溫暖地帶過冬,主要以植物果實和小昆蟲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