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鴿,曾多達五十億隻卻被吃到滅絕

2020-12-08 有料讀書人

如今隨著各國動物保護法的出臺,許多瀕危動物在各國政府的努力下數量已經大大增加,可以說暫時的躲過了滅絕的危險。但在兩百多年前的地球上有一種鳥類卻沒有這麼幸運,它們死於人類無休止的欲望。它們體型與常見的鴿子不同,尾羽較長,佔身體的近二分之一,每年都要不斷的遷徙,因此被稱為旅鴿,也叫漂泊鴿。

旅鴿

旅鴿喜歡成群結隊的棲息在一起,一些大的種群甚至能達到幾億隻,僅在一棵樹上就能有幾十個旅鴿窩。它們一般生活在落基山脈的東部森林地帶,到了冬季就會飛到溫暖的南方過冬。

在那個時候旅鴿多到什麼地步呢?當旅鴿成群結隊的在天空飛過時,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黑色飛行雲團,覆蓋的面積最高可以達到1.6公裡,當它們飛過天際的時候可以讓整個天空立即黑下來,這個景象在一些早期的探險家日誌中都能找到。比如說在探險家亞歷山大·威爾遜就在書中寫到:「當時他以為這是一場龍捲風,馬上就要把房屋和地面上的一切都要摧毀掉了。結果發現只是旅鴿直接遮蔽了太陽光線」

野生旅鴿

據不完全統計,在當時的北美洲東部旅鴿的數量多達50億,如果把它們全部排列在一起,恐怕能夠繞地球赤道好幾圈。

一直以來,旅鴿的數量一直都是保持著穩定,當地的印第安人也會偶爾捕殺旅鴿,但對於這個龐大的群體並不造成大的影響。旅鴿沒有什麼自我保護的技能,它們遭受到攻擊時並不會四處逃竄,而是忠實、笨拙的呆在一起。它們對付捕食者的唯一策略就是靠數量來「淹沒」捕食者。在旅鴿所經過的地方,捕食旅鴿的食肉動物往往會因為吃飽而放棄捕食,於是其他的旅鴿便得以生存。旅鴿就像是高山上的冰川一樣,即便在夏天會融化一些,但在冬天也能夠補充回來。

旅鴿肉質可口,很快就成了歐洲移民者的饕餮盛宴,還隨著鐵路運輸成了美國人餐桌上的常客。面對人類,旅鴿這種笨拙策略完全不適用。動物捕食旅鴿是有限度的,當自己的需求滿足了之後就不會再捕殺,而人類不一樣,人類的欲望是無休止的。即使旅鴿的數量龐大,數以億計,但還是滿足不了人類的欲望。

當時人們為了更多的獲得旅鴿肉,創造了許多捕殺旅鴿的方法。比如說在旅鴿經過的地方布下幾百米的大網,又比如在地上焚燒硫磺,讓飛過上空的旅鴿窒息而死。

最為經典的還是誘殺法。將一直旅鴿的眼睛縫上,綁在樹枝上,然後在旁邊不下天羅地網。當這隻看不見的旅鴿本能的扑打翅膀的時候就會吸引其他旅鴿前來會合,人們不費什麼力氣就能輕易捕捉到上千隻旅鴿。

用盲誘餌鴿子引誘野生鳥類

在這種近乎屠殺的方式下,旅鴿的數量大量減少。在當時一些鳥類學者發現了這個不好的徵兆,提出了保護旅鴿的相關法案,但政府果斷拒絕了這一方案,認為旅鴿的數量如此龐大,是絕對不會滅絕的。

在19世紀90年代後,再無野生的旅鴿。這時美國政府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開始立法保護旅鴿。但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1914年9月1日,最後一隻旅鴿在動物園去世,這一物種徹底的離開了這個地球,這個殘忍的世界。美味是一種罪過嗎?對於旅鴿來說,是的。

世界上最後一隻旅鴿

在美國的威斯康辛州有一塊為旅鴿立的碑,上面赫然寫著:旅鴿,是因為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滅絕的。

旅鴿的故事已經講完,關於旅鴿,如果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文章的末尾留言。

相關焦點

  • 此鳥曾是美國特有鳥類,數量多達50億隻,卻僅200年就被吃到滅絕
    而在這期間,也有很多動物遭到了瘋狂的屠殺,比如美洲野牛,在19世紀初,有6500萬頭之多,可是到了1890年,竟然只剩下不到1000頭了。而可以說值得慶幸的是,美洲野牛並未遭到滅絕,但是有一種居住在北美洲,當時在美國屬於特有鳥類的北美旅鴿,一種藍灰色羽毛,外形像鴿子的鳥,卻遭到了滅頂之災,在1914年就宣告滅絕,而這種鳥類的數量一度多達50億隻。
  •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旅鴿,曾有60億隻如今一隻不剩
    從前,民間就流傳著一句俗語「民以食為天」, 但就現在看來,這句話變成了嘲諷人類的話語,除了營養價值外,一些生物甚至因為|「肉太好吃」而被人類吃到了滅絕。北美旅鴿是美洲大陸上獨有的鳥類,它們棲息在落基山脈東部的森林地帶,和候鳥的性質一樣,每到冬季,北美旅鴿就會南飛到溫暖的地方。
  • 近代最著名的滅絕鳥類,數量曾多達50億隻,因人類捕食而滅絕
    在北美曾生活過這樣一種鳥類,它們喜歡結伴旅行,每個秋季,這些數量多達50億隻的鳥類會成群結隊地從北美洲的東北部向南部遷徙,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有三個:美國的佛羅裡達、路易斯安那以及墨西哥的東南部。它們飛過農場,飛過森林,飛過大山湖泊,飛向南方的溫暖之地,它們就是北美旅鴿。北美旅鴿是一種典型的群居生活物種,不論在棲息還是遷徙時,這些鳥兒都會成群結隊,一般數量都會在一億隻以上,多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二十億隻。這大概是為了生存而留下的習慣,龐大的鳥群可以讓捕獵者輕而易舉的吃飽,這樣剩下的旅鴿就可以活下來,延續族群。
  • 它們本是天空中的精靈,卻在100年內被美國人吃到滅絕
    因為現在人類建築了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所以許多森林和田地都被人類佔用了,所以許多動物被趕走,它們生活的範圍越來越小,而有些就和人類居住在了一起,比如鳥兒,它們不像以前一有人靠經就立馬飛走,現在它們並不怕人,有時候走近都不會立馬飛走,不過現在很少看到有鳥兒在天空中飛翔了。
  • 100年前旅鴿滅絕,曾有10億隻,地球很多物種命運不容樂觀
    移民們現在承認這些鳥是極好的食物來源,自那之後每天有那麼多旅鴿被殺,真是令人震驚。旅鴿在1914年就滅絕了,就在不久之前,地球已經有計劃開始保護旅鴿了,但是旅鴿仍然沒能倖免於滅絕的命運。曾經,旅鴿大量遷移並在數十億的鳥類中倖存下來。它們用大量的食物作為安全的手段來壓制食物來源,它們的群體規模可能也與繁殖有關。但最後的鴿群之一,已經不再大量存在了。
  • 是誰殺死了30億旅鴿 基因研究揭開旅鴿滅絕世紀之謎
    旅鴿曾是北美數量最多的鳥類,據推測鼎盛時期達到30億隻。Audubon還在1833年將旅鴿確認為北美大陸數量最多的鳥類。當時,他生動描繪了寬達1英裡的遷徙旅鴿飛過他的頭頂,並連續3天遮住了太陽。   事實上,在19世紀早期,旅鴿可能也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鳥類。根據推測,當時至少有30億隻旅鴿,這約是今天北美所有鳥類數量的1/3。然而,到了20世紀,沒有一隻旅鴿能在野外倖存下來。
  • 旅鴿
    旅鴿是一種喜歡旅行的候鳥,夏季生活在美洲東部地區,冬季則遷徙至美國南部。每年遷徙季節,上億隻旅鴿飛過天空時會遮住陽光,大地一片黑暗,鴿群寬達幾公裡,長數百公裡,需要花上幾天時間才能穿越一個地區。1813年的一天,一位著名鳥類學家抬頭望著旅鴿從頭頂飛過的壯觀景象時,曾極為樂觀地預言:「旅鴿,是絕不會被人類消滅的!」
  • 數量驚人的旅鴿滅絕:人類捕殺、低遺傳多樣性
    插畫作者史密斯·本尼特(Smith Bennett)物種為什麼會滅絕?這是許多前沿研究者都還無法解答的問題。對一個物種滅絕的過程了解越多,能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旅鴿是最著名的滅絕物種之一,許多科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旅鴿一度在北美洲擁有龐大的數量,曾有人觀察到一連好幾天都遮天蔽日的旅鴿群。
  • 它是「鳥中蝗蟲」,曾多達50億隻,可惜卻在100年內悉數滅絕
    生物滅絕雖然是這個地球上一定會存在的一個環節,但是有些生物原本是不會走向滅絕的道路或者是不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走向滅絕的,只因人類影響了它們的生活,它們才不得已走向滅絕,可以說在近代滅絕的生物中,大部分生物的徹底消失都是跟人類有著很大的關係的,比如旅鴿。
  • 數量驚人的旅鴿為何滅絕:人類捕殺與低遺傳多樣性
    插畫作者史密斯·本尼特(Smith Bennett)  物種為什麼會滅絕?這是許多前沿研究者都還無法解答的問題。對一個物種滅絕的過程了解越多,能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旅鴿是最著名的滅絕物種之一,許多科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旅鴿一度在北美洲擁有龐大的數量,曾有人觀察到一連好幾天都遮天蔽日的旅鴿群。
  • 被人吃滅絕的三種動物,最後一位從發現到滅絕,僅用了二十六年
    動物滅絕並不是什麼稀罕事情,從古至今,有無數種動物被自然界所淘汰,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但隨著人類的發展,這種規律被慢慢打破,它們沒有被自然界淘汰,反而滅絕於人手,越來越多的動物因為人類的捕殺、環境的破壞而走向滅亡……生物學家發現地球歷史上總共有五次生物大滅絕現象,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恐龍大滅絕
  • 哪些因為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除了某些不能吃的,地球上的各類生物幾乎被我們吃了個遍。那些口感好的,更不用說,被人類飲食文化所崇尚。對於它們而言,口感好即意味著悲慘的命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從古到今,有哪些因為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 近代滅絕的典型動物,百億旅鴿被吃光,黑狼被傳教士滅絕
    在此期間,僅僅被他們用作食物補充,被吃滅絕的著名動物就有很多,比如大海牛、大海雀、旅鴿、石南雞、斑驢、敘利亞野驢、庇里牛斯山羊、象龜等等,因為肉質鮮美而淪為食物。又比如海角獅、非洲犀牛、北美多個狼種、南極狼、巴巴裡獅等野獸被當做狩獵對象而滅絕。而這其中最能體現歐美偽善的當屬旅鴿和佛羅裡達黑狼的滅絕,歐美移民一手持槍,一手持槍,對它們及當地土著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滅絕。
  • 強烈推薦——50億北美旅鴿被人類吃到徹底滅絕
    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這些歐洲冒險者終於歡樂過來,他們發現了這個新世界原來不那麼絕情,有許多東西可以填飽他們的肚子,其中就有一種後來叫做旅鴿的鳥類。火雞雖然容易捉,但它的口味實在太糟糕,這些冒險者們把目光定格在了旅鴿的身上。旅鴿是一種北美大陸獨有的鴿子,它們生活在落基山脈東部的森林地帶,到了冬季會飛到南方的溫暖地帶過冬,主要以植物果實和小昆蟲為食。
  • 旅鴿丨只有沙丘認識它們
    瑪莎是地球上最後一隻旅鴿。當旅鴿滅絕之後,人們常常會懷著怨恨之情提起俄亥俄州派克鎮的那個小男孩,是他在1900年3月24日這一天,射下了天空中最後那隻野生的旅鴿。終於醒悟的人們,試圖將倖存在動物園裡的旅鴿進行培育。可是,失去了藍天的旅鴿,已經失去了一切。1909年,剩下最後3隻,1914年,剩下最後1隻——人們守在鳥籠外,絕望地看著它們一一死去。
  •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地球46億年的歷史當中,誕生過無數的物種,一些物種因為無法適應環境的變遷而滅絕,而另一些則因為天敵的影響從地球上消失了,但除了環境和天敵兩大因素以外,還有一些生物是因為「太好吃」而被人類吃到滅絕的。
  • 一組趣知識;最大的蝸牛、魚群風暴及旅鴿數量曾高達50億隻
    成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比臉還大的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是極其恐怖的入侵物種;1966年,因一個孩子從夏威夷攜帶了2-3隻非洲大蝸牛到邁阿密,3年內便傳遍了整個邁阿密州,花園內的花卉植物枝葉幾乎被吃光。二,魚群風暴。
  • 世界上再難見到的動物,從50億隻到滅絕,只因好吃又肉多
    世界上再難見到的動物北美旅鴿,從50億隻到滅絕,只因為好吃又肉多。北美旅鴿的歷史有多長時間,從最初有記錄的時候,據說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但是到了現在,你可能再也找不到一隻北美旅鴿了,因為最後一隻有記錄的北美旅鴿,在1990年被一個美國小男孩用氣槍擊落,從此再也沒有了關於北美旅鴿的消息。
  • 【果殼網專訪】斯圖爾特·布蘭德:讓滅絕的旅鴿重回藍天
    待到日落前奧杜邦到達目的地時,頭頂上還有旅鴿掠過。這場遷徙整整持續了4天。奧杜邦可能想像不到,再過幾十年,到19世紀末,這種多到足以令日月無光的鳥會瀕臨滅絕。棲息地的減少和人類的獵殺使旅鴿的數量在短短數十年間從大約50億跌倒了零點。1900年,已知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BB槍打死。
  • 一群10億隻,綿延500公裡,噪音震耳欲聾,地面鳥糞厚達30釐米,這個物種為何幾十年就滅絕了?
    如果我告訴你,這種鳥類數量曾達到50億隻,然後在幾十年裡突然滅絕,銷聲匿跡,你一定以為這是天方夜譚,連科幻小說都不敢這麼寫。>地面的鳥糞厚達30釐米,以至於沒有什麼植物能夠生長,被指改變了森林結構和物種組成;鴿群飛行的時候,從1米高的地面附近,到400米高空,密密麻麻都是旅鴿在飛,有效地遮蔽了天空;高峰時期,旅鴿的數量曾佔到北美鳥類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