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最著名的滅絕鳥類,數量曾多達50億隻,因人類捕食而滅絕

2020-12-04 老叔聊歷史

在北美曾生活過這樣一種鳥類,它們喜歡結伴旅行,每個秋季,這些數量多達50億隻的鳥類會成群結隊地從北美洲的東北部向南部遷徙,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有三個:美國的佛羅裡達、路易斯安那以及墨西哥的東南部。

於是,生活在北美洲的人們可能有幸看到這樣一種景象——在秋季,在湛藍的天空中,一片寬1.6公裡、長6公裡甚至更長的鳥類飛行圈由遠及近,從人們的頭頂飛過,遮天蔽日。它們飛過農場,飛過森林,飛過大山湖泊,飛向南方的溫暖之地,它們就是北美旅鴿。

北美旅鴿是一種典型的群居生活物種,不論在棲息還是遷徙時,這些鳥兒都會成群結隊,一般數量都會在一億隻以上,多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二十億隻。

這大概是為了生存而留下的習慣,龐大的鳥群可以讓捕獵者輕而易舉的吃飽,這樣剩下的旅鴿就可以活下來,延續族群。曾有見過旅鴿遷徙的鳥類學家斷言:「旅鴿,是絕不會被人類消滅的!」

群居生活確實曾讓旅鴿避免了很多的災難,但很可惜的是,它們這次遇到了人類,旅鴿的生存寶典變成了它們的死亡之書。

17世紀,擁有先進技術的歐洲人來到了北美大陸,許多的生物成為了這些開荒者們的食物,旅鴿就是其中的一種。

19世紀初,旅鴿因為其數量龐大、肉質鮮美的特點,逐漸成為物美價廉的代名詞。當時的旅鴿只賣2美分,窮人們將旅鴿當成最主要的肉類補充,大肆購買。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對旅鴿需求的上漲,引起了捕食旅鴿的風潮。

人們開始舉辦獵殺旅鴿的比賽,並以此為榮。人們開始利用旅鴿群居的特性,將旅鴿綁在樹枝上,設好陷阱,成千的旅鴿聞訊趕來,落入早已布好的網中。旅鴿數量開始大幅度下降。

1861年,旅鴿成功解決了美國內戰中所面臨的食物短缺。戰爭結束後,北美洲的大型旅鴿群幾乎消失不見,但仍然阻擋不了捕獵者的腳步。

1996年,最後一個旅鴿群被獵殺,群中旅鴿僅有二十五萬隻。

1900年,最後一隻記錄在案的野生旅鴿被一名14歲男孩用氣槍殺死。

1914年,最後一隻旅鴿「瑪莎」死去,北美旅鴿宣布滅絕。

直到旅鴿滅絕後,人們才驚愕地發現,曾經數量龐大的旅鴿,竟然被自己吃沒了。後來,人們在為旅鴿建立起的紀念碑中這樣寫道:「該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絕滅。」

相關焦點

  • 此鳥曾是美國特有鳥類,數量多達50億隻,卻僅200年就被吃到滅絕
    而可以說值得慶幸的是,美洲野牛並未遭到滅絕,但是有一種居住在北美洲,當時在美國屬於特有鳥類的北美旅鴿,一種藍灰色羽毛,外形像鴿子的鳥,卻遭到了滅頂之災,在1914年就宣告滅絕,而這種鳥類的數量一度多達50億隻。那麼,為什麼這種鳥類會被滅絕呢?這個原因,其實就兩個字:好吃。
  • 世界上「人為導致」滅絕的七大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
    50億隻。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2、斯特拉大海牛
  • 它是「鳥中蝗蟲」,曾多達50億隻,可惜卻在100年內悉數滅絕
    生物滅絕雖然是這個地球上一定會存在的一個環節,但是有些生物原本是不會走向滅絕的道路或者是不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走向滅絕的,只因人類影響了它們的生活,它們才不得已走向滅絕,可以說在近代滅絕的生物中,大部分生物的徹底消失都是跟人類有著很大的關係的,比如旅鴿。
  • 旅鴿,曾多達五十億隻卻被吃到滅絕
    如今隨著各國動物保護法的出臺,許多瀕危動物在各國政府的努力下數量已經大大增加,可以說暫時的躲過了滅絕的危險。但在兩百多年前的地球上有一種鳥類卻沒有這麼幸運,它們死於人類無休止的欲望。結果發現只是旅鴿直接遮蔽了太陽光線」野生旅鴿據不完全統計,在當時的北美洲東部旅鴿的數量多達50億,如果把它們全部排列在一起
  • 48年時間,北美減少了30億隻鳥,很多鳥類都面臨滅絕
    時間往前推100年,美洲大陸的旅鴿多達50億隻,這種典型的群居鳥類遷徙的時候,億隻旅鴿組成的鴿群可以接連遮天蔽日整整3天。不到一百年,由於棲息地消失和人類捕食兩個原因,旅鴿從地球上滅絕。一直以來生態學家都認為,數量多、分布廣的物種對於劇烈的環境動蕩受影響較小,是那些分布窄、數量少的物種才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旅鴿的滅絕是個意外,跟它們的群居生活習性和人類貪婪有關。現在看來,這種觀點可能站不住腳了。科學雜誌《science》發布了一項新研究,過去48年裡北美的鳥減少了29%,也就是少了30億隻鳥。
  • 盤點世界上已經滅絕的4種生物,最後一個有50億隻卻還滅絕了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新的生物出現,也有數不清的生物滅絕。今天就看看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四個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第一,斯特拉大海牛(自1768年滅絕)。他們紛紛來到科曼多爾群島,開始了無情的捕殺。首先遭難的是那些成年的斯特拉大海牛,到後來連那些幼仔也沒能逃脫。斯特拉大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短短的26年時間,在人們沒有更多的了解它們的時候,那些貪婪的皮毛商人就使斯特拉大海牛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第二,開普獅。
  • 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
    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憑藉著一幅可愛的面孔和天生的捉鼠天性,家貓備受人類寵愛,如今它們已經遍布全世界各地,總數預計超過5億隻,是貓科動物中數量最龐大的一個群體。別看它們表面上很溫順,在捕食小動物的時候也顯得十分兇猛。各種鳥類、爬行類、小型哺乳類都是家貓的獵物。就算是在主人的照顧下衣食無憂的家貓也會經常捕殺小動物。那麼,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呢?
  • 一組趣知識;最大的蝸牛、魚群風暴及旅鴿數量曾高達50億隻
    魚群風暴: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自然現象,當考察者或潛水者身處其中,鋪天蓋地的魚群將人圍繞。(澳大利亞海岸,一位自由潛水員被魚群風暴包圍。)魚群風暴是魚的一種生存法則;魚類大面積的聚集在一起是一種本能,是為了當遭到掠食者捕食時,保護種群不至滅絕。
  • 因人類捕殺而滅絕的九種動物:斑驢肉質鮮美,中國犀牛是名貴藥材
    塔斯馬尼亞虎,俗稱袋狼,近代最大的有袋肉食動物,曾經在澳洲草原上廣泛存在,18世紀後期,由於農戶的羊群被野狗大量襲擊,但人們誤以為是袋狼所為,因此在當地政府的獎勵下袋狼被肆意屠殺導致滅絕。圖為1933年赫芭特動物園的一隻袋狼,這也是人類見過的最後一隻。披毛犀,又叫長毛犀,平均肩高2米,體長3.5米,重達1.8噸。
  • 5種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第3種曾藉助克隆技術重新「復活」
    由於保護不力及過度捕殺,在2001年西非黑犀牛僅剩下10頭,最終難逃滅絕命運,於2011年完全滅絕。北美旅鴿,近代滅絕鳥類種最廣為人知的一種,曾經數量多達50億的北美旅鴿棲息在美國地區,由於人們的大肆捕殺以及一次僅產一枚卵的生殖能力,直接將其逼上絕境,最終在1914年完全滅絕。
  • 物種滅絕這件事,什麼時候輪到人類?
    它們還有一個特別悽慘的名字,叫做漂泊鴿,是近代鳥類滅絕中最著名的代表。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平均每天都有五萬隻旅鴿被人殺死。有記錄顯示,美洲白人曾經一次性殺死過二十五萬隻旅鴿。雖然這種鳥的繁殖能力很強,但實在是遭不住人這樣殺啊!1900年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殺死。
  • 近代走向滅絕的珍稀動物,其中超過半數在中國被人重新發現
    據悉,早在古羅馬時代巴巴裡獅子就已經被人廣泛捕捉,當時人們將其充當鬥獸,而近代人類對其生存環境的毀壞才是致使它們走向滅絕的真正原因。朱䴉,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類,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俄羅斯等國家,但在後來由於人類活動,朱䴉已經在多個國家地區中區域性滅絕了,而且也曾在中國滅絕過。據悉,人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才重新於陝西一帶發現到七隻野生種群,如今正瀕臨滅絕。
  • 北美地區的鳥類數量,減少了30億!警鐘已響起,人類卻無動於衷
    早在1962年,著名作家蕾切爾·卡遜( Rachel Carlson)出版了一本題為《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書,揭示了美國的企業界在冷戰時期為了經濟開發而大量砍伐森林,並且不顧後果地大量使用DDT這種劇毒殺蟲劑,導致大量的鳥類、魚類和昆蟲大量死亡甚至瀕臨滅絕。
  • 一群10億隻,綿延500公裡,噪音震耳欲聾,地面鳥糞厚達30釐米,這個物種為何幾十年就滅絕了?
    如果我告訴你,一種鳥類一群可達10億隻,形成寬1.6公裡,綿延500公裡的遮天陰翳,發出的噪音震耳欲聾,幾公裡外都能聽見,需數天時間才能飛過同一個地區。如果我告訴你,這種鳥類數量曾達到50億隻,然後在幾十年裡突然滅絕,銷聲匿跡,你一定以為這是天方夜譚,連科幻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 這些滅絕的鳥類,都長跟遠古生物似的!第一種,骨頭能賣幾百萬!
    1、渡渡鳥 (1681年滅絕)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 盤點那些因人類出現後滅絕的10個動物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了,在人類出現之前有很多生物的存在,提到滅絕的動物,我們腦海中第一個可能想到的是恐龍,很幸運的是人類沒有生活在那個時期。  但自人類出現後,有很多動物都是因為人類而滅絕,到今日我們也只能通過圖片來了解那些動物的長相和習性了。
  • 數量驚人的旅鴿滅絕:人類捕殺、低遺傳多樣性
    插畫作者史密斯·本尼特(Smith Bennett)物種為什麼會滅絕?這是許多前沿研究者都還無法解答的問題。對一個物種滅絕的過程了解越多,能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旅鴿是最著名的滅絕物種之一,許多科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旅鴿一度在北美洲擁有龐大的數量,曾有人觀察到一連好幾天都遮天蔽日的旅鴿群。
  • 數量驚人的旅鴿為何滅絕:人類捕殺與低遺傳多樣性
    插畫作者史密斯·本尼特(Smith Bennett)  物種為什麼會滅絕?這是許多前沿研究者都還無法解答的問題。對一個物種滅絕的過程了解越多,能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旅鴿是最著名的滅絕物種之一,許多科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旅鴿一度在北美洲擁有龐大的數量,曾有人觀察到一連好幾天都遮天蔽日的旅鴿群。
  • 全球著名十大滅絕動物 曾統治過地球(組圖)
    海底細菌製造毒氣引發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 世界最長壽動物405歲 從明朝活到現在 調查發現25種靈長類動物面臨滅絕危險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地球物種進化的歷程中,許多物種的當年的自然環境可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但隨著環境的變遷和氣候的改變,一些物種不得不從地球上滅絕消失。
  • 100年前旅鴿滅絕,曾有10億隻,地球很多物種命運不容樂觀
    在18世紀和19世紀,旅鴿是北美最常見的鴿類。據估計,在殖民時期,旅鴿為10億隻。作家伊莉莎白·科爾伯特在《美麗而簡短的物種史》一書中寫道,「在1610年的記錄中,斯特雷奇是維吉尼亞州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他把這些鴿子描述成「成千上萬的人」,像許多粗壯的小丑一樣控制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