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人為導致」滅絕的七大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

2021-01-15 克利斯艾倫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新的生物出現,也有數不清的生物滅絕,其中更有許多是因為人類導致其滅絕的,今天就看看世界上「人為導致」滅絕的七大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


1、渡渡鳥



渡渡鳥也叫多多鳥,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


2、斯特拉大海牛



斯特拉大海牛是已經滅絕的一種毫無防禦力的動物。因被海員當做食物,在1768年就滅絕了,它是第一種被現代人類趕盡殺絕的海生哺乳動物。他們體長達7~8米,重達3~4噸,是海洋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


3、開普獅


開普獅是近代滅絕的獅子亞種,又稱為好望角獅,在19世紀野生開普獅滅絕,但一些動物園依然有其後裔(含混血)。雄性肩高90釐米,含尾全體長可達2.6米,體重可達187公斤,是生活在地球最南端的獅子。開普獅本來就因為分布範圍較小,數量本來就不是很多,由於英國和荷蘭殖民者及南非本地居民的捕殺,再加上棲息地被破壞。沒能進入20世紀就絕跡了,它們也是第一種滅絕的現代獅。


4、阿特拉斯棕熊




阿特拉斯棕熊是熊科累中屬於棕熊中體型較小的亞種,只有100多千克重,比棕熊中最小的敘利亞棕熊(不足90千克)稍大些。阿特拉斯因緊靠地中海,因為這裡一直是歐洲列強的必爭之地。早在16世紀即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歐洲列強來到以後,不但欺壓當地人民,還掠奪各種自然資源。野生動物當然也成了他們掠奪的對象。1870年代在摩洛哥的裡夫山區,最後一隻棕熊被獵殺,此後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阿特拉斯棕熊。


5、美國緬因洲海鼬


美國緬因洲海鼬是唯一一個已滅絕的鼬科動物,也是已滅絕的兩種陸生食肉性哺乳動物之一。分布在美國的新英格蘭地區和加拿大大西洋的巖石海岸。緬因州海鼬皮毛細密亮麗,而且保暖性能極佳,可稱得上世界上最珍貴的一種皮毛,也正是這身華麗的皮毛使它們招來了滅絕之災,因為在很早以前它們的皮毛製品就已經成了世界各國皇族和貴族的專用品。人們大量捕殺緬因州海鼬用以製作大衣、皮領、帽及披肩等。最後於1880年滅絕。


6、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因為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藥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藥,所以在古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且被捕殺數量離近代越近越多,就這樣它們終於在20世紀初在中國幾乎蹤跡全無,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7、北美旅鴿





北美旅鴿是近代絕滅鳥類中最為著名的代表。它們是典型的群居社會性物種,每群可達1億隻以上。當一群旅鴿飛過時,有6公裡長,1.6公裡多寬,遮天蔽日。在歐洲人來到北美大陸之前,北美有多達50億隻旅鴿,17世紀,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沒多久,旅鴿因為肉味鮮美,成為這些開拓者的食物,旅鴿的噩夢開始。



美國密執安州一個季節裡就捕獲了750萬隻旅鴿。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裡,旅鴿從幾十億猛減到瀕臨滅絕。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叫「瑪莎」的雌性旅鴿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動物園中死掉,也代表著旅鴿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


相關焦點

  • 盤點世界上已經滅絕的4種生物,最後一個有50億隻卻還滅絕了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新的生物出現,也有數不清的生物滅絕。今天就看看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四個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第一,斯特拉大海牛(自1768年滅絕)。斯特拉大海牛是一種無防備的動物,能長到25.9英尺長(相當於是7.9米),成年的斯特拉海牛一般有3噸重。突然有一天,皮毛商人一下子就對斯特拉大海牛的皮毛髮生了興趣。他們紛紛來到科曼多爾群島,開始了無情的捕殺。首先遭難的是那些成年的斯特拉大海牛,到後來連那些幼仔也沒能逃脫。
  • 世界上再難見到的動物,從50億隻到滅絕,只因好吃又肉多
    世界上的生物有多少種,沒有一個人能回答的出,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每年都會發現新的物種,但是同樣的,幾乎每年都有消失的生物。那麼這些生物裡面都有哪些出名的動物?世界上再難見到的動物北美旅鴿,從50億隻到滅絕,只因為好吃又肉多。
  • 地球歷史上的那些「大滅絕」:2.5億年前96%物種死亡
    北京時間10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物種滅絕一直在發生。事實上,地球上出現過的生命形式有90%以上已經滅絕,一種生物滅絕了,會有另一種生物演化出來,取代它的位置,然而,在過去5億年中,有5個物種滅絕速度很快、在地質時間上相對短暫的時期,殺死了當時50%到90%的生命形式。
  • 七大最奇特滅絕物種,五隻眼睛的魚/背面長有扇子異齒龍
    要說這個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物種是滅絕了的,那顆真的是數不勝數了的。既有那些滅絕之後又再次復活的神奇物種,也是自然有著那些長相無比奇特的生物。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就連現在地球上都還有你不認識的神奇生物,又何況是這些七大最奇特滅絕物種了呢!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因此,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密切關注哪些動物處於滅絕邊緣,從而弄清楚情況變得多麼可怕,並找出挽救它們的最佳方法。目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非常可觀。包括鳥類、樹木、蕨類、真菌、魚類、昆蟲以及哺乳動物在內的物種數量是地球這45億年歷史中最多的時候,但也是大量物種消失的時候。這項新研究分析了29400種生活在陸地上的脊椎動物,包括老鼠、鷹、河馬、蛇等。
  •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地球46億年的歷史當中,誕生過無數的物種,一些物種因為無法適應環境的變遷而滅絕,而另一些則因為天敵的影響從地球上消失了,但除了環境和天敵兩大因素以外,還有一些生物是因為「太好吃」而被人類吃到滅絕的。
  • 它是「鳥中蝗蟲」,曾多達50億隻,可惜卻在100年內悉數滅絕
    生物滅絕雖然是這個地球上一定會存在的一個環節,但是有些生物原本是不會走向滅絕的道路或者是不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走向滅絕的,只因人類影響了它們的生活,它們才不得已走向滅絕,可以說在近代滅絕的生物中,大部分生物的徹底消失都是跟人類有著很大的關係的,比如旅鴿。
  • 14歲少年的1聲槍響,只是當年的情景重現,卻導致一個物種的滅絕
    人類活動使得地球氣候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更是導致了很多物種的滅絕。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它就是旅鴿。  正如其名,旅鴿非常喜愛飛行,時常遷徙。它體長35-41釐米,體重約250-340克,形似斑鳩,頭部和上體主要為藍灰色,下體為肉桂紅色,翅膀為灰褐色,尾羽較長。它是典型的群居社會性物種,每群可達1億隻以上。
  • 曾經它們遍布美洲,因為「肉好吃」50億隻鳥兒被徹底滅絕
    大滅絕事件對這個星球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由於人類的關係,物種現在正以驚人的速度消亡。乘客鴿子也叫旅鴿,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種鴿子,原本它們生活的很安逸,數量眾多。根據史密森學會的數據,這種鴿子可能曾經佔美國現有鳥類總數的25%至40%。
  • 澳大利亞7%的爬行物種將面臨滅絕,入侵物種每年獵殺數億隻爬行動物!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紅色名單,其中澳大利亞有975個爬行物種被列入了名單,其本土7%的爬行物種將面臨滅絕。澳大利亞的爬行物種多樣化是世界所獨有的,其數量約佔全球爬行動物總數的10%。
  • 100年前旅鴿滅絕,曾有10億隻,地球很多物種命運不容樂觀
    據估計,在殖民時期,旅鴿為10億隻。作家伊莉莎白·科爾伯特在《美麗而簡短的物種史》一書中寫道,「在1610年的記錄中,斯特雷奇是維吉尼亞州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他把這些鴿子描述成「成千上萬的人」,像許多粗壯的小丑一樣控制著天空。移民們現在承認這些鳥是極好的食物來源,自那之後每天有那麼多旅鴿被殺,真是令人震驚。
  • 地球有人類以外的第二種人嗎?一種會說謊的猿,導致兄弟物種滅絕
    也就是說,從南方古猿到能人、匠人、直立人、尼安德人的進化序列,不是一條直線,我們不能說人類的直系祖先就是南方古猿。 能人、匠人、直立人和尼安德人都是地球上的人屬動物,而南方古猿則是地球上的人亞科動物。 無論是人亞科動物,還是人屬動物,現在只留下了一個物種,那就是現代智人。今天,我們所要討論就是其他人屬動物的滅絕原因。
  • 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物種滅絕的動物
    7月3日消息,據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們揭示了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多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動物。圖:5億年前在海底挖洞的生物似乎引發了全球變暖 當最早的蠕蟲類生物在海底進化時,它們引發了一波全球變暖,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科學家稱50年後一半物種將滅絕,回顧10種已滅絕動物的最後影像
    ,只在一個島上剩餘100來只;在保護組織的努力下,1926年,石南雞的數量增長到了2000隻;不幸的是,大量石南雞在一場火災中被燒死,倖存下來的多是雄雞,繁殖能力有限;1932年,最後一隻雄性石南雞曾經被人看到過,此後
  •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物種大滅絕
    一、生生不息萬物有生便有滅,如同個體生命一樣,物種也有壽命。平均來說,物種的壽命不長於1000萬年。地球自誕生以來出現過約40億個物種,其中的99%已經滅絕。物種滅絕是生物演化的正常歷程。如果所有的物種都永世長存,地球上早就擁擠不堪,哪裡有人類崛起的空間?
  • 一組趣知識;最大的蝸牛、魚群風暴及旅鴿數量曾高達50億隻
    魚群風暴: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自然現象,當考察者或潛水者身處其中,鋪天蓋地的魚群將人圍繞。(澳大利亞海岸,一位自由潛水員被魚群風暴包圍。)魚群風暴是魚的一種生存法則;魚類大面積的聚集在一起是一種本能,是為了當遭到掠食者捕食時,保護種群不至滅絕。
  • 世界上最小海豚僅剩12隻,明年將滅絕,西方認為是中國人造成
    這麼多年來,有很多科學家表示人類正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21世紀物種滅絕的速度正以百倍的速度增長。據外媒近日報導,世界上最小的海豚--小頭鼠海豚,全球只剩下12隻,科學家推估它們將在明年就會完全消失在地球上。
  • 人類開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每年50種動物瀕臨滅絕
    現象  每年50種動物瀕臨滅絕  6月19日,《科學進展》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非常直接:《現代人類導致的物種加速流失: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埃爾利希說,他們用了一年時間來完成這份報告,通過化石分析對比了地球歷史上脊椎動物的滅絕率。「之所以選用脊椎動物,是因為相對於昆蟲等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有更好的化石記錄。」  報告採用了最為保守的估計,評估人類活動是否導致了物種大規模滅絕。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自從1500年以來,已經有617種物種滅絕,其中大多數是在過去的114年間消失的。
  • 比較有爭議的幾次物種大爆發與大滅絕,恐龍遭受了兩次撞擊?
    「奧陶紀物種大爆發」是發生在遠古時期的一個長期被人所忽略的輝煌傳奇,那個時期產生的一些複雜而多樣的生物一直延續到今天,作為地球歷史的遺贈,與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發生在距今4.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物種大滅絕事件使大多數海洋動物滅絕,包括許多腕足動物和牙形石動物,三葉蟲的數量也大為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