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從人類文明的建立以來,原本荒無人煙的地球變得生機勃勃。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開發了大自然的很多資源,人們的生活也越變越好,但對大自然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人類活動使得地球氣候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更是導致了很多物種的滅絕。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它就是旅鴿。
正如其名,旅鴿非常喜愛飛行,時常遷徙。它體長35-41釐米,體重約250-340克,形似斑鳩,頭部和上體主要為藍灰色,下體為肉桂紅色,翅膀為灰褐色,尾羽較長。它是典型的群居社會性物種,每群可達1億隻以上。原本分布在北美洲的東北部,每年秋季都會向美國佛羅裡達及墨西哥的東南方進行遷徙,因此也被稱為漂泊鴿。在歐洲人來到北美大陸之前,北美有多達50億隻旅鴿。那麼,如此巨額數量的旅鴿究竟是如何滅絕的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1492年,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這一壯舉間接成為了旅鴿的噩夢。當越來越多的開拓者踏上這片土地,數額巨大的旅鴿也迎來了它們的噩夢。由於肉質鮮美且易於捕捉,旅鴿自然而然成為了他們的盤中餐。其實,在這之前,當地的原住民也會捕捉旅鴿進行食用,但他們捕捉的數量不多,並不會影響旅鴿的繁殖。但隨著殖民者們對這片土地大肆開發,大量的樹木被開發殆盡,旅鴿也成為了他們最主要的食物來源。
這讓旅鴿苦不堪言,旅鴿主要食用漿果、堅果及種子,大量樹木的消失,讓旅鴿失去了主要食物來源。加上殖民者們的大量捕殺,旅鴿的數量急劇下降。當然,殖民者們並不會考慮這些,他們從未想過,他們的行為會讓旅鴿徹底消失。甚至有學者斷言:旅鴿是不會被人類滅絕的。
為了保證他們自身的食物來源,獵人們曾對一片300多平方公裡的旅鴿棲息地進行圍獵,他們在森林中點燃硫磺,令無數旅鴿中毒落地。據記載,當時的地面上全部都是密密麻麻死去的旅鴿,旅鴿的屍體層層疊疊堆積在一起,甚至連馬車都被壓壞了。
如此情景一直持續至19世紀中期,當人們意識到旅鴿數量的驟減時,為時已晚。儘管一些鳥類觀察組織決定想辦法保護旅鴿,但更多人卻以旅鴿數量龐大為由,拒絕立法保護旅鴿。
1870年至1890年,旅鴿的數量直線下降。1897年,密西根州終於立法,在10年內禁止捕殺旅鴿,但此時,旅鴿已經非常少見了。1900年3月22日,一位14歲的少年舉著氣槍,獵殺了全球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至此,野生旅鴿滅絕。
不過,當時其實還留下了幾個未被孵化的蛋,人們將它們小心翼翼的保護起來,並以人工飼養。1910年,其餘的人工飼養的旅鴿陸續死亡,只剩下了一隻名為「瑪莎」的旅鴿,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1914年9月1日中午,瑪莎也沒能堅持下去,至此,世界最後一隻旅鴿不幸離世,地球上再也沒有了旅鴿這種生物。或許有一天,人們會為自己的罪行道歉,但它們卻再也回不來了。